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合集下载

2023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图片8张

2023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图片8张

2023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图片8张2023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图片端午节句子一、沿河而居,珠水两岸的原居民把划龙舟当作一种探亲访友、祭祀先人、纪念屈原的民俗。

二、划龙舟,挂菖蒲,前途事业不用愁;喝黄酒,贴五毒,年年岁岁都有福;系百索,戴荷包,一生一世避邪毒;过端午,吃粽子,中华传统永长久。

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四、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五、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六、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七、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八、端午,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

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九、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

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

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十、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十一、如此悲壮的伟人,如此悲壮的事迹。

时过境迁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忘了这一切一切。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5篇)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5篇)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5篇)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一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风俗。

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都统称为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状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们都会根据粽馅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掺合小豆的叫豆棕;掺枣子的是枣棕。

在很久以前的考试当中,家长大多都会给孩子包几个枣棕带上,因为枣棕又叫“早中”。

剥开那层墨绿的外衣,露出里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经将我的馋虫勾起来了。

甜糯的粽子,这是端午节味道。

端午节在门上挂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风俗艾叶、蒿草、白芷都是属于中药的。

先煮两个鸡蛋,等鸡蛋煮好以后,从中间剥开蛋白,取出蛋黄,在本来蛋黄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____住一件银饰品,合上鸡蛋,用纱布包住,塞到嘴里,可以驱寒、治咳嗽。

艾叶,蒿草的清香是端午节的味道。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风俗之一。

相传起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河死去,很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船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在我的家乡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在江面放置很多鸭子,几个龙舟队伍互相竞争,那个队伍抓到的鸭子多,那个队伍就获胜。

每年,我都会站在江边,看着江面上龙舟队伍的奋勇激进,看着他们的比赛。

龙舟对屈原的纪念,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传授屈原投江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将粽子、咸蛋抛入江中。

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

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

于是,人们将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薰苍术是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活动之一,就是民间传统用苍术消毒空气;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雄黄的传奇,薰苍术的祝福,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庆祝这个节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庆祝方式、食物与习俗以及端午节的意义。

一、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秦朝时期,约公元前278年。

传说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因言行不合而被贵族陷害,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以示抗议。

屈原的粉碎身体会被鱼吃掉,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划船并投入粽子中作为诱饵,以阻止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

为了纪念屈号,后来的端午节就注定在每年五月初五举行,这也成为一项古老而美丽的传统。

二、庆祝方式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

龙舟是一种狭长的扁舟,通常由木材制成,前部有一个龙头,尾部有一个龙尾。

选手们在龙舟中扬起桨,用力划水比赛,呼啦呼啦的桨声响彻河面,热闹非凡。

2. 贴艾草和挂菖蒲:在端午节这天,许多人会贴艾草和挂菖蒲。

艾草被认为具有驱邪避凶的功效,人们会将艾草粉碎,用红丝线穿成一串后挂在门上或房间里,以保护家人平安。

菖蒲则被认为有驱邪驱蚊的作用,人们会将菖蒲挂在门廊或门户上。

3.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它是用糯米、红豆、核桃、肉等馅料包裹在竹叶或粽叶中蒸煮而成。

粽子有各种不同的口味和馅料,每个地区的粽子风味也不尽相同。

吃粽子是纪念屈原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文化。

三、食物与习俗1.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粽子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地域和口味,粽子有多种不同的馅料,例如豆沙、蛋黄、肉类等。

吃粽子象征着辟邪、避疫、纳福和团圆。

2. 雄黄酒:雄黄酒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酒品,其制作原料有人参、雄黄粉等。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喝一小杯雄黄酒,相信它能够驱除邪气和瘟疫,保佑身体健康。

3. 赛龙舟:端午节期间,赛龙舟是一项非常有趣和受欢迎的活动,人们组织竞赛以庆祝节日。

端午节手抄报素材内容(130句)

端午节手抄报素材内容(130句)

端午节⼿抄报素材内容(130句)农历五⽉初五是我们传统节⽇——端午节,端午节肯定少不了绘制⼿抄报,⼀等奖端午节⼿抄报内容有什么呢?下⾯是⼩编分享的端午节⼿抄报素材内容,欢迎⼤家阅读。

端午节⼿抄报素材内容1、⼀年春事,桃花红了谁;⼀眼回眸,尘缘遇了谁;⼀句珍重,深情送了谁?⼜到端午,⼀见“粽”情,思了谁?是你!让我醉相思!祝:端午节安康!2、糯⽶是粘粘的思念,棕叶是清凉的装束,龙⾈是吉祥的快递,⾹囊是快乐的包裹,端午炎热的`天⽓,已被欢乐屏蔽,你当然乐不思“暑”!3、轻轻微风抚杨柳,清清河⽔载轻⾈,轻轻祝福传佳友,⼼⼼相连友谊久,⼼⼼相印爱情久,新新⼈类⽆烦忧。

真⼼祝福我的朋友,粽⼦节快乐!4、⼯作再多,也要注意休息;美⾷再多,也要注意节制;朋友再多,也要保持联络;⽇⼦再美,记得给予祝福;端午节快来了,先预祝你端午快乐!5、端午节到了,千⾔万语化成了这⼀条短信的祝福,我按键敲下了我⼀⾏⾏的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祝你幸福快乐!6、我的祝福不求最早,不求最好,但求最诚;我的祝福不求最美,不求最全,但求最灵。

