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敢于质疑的事例 精品

合集下载

敢于质疑的作文6篇

敢于质疑的作文6篇

敢于质疑的作文6篇写作文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避免平淡无味的叙述,作文是我们描绘心灵深处情感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敢于质疑的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敢于质疑的作文篇1内德兰德,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这位捕鲸手在刚出场时,便展现出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能吸引读者的品质——敢于质疑的风度。

内德兰德是加拿大人,一个身手不凡的捕鲸手,他敏捷、胆大、冷静、有勇有谋。

但他有时也会暴跳如雷,不怎么容易与人打交道,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使他的脸庞更加生动而坚毅。

内德兰德和阿罗纳克斯一样,受邀来到亚伯拉罕林肯号上参与捕鲸行动,这所谓的鲸鱼实则是尼摩船长的潜水艇,可当人们没有摸清这个海底怪物的真面目时,他们却都对学者的理论——这是一只类似于独角鲸,却比它更坚硬有力的新型鲸类这一说法而深信不疑,只有内德兰德提出反对意见。

而后他发现那不是海底生物,因为它的外壳是由金属制造的,而提出这一说法的他是第一人。

这一切,都与他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密不可分。

质疑是需要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的。

当全船的人都相信在内德看来毫无根据的理论时,内德是与人格格不入的。

他总是避免谈论这个话题,正因为如此,阿罗纳克斯甚至去追内德来跟他讲道理,用极富逻辑性的数学思维试图说服他。

内德有些动摇了,但他后来仍然坚持自我,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也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来证实他自己的推论。

尽管质疑很难,我们也更需要质疑,敢于质疑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这帮助我们思考,进取,探索,发现,更有可能令我们发现新的知识,开阔新的视野,为人类发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好问,好思,好质疑,能使自己进步,也能引领社会进步,何乐而不为?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可贵的,内德用它拨开了海底怪物的迷雾,我们也能用它走进未来社会的光明。

让我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献出力量!敢于质疑的作文篇2我们说成功的人有学问。

既然是学,那就要学、问。

而问从何而来?自然来源于怀疑。

只有多疑,善于怀疑,善于质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

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的例子

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的例子

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的例子
1. 你看看哥白尼,他面对当时被视为权威的地心说,竟敢提出日心说,这是多么大的胆量啊!他不盲目跟从,勇敢地去探索,为天文学打开了全新的一扇门!难道我们不该学习他这种勇于质疑、大胆探索的精神吗?
2. 就说伽利略,所有人都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可他偏不信,非得自己去实验一番。

结果呢,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这难道不是敢于怀疑、勇于实践才得到的成果吗?
3. 爱迪生也是个典型例子呀!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尝试了那么多种材料,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也不放弃,这不就是在怀疑中不断探索嘛!要是他不敢怀疑那些不行的方法,怎么能有最后的成功呢?
4. 牛顿坐在树下被苹果砸到,他就开始琢磨:为啥苹果往下掉不往上飞呢?就这么一个看似平常的现象,他敢于去怀疑、去探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

这是多么神奇又伟大的探索啊!我们能不佩服吗?
5. 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质的时候,那可是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啊,但她毫不畏惧,勇敢地去怀疑那些未知,努力探索,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们怎么可以不向她学习呢?
6. 还记得达尔文吗?他敢于对当时的物种不变论提出怀疑,然后历经艰苦的探索和研究,才提出了进化论。

这是多么具有突破性的举动啊!我们能没有感触吗?
总之,敢于怀疑勇于探索是极其重要的科学态度,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关键力量。

