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光栅测声速实验报告
实验30 用超声光栅测量声速

实验目的:
1.实验原理及仪器介绍:
2.简述本实验所用到的主要实验仪器和它们的作用。
3.简述超声光栅形成的原理。
4.推导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公式。
1.实验内容:
2.简述分光计的调节步骤。
什么叫逐差法? 其优点是什么?
在超声光栅测声速实验过程中, 为什么要避免震动? 导线分布及电容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为什么锆钛酸铅陶瓷片表面必须与其对面的玻璃槽壁平行?
1.数据表格:
记录所用测量仪器的仪器误差:
列出数据记录表格:
教师签字:
月日
超声光栅测液体中的声速 实验报告

超声光栅测液体中的声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学习超声光栅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液体声速的测量中的应用。
3. 了解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密度等因素的关系,学习并掌握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声速的方法。
实验原理:超声光栅是一种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或传播距离来测量介质参数的技术。
当在液体中发射一束超声波时,该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驻波,当驻波的节点与反节点分别扫过探测器时,探测器会检测到相位反转,以此来计算声速。
声速与温度、密度、压力等参数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v = (γP/ρ)1/2其中,v为声速,γ为气体或液体的绝热指数,P为压力,ρ为密度。
实验器材:超声光栅、选用不同液体、温度计、容量瓶、注射器、天平。
实验步骤:1. 将超声光栅放置在容量瓶中,加入不同液体使光栅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待液体静止。
2. 使用注射器将温度适宜的漏斗液体缓缓注入容量瓶中,待液面平静。
3. 记录实验时液体的温度,并使用超声光栅测量液体中的声速,记录数据。
4. 重复步骤2和3直至所有选用的液体测量完成。
5. 计算数据,分析声速与液体密度及温度的关系。
实验数据:液体测量重量/克体积/mL 温度/℃ 声速/米每秒水 500 500 22.5 149475%酒精 475 500 22.8 1089甘油 800 500 24.2 1769实验结果:由数据可知,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液体的声速是不同的,其中甘油的声速最高,水的声速最低,75%酒精的声速居中。
这是由于不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其声速也有所不同。
在相同液体中,当温度升高时,声速会随之升高,这是由于液体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导致声波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变快。
同时,由于液体中的热能与分子活动增大,其响应速度也会加快。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知,在不同液体中测量声速时,温度和液体密度都会影响声速的结果。
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我们需要控制好实验条件,尽量消除掉实验误差。
例如,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恒温加热器来控制温度稳定,避免因温度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同时在将液体添加到容器中时,要注意均匀平稳地加入,且不要在加液体的过程中摇晃容器,以避免产生液面波动而导致测量不准确。
超声光栅实验报告数据(共6篇)

超声光栅实验报告数据(共6篇)实验一超声光栅实验表明,声波是能够通过软组织和液体的,因为声波经过液体后,其频率不受影响。
因此,声波成为医学诊断领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利用超声光栅进行超声波的干涉测量。
我们使用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将超声波发射至水槽中的另一个超声波接收器处。
在发射时,我们使用一个移动彩色条形图形装置,以获得超声波的移动干涉条纹,这一现象证明声波存在波动性。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到了干涉条纹的波长为121.03μm。
这一结果准确地说明了波长的概念,在超声光栅中,声波作为波动的媒介,在过程中具有波动性。
本实验是对超声光栅进行干涉实验研究的。
