《自相矛盾》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15 自相矛盾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立:存在。
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一个卖盾和矛的人自夸他的盾任何武器都穿不透,又自夺他的矛什么东西都能穿透。当别人问用他的矛刺他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便无法回答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其词,更不能自相矛盾。
课后习题答案:
二、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誉:称赞。弗:不能。立:存在。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二、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自相矛盾
多音字:
相:xiāng相互xiàng长相
夫:fú逝者如斯夫fū夫子
应:yīng应该yìng答应
译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国有个卖盾又卖矛的人,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穿透它。”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自相矛盾文言文(整理7篇)

自相矛盾文言文(整理7篇)

自相矛盾文言文〔整理7篇〕篇1:自相矛盾文言文及翻译自相矛盾文言文及翻译自相矛盾出处:《韩非子·难一》原文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巩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假如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如今一起。

注释〔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答复。

〔13〕夫: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之①:代词,代指他的盾。

之②: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③: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④:的。

之⑤:的。

之⑥:的。

之⑦:的。

启示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篇2:自相矛盾的文言文及翻译自相矛盾的文言文及翻译原文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商人,他首先是夸耀自己的盾,他说:“我的盾非常巩固,不管你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接着,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假如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如今一起。

《自相矛盾》练习及答案

《自相矛盾》练习及答案

《自相矛盾》练习及答案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一、yùdùn máo wúxiàn fú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2)穿透。

(3)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1)又yù其矛日:”wú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比赛双方都摩quán擦掌,打算yíng下这场比赛。

2.比一比,再组词。

艘誉矛荐搜誊茅存3.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

(1)补充词语有竹拳掌_欲试勃勃出划平静(2)再写三个与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3)“”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4)比赛双方,。

观众们也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4.下列关于字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者:……的人)B.物莫能陷也。

(莫:不)C.或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或:或者)D.其人弗能应也。

(应:回答)5.课内填空。

《自相矛盾》是一则故事,出自《》,讲述了楚国有个和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这一故事告诫我们。

6.下列句子的断句,错误的是()。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其人/弗能应也。

D.不可/同世而立。

7.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你还不服气?(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已经就要开始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课外阅读。

阿凡提的故事这天,国王想取笑阿凡提,就给了他一匹老马,让他随同打猎。

15《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5《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5《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1.阅读与理解。

鲁人锯竿入城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但⑤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⑥依⑦而截之。

世之愚,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

②执:手拿着。

③俄:一会儿。

④老父:老人。

⑤但:只是;不过。

⑥遂:于是;就。

⑦依:按照。

(1)“计无所出”中“计"的意思是( )。

A.计算B.计划C.测量的仪器D.办法(2)下列句子中的“之”不是指“竹竿"的是哪一句?( )A.初竖执之,不可入。

B.横执之,亦不可入。

C.遂依而截之。

D.世之愚,莫之及也。

(3)这篇文言文以( )作为题目。

A.故事的主要内容B.故事要说明的道理C.故事主要人物的姓名D.故事发生的地点(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5)你怎样评价故事中的“鲁人”与“老父"?___2.柯焕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

元贞年间为古田尉。

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邻寇侵境(当时)B.或曰(或者)C.可以去乎(离开)D.寇至则去(到达)(2)对文中画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B.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C.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D.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3)对“国谁与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谁与我一起来守卫国家呢?B.谁还愿意守卫国家呢?C.国家怎么还能守得住呢?D.谁来守卫国家呢?(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所写的人物叫作柯焕,是福建晋江人。

B.柯焕在元贞年间当古田的地方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5課《自相矛盾》練習題及答案1.解釋下列加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吾盾之堅()(2)吾矛之利()(3)或曰()(4)弗能應也()(5)於物無不陷也()2.翻譯句子。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這個故事揭示了什麼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拓展。

《自相矛盾》是一則寓言故事,你還知道哪些中國寓言故事,請你講講故事的內容,並說說故事包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古文閱讀。

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節選自《呂氏春秋·察今》(1)解釋加粗字的意思。

①楚人有涉江者()②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不亦惑乎()(2)翻譯句子。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五课《自相矛盾》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五课《自相矛盾》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五课《自相矛盾》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知识点总结1.自相矛盾的概念:指言语或行为中出现矛盾,逻辑不通的情况。

常见于文字表达中。

2.文章分析:分析一篇文章时,要注意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逻辑性等方面,解读作者的意图。

3.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章中的观点,抓住重点,从文章中获取信息。

4.语文学习方法:要善于归纳总结,理清逻辑关系,提升语文素养。

同步练习选择题1.下列哪一个不是自相矛盾的表现? A. 大海吞下了小溪。

B. 火冒了出来,却给了人们温暖。

C. 阳光明媚,照耀着整个城市。

D. 大象和小虫子一样轻盈。

答案:D2.请解读以下句子中的自相矛盾:“她说自己害怕孤独,却又拒绝别人的陪伴。

”答案:自相矛盾在于主语所说的话与其实际行为相矛盾,表现出逻辑不通和矛盾的情况。

填空题1.自相矛盾指的是言语或行为中出现________,逻辑不通的情况。

答案:矛盾2.请用自相矛盾的概念解释以下句子:“他声称自己不需要别人帮助,却总是向别人请求帮忙。

”答案:这句话显示了说话者自相矛盾的表现,言语与行为相互矛盾,逻辑不通。

总结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自相矛盾》一课的知识点,包括自相矛盾概念、文章分析、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同步练习部分则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提升语文素养需要我们不断练习、思考,善于总结和归纳,相信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以上是《自相矛盾》知识点+同步练习的文档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相矛盾》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及答案
原文
自相矛(máo)盾①
楚人有鬻(yù)②盾与矛者,誉③之曰④:“吾⑤盾之坚,物莫⑥能陷⑦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⑧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⑨能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选自《韩非子·难势》。

作者韩非,战国时期思想家。

②鬻:卖。

③誉:称赞。

在这里有“夸耀”的意思。

④曰:说。

⑤吾:我。

⑥莫:没有什么。

⑦陷:刺穿。

⑧或:有人。

⑨弗:不。

同步练习
一、给加粗的字注音。

1.自相矛( )盾( )
2.其人弗( )能应也
3.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誉( )之曰:“吾( )盾之坚,物莫能陷( )也。


二、解释下列字。

1.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莫: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四、根据课文填空。

1.《自相矛盾》选自《_ _ _ _ _ _ _ _ _ _》,作者是_ _ _ _ _ _ _ _ _ _。

2.“自相矛盾”的意思是_ _ _ _ _ _ _ _ _ _。

3.学习了《自相矛盾》,我懂得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五、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
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 _ _ _ _ _ _ _ _ _》。

2.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称赞)之曰
B.吾矛之利(好处)
C.于物无不陷(穿透)也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如果你是这个人,你会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5.自相矛盾
一、1.máo dùn 2.fú 3.yùyùwúxiàn
二、1.称赞 2.没有 3.穿透 4.回答
三、1.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2.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四、1.《韩非子·难一》韩非子
2.指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3.说话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前后抵触
五、1.《自相矛盾》
2.B
3.因为他把自己的矛和盾都夸大到了一个绝对的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

4.推销矛和盾时,我会找一个不够锋利的矛和这个作对比,推销盾牌时我也会找一个不如这个坚固的,以此来凸显矛的锋利和盾牌的坚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