我们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勇于质疑权威的例子

勇于质疑权威的例子

勇于质疑权威的事例
说起勇于质疑权威,我就想起个事儿。

那是在我们村儿头,有个老辈子,大家都喊他“王教授”,因为他读过好多书,懂得多。

有一回,村里修水渠,请了外头的专家来设计。

专家来了,整得神神秘秘的,说啥子这是最新的科技,保证水渠修好了,村里头再不得缺水。

王教授呢,他不信邪。

他说:“科技是好东西,但也不能迷信。

得看合不合适我们这儿的地理条件。

”于是,他就拿着本子和笔,天天跑去看专家咋个修的,一边看一边琢磨。

有时候还跟专家辩论几句,把专家都问得愣住了。

村里人就说:“王教授,你莫跟专家顶嘴嘛,人家可是大城市来的。

”王教授就笑笑,说:“知识不分城乡,只分真假。

错了就要改,这才是科学精神。


后来,还真被王教授找出问题了。

专家设计的水渠在某个地方坡度不对,一到雨季就容易积水。

王教授提出来,专家一开始还不信,亲自去看了看,才发现确实有问题。

最后,还是按照王教授的建议改了设计,水渠才顺顺利利修好了。

这事儿传开以后,大家都对王教授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说:“我不是要跟专家过不去,我只是想说,不管是哪个说的,哪怕是权威,我们也要敢于质疑,用事实说话。

”这就是勇于质疑权威,不盲目跟风的王教授,也是我们村儿头的一大骄傲。

敢于质疑作文6篇

敢于质疑作文6篇

敢于质疑作文6篇作文是我们描绘心灵深处情感的一种工具,作文的好坏不能简单地以字数多少来评判,而要看其内容是否有意义,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敢于质疑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敢于质疑作文篇1近日,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科技史的又一里程碑,也为它的发明者,潘建伟院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然而,在荣誉的背后,是潘院士多年的心酸:因为量子纠缠理论应用的超前性,他多年一直收到许多无知者的质疑,甚至背上了骗子的骂名。

为什么对于想出新办法的人,人们总是在他们成功之前质疑他们呢?首先,这是因为人们出于自身对未知的恐惧而对创新者不宽容。

在《药》中革命者夏衍在临刑前对民众呼吁:大清国是我们的!却招来了人们的无情嘲笑。

他们难道是真的心甘情愿受压迫和奴役吗?他们是害怕变革冲击自己原先的生活,因此就打压、质疑新事物和创新者。

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创新者总是超越时代而有前瞻性的,而人们往往被过去的错误观念束缚,因此会把创新者当作疯子。

哥白尼,布鲁诺等人宣扬在当时更先进的日心说,堪称天文学的先驱,而人们受宗教神学观念束缚,质疑他们的学说,甚至烧死了布鲁诺。

创新常常是要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因而受旧观念影响的人也是常常要质疑打压创新者的,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极其让人悲哀的。

此外,某些创新者不实践自己的想法而仅仅是让它流于空想,导致人们对创新者有了偏见,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也看成空想家而质疑,打压他们。

这样看来,对创新者的质疑是平常且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它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对新方法的质疑不一定都是错误的。

莱特兄弟接受实验结果和周围人的质疑,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实现了飞天梦想,万户一意孤行,异想天开,不听他人的意见,最后落了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一昧坚守自己的创意,会让原来纯良的目的,产生相反的效果。

面对质疑,我们要先省视自己,而不是一昧怀抱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在空想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要想一想对我们的质疑是不是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是不是仅仅看到了想法的创新性而没有考虑它的可行性。

敢于质疑的事例

敢于质疑的事例

敢于质疑的事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说。

一天,先生又教了一段课文。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能背了。

可是,书里说的什么意思,他还有些不明白。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念书的同学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直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也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着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

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我们现在都是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预设的问题,几乎没有学生像孙中山那样去问问题。

有时候老师不得不问同学:“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不是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听懂了。

”“没有问题。

”真的没有问题吗?没有问题了怎么考试不及格呢?之所以说没有问题,一方面是希望老师赶紧结束讲课,自己好玩耍。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根本不会提问题。

课堂上不提问题,课后也不问老师,成绩怎么会提高呢?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懂就要问,向老师问,向同学问,也可以“不耻下问”。