我们使用干涉仪器对激光光源和超声波光源进行干涉,获得光强分布曲线,获得了光强分布的相位差和光强分布的和平方。
实验结果表明,如果超声波光源与光源的光强分布不同,那么光强分布曲线将不同,并且波幅也会发生改变。
同时还发现,当两个光源的光强分布相同时,光强分布的干涉图也会相同。
本实验是研究超声波在双晶的干涉衍射中的应用。
我们使用超声波进行干涉衍射实验,发现了超声波的衍射效应。
在干涉衍射的过程中,当超声波通过双晶时产生了衍射,我们发现超声波会出现大量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是由超声波的衍射产生的。
同时,我们还发现干涉衍射效应是可以被控制的,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叉栅的间距和双晶的方向来控制干涉条纹的数量和位置。
超声光栅实验表明,在介质中传输的声波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本实验就是利用超声波的折射现象,研究了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
通过对不同介质中的声波传输进行实验,我们发现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率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是因为不同介质的物理结构和物理性质不同。
同时,我们还发现折射率可以通过改变介质的相对密度和温度来调节。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利用超声光栅的多路径衍射和干涉现象,测量介质中的声速。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测量同一位置的多条声波路径上的信号。
利用光栅测量液体中的声速

超声光栅测液体声速【实验目的】1.理解超声光栅形成的原因,了解声光作用的原理。
2.调整光路,用超声光栅声速仪测量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原理】一、超声光栅及其成像特点任何能对入射光相位、振幅给与周期性空间调制的装置,都可称为光栅。
载有超声波的液体(本实验是液体槽)具有上述作用,所以称为超声光栅,其光栅常数等于超声波波长。
当压电晶体被信号发生器激励产生超声波时,适当调节压电晶体与反射板之间的平行度,使槽内形成驻波。
这时如果用具有一定扩散角度的线光源垂直于声波方向照射透明液槽,在液槽的另一侧成像装置上可以观察到光线被超声驻波调制而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是超声波驻波的自身放大像,即超声光栅的自身影像,其条纹间距对应于超声波的半波长。
二、测量基本原理当我们用点光源(球面波)照射超声光栅时,类似投影幻灯形式可看到被放大的超声光栅自身像,即超声驻波像。
由于超声波频率可由频率计测得,其波长可由驻波像的间隔测得,根据关系式v=L/Y(1)可得到超声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值,这种利用超声光栅测声速的方法,通常称为振幅栅法。
测定波长的方法及特点1. 振幅栅法(超声光栅驻波像法)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利用测微装置测量液槽的移动,此时显示器上驻波的放大像也随着移动,利用显示屏上的十字标记,记录移过标记的条纹数。
如果液槽移动距离为L(利用数显卡尺测定),已过标记的条纹数为N,则待测液体的声波波长为(2)由公式(1)和(2)得到最后测量公式(3)2.干涉法、相位法(见空气声速测定实验介绍)【实验装置】1.载有超声波的透明液槽,透明液槽内装有产生超声振动的压电晶体。
2.稳频超声波信号源:1.710MHz。
3.微小平行移动距离的测微装置。
4.前置狭缝及光源。
5.观察超声驻波像的成像装置:CCD摄像镜头和显示器等。
A:超声波信号源 F:图像显示器 E:CCD摄像镜头 G:微小平移测微装置H:压电传感器 I:透明液体 J:前置狭缝及光源图2 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把液槽放在测微测量装置上,装满待测透明液体,使超声波传播方向与测微装置移动方向一致。
超声波光栅测声速实验报告

超声波光栅测声速实验报告超声波光栅测声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超声光栅测声速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超声光兰产生的原理。
2.了解生波如何对光信号进行调解3.通过对液体(非电解质)中声速的测定,加深对其概念理解。
实验仪器:WSG-l型超声光栏声速仪实验原理光波在传播时被超声波衍射的现象,称为超生致光效应亦称声光效应)。
超声波作为一种纵波在液体中传播时,超声波的声压使液体分子产生周期性变化,促使液体的折射率也相应的作周期性变化,形成疏密波。
此时如有平行单色光沿垂直超声波方向通过这疏密相间的液体时,就会被衍射,这一作用,类似于光栅,所以叫超声光栅。
超声波传播时,如前进波被一个平面反射,会反向传播。
在一定条件下前进波与反射波可以形成驻波。
