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阅读理解答案
曹操《龟虽寿》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曹操《龟虽寿》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选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注解】①竟时:(寿命)完结时。
②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③.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④盈缩之期:满盈亏损,指人寿命的长短。
⑤养怡:调养身心,保养身心健康。
⑥末两句是乐府诗的一种结尾形式,跟正文无关。
(1)诗中用两个转折比喻说明死之不可避免,揭露了神仙长生不老的虚妄的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2)诗中阐述作者人生哲学生命长短不是由天决定,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饱含朴素的辩证见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3)抒发诗人情怀,表明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开头四句分别写神龟和腾蛇,诗人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请简要分析。
【答案】(4)①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神龟寿命再长,腾蛇本事再大,也难免一死,人生也是这样,自然规律不可逆转。
②托物起兴,托神龟、腾蛇之物,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
(5)①人生有限,要不停地奋斗拼搏,即使到了晚年,胸中也要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保持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
②寿命长短,不能被动地让天决定;事在人为,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
这种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乐观豁达的精神。
翻译: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灰烬。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曹操《龟虽寿》阅读答案(二)

曹操《龟虽寿》阅读答案
曹操《龟虽寿》阅读答案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在这首诗里,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现象的?(2分)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8.(2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生命终将结束,但是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积极向
上的心态,就可以让短暂的生命有意义。
9.(3分)诗人以老了的千里马自比,表现了自己
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6.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2分)
7.划线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参考答案:整理
6.诗人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表明自己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有所用为,而不虚度年华。
(3分)
7.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分)。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作者由登山引发诸多思考,文章题目可否改为“登山”?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语言运用。
下面是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特别报道。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科幻会,成都办
甲_________。成都①_________成功承办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②_________将再次迎来世界级盛会。本届世界科幻大会以“共生纪元”为主题,持续至10月22日。③_________开闭幕式和雨果奖颁奖典礼三大盛典以外,期间④_________将举行200多场主题沙龙、主题展览。
⑤雾终于散了,此时我才发现自己已到达山顶。可是我却兴奋不起来,一点也没有所谓的“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不错,我是到达了峰顶,到达了这座不算太高的山之峰顶,到达了这个平凡早晨的峰顶。然而,在一块岩石上坐下来,我脱下鞋,察看鞋底,不禁一阵心惊:貌似无辜、辛苦的鞋底上,沾着斑斑伤痛,沾着被踩碎的蛋清蛋黄,沾着被踩死的蚂蚁蚯蚓,沾着被踩断的蝴蝶,沾着被踩烂的蟋蟀、瓢虫和蜗牛……我不敢细看也不敢细想下去了,我真想就地埋了这双劣迹斑斑的鞋!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丙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③云雾已开始减少,视野仍然朦胧。狗尾巴草、马鞭草、车前草在微风里轻颤着,又很快静止了,它们各自的手里都握着足够的礼物,我似乎能看见它们欢喜又有些着急的神情——满手满身的珍珠钻石,不知该送给谁。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八上诗歌鉴赏对比阅读一、【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两次用典,上片自喻孙权,下片又自比冯唐。
B.从乙词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C.甲乙两词都具有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特点,充满了豪放之气。
D.甲词用一“狂”字笼罩全篇,乙词一“嗟”字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2.这两首词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二、【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接”“连”两字,描绘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
B乙词中“沉醉”一词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甲词运用想象描绘丰富多姿的梦幻境界;乙词运用白描手法,回忆少时游玩情形。
D.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豪放词人,两首词都体现了她的洒脱不羁。
2.在《渔家做》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
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三、【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龟虽寿阅读练习题库

龟虽寿阅读练习题库1.下列对《龟虽寿》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是全诗的核心, B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是全诗的核心,表明诗人要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
作者认为统一全国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应为“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踌躇满志而作”;B正确;C应为“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D“直抒胸臆”错误,应为“借景抒情”。
)A.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3.下列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并不是讲养生)A.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前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意旨所在,也是一直为人称道的地方。