敢于质疑的名人素材事例摘抄

敢于质疑的名人素材事例摘抄

敢于质疑的名人素材事例摘抄
1. 伽利略可真是个敢于质疑的猛人啊!当时大家都坚信亚里士多德说的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伽利略就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这不就用事实推翻了这个错误的观点嘛!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吗?
2. 哥白尼啊,那绝对是挑战权威的勇士!大家都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却大胆质疑,提出日心说,这多牛啊!这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人类的认知开辟了新道路,太了不起了!
3. 达尔文质疑当时的物种不变论,然后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考察,提出了进化论,这是多么伟大的突破呀!就好像原本大家都在迷雾中摸索,他一下子撕开了那层迷雾,让我们看到了真相,这是多么厉害呀!
4. 袁隆平老爷子在研究杂交水稻的时候,也是敢于质疑传统的观念呀!别人说不行,他偏要试试,结果呢,养活了多少人呐!这就好比在一片荒芜中种出了金灿灿的稻田,怎能不让人钦佩呢?
5. 爱因斯坦敢于质疑牛顿的经典力学,提出了相对论,这简直是物理学界的大地震啊!这就像原本坚固的大厦,他给加入了新的结构,让它变得更加宏伟壮观,厉害不厉害?
6. 乔布斯,那可是个创新狂人啊,他总是质疑现状,然后创造出那些改变世界的产品。

就好像他有一双神奇的手,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和智慧啊!
7. 屠呦呦在寻找抗疟药物的时候,不也是敢于质疑那些常规的方法吗?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找到了青蒿素,这是拯救了多少生命啊!真是太牛了呀!
8. 马斯克,这个充满想象力的人,不断地质疑传统的能源和交通方式,搞出了电动汽车和可回收火箭。

这就如同他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未来,让我们跟着他的脚步去探索,太神奇了吧!
总之,这些敢于质疑的名人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榜样,他们让我们知道,只有敢于质疑,才能不断突破,走向成功!。

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内容的作文

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内容的作文

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内容的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内容的作文篇1那些著名的科学家所说的话都被人们视为真理,但我们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理;老师们所传授的知识都被孩子们视为无可争议的知识,但他们也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正的知识。

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的速度要快。

世世代代的学者都接受这个论断,坚信不疑。

但年轻的伽里略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是荒唐的。

如果没有空气的摩擦阻力,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的速度相同。

伽里略就是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证明这个理论的。

他在斜塔上同时丢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铁的。

站在塔下的千百观众亲眼看到两个球在同一时刻落地,都惊讶不已。

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才被推翻,难道这期间就没有其他科学家站出来勇敢地质疑吗?是的,从那以后人们都只在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他的所有思想都被尊为不可怀疑的真理。

不敢于怀疑“真理”的人都是在死学,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

当今社会,似乎各种知识都已经完全下了定论,而我们只要去记去背就行了,那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去质疑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在一本古代数学书中,出现‘圆一周三的定论’也就是直径为一的圆周长为三这个‘权威’定理一直被使用了七百多年,也没有人质疑,似乎这便是完美的答案。

但是数学家祖冲之却质疑了这个观点,因为生活中有太多实例与此不同了。

但人们总说,也许是出了一点误差也说不定,这可是书上权威的答案。

祖冲之通过‘割圆法’经过了一个个日日夜夜,他终于得出了π等于3.-3.之间,打破了权威,起初不相信他的那些‘专家’们也都服气了,祖冲之因质疑而打破了权威。

只有学会了质疑权威,这个世界才会飞速进步,如果牛顿没有质疑毕达哥拉斯定理,物理学又怎会上一个台阶;如果哥白尼没有质疑‘地心说’又怎么会有后来天文学的突飞猛进;如果没有人质疑神佛妖魔,也许现在人们仍愚昧无知。

批判质疑精神的例子

批判质疑精神的例子

批判质疑精神的例子
1. 你看哥白尼啊,如果他没有批判质疑精神,就不敢去挑战当时的权威“地心说”,那怎么会有后来伟大的“日心说”呢?他能大胆地问:“真的是地球一动不动吗?”这多牛啊!
2. 想想伽利略,人人都说重的物体下落快,他可不信这个邪!他非得反复实验去验证,难道他脑子里就没有反问过:“凭啥大家说的就是对的?”哇,这种批判质疑太厉害了!
3. 爱迪生啊,据说他尝试了上千种灯丝才找到合适的。