由于驻波小振幅可以达到单一行波的两倍,加剧了波源和和反射面之间的的疏密程度,某时刻,驻波的任一波节两边的质点都涌向这一点,使该节点附近形成密集区,而相邻波节处为质点稀疏处;集区。
在这些驻波中,稀疏区使液体的折射率减小,而压缩作用使液体折射率增加,在距离等于波长A的两点,液体的密度相同,折射率也相等,单色平行光沿着垂直于超声波传播方向上通过上述液体时,因折射率的周期变化使光波的波阵面产生了相应的位相差,经透镜聚焦出现衍射条纹。
这种现象与平行光通过透射光栅的情形相似。
因为超声波的波长很短,只要盛装液体的液体槽的宽度能够维持平面波,槽中的液体就相当于一个衍射光栅。
当平行光通过超声光栅时,光线衍射的主极大位置由光栅方程决定。
(k=0,1,2,)实际上由于角很小,可以认为:(2)其中为衍射零级光谱线至第k级光谱线的距离,f为L2透镜的焦距,所以超声波的波长(3)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4)式中为信号源的振动频率。
实验步骤:1.用自准法调分光计的望远镜对平行光(即无限远)聚焦,成像在分划板上。
(1)先目测,调节载物台,望远镜筒,平行光管都初步达到共轴、水平状态,为进一步细调打下基础。
超声光栅测声速实验(全)

超声光栅测声速实验(全)超声光栅测声速一、实验目的1. 了解超声光栅的产生原理。
2. 了解声波如何对光信号进行调制。
3. 通过对液体中声速的测定,加深对声学光学中物理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光波在介质中被超声光栅衍射的现象,被称为超声致光衍射。
超声波作为一种纵波在液体中传播时,超声波的声压使液体分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促使液体折射率也作出相应的变化,形成疏密波。
当产生驻波时,波节处变为密集区,其作用使液体折射率减小,压缩作用使液体折射率增大。
形成类似于光栅的作用。
当满足拉曼-奈斯衍射条件:22/1l A πλ<<时这种衍射相似于平行光栅衍射,可得如下光栅方程:k ASin k φλ=在调好的分光计上,且当k φ很小时,有:/k k Sin l f φ=其中,k l 为衍射零级谱至k 级的距离;f 为透镜焦距。
所以超声波波长:k kk k f A Sin l λλφ== 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k f v A l λγυ==?其中υ是振荡器的共振频率,k l ?为同一色光衍射条纹间距。
三、实验步骤1.分光计的调整,用自准法使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目镜调节使看清分划板刻线,实验过程中无需调节。
2.采用低压汞灯作光源。
3.将待测液体注入,液面高度以刻线为准。
4.将此液体槽置于载物台上,放置时使超声池表面两侧基本垂直于望眼镜和平行光管的光轴。
5.连接号电路,开启超声信号电源,观察衍射条纹,微调信号的频率,使条纹级次明显增多和清晰。
6.观察到3~4级以上的衍射条纹使,取下阿贝目镜,换上测微目镜,分别测出不同颜色条纹的间距。
7.计算公式为:c k f v l λγ=四、数据处理1、纯净水Y =1.38502.1320 2.91503.68104.4150L =1.48502.1950 2.91503.64504.3450B =1.71802.2950 2.91503.47004.0950黄光间距均值绿光间距均值蓝光间距均值1.0e-003 *0.7632 0.7183 0.5920黄光标准差绿光标准差蓝光标准差1.2032 0.9376 0黄光声速绿光声速蓝光声速1.0e+003 *1.5051 1.5108 1.4629相对误差0.0150 0.0188 -0.01352、酒精Y =1.15102.11603.0090 3.97104.9210L =1.27002.18103.0090 3.89104.8310B =1.67502.29903.0090 3.67504.4550黄光间距均值绿光间距均值蓝光间距均值1.0e-003 *0.9375 0.8785 0.6927黄光标准差绿光标准差蓝光标准差1.4856 1.0974 0黄光声速绿光声速蓝光声速1.0e+003 *1.2273 1.2375 1.2525相对误差0.0508 0.0595 0.0723五、实验心得这次实验又一次使我看到了光的波动性在精确测定微小值时的准确性,这次利用的是光栅衍射的特性,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光学原理的重要应用。
实验23:超声光栅测声速实验

实验23:超声光栅测声速
思考题:
1.超声光栅测声速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用钠黄光代替汞光?
答:这于光源的显色性有关一般定义日光显色性为100,而越接近100的则越接近日光,但目前人类还无法制造出达到100的光源,钠灯的显色很差的,这是钠的特性决定的,他就是黄光,显色大概只有20-40左右。
而高压汞灯通常为50-60左右,超高压汞灯可以达到70-80甚至更高,而金卤灯(金属卤化物气体放电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这种灯如果购买的是5000-6500K色温的灯泡,显色性可以达到85-90,可以替代汞灯,但钠灯显然不可以替代汞灯.
2.在超声光栅测声速实验里,蓝线为什么会晃动?
