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物理实验电桥的使用 实际体会详细过程
电桥实验报告实验小结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桥电路的结构和原理。
2. 掌握电桥平衡条件的判断方法。
3. 学会使用电桥测量电阻值。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桥是一种测量电阻的仪器,它利用电桥平衡条件,即四个电阻两两串联、两两并联组成的电桥电路,通过调节其中一个电阻,使电桥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测量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电桥平衡条件:R1/R2 = R3/R4其中,R1、R2、R3、R4 分别为电桥电路中的四个电阻。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桥式电桥2. 待测电阻3. 电源4. 电流表5. 电压表6. 导线7. 电位器8. 电位计9. 万用表四、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桥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将待测电阻接入电桥电路的R3位置。
3. 调节电位器,使电桥电路达到平衡状态。
4. 记录电桥电路中的四个电阻的阻值。
5. 利用电桥平衡条件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
6. 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阻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电桥电路中四个电阻的阻值如下:R1 = 100ΩR2 = 200ΩR3 = 待测电阻R4 = 300Ω2. 电桥平衡时,调节电位器使电压表示数为零。
3. 根据电桥平衡条件,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R3 = R1 R4 / R2 = 100Ω 300Ω / 200Ω = 150Ω4. 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阻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出了待测电阻的阻值,验证了电桥电路的平衡条件。
2. 实验过程中,电位器的调节对电桥平衡的判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要细心观察电压表示数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电位器。
3. 实验结果与实际阻值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a. 电桥电路中各元件的精度有限;b. 实验过程中,连接线路存在接触不良现象;c. 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误差。
七、实验结论1. 电桥电路可以有效地测量电阻值,具有较高的精度。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电桥电路的连接,确保电路的正确性。
电桥的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电桥的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1. 引言
•介绍电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概述电桥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实验目的
•理解电桥的工作原理
•学习如何使用电桥进行测量和实验
•掌握电桥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
3. 实验仪器和材料
•电桥装置
•电源
•电阻箱
•待测电阻器
•导线和连接器
4. 实验步骤
1.搭建电桥实验装置,将电源、电阻箱和待测电阻器依次连接起来。
2.调节电阻箱的电阻值,使得电桥实验装置平衡。
3.记录下平衡时电阻箱的电阻值,并计算出待测电阻器的电阻值。
4.重复步骤2和步骤3,进行多次实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分析实验数据,绘制相应的图表和曲线,得出结论。
5. 实验结果
•列出每一次实验测量得到的电阻值数据
•绘制电阻值变化图表
•计算平均电阻值,并计算其误差范围
6. 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指出电桥在测量和实验中的重要性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方法
7. 实验总结
•总结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总结实验步骤和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指出改进的可能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8.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中使用的相关教材、学术论文和参考文献的引用。
电桥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电桥及其应用实验报告电桥及其应用实验报告导言电桥是一种常用的电路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电桥实验装置,探究电桥在电阻测量和电导率测量中的应用。
一、电桥的原理电桥是基于电流平衡原理的一种测量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电桥中的各个元件,使得电桥两个分支中的电流相等,从而达到测量未知电阻或电导率的目的。
二、电桥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装置包括电源、电桥、未知电阻或电导率样品以及测量仪器等。
首先,将电源接入电桥电路中,确保电源电压稳定。
然后,将未知电阻或电导率样品接入电桥电路中的一个分支,另一个分支为已知电阻或电导率样品。