别人说不行,他偏要试试,内心肯定在想:“为啥就不行呢?”这就是批判质疑精神推动着他呀!
4. 再看看达尔文,他要是随大流,就不会去质疑物种不变的观念。

他肯定不断自问:“物种真的不会变吗?”然后才写出了那影响深远的进化论。

5. 当初人们都觉得火车跑不过马车,可斯蒂芬森不这么想啊!他肯定在心里嘀咕:“凭啥说火车不行?”所以他坚持钻研,才有了后来的蒸汽火车。

6. 莱特兄弟,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们肯定也质疑过:“难道人类真的不能飞上天?”靠着这股劲发明了飞机,多了不起!
7. 袁隆平爷爷在研究杂交水稻的时候,那么多人质疑甚至嘲笑,他肯定也在想:“就不能尝试改变吗?”还好他坚持下来了,让我们有了足够的粮食。

总之,批判质疑精神太重要啦!没有这些人的大胆质疑和探索,我们的世界哪会有这么多的进步和发展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敢于质疑的事例篇一: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说。

一天,先生又教了一段课文。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能背了。

可是,书里说的什么意思,他还有些不明白。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念书的同学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直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也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着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

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我们现在都是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预设的问题,几乎没有学生像孙中山那样去问问题。

有时候老师不得不问同学:“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不是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听懂了。

”“没有问题。

”真的没有问题吗?没有问题了怎么考试不及格呢?之所以说没有问题,一方面是希望老师赶紧结束讲课,自己好玩耍。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根本不会提问题。

课堂上不提问题,课后也不问老师,成绩怎么会提高呢?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懂就要问,向老师问,向同学问,也可以“不耻下问”。

每一届初三毕业生中间都有通过不断向老师请教而迅速提高成绩的学生,但人数不多,初一初二就更少了。

学问、学问,要会学,更要学会问。

你提问的数量及提问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你的学习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同学们应该有一双充满探索欲望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体验生活的乐趣。

主动观察、提出问题、合作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一定会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我衷心希望大家都成为“敢问、善问、会问”的探究型人才!篇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例子1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湖南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最初他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栽培。

就是在这里,袁隆平看到有人饿死在路边,意识到只有水稻才是农民的救命粮。

为了让人民不再挨饿挑战权威发现水稻的雄性不孕性1960年,天灾人祸带来了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一天中午,走出校门,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围观的人都脸上堆满了忧伤。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感到了“饿殍”两个字的刺痛。

他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他觉得自己应该也必须做点什么。

当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无性杂交可以改良品种,创造新品种”的传统论断垄断着科学界。

袁隆平继续做了许多试验,依然没有任何头绪。

他开始怀疑“无性杂交”的一贯正确性,决定改变方向,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研究水稻杂交。

而在当时,作为自花授粉的水稻被认为根本没有杂交优势。

“别人都讲我是?鬼五十七?(长沙方言,意为不务正业),我也不理。

”从此,他义无反顾地选定了杂交水稻这道科研课题。

1960年7月,盛夏的一天,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袁隆平像往常一样下课后挽起裤腿到稻田查看。

突然,他发现了一株植株高大、颗粒饱满的水稻“鹤立鸡群”。

他如获至宝,马上用布条加以标记,反复观察,并采集花药进行镜检。

第二年,他把收获的种子种下去,结果长出的水稻高的高、矮的矮。

“当时我非常失望地坐在田埂上……突然灵感来了,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这一定是个天然杂交种!”袁隆平马上想到,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就能得到有杂交优势的种子了!但单凭人力不可能大量生产这样的种子,如果专门培育一种雄花退化的水稻,将其和其他的品种混种在一起,用竹竿一赶花粉就落在雌花上了,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稻种了!想到这里,袁隆平欣喜若狂,也更加充满信心。

