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由来

合集下载

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节的由来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节日,它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而设立的。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天也被定为国庆节。

国庆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当时,一些受到外国侵略的民众组织了义和团,在北京进行了反外国势力的暴力活动。

1900年9月,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北京一片混乱。

1901年,清政府签署了《辛丑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侵害。

为了振奋民族精神,不少爱国人士呼吁纪念义和团运动的代表人物——慈禧太后。

于是,便有了“慈禧太后的诞辰日”作为国庆节的候选日。

但是在民间,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国民自立日”的概念,认为应该庆祝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立。

在不断的探讨中,1928年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发起了一项倡议,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庆祝国庆节,以标志中国民族的独立和自由。

当时,蒋介石发表了一篇题为《国庆十年,民族伟大复兴之时》的《建国》演说,号召全国人民在每年的10月10日纪念国庆日。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倡议没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建立,庆祝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

随后,1950年12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国庆节宣传纪律》,规定了庆祝国庆节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1960年代,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国庆节也受到了影响。

但是经过改革开放的大力推动,国庆节重新被重视,成为全国性的庆祝活动。

目前,每年的10月1日,中国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回顾国庆节的历史,它是中国民族独立和自由精神的体现,是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晶。

今天的我们,要牢记国家的历史和创立,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国家强大起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和美好。

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节的由来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的10月1日庆祝。

这个节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家独立的胜利。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庆节的历史渊源和相关内容。

一、国庆节的历史渊源国庆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长期革命斗争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宣告了中国独立。

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国庆节正式设立,成为了中国的国家节日。

二、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法定假日,为期7天,人们在这段假期里有时间放松、休息和旅游。

庆祝活动包括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文艺演出、焰火晚会等。

此外,各地也会举行特色的庆祝活动,例如舞龙舞狮、民族服饰展示、传统体育竞赛和民俗游戏等。

人们也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庆祝花车和表演,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三、国庆节的象征物品国庆节的象征物品主要是国旗和国徽。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象征着祖国的统一和红色中国的伟大事业。

国旗上有五颗黄色五角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团结。

国徽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上面有天安门、稻穗和星星,寓意着中国的美好未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四、国庆节的意义国庆节是庆祝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日子,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它让人们回想起中国近代历史中的磨难与战斗,感慨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奋斗。

其次,国庆节也是激励人们前进的时刻,鼓舞人们为国家繁荣富强做出更多贡献。

最后,国庆节也是拉近人民与政府关系、促进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机会。

总之,国庆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重要的纪念意义。

每年的国庆节,人们通过庆祝活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同时也提醒每个中国人应该铭记历史、发扬优良传统,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一起共庆国庆节,建设美丽的中国!。

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

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

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关键信息项:1、国庆节的起源时间2、国庆节确立的历史背景3、国庆节的庆祝方式演变4、国庆节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11 国庆节的起源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

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

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国庆节是一个展示国家力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时刻。

111 中国国庆节的起源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自此,每年的 10 月 1 日就成为了中国的国庆节。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12 其他国家国庆节的起源例如,美国的国庆节是 7 月 4 日,纪念 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

法国的国庆节是 7 月 14 日,以纪念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

12 国庆节确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国庆节的确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和艰苦努力取得的伟大胜利的结果。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漫长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121 国内背景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22 国际背景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国庆节的庆祝方式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庆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131 早期庆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盛大的阅兵式、群众游行和文艺演出等。

这些活动展示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国庆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国庆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国庆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了,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因为放假而快乐。

今年的国庆节更是和中秋正好一天,节日的气氛更加深厚了。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国庆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以供大家参考!国庆节的由来1949年10月1日那天,在北京首都天安门举办了开国大典,_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后来政协在一届一次会议上确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我们国家每一年都会举办大型的国庆盛典,同时举办阅兵仪式。

后来变更了制度,也是为了表达勤俭治国。

国庆节的来历和风俗来历: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

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习俗:张灯结彩,大阅兵,国庆长假。

我国每逢国庆佳节,各企事业单位都会挂起灯笼或横幅,用“欢庆国庆”等标语来庆祝国庆;广场上那么摆放着标语字样的盆景和氢气球,用快乐的气氛来迎接国庆。

每年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我国于11019年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将国庆节与相邻的周六、日组合为7天的国庆长假,被称之为“国庆黄金周”,用放假的形势,让老百姓共同感受国庆的快乐。