最后,通过调节电桥中的元件,使得电流平衡,记录下相应的参数。
三、电桥在电阻测量中的应用电桥在电阻测量中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通过搭建电桥实验装置,可以测量未知电阻的值。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已知电阻的值,使得电流平衡,进而计算出未知电阻的值。
电桥在电阻测量中的应用广泛,例如在电子元器件的测试和电路的调试中常常使用电桥进行电阻测量。
四、电桥在电导率测量中的应用电桥在电导率测量中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搭建电桥实验装置,可以测量未知样品的电导率。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已知样品的电导率,使得电流平衡,进而计算出未知样品的电导率。
电桥在电导率测量中的应用广泛,例如在材料科学研究和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电桥进行电导率测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电桥实验装置,并进行了电阻和电导率的测量。
通过调节电桥中的元件,我们得到了电流平衡时的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我们计算出了未知电阻和电导率的值,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电桥在电阻和电导率测量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桥及其在电阻和电导率测量中的应用。
电桥作为一种常用的电路测量仪器,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对电桥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电桥的使用方法

电桥的使用方法
电桥是一种用于测量电阻和电流的实验仪器。
它由一组电阻和一个电流表组成,通常用于电路中的电阻测量、电阻比较和电阻的校正等实验。
在实际使用中,电桥的使用方法包括调零、测量和校准等步骤。
我们需要对电桥进行调零。
调零是为了消除电桥的误差,使其能够准确测量电阻。
调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调整电桥上的相应电阻,使得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另一种是通过调节电源电压或电流,使得电流表示数为零。
调零完成后,电桥就可以准确测量电阻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电桥来测量电阻。
测量电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已知待测电阻,通过调整电桥上的其他电阻,使得电流表示数为零,从而确定待测电阻的值;另一种是已知其他电阻,通过调整待测电阻的大小,使得电流表示数为零,从而测量待测电阻的值。
除了测量电阻,电桥还可以用于比较电阻。
比较电阻的方法是将待比较的两个电阻依次接入电桥的两个分支,通过调整电桥上的其他电阻,使得电流表示数为零,从而判断两个电阻的大小关系。
电桥还可以用于校准电阻。
在校准电阻时,我们需要已知一个标准电阻,将其接入电桥的一个分支,通过调整电桥上的其他电阻,使得电流表示数为零,从而确定电桥的灵敏度和误差范围。
然后,我们可以用电桥来校准其他电阻,以保证它们的准确性。
电桥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电阻和电流的实验仪器,通过调零、测量和校准等步骤,可以准确地测量电阻、比较电阻和校准电阻。
掌握电桥的使用方法,对于电路实验和电阻测量非常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电桥的使用方法有所了解,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电桥进行实验。
交流电桥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交流电桥)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交流桥路的特点和调节平衡的方法2 .学会使用交流电桥测量电容3 .学会使用交流电桥测量电感二、实验原理:图4-13-1是交流电桥的原理线路。
它与直流单臂电桥原理相似。
在交流电桥中,四个桥臂一般是由交流电路元件如电阻、电感、电容组成;电桥的电源通常是正弦交流电源;交流平衡指示仪的种类很多,适用于不同频率范围。
频率为200Hz 以下时可采用谐振式检流计;音电子指零仪器;也有用电子示波器或交流毫伏表作为平衡指示器的。
本实验采用高灵敏度的电子放大式指零仪,具有足够的灵敏度。
指示器指零时,电桥达到平衡。
一、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我们在正弦稳态的条件下讨论交流电桥的基本原理。
在交流电桥中电桥的一个对角线cd 上接入交流指零仪,另一对角线ab 上接入交流电源。
Z Z ==•ZxZ 34当其他桥臂的参数已知时,就可决定被测阻抗Z x 的值。
二、交流电桥平衡的分析x下面我们对电桥的平衡条件作进一步的分析。
在正弦交流情况下,桥臂阻抗可以写成复数的形式Z =R +jX =Ze2若将电桥的平衡条件用复数的指数形式表示,则可得Ze j q-Ze j 93=Ze j 92♦Ze j 匕当调节电桥参数,这时有 使交流指零仪中无电流通过时(即I 0=0),cd 两点的电位相等,电桥达到平衡, 即: U =U acad IZ =IZ U 二U cb (两式相除有: 44 IZ 4^~4IZ33 dbI 2Z2=I 3Z3 当电桥平衡时所以 I =0, 0 由此可得: ZZ =ZZ 1324I =I, 12I =I 34 (4-13-1) 上式就是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它说明:当交流电桥达到平衡时,相对桥臂的阻抗的乘积相等。
由图4-13-1可知,若第一桥臂由被测阻抗Z 构成,则:x 频范围内可采用耳机作为平衡指示器; 频或更高的频率时也可采用 四个桥臂由阻抗元件组成,在 图4-13-1交流电桥原理Z •Ze j (*+中3)=Z •Ze j (中2+中4)根据复数相等的条件,等式两端的幅模和幅角必须分别相等,故有「ZZ =ZZ上面就是平衡条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可见交流电桥的平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相对桥臂上阻抗幅模的乘积相等;二是相对桥臂上阻抗幅角之和相等。