接下来几年的夏天,水稻扬花吐穗的时候,他都拿着放大镜,顶着烈日在田间苦苦寻觅。

1964年7月5日,他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稻田中找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国内首次发现。

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种子。

1965年7月,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

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

这是他关于杂交水稻的第一篇论文,直击禁区。

今天回想起那一切,袁隆平深有感触地说:“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

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也创不了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科技创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怀、智者的头脑,更需要勇者的胆识、志者的坚韧。

我们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10年历经艰辛坎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2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3哥白尼挑战托勒密,提出日心说;4爱因斯坦挑战牛顿的经典力学,提出相对论。

51801年,一位勇敢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终于站了出来,向牛顿提出了大胆的挑战。

他说道“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万无一失的。

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而正因为托马斯·扬不迷信权威,敢于自创新见,所以他终于在发展光的“波动说”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使光学研究从原先的死胡同里走了出来。

6塞尔维斯发现血液循环,由于挑战上帝,被加尔文大火烧死。

后来哈维出版《心血运动论》彻底推翻了盖仑统治1400多年的理论。

7希帕索斯提出等腰直角三角形无法用一个直角边准确地量出斜边来。

他提出这个看法触怒毕达哥拉斯学派,结果被抛进大海。

81974年国家提出汉字处理项目,其中一个子课题是照排系统。

当时国外情况是,美国研制第二代机1951年已年有商品,德国研制的第三代机1965年有商品。

英国蒙那公司正在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我国技术权威只敢搞第二代,第三代有三家搞。

王选那时是助教,毫无名气。

他认为第二代、第三代没有前途,他要挑战权威,提出搞第四代。

因为他有数学的基础,研制过计算机,加上北大人人敢为先的气概,逆流而上,多年辛苦,最后成功。

9康托尔的集合论当时的权威不能接受,连导师认为他是数学疯子。

康托尔对数学的贡献是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

两千多年来,科学家们接触到无穷,却又无力去把握和认识它,这的确是向人类提出的尖锐挑战。

康托尔以其思维之独特,想象力之丰富,方法之新颖绘制了一幅人类智慧的精品——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令19、20世纪之交的整个数学界、甚至哲学界感到震惊。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关于数学无穷的革命几乎是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10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11李贽1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李贽对《六经》、《论语》、《孟子》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认为这些著作是当时懵懂弟子,迂阔门徒随笔记录,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是圣人之言,也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

2反对历史保守主义主张“与世推移”的历史发展观。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提出“于世推移,其道必尔”的主张。

认为春秋替三代,战国代春秋都是一种正常的历史发展现象。

3民本思想。

虽然孟子早就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主张,当在历代统治者中,实际均未成为一种政治实践。

而李贽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表现出对专制皇权的不满,成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导。

121852年2月21日,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逝世了,他的挚友屠格涅夫,用沉重的笔和着自己的悲伤、泪水,赶写了一篇悼念果戈理的文章。

但是,沙皇统治者害怕这个俄罗斯人民爱戴的名字出现在报刊上。

他们禁止发表一切悼念和颂扬果戈理的文章。

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机智地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圣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

沙皇的特务机关不久就见到了这篇文章,他们传讯了屠格涅夫。

沙皇早就痛恨这个经常在《现代人》杂志上登载《猎人笔记》的作家。

在把屠格涅夫监禁一个月后,沙皇亲自下令,把屠格涅夫流放到斯马达斯基去。

为了果戈理,为了朋友而被流放的屠格涅夫,感到自豪和光荣。

篇三: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龙源期刊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作者:程杰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08期文章摘要:新课程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为了让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进行课堂探究,我以《打电话》这篇文章为题材,对文中男主人公"善意的谎言"这个疑难点进行点拨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发现,使他们敢想、敢说。

教学实践证明,质疑的过程就是对文章进行深层次探究的过程。

当学生怀着强烈的质疑意识进行探究和发现时,他们可以从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创造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关键词:点拨质疑自主空间交流探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善于质疑问难,就很难进行探究,因为质疑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