答:是由于各种色光相对于透镜的焦距不同,在超声光栅实验中,为了能同时看清黄色、绿色和蓝色光,目镜的焦距要比蓝光相对于透镜的焦距小,而与黄光和绿光的焦距比较接近,因此人眼对蓝光谱线产生视差,就觉得好像蓝线在晃动。
【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用逐差法求出条纹间距的平均值.
2.由声速计算公式:Vc=λνf/△lk,计算声速。
答:。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系列之超声光栅

【实验名称】超声光栅【实验目的】1.理解声光调制的理论;2.了解并学习超声光栅声速仪的原理和使用;3. 利用超声光栅声速仪测量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仪器】WSG—1型超声光栅声速仪(信号源、液体槽、锆钛酸铝陶瓷片),分光计,测微目镜,低压汞灯【实验原理】超声波作为一种纵波在液体中传播时,其声压使液体分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促使液体的折射率也相应地作周期性的变化,形成疏密波。
此时,如有平行单色光垂直于超声波传播方向通过这疏密相同的液体时,就会被衍射,这一作用,类似光栅,所以称为超声衍射。
其中kL为衍射光谱零级至K级的距离;f为透镜(L2)的焦距(JJY分光计170f mm=)。
所以超声波波长:s i nk k kK K f fAL Lλλλφ===∆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kfv ALλγγ==∆式中γ为振荡器和锆钛酸铅陶瓷片的共振频率。
kL∆为相邻两条同色衍射条纹之间的距离。
测微目镜原理图2【实验内容】(1)、分光计的调整,用自准直法使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望远镜的光轴与分光计的转轴中心垂直,平行光管与望远镜同轴并出射平行光,调节望远镜使观察到的狭缝清晰;(2)、将待测液体注入超声池,液面高度以液体槽侧面的液体高度刻线为准; (3)、将超声池放置于分光计的载物台上,使超声池两侧表面基本垂直于望远镜和平行光管的光轴;(4)、两支高频连接线的一端插入超声池盖板接线柱,另一端接入超声信号源的高频输出端,然后将液体槽盖板盖在液体槽上; (5)、开启超声信号源电源,从阿贝目镜观察衍射条纹,细微调节电振荡频率与锆钛酸铅陶瓷片固有频率共振,此时,衍射光谱的级次会显著增多且更为明亮,仔细调节,可观察到左右各3-4级以上的衍射光谱;(6)、取下阿贝目镜,换上测微目镜,调焦目镜,使清晰观察到的衍射条纹。
利用测微目镜逐级测量其位置读数并记录。
【数据表格与数据记录】mm f 170= m n 8.435=蓝λ m n 1.546=绿λ m n 0.578=黄λ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对于黄光:mm l 793.03437.2815.41=-=∆mm l 79.03192.3562.51=-=∆mm l l l 792.0279.0793.0221=+=∆+∆=∆ 对于绿光:mm l 723.03556.2725.41=-=∆ mm l 739.03277.3495.52=-=∆mm l l l 731.02739.0723.0221=+=∆+∆=∆ 对于蓝光:mm l 593.03818.2598.41=-=∆ mm l 599.03390.3188.52=-=∆mm l l l 596.02599.0593.0221=+=∆+∆=∆ s m MHZl frV /6.1451792.07.11170578=⨯⨯=∆=黄黄λs m MHZl frV /6.1485731.07.11170546=⨯⨯=∆=绿绿λs m MHZl frV /4.1454596.07.111708.435=⨯⨯=∆=蓝蓝λ【小结与讨论】1. 实验应用超声光栅声速仪测定了黄光,绿光,蓝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普通物理实验 专业班号: 应物091 组别: 2 姓名: 赵汝双 学号: 33
实验名称:
超声光栅测液体中的声速 实验目的
1. 了解超声光栅产生的原理。
2. 了解声波如何对光信号进行调制
3. 通过对液体(非电解质溶液)中的声速的测定,加深对其中声学和光学物理概