电桥实验报告

电桥实验报告电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桥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通过电桥实验验证电阻定律。
二、实验仪器:电桥、待测电阻、已知电阻、电源、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电桥是一种基于电阻平衡原理的测量仪器,通常由两个串联的电阻和两个并联的电阻组成。
在电桥实验中,通过调节电桥中的电阻,使电桥两端电压为零,达到电阻平衡。
应用电桥实验可以测量未知电阻的值。
四、实验步骤:1.将电桥的电源接通,并调节电源电压,保证电压适中;2.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R串联,与另一个已知电阻S并联,连接到电桥的两边;3.调节电阻R和S的大小,使电桥两端电压为零;4.记录调节到平衡状态时,电桥上R和S的阻值。
五、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未知电阻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验证电阻定律的正确性。
六、实验分析:在实验中,如果测到的未知电阻值与理论值偏差较大,可能是测量仪器的误差引起的。
另外,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调节角度的准确性,保证电桥实验的准确性。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电桥实验,我掌握了电桥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成功验证了电阻定律的正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认真调节和记录,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此次实验加深了我对电桥的理解,提高了我在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
八、实验心得:电桥实验是电学实验中非常经典且重要的一种实验,通过实验我不仅增加了一些操作经验,还进一步加深了对电桥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能够认真、细致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实验,我发现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因此,以后我会继续积极参与实验,不断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物理实验报告电桥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桥的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惠斯通电桥和双臂电桥的测量方法。
3. 学会使用电桥测量低电阻值。
二、实验原理电桥是一种测量电阻的仪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关系,通过调节电阻,使电桥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实现电阻的测量。
电桥分为惠斯通电桥和双臂电桥两种,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测量范围。
1. 惠斯通电桥:适用于测量较高电阻值,其原理是利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关系,通过调节电阻,使电桥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计算出待测电阻值。
2. 双臂电桥:适用于测量较低电阻值,其原理是利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关系,通过调节电阻,使电桥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计算出待测电阻值。
三、实验器材1. 惠斯通电桥(QJ23型)2. 双臂电桥3. 电阻箱(ZX21型两只,ZX36型一只)4. 待测电阻5. 毫伏表6. 检流计7. 电流表8. 电源9. 导线10. 研究小组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1)将待测电阻R与惠斯通电桥的R1、R2、R3、R4电阻箱相连,组成电桥电路。
(2)开启电源,调节电阻箱,使电桥达到平衡状态,即检流计指针指零。
(3)记录电阻箱的阻值,根据公式计算待测电阻值。
2. 双臂电桥测量电阻(1)将待测电阻R以四端接法连接到双臂电桥的A、B、C、D四个接点。
(2)开启电源,调节电阻箱,使电桥达到平衡状态,即检流计指针指零。
(3)记录电阻箱的阻值,根据公式计算待测电阻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惠斯通电桥测量结果通过惠斯通电桥测量,得到待测电阻值为R1。
2. 双臂电桥测量结果通过双臂电桥测量,得到待测电阻值为R2。
3. 结果分析对比两种电桥的测量结果,发现双臂电桥的测量结果更接近实际值,这是因为双臂电桥采用了四端接法,有效减小了接触电阻和引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电桥的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
2. 惠斯通电桥和双臂电桥分别适用于不同范围的电阻测量,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待测电阻的范围选择合适的电桥。
物理实验电桥的设计及应用

物理实验电桥的设计及应用电桥是一种用于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仪器,它利用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来进行测量。
电桥主要由四个电阻组成的四个臂、一个微调电阻和一个检测装置构成。
