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解析

无机化学: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解析
无机化学: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解析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元素的氧化数(氧化值)(中学:化合价)

?定义:氧化数是某一个元素的荷电数,这种荷电数由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数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

?本质:a、离子化合物中,即正、负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b、极性化合物中,即元素的一个原子提供参与共价键的电子数,其中电负性小,共用电子对离得较远的元素为正氧化数,电负性大、共用电子以离得较近的元素为负氧化数。『①单质的氧化数为0-1;

②在配合物中,当自由基或原子团作为配体时,其氧化数均看作 1;

2

?定义:凡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发生的反应。

氧化——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变化,相应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还原——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接近的变化,相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氧化数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因此,凡元素氧化数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与应用

(一)氧化数法:适用于任何氧化还原反应

?依据:还原剂氧化数的升高总值 = 氧化剂氧化数降低总值

例1:KMnO4 + FeSO4 + H2SO4 ==

①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产物,注意介质酸碱性:

KMnO4 + FeSO4 + H2SO4==MnSO4 +Fe2(SO4)3 + K2SO4 + H2O

②调整计量系数,使氧化数升高值 = 降低值:

+7 +2 +2 +3

KMnO4 + 5 FeSO4 + H2SO4==MnSO4 + 5/2 Fe2(SO4)3 + K2SO4 + H2O

③若出现分数,可调整为最小正整数:

2 KMnO4 +10 FeSO4 + H2SO4==2 MnSO4 + 5 Fe2(SO4)

3 + K2SO

4 + H2O

法2:配平各元素原子数(观察法)——先配平非H、O原子,后配平H、O原子。

①配平K+、SO42-数目 SO42-:左11,应+7;右18

2 KMnO4 + 10 FeSO4 + 8 H2SO4 ==2 MnSO4 + 5 Fe2(SO4)

3 + K2SO

4 + H2O

②配平H+数目 H+:左2,应 8 H2O

2 KMnO4 +10 FeSO4 + 8 H2SO4==2 MnSO4 +5 Fe2(SO4)

3 + K2SO

4 + 8 H2O

③配平(或核对)O原子数目:已平衡。

小结:氧化数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

(二)离子—电子法(半反应法):只适用于发生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是由两个半反应组成的,一个是还原剂发生的氧化反应,另一个则是氧化剂发生的还原反应。在每个半反应中,又都由同种元素不同氧化数的两种物质构成,氧化数高的物质叫做氧化型物质,氧化数低的称为还原型物质。

这种由同种元素的氧化型与其对应的还原型物质所构成的整体叫做氧化还原电对,简称电对。常记作氧化型/还原型(Ox/Red)。如Zn2+/Zn。

?注意:氧化还原电对是相对的,由参加反应的两电对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而定。

?若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有H+,OH—,H2O参与,或伴有沉淀反应、配位反应,在半反应式中也要表现出来。

例2: MnO4—+ Fe2+ + H+→ Mn2+ + Fe3+ + H2O

①把反应分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电极反应”):

MnO4—+ 8 H+ + 5e—→ Mn2+ + 4 H2O (还原反应)

Fe2+→ Fe3+ + e—(氧化反应)

②调整两个“半反应”的计量系数,使得电子总数 = 失电子总数.

5 e 和 e 的计量系数最小公倍数是5 :

MnO4—+ 8 H+ + 5e—→ Mn2+ + 4 H2O (还原反应)

5 × (Fe2+→ Fe3+ + e— ) (氧化反应)

③合并上述2个“半反应”:MnO4—+ 5 Fe2+ + 8 H+ = Mn2+ + 5 Fe3+ + 4 H2O

?关键:原子数配平后,以电子配平电荷

小结:离子—电子法(半反应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

(三)应用:电极反应式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电极反应的通式:氧化型+n e—==还原型

A、酸介质以Cr2O7 2—/Cr3+电对为例,配平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①氧化型写在左边,还原型写在右边 Cr2O7 2——— Cr3+

②将变价元素的原子配平 Cr2O7 2——— 2Cr3+

③在缺少n个O的一侧加上n个H2O,将O配平 Cr2O7 2———2Cr3++7H2O

④在缺少n个H的一侧加上n个H+,将H配平 Cr2O7 2—+14H+——2Cr3++7H2O

⑤加上电子以平衡电荷,完成配平 Cr2O7 2—+14H++6e—==2Cr3++7H2O

B、碱介质以Ag2O/Ag电对为例,配平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①氧化型写在左边,还原型写在右边 Ag2O—— Ag