念的理解。
实验原理 1. 超声光栅
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被超声衍射的现象,称为超声致光衍射(亦称声光效应)。
超声波作为一种纵波在液体中传播时,超声波的声压使液体分子产生周期性变化,促使液体的折射率也相应的作周期性变化,形成疏密波。
此时如有平行单色光沿垂直超声波方向通过这疏密相间的液体时,就会被衍射,这一作用,类似于光栅,所以叫超声光栅。
超声波传播时,如前进波被一个平面反射,会反向传播。
在一定条件下前进波与反射波可以形成驻波。
由于驻波小振幅可以达到单一行波的两倍,加剧了波源和和反射面之间的的疏密程度,某时刻,驻波的任一波节两边的质点都涌向这一点,使该节点附近形成密集区,而相邻波节处为质点稀疏处;半个周期后,这个节点附近的质点向两边散开形成稀疏区,而相邻波节处变为密集区。
在这些驻波中,稀疏区使液体的折射率减小,而压缩作用使液体折射率增加,在距离等于波长A的两点,液体的密度相同,折射率也相等,如图(1)所示。
成绩
实验日期:2011年4月7日 交报告日期:2011年4月14日 报告退发: (订正、重做) 教师审批签字:
图(1)
2.超声光栅册液体中的声速
如图2(a)所示,在透明介质中,有一束超声波沿方向传播,另一束平行光垂直于
超声波传播方向(
方向)入射到介质中,当光波从声束区中出射时,就会产生衍射现象。
图2
实际上由于声波是弹性纵波,它的存在会使介质(如纯水)密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
周期性变化如图2(a),即
02(,)sin()s z t Z A
π
ρρρω=+∆-
(1-1) 式中:z 是沿声波传播方向的空间坐标,ρ是t 时刻z 处的介质密度,0ρ为没有超声波存在时的介质密度,s ω叫是超声波的角频率,A 是超声波波长,ρ∆是密度变化的幅度。
因此介质的折射率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即
02(,)sin()s n z t n n Z A
π
ω=+∆-
(1-2) 式中:0n 为平均折射率,n ∆为折射率变化的幅度。
考虑到光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远大于声波的传播速度(
),可以认为在液体中,由超声波所形成的
疏密周期性分布,在光波通过液体的这段时间内是不随时间改变的,因此,液体的折射率仅随位置z 而改变如图2(b),即
z
A n n z n )2sin(
)(π
∆--。
(1-3)
由于液体的折射率在空间有这样的周期分布,当光束沿垂直于声波方向通过液体后,光波波阵面上不同部位经历了不同的光程,波阵面上各点的位相由下式给出:
z
A c
nL
c
L n )2sin(
π
ωωϕϕϕ∆-
=
∆+=ο。
(1-4)
式中:L 是声速宽度;是光波角频率;c 是光速。
通过液体压缩区的光波波阵面将
落后于通过稀疏区的波阵面。
原来的平面波阵面变得折皱了,其折皱情况由n(z)决定,见图3可见载有超声波的液体可以看成一个位相光栅,光栅常数等于超声波波长。
图3
3.声光衍射的分类
(1)当L
οπλ2/2
A <<(为真空中光波波长)时,就会产生对称于零级的多级衍射,即
拉曼—奈斯(Raman-NRth)衍射,和平面光栅的衍射几乎无区别,满足下式的衍射光均在衍
射角于
的方向上产生极大光强:
sin k k A
λ
φ=
(k=3,2,1±±±……) (1-5) (2)当L
οπλ22
A
<<时,产生布拉格(Bragg)衍射,声光介质相当于一个体光栅,其衍射
光强只集中在满足布拉格公式(A k B 2/sin ολϕ= 3,2,1±±±=k ……)的一级衍射方向,且
级不同时存在。
4.实验装置
由于布拉格衍射需要高频(几十兆赫兹)超声源,实验条件较为复杂,故本实验采用拉曼-奈斯衍射装置。
实验装置连接如图4所示。
超声池是一个长方形玻璃液槽,液槽的两通光侧面(窗口)为平行平面。
液槽内盛有待测液体(如水)。
换能器为压电陶瓷芯片,芯片两面引线与液槽上盖的接线柱相连。
当压电陶瓷芯片由超声光栅仪输出的高频振荡信号驱动时,就会在液体中产生超声波。
1.钠光灯
2.平行光管
3.超声池
4.望远镜(去掉目镜筒)
5.测微目镜
6.压电陶瓷芯片
7.导线
8.频率显示窗
9.超声光栅仪10.调频旋钮
图4
单色平行光λ沿着垂直于超声波传播方向上通过上述液体时,因折射率的周期变化使光波的波阵面产生了相应的位相差,经透镜聚焦出现衍射条纹。