在实验中,电桥常用于测量未知电阻的值,或者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未知电阻。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桥实验需要准备以下器材:一个电源,一个微调电阻箱,一个标准电阻箱,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
首先,将电源连接到电桥的两个端口,然后将微调电阻箱和标准电阻箱分别连接到另外两个端口。
接下来,调整微调电阻箱的阻值,使得电流表读数为零,这时候电桥已经平衡。
最后,通过改变标准电阻箱的阻值,来找到一个阻值,使得电桥再次平衡。
通过测量这个阻值,就可以计算出未知电阻的值。
在实际应用中,电桥有着广泛的应用。
最常见的应用就是用来测量未知电阻的值。
当需要测量一个小电阻值时,传统的电阻表可能无法提供精确的测量结果,而电桥则可以通过微小的电流变化来测量这些小电阻值。
此外,电桥也常用于检测电路中的故障,比如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未知电阻,或者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是否正常。
除了测量电阻外,电桥还可以用于测量电感和电容。
在测量电感时,可以将一个已知电阻和一个未知电感连接到电桥中,通过改变已知电阻的值来找到平衡状态,从而计算出未知电感的值。
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测量电容。
电桥在科研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电桥可以用来研究电学性质和材料的特性。
比如利用电桥来研究导体材料的电导率、磁性材料的电感、介质材料的电容等。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电桥还可以在传感器中得到应用。
很多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都是通过电桥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测量的。
电桥传感器可以通过改变电桥的平衡状态来测量环境因素对传感器的影响。
总的来说,电桥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仪器,在实验教学、科研和工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简单的结构设计和精确的测量功能使得它成为一种重要的测量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前
进教室以后,把书包什么的放到一个角落里,不能放实验台上,占地方。
把实验报告和书拿出来,最好再拿个本好随时记老师说的注意事项。
教室的黑板上有板书,有关电桥实验的原理的一些东西,还有就是一些需要的数据。
可以把一些必需数据抄下来。
老师检查实验报告,完毕后在你名字前面打个勾。
实验室一共有四张拼起来的大桌子,一个大桌子是四个桌子拼成的。
前面两大张桌子摆放的是双臂电桥测低电阻的器材,后面两大张摆放的是自组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的器材。
做实验的时候,可以选择先做双臂电桥还是自组电桥,不过同时由于实验室空间有限,所以只能是在同一时间有一半的人做双臂电桥,另一半的人做自组电桥。
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先做双臂电桥或者自组电桥,而当你做完第一个实验以后,实验室里所有的电路的组装以及设置(包括你还没做的实验器材的组装及设置)都已经完成了,那么实际上你只需要做其中一个实验的操作就可以得到两个实验的数据。
老师将实验报告全部检查完毕后开始讲解实验原理及操作。
老师讲解的还是非常细致的,基本上从开始到结束每个流程都讲得很具体,所以需要把老师说的步骤尽量完整的记下来,尤其是一些数据,在做实验时,具体实验时的数据与书上的数据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实验
一.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这也是老师讲解实验步骤的顺序,因为双臂电桥测低电阻接线操作相对较简单。
双臂电桥,左上角圆柱形物体为BZ 3型标准电阻,标准电阻右为滑动变阻器
双臂电桥左下角
双臂电桥电阻部分
最上方为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与双臂电桥夹着的东西是待测电阻
(当时忘了照了,其实待测电阻最左边的那个红头(能看到一点)和BZ 3型标准电阻(左上角,滑动变阻器左边的那个……)是用粗铜线连接着的。
)
BZ 3型标准电阻,同样忘了照了,这是从网上找的,不过实物也是这个样子
还有一个双刀双掷开关,这个我也忘照了……反省中…………
需要注意的是开关上的接线柱,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个类似的
接线柱就是类似这样的东西,一边两个黑色的接线柱一边两个红色的接线柱。
实际开关的一部分,可以看到上下两个黑色的接线柱
电源所用的仪器就些,下面首先组装电路
图上所标的“红”,“黑”即为刚才双刀双掷开关上面的红黑接线柱,当然其他的接法也可以,不过这种是最正规的一种。
其他的接线就很简单了,按照线路图来就好,接线的时候不能交叉,最好是黄线接正极,蓝线接负极。
准备及注意事项:
双臂电桥:1.要确定R1、R2的值,这个值取决于试验台上的BZ3型标准电阻,如果标准电阻是0.01Ω,那么R1=R2=10^2Ω;如果标准电阻是0.001Ω,那么R1=R2=10Ω。
R1与R2的阻值事先在双臂电桥面板上调好。
同时将右侧五个档旋回0.
2.有关“粗”,“细”键,书中要求是“先点按双臂电桥上的‘粗’键,调测量盘使电桥平衡,后点按‘细’键,调测量盘使电桥平衡”,不过实验过程中由于手不够使,所以不管“粗”键,同时还要把“细”键按下让它不弹起,方法就是按下“细”键后顺时针旋转90度。
整个实验过程中“细”键都是按下的,实验时不用再考虑。
电源:电源自带电流表与电压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电压不得大于15V,电流要在0. 7到0.8安培之间。
接线时接两端的接线柱,即红色与黑色的接线柱(正负我也没搞太明白,当时我是红正黑负做的……)。
BZ 3型标准电阻:电阻内部有非固态物质用于维持温度稳定。
老师特意强调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电阻不要倾斜!