《龟虽寿》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龟虽寿》阅读练习及答案7.阅读《龟虽寿》,完成下列各题。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和《龟虽寿》体裁相同的一项是A.《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B.《望岳》(杜甫)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D.《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2)下列句子中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一致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3)诗中的“烈士”指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7.阅读《龟虽寿》,完成下列各题。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和《龟虽寿》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DA.《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B.《望岳》(杜甫)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D.《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2)下列句子中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一致的是 A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3)诗中的“烈士”指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考点】怀古咏史诗;诗歌思想情感.【分析】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基本常识的积累.古代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古风)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龟虽寿》是乐府诗.A:词;B:律诗;C:小令;D:乐府诗.故选:D(2)本题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是“比兴”.A:比兴;B:用典;C:夸张;D:比喻.故选:A(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烈士:指能建功立业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服老、不信天、奋发有为、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答案:(1)D(2)A(3)指能建功立业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服老、不信天、奋发有为、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参考译文: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八上诗歌鉴赏对比阅读一、【甲】XXX·密州出猎(XXX)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XXX。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XXX?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XXX接云涛连晓雾(XXX)天接XXX连晓雾,XXX欲转千帆舞。
仿佛XXX归帝所。
XXX,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XXX,学XXX有惊人句。
九万里XXX正举。
XXX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词中两次用典,上片自喻XXX,下片又自比XXX。
B.从乙词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C.甲乙两词都具有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特点,充满了豪放之气。
D.甲词用一“狂”字笼罩全篇,乙词一“嗟”字传达出作者对XXX的叹息。
2.这两首词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二、【甲】XXX接云涛连晓雾(XXX)天接XXX连晓雾,XXX欲转千帆舞。
仿佛XXX归帝所。
XXX,殷勤问我归那边。
我报XXX,学XXX有惊人句。
九万里XXX正举。
XXX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如梦令(XXX)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词中“接”“连”两字,描画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
B乙词中“沉醉”一词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甲词运用想象描绘丰富多姿的梦幻境界;乙词运用白描手法,回忆少时游玩情形。
D.XXX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豪放词人,两首词都体现了她的洒脱不羁。
2.在《渔家做》和《如梦令》两首词中XXX都提到了“日暮”。
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三、【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XXX)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1、《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句子,停顿正确的是(C)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A.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B.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C.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2、“席不暇暖”的理解正确的是(A )A. 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B. 坐的时间久了,席子都做热了。
C.冬天睡席子,不能保暖。
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A. 华歆、王朗在乘船避难时,有人求助,刚开始,华歆不想载求助者,而王朗认为船宽敞,可以载他。
B. 后来求助者登上了船。
而追兵到了,王朗又想舍弃求助者。
C. 最后求助者没有被舍弃,是因为华歆坚持:答应别人,就要说到做到。
D. 我们应该学习华歆诚信待人的品质。
4、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对这段话理解有错的是(D)A.华荀的朋友人生病了,华荀从很远的地方前去看望朋友。
B. 不巧的是碰到胡族敌人来攻打,华荀的朋友让华荀不要管他赶紧离开。
C.华荀认为在朋友有难的时候离开是不讲义气的行为。
D.最后,胡族敌人还是把讲义气的华荀杀了。
5、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对这段话理解有错的是(A)A.孔文举儿子乘父亲晚上睡觉时偷酒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龟虽寿》阅读理解答案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龟虽寿》阅读理解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
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 。
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 _ _ __ _ _ _,_ __ _ _ _ 。
答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答案: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
结的时日。
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
仍会化为灰烬。
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
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答案: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
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
极进取。
6、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
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7、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答案: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
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
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8、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b )
《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
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
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是
全诗的核心。
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
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
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
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
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
9、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答案:《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
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思想感情。
10、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
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
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
人不甘年老,报效祖国的情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龟虽寿》阅读理解答案,更多语文资料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