②将变价元素的原子配平 Ag2O—— 2Ag

③在缺少n个O的一侧加上n个OH—,将O配平 Ag2O—— 2Ag+ OH—

④在缺少n个H的一侧加上n个H2O,同时在另一侧加n个OH—,将H配平

Ag2O+H2O—— 2Ag+ 2OH—

⑤加上电子以平衡电荷,完成配平 Ag2O+H2O+2e—==2Ag+ 2OH—

注意介质条件:

?酸性介质中,不应该出现碱性物质,如:OH—、S2—、CrO42—、MnO42—等。

?碱性介质中,不应该出现酸性物质,如:H+、Zn2+、Cr2O7 2—等。

?根据电对的存在形式,有时可以判断出介质;

小结:配平过程中半反应左右两边添加H+,OH—,H2O的一般规律:

?酸性介质:多n个O,加2n个H+ ,另一边加n个H2O(氧多加氢生成水)

?碱性介质:多n个O,加n个H2O,另一边加2n个OH— (氧多加水生成OH—)

?中性介质:左边多n个O,加n个H2O,右边加2n个OH—;右边多n个O,加2n个

H+ ,左边加n个H2O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例3:配平MnO4—+H2SO3==Mn2++SO42—

解:①将反应写成两个电对 MnO4—/ Mn2+ SO42—/ H2SO3

②分别配平这两个电极反应

MnO4—+8H++5e———Mn2++4H2O (a)

SO42—+4 H++2e———H2SO3+H2O (b)

③调整化学计量数,使得两式中的e相等,然后两式相减,得

2MnO4—+5H2SO3==2Mn2++5SO42—+4H++3 H2O

例4:配平MnO4—+SO32—==MnO42—+SO42—

解:从SO32—的存在形式来看,看出是碱性介质

①MnO4—/ MnO42— SO42—/ SO32—

②MnO4—+ e———MnO42—(a)

SO32—+2OH———SO42—+ H2O+2e—(b)

③(a)×2+(b)得,2MnO4—+SO32—+2OH—==2MnO42—+SO42—+ H2O

例5: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PbS+O3→PbSO4+O2

解:①PbS/ PbSO4 O3/ O2

②PbS+4 H2O-8e———PbSO4+8H+ (a)

O3+2H++2e———O2+H2O (b) ×4

PbS+4O3==PbSO4+4O2

二、电极电势(重点)

1、原电池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反应。同一溶液内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电子转移时无定向运动,不产生电流,只放热。

A、定义: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即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介绍原电池原理和相关概念:

?在原电池中,组成原电池的导体称为电极。

『注: English: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记为Anode,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记为Cathode.电

池、蓄电池或电子管的负极用Cathode表示,而正极用Anode表示。』

拓展:四类常见电极

①金属--金属离子电极(Me-Me n+电极 ):这种电极是金属棒插入到此金属的盐溶液中构成的,选择金属本身做电极。

电对电极

Zn2+/Zn Zn|Zn2+ (c)

Cu2+ / Cu Cu|Cu2+ (c)

②气体--离子电极(A-A n-电极):将气体物质通入其相应离子的溶液中,气体与其溶液中

的阴离子组成平衡体系。由于气体不导电,需借助不参与电极反应的惰性电极起导电作用,

这样的电极叫气体电极。

H+ / H2Pt | H2 (p) | H+ (c)

Cl2 / Cl-Pt | Cl2(p) | Cl- (c)

O2/H2O(酸性)Pt | O2(p) | H2O

O2/OH-(碱性)Pt | O2(p) | OH- (c)

③氧化还原电极:它是将惰性电极(如铂或石墨)浸入含有同一元素的两种不同氧化值

的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氧化还原电极的特点是没有单质参加反应。』

Fe3+/Fe2+ Fe3+(c1), Fe2+(c2)∣Pt

MnO4- / Mn2+Pt | MnO4- (c1), Mn2+ (c2) , H+(c3)

④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这类电极是在金属表面上覆盖一层该金属难溶盐(或氧化物),然后将其浸入含有该盐阴离子的溶液中构成。

AgCl/Ag Ag∣AgCl∣Cl- (c)

Hg2Cl2/Hg Hg∣Hg2Cl2∣Cl-(c)

的作用:作为正、负离子通道,使两个“半电池”的溶液都保持电中性,维持电路畅通。KCl 2424

?