检流计:检流计的中间有个旋钮,最左面是关闭,往右依次是4*1^-6 A ,4*10^-8 A,4*10^-9 A,由于我们要测低电阻,所以双臂电桥实验中检流计的档位应调到4*10^-9 A,并用下方的“调零”旋钮调好零点。
注: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短路”键。
这里我说下我自己使用检流计的体会吧,首先就是点按,其次是点按到什么程度可以一直按。
书中给的标准是接近0刻度时,不过这个实际使用中真不好判断,毕竟它一跳一跳的谁知道什么时候接近0刻度呢……
把检流计旋钮旋到指定档位以后如果还没按“电计”键,指针一般是停在0刻度的,这时候点按,指针跳动一下,再安,指针又跳动一下,再按……一直到感觉按下去以后指针不怎么跳了,动得特别费劲的时候就可以一直按住了,然后再微调吧。
另外我还见到一个调好档位,没按“电计”键的时候指针指向负的最大值的检流计。
这个时候同样也是点按“电计”,观察指针往正的最大值方向跳得迅猛程度。
一般刚开始没调的时候基本是很快就跳到正的最大值处了,然后同样渐渐调阻值,点按,调阻值,点按……一直到指针到了中间左右有要停的趋势了,就可以一直按住了,然后微调。
流程:
电桥上的阻值、检流计档位预先设置好。
1.接好电路,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
2.打开电源开关,掷下开关。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小于15V,电流在0.7到0.8之间。
这里电压一般都不会大于15V,所以主要还是调电流,电流到范围以内了基本电压也合格。
3.检流计点按,测数据,记录结果。
4.将双刀双掷开关反向。
(同时我觉得应该将电桥面板上检流计那两个接线柱上的导线互换下位置,我当时就是那么做的,因为没互换位置的话数据差太大,此时检流计的两条导线应该是交叉的)
5.检流计点按,测数据,记录结果。
6.结束。
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只需要测两次数据即可(一次正向一次反向)!故障:若电源打开,开关掷下以后只有电压没有电流,则可能是:
1.整个电路中有导线断了,检查一下。
2.出现了虚接,即虽然接触但是没拧紧,尤其是电源的两根,由于仪器自身的原因不太好拧。
3.找老师吧……
二、自组电桥测电阻及灵敏度。
先上图
左:单刀双掷开关右:待测电阻
电阻箱
另外还用到刚才所用的电源以及检流计。
准备及注意事项:
待测电阻:只用3号电阻,即上面所写的“3”的那个。
阻值大约5000Ω。
电阻箱:一共有三个,R1=3000Ω,R2=300Ω,R0预置为50000Ω(与书中所写不一样)。
检流计:档位跳到4*10^-8Ω.其余照旧。
电源:电压小于15V,电流无要求,因为该电路中电流过小,所以不做要求。
(此时因为电路中无滑动变阻器,所以若接通电源后电压大于15V,此时可调节电源面板上电压下面的两个旋钮即可)
开关:该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实际接线时只要接一红一黑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粗测与细测的问题:
开关怎么掷算粗测,怎么掷算细测呢?这个与接线方式有关,实验室中开关的接线柱有两种,一种如上图所示,另一种黑色的接线柱移到了右边,与剩下的两个红色接线柱排成三角形。
两种接线柱
按照第一种接线柱排列,这时候:
A:细测
B:粗测
C:粗测
D:细测
即掷向的方向与红黑相连的方向一致时为细测,相反时为粗测。
另一种开关接线柱排列亦然。
实验流程:
预先调好各个电阻箱的阻值,调好检流计的档位并调零。
1.连接电路。
由于该实验需要连接的电路较多,所以推荐按照电路图摆放器件,这样会简单许多。
电路连接模拟图
电阻箱的“外侧”连电阻箱的“外侧”,电阻箱的“内侧”连电阻箱的“内侧”。
2.粗测,这里实验的步骤与书中写的就大致相同了,粗测的时候不需要记录数据。
3.细测,测量,记录数据。
4.重复测量,将电阻箱旋钮都旋动一下,并置于原位置,这是因为电阻箱内部某些部件在实验过程中会形变,所以旋动一下会将其恢复原状,减小误差。
重复细测,共测5次。
5.测量灵敏度。
增加(或减少)R0值,使指针左偏及右偏10个小格(即从0到4的距离,阻值从百位调就可以,没有必要一点一点试)。
记下R0改变量。
6.结束。
实验过程结束。
实验记录的表格里,自组电桥测电阻里的平均值、S,双臂电桥测低电阻里的平均值可以先不写。
(3)实验后
将报告交给老师检查,合格后教师签字,在封面上盖个章,把连接好的电路恢复原状,然后就可以走了。
至此,实验2.8 电桥的使用结束。
PS:思考题……我也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