祝您及家端午节快乐!幸福安康!7、端午节⼯作指导⽅针:以友谊为基础,以⼿机为平台,以短信为⼿段,以祝福为⽬标,以你为⼯作对象,以你的笑容为考核标准,⼯作完成以后⼀起吃粽⼦宴。

8、挂上清⾹的“艾草”,愿你端午平安好;送上清新的“⾹包”,愿你端午好运罩;给你清爽的“粽⼦”,愿你端午好⽇⼦。

朋友,祝福你端午节健康快乐!9、端午的风格外清凉,⽣活的⽔慢慢流淌,快乐的船⼉为你远航,让祝福的⼼为你飞翔,祝愿你端午节愉快,幸福吉祥。

10、每逢佳节“粽”思你,好友之间“粽”是情,端午节,“粽”⾔“粽”语祝福你,愿万事“粽”顺利,⽣活“粽”快乐,样样“粽”美好。

11、有种情谊事过境迁依然纯朴;有种信任事隔多年依然怀念;有种问候清清淡淡却最真诚;有种友谊,⽆须挂齿,却⼼领神会,祝端午节快乐!12、爱⼈是路,朋友是树。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资料大全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资料大全

端午节⼿抄报内容⽂字资料⼤全 五⽉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这天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起来制作端午节主题的⼿抄报吧!以下是由店铺⼩编为⼤家精⼼整理的“端午节⼿抄报内容⽂字资料⼤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端午节⼿抄报内容⽂字资料⼤全【⼀】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屈原在端午抱⽯跳汨罗江⾃尽,后来⼈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

个别地⽅也有纪念伍⼦胥、曹娥及介⼦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注⼊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恶⽇”起于北⽅,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化内涵。

据说,屈原于五⽉初五⾃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哀之,每于此⽇投五⾊丝粽⼦于⽔中,以驱蛟龙。

⼜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体。

那时,恰逢⾬天,湖⾯上的⼩⾈⼀起汇集在岸边的亭⼦旁。

当⼈们得知就是打捞贤⾂屈⼤夫时,再次冒⾬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们荡⾈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竞赛。

端午节⼿抄报内容⽂字资料⼤全【⼆】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活动 过端午节,是中国⼈⼆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了众多相异的节名,⽽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回娘家,挂钟馗像,迎⿁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囊,备牲醴,赛龙⾈,⽐武,击球,荡秋千,给⼩孩涂雄黄,饮⽤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和时令鲜果等。

1、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

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形制、功⽤⼤体相同。

其俗在端午节以五⾊丝结⽽成索,或悬于门⾸,或戴⼩⼉项颈,或系⼩⼉⼿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2024年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资料

2024年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资料
端午节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2024年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资料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涵盖端午节由来,起源,习俗,节日祝福等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涵盖端午节由来,起源,习俗,节日祝福等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目录一、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端午节的由来与起源资料.. 2二、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2三、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端午节节日意义 (3)四、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端午节祝福语 (4)五、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有关端午节的古诗 (4)六、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国内各地习俗手抄报 (6)一、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端午节的由来与起源资料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二、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遭吾道兮洞庭”,“石漱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

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关于端午节的介绍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因为其与屈原有关,又叫作屈节、端阳等节日。

最初的端午节与我国古代的习惯有关,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日是夏季开始的日子,因此要庆祝、纪念、防御等等。

后来又与屈原有关联,成为怀念屈原、纪念先贤、扶危济困、化解瘟疫的节日。

如今的端午节,已成为庆祝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强国际友谊交流的重要节庆之一。

二、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有着许多传说。

其中最有名的是屈原的故事。

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40年时的楚国。

他有着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曾经成为楚国的重要政治家,但是他的忠诚和守信让他成为了有些人的敌人。

在楚国的政治斗争和压迫下,他离开了王宫,流浪在外。

一天,他听到了楚国被侵略的消息,他深感忧虑,以致于去世。

屈原的死让人们非常悲痛,为了纪念他,人们每年的五月初五会烧火、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

还有一种传说比较多的是因为端午节恰逢高温酷暑,而蛇是冷血动物,所以会躲在草丛、树下等阴凉处,以免中暑,以点燃香火、挂菖蒲、闹龙舟等方式除恶驱邪,保佑家宅平安、稳定,防治疫病。

这些习俗大多有推拿、采药来自中医文化,也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与尊重。

三、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端午节不仅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从新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开始了庆祝、祭祖、迎夏等系列活动。

比如:吃粽子、划龙舟、挂艾叶、挂香扇、游山玩水、清扫墓葬、穿五彩的彩带和果皮、用田螺缄和蟹钳、扼脖绳、饮料等装饰家门,并对家庭或亲朋好友进行拜访,亲笔写心灵鸡血等。

这些活动既难度也不易,比如吃粽子需要捏完后再蒸,至少需要半天以上的准备时间;划龙舟更是需要团队的合作,才能划得顺畅,领跑;清扫墓葬则要细心、有节制。

除了这些传统的文化习俗之外,端午节也有着现代化的表现和风俗。

比如今天的五一假期和情人节一样被很多人用作旅游时间,一些景点和旅游胜地也精心准备了热烈的节日庆祝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

同时,端午节也被一些人用作健康放松和锻炼的时候,比如划龙舟运动,也是一种对人体的健康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为端午节制作手抄报,需要怎样的素材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手抄报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端午节来历从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端午节已有XX多年的历史,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主流说法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大致有以下诸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

相传屈原悲愤于楚王听信奸臣,国家日渐没落,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此说来自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在古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
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
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