这种现象与平行光通过透射光栅的情形相似。
因为超声波的波长很短,只要盛装液体的液体槽的宽度能够维持平面波,槽中的液体就相当于一个衍射光栅。
途中行波的波长A相当于光栅常数。
即
λφk A k =sin
图5超声光栅衍射光路
在调好的分光计上,由单色光源和和平行广管中的汇聚透镜L1与可调狭缝s组成平行光系统如图5所示。
让垂直通过液槽(PZT),在玻璃槽的另一侧,用自准望远镜的物镜L2和测微目镜组成望远镜系统。
若振荡器使PZT芯片发生超声振动,形成稳定驻波,从测微目镜即可观察到衍射光谱,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
k φ很小时,有:
f l A k
k =
φsin
其中,
k l 为衍射光谱零级至k级的距离;f为焦距。
所以超声波波长:
k k l f
k k A λφλ==
sin
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k l f A V ∆=
=γ
λν
式中的ν是振荡器和锆钛酸铅陶瓷片的共振频率,k l ∆为同一色光衍射条纹间距
实验仪器
超声光栅(超声池)、超声光栅仪、分光计、测微日镜、低压汞灯等
实验内容
1. 分光计的调节
同实验 《分光计测光波波长》
2. 采用低压汞灯做光源,将待测液体(本实验用水)注入液体槽内,液面高度以
槽侧面的液体高度刻线为准。
3. 将此液体槽(即超声池)放置于分光计载物台上,放置时调节使超声池两侧面
垂直于望远镜与平行光管的光轴。
4. 两只高频连接线的一端各插入液体槽盖板上的接线柱,另一端接入超声光栅仪
电源箱的高频输出端,然后将液体槽的盖板盖在液体槽上。
5. 开启超声信号电源,从阿贝尔目镜观察衍射条纹,细微调节超声信号源的频
率,使电振荡频率和锆钛酸铅陶瓷片产生共振,此时衍射光谱更加清晰,观察视场内的衍射光谱左右级次亮度对称,直至可清晰观察到2-3级衍射条纹。
6. 取下阿贝尔目镜,换上测微目镜,调节目镜,使清晰看到衍射条纹,利用测微
目镜逐级测量其位置读数(例如:从-3,……,0,……,+3),再用逐差法求出其条纹间距的平均值。
7. 声速计算公式
k c l f V ∆=/λν
式中
λ――――光波波长;
ν――――共振时频率计上的读数;
f ――――—望远镜目镜焦距(仪器数据); k l ∆――――同一颜色的衍射条纹间距。
实验数据
温度: 25℃
公式为: k c
l f V ∆=/λν 其中: 11.63MHz ν=
理论值: V 。
=1497 m/s (25℃)
L2焦距f=170mm ;汞灯波长λ(其不确定度忽略不计)分别为:汞蓝光,汞绿光,汞黄光,(双黄线平均波长)
样品:水
测微目镜中衍射条纹位置读数,小数点后第三位为估算值:(mm )
用逐差法计算各色广衍射条纹平均间距及标准差:单位:(mm )
))()()()((121
30211203----+-+-+-=l l l l l l l l l k ∆
样品:乙醇 公式为:
k
c l f V ∆=/λν 11.69MHz ν=
理论值:1168m/s
L2焦距f=170mm ;汞灯波长λ(其不确定度忽略不计)分别为:汞蓝光,汞绿光,汞黄光,(双黄线平均波长)
计算各色广衍射条纹平均间距及标准差:单位:(mm )
))()()()((1
30211203----+-+-+-=
l l l l l l l l l k ∆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防止震动,也不要碰触连接超声池和高频电源的两条导线。
因为导线分布电容的变化会对输出电频率有微小影响。
只有压电陶瓷片表面与对面的玻璃槽壁表面平行时才会形成较好的表面驻波,因而实验时应将超声池的上盖盖平。
2.一般共振频率在左右,WSG-1超声光栅仪给出可调范围。
在稳定共振时,数字频率计显示的频率值应是稳定的,最多只有末尾1—2位在变动。
要特别注意不要使频率长时间调在12MHz 以上,以免振荡线路过热.
3.提取液槽时应拿两端面,不要触摸两侧表面通光部位,以免污染,如已有污染,可用酒精乙醚清洗干净,或镜头纸擦净。
实验时液体中会有热量产生导致液体挥发,应及时补充液体至正常液面线。
而且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把液体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