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4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
考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2微粒的性质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用元素的元素符号。
7、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基本全部为固态,Hg常温下为液态。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
(3)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都为气态。
8、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十六个族。同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分子
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பைடு நூலகம்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就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三、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电荷)包括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分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甘肃兰州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 错误;故选D。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元素和化合物的构成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绕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三、分子和离子的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离子是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四、化学键和化学反应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五、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和化合价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周期重复性。
化合价指的是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的原子价态。
六、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七、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指的是物质在水中的溶液中呈酸性、碱性或中性。
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八、物质的溶解性和溶液的浓度物质的溶解性指的是物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程度。
溶液的浓度指的是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
九、物质的燃烧和火山喷发物质的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
火山喷发是地壳中岩浆的喷发,释放出大量气体和岩浆。
十、物质的聚合和分解物质的聚合是指小分子通过化学反应结合成大分子。
物质的分解是指大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小分子。
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通过研究化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特性,为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通过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本质和应用。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考点1 原子的构成1.成原子的粒子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 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二、元素——宇宙大爆炸考点4 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2H:表示二个氢原子,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注意: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考点5 物质组成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⒈元素周期表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拎正电的原子核和拎负电的电子形成,原子核由拎正电的质子和不磁铁的中子形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要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分散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1)元素:具备相同核电荷数(即为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意元素种类的就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型的符号去则表示,这种符号叫作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5)元素周期表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存有7个民不聊生,18个齿带,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1)离子就是磁铁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就是形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以化合价则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单质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 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氧气(O₂)、氢气(H₂)、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等。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如金属(如Fe、Cu)、金刚石(C)、硅(Si)等。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化钠(NaCl)由Na₂和Cl₂构成,硫酸铜(CuSO₂)由Cu²₂和SO₂²₂构成。
2. 微粒的基本性质: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微粒之间有间隔,间隔大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三、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氢原子除外,它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 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3. 电子排布: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
四、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质由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五、化学反应的实质1.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的生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2)分子的特点:①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
② 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 酒精加100ml 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
③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如:1ml 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离子很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就是各种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运动造成。
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的额现象。
2、原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此我们便知道原子的性质和分子很相似。
(1)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①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点和分子很相似。
② 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③ 原子之间有间隔。
和分子一样。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分子是有原子构成。
所以如果论等级,分子是原子的“上司”(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不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程度越剧烈。
同种物质,一般情况下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大,固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小。
(5)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不变。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5)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a. 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 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c.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① 质子数相等② 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 电子层数可能相同三、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以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
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
个原子。
(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
(5)元素周期表
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
实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氢原子核内只有1个中子,没有质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C、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可以相同
D、原子里有相对较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g,某原子的质量为b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A、12a/b
B、a/12b
C、12b/a
D、b/12a
3、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份是双氧水(H2O2),下列关于双氧水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双氧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B、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双氧水分子由氧分子和氢分子组成
D、双氧水分子由二个氢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 4、国际互联网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我国政府即将启动“酱油补铁工程”,这里的铁是指(A)(平常所说的补钙、补锌等,都是指补这种元素。
)
A、铁元素
B、铁单质
C、四氧化三铁
D、氧化铁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有时显
正价,有时显负价
B、在各种原子团中,各原子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不等于0
C、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D、在H2O和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6、有X、Y、Z三种元素,它们的化合价分别为+1、+5、-2,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BC)
A、X2YZ3
B、XYZ3
C、X3YZ4
D、X2YZ4 7、N2表示氮气,还可以表示(B)
①氮元素②1个氮分子③2个氮原子④氮气由氮元素组成
⑤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⑥2个氮分子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1991年,我国化学家测得了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它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中子数为(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A、115
B、49
C、66
D、164 9、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和一种单质的是(AB)
A、Mg
B、He
C、H2
D、O 10、等质量的下列金属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C)(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
A、锌
B、铁
C、铝
D、镁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由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
12、Fe、Fe2+、Fe3+三种粒子具有
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因而属于同种元素,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3、摇头丸的化学式为C9H13N,它的一个分子里含有23个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5,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8:13:1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10g摇头丸中含碳元素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