国庆节的来历是什么最早提出‘国庆日’的,是时任政协委员、民进首席代表的马叙伦。

1949年10月9日,马叙伦托许广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盼望本会确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林伯渠委员也同样附议,要求探讨确定。

当天会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心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心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心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宏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

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

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国庆节作为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纪念日。

每年的10月1日,全国各地庄重而热烈地庆祝国庆节,以表达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国庆节不仅是国家的大事,更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爱国热情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介绍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

一、国庆节的由来国庆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同一天,即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时代正式到来。

这一天,庄重而隆重的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布新中国的诞生,广大中国人民充满喜悦和希望,为新生的祖国献上热烈的祝福。

从此以后,每年的10月1日被确定为国庆节,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国庆节成为了中国人民纪念国家建立的重要节日,也成为了激励人们爱国热情和团结奋斗的时刻。

二、国庆节的意义1. 团结一心,共同迎接挑战国庆节是国家团结一致的象征。

在这一天,人们不分阶层、地域、族群,团结在一起,共同迎接各种挑战。

这一天,人们以自豪感和团结意识为纽带,共同呼吁和迎接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奋斗,共同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2. 强化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国庆节是激发爱国情怀和热爱祖国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通过升旗仪式、游行表演等庆祝活动,展示他们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之情。

国庆节不仅是庆祝国家繁荣和进步的日子,更是让每一个中国人激发起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催生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3. 重温历史,传承文化国庆节是回顾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通过参观历史展览、纪念馆等形式,重温那些年国家的光荣历史。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国家的文化传统,培育出对国家的尊重和自豪感。

4. 促进社会进步,展现国家形象国庆节是展示国家形象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时刻。

庆祝活动的举行,不仅可以展示国家繁荣和进步所取得的成就,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国庆节期间,人们可以参与各种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展示,共同展现国家的形象,推动社会的进步。

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

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

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十月一日庆祝。

它起源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中国人民的国庆日,象征着国家独立和团结的象征。

以下将详细探讨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

一、国庆节的由来国庆节最初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

在秦朝时期,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被定为国家的大型祭祀日,被称为“中秋节”。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意。

然而,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胜利后,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并将1949年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这个决定是为了庆祝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胜利,令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二、国庆节的意义1. 国庆节是国家团结、繁荣和发展的象征。

在国庆节期间,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阅兵式、文艺演出和焰火表演等。

这些庆祝活动彰显了国家的繁荣与进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加强了国家团结。

2. 国庆节是缅怀英雄与先烈的日子。

在国庆节期间,人们会怀念为国牺牲的英雄和先烈。

英烈的事迹和贡献被广泛传颂,激励着新一代人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3. 国庆节是人们放松休闲的时刻。

作为中国的法定假日,国庆节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放松的机会。

许多人会利用这段时间与家人和朋友聚会、旅游或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社会联系。

4. 国庆节是世界各国友好交流的机会。

每年的国庆节期间,中国会举办各种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和团体来华参加庆祝活动。

这种友好交流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了解与和平。

总之,国庆节作为中国人民团结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也是每个中国人表达爱国情感和对国家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的时刻。

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和传统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口相传,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使得它在中国人民心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彰显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国家的光辉。

国庆节的由来与庆祝活动

国庆节的由来与庆祝活动

国庆节的由来与庆祝活动国庆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的10月1日举行,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本文将介绍国庆节的由来以及常见的庆祝活动。

一、国庆节的由来国庆节最初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当时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节。

国庆节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取得独立和自由的象征。

国庆节的设立意味着中国人民走出了困苦和战争,进入了和平与稳定的新时代。

二、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国庆节是全国人民热烈庆祝的节日,各地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庆祝活动。

1. 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仪式是国庆节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都会举行升旗仪式,人们会聚集在广场上,整齐排列在一起,等待国旗升起。

升国旗仪式通常包括升旗仪式、奏国歌、唱国歌等环节,整个仪式庄重而庄严。

2. 游行和阅兵每逢国庆节,中国都会举行盛大的游行和阅兵式。

游行队伍通常由军队、学生、社团和各行业的代表组成,参加者会穿着华丽的服装,载歌载舞地走过大街小巷,向人们展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阅兵式上,军方会展示最新的武器装备,彰显中国军队的威武和实力。

3. 文化表演国庆节期间,各地的文化表演也是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表演通常包括舞蹈、歌曲、戏剧、杂技等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融。

观众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精彩的节目,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 点亮彩灯国庆节期间,大街小巷都会装饰得灯火辉煌。

各地会设置彩灯展览,将建筑物、街道和公园装饰成五彩斑斓的景象,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喜悦的氛围。

特别是在夜晚,灯光闪烁、变换多样,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5. 举办庆祝活动国庆节是人们放松休息的好时机,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例如,公园会组织游园活动,为市民提供各种娱乐项目;商场会推出优惠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还有一些社区会组织文艺演出和运动竞赛等活动,让人们共同感受节日的喜悦和团结。

中国国庆节的由来

中国国庆节的由来

中国国庆节的由来
中国国庆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历史事件和漫长的斗争。

以下是中国国庆节的主要由来:
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国庆节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变革。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迈入了现代化的历程,因此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国庆节的起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国国庆节的现代含义则源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了胜利。

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时刻成为了国庆节的象征。

设立国庆节(1949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设立国庆节,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庆节被定在每年的10月1日,成为全国性的公共假日。

国庆庆典和传统:自国庆节成立以来,中国国庆节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庆祝活动。

每年,各地政府和民众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升国旗仪式、游行、焰火表演、文艺演出等。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
的国庆庆典尤为盛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观看。

总的来说,中国国庆节的由来与中国近代历史中的政治变革和国家建设密切相关。

它代表了中国国家的独立、团结和发展,是一个庆祝和纪念中国现代历史重要事件的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庆节由来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毛泽东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二.国庆节历史由来: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

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

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三.国庆节有关诗歌
《沁园春 .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四.关于国庆节的对联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即将来临,抚今思昔,过去的现在的一些吟咏国庆的佳联,其中有颂扬国运昌盛的,也有针砭时弊的,读来颇具韵味。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是历史的在飞跃。

这时年仅19岁的郭沫若,为庆贺胜利,挥毫作了两副对联,其中一联云: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上联用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典,下联则借唐代李白《蜀道难》之诗,歌颂时代变革,大地春回,革命前途无限广阔。

读之令人欢欣鼓舞,催人奋进。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治腐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四川人刘师亮于民国10年“双十节”时,撰联直刺反动军阀:你在拖,我也在拖,中华版图竟此弄成两块;公有理,婆亦有理,民国幸福硬算饱受十年。

刘师亮还作了一幅四字联:“民国万税(岁);天下太贫(平)。

”他巧用双关谐音,无情地揭露了反动政府横征暴敛的罪恶行径,看似歌颂,实则是辛辣讽刺和挖苦,可谓入木三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解放,并用对联形式歌颂新中国的诞生:物换星移,万里山河尽归人民所有:眉开眼笑,五亿人民共祝祖国新生。

此联吟出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欢庆胜利的喜悦情怀,对仗工稳,词情并茂。

自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现代化建设成绩斐然,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这些年每逢国庆,人们都爱用对联形式,歌颂党和祖国。

如:民富国强数今朝欢笑迎国庆;山南海北赞改革歌舞颂党恩。

有人撰颂联云:一步一歌五十二载,歌歌唱不尽山青水秀故园美;一朝一曲三个代表,曲曲道不完国富兵强万民情。

上联: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下联:国强民富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

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右下图为摆放花卉庆祝国庆的天安门广场。

gq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

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

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3次阅兵。

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的两次。

游行结束,人们经常聚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共同欢度节日,尽情欢歌畅饮。

祖国在我心中
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举国同庆数十载,
千家万户习开颜.
庆祝祖国62周年华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