B、原电池的符号——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 Zn(s) | ZnSO4 (1 mol/dm3) | | CuSO4 (1 mol/dm3) | Cu(s) (+)

相界 浓度或活度 盐桥

可简化为(不严格): (-) Zn(s) | ZnSO 4 | | CuSO 4 | Cu(s) (+)

?

锌半电池: Zn 和ZnSO 4溶液组成。电对Zn 2+/Zn 铜半电池: Cu 和CuSO 4溶液组成。电对Cu 2+/Cu ◆ 原电池符号的书写规则

①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

②半电池中金属和溶液两相界面用“︱ ”分开,同相不同物种用“,”分开,非标准状

态溶液、气体要注明c i ,p i (用括号表明),当溶液浓度为1mol·L -1时,可不写。 盐桥用“| |”表示。

③若电极反应无金属导体,用惰性电极Pt 或石墨(C)。

④纯液体、固体和气体写在惰性电极一边用“︱ ”分开。

例6:原电池 ? 氢铁电池(-) (Pt), H 2(1 p θ)?H + (1 mol·dm -3) ?? Fe 3+(1 mol·dm -3) , Fe 2+ (1

mol·dm -3) ? Pt (+) ,请根据上述原电池,写出半反应(电极反应)和放电总反应。

解:负极:氧化半反应 H 2 = 2H + + 2e —

正极:还原半反应 Fe 3++ e — = Fe 2+

放电总反应: H 2 + 2 Fe 3+ = 2 H + + 2 Fe 2+

2、电解池

? 定义:电解池是使用直流电促使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发生的装置,即电能→化学

能的装置。

以电解精炼铜为例:

阳极(Anode) —与原电池正极连接,发生氧化反应:Cu(s) = Cu 2+(aq) + 2e —(阳极为粗铜) 阴极(Cathode) —与原电池负极连接,发生还原反应:Cu 2+(aq) + 2e — = Cu(s) (阴极为精

铜)

? 电解的应用: 电镀(以电镀银为例)

阳极Ag(s) (接原电池+极)Ag → Ag + + e —(氧化反应)

阴极(镀件) (接原电池-极)Ag + + e —→ Ag (还原反应)

? 阴极 (汽车车体镀件) (接原电池负极)

3A 、电极电势(位)的产生——“双电层模型” 以Cu —Zn 原电池为例:

把金属晶体插入它的盐溶液中时,发生如下过程:

n+M()M ()s aq ne -???→+←???溶解

沉积(e 留在M (s )表面)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有如下两种可能:

①M (s )活泼性→∞,M n+(aq )浓度0→?溶解倾向→∞,生成左边的“双电

层”;

②M (s )活泼性0→,M n+(aq )浓度→∞?沉积倾向→∞,生成右边的“双电

层”;

因此达到平衡时,对于Zn —Zn 2+电极来说,一般认为是Zn 上留下负电荷而Zn 2+进入溶液。如上图所示,在Zn 与Zn 2+Zn —Zn 2+电极的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符号用E 表示,国际单位为V 。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只能选定某一电对的电极电位作为参比标准,将其他

电对的电极电位与它比较而求出各电对平衡电位的相对值,通常选作标准的是标准氢电极。

电动势E 池等于两个电极电势的相对差值,即E E E +-=-池。电动势E 池可以用电位

差计或高阻抗晶体管伏特计直接测量。

将铂片镀上一层蓬松的铂(铂黑),浸入[H +] 为 lmol·L -1稀硫酸溶液中,在298.15K 时

不断通入压力为100KPa (101.325KPa)的纯氢气流,氢被铂黑所吸收,此时被氢饱和了的铂片就像由氢气构成的电极一样。铂片在标准氢电极中只是作为电子的导体和氢气的载体,并未参加反应。H 2电极与溶液中的H +离子建立了如下平衡:

H 2(g) 2 H +(aq ) + 2e —

被氢饱和了的铂黑与lmol·L -1 H +溶液之间所产生的电位差就是标准氢电极的电位,

以E Θ ( H +/H 2)表示,IUPAC 规定其电位作为电极电位的相对标准为0,即E Θ ( H +/H 2)=0 V 。

写法: E Θ (氧化型/还原型),称为“还原电势”;其中“氧化型/还原型”称为“电对”,例如:H +/H 2,Cu 2+/Cu ,Zn 2+/Zn.

? 标准氢电极符号: (Pt), H 2 (1 p ?)?H + (1 mol·dm -3)

(二)甘汞电极

使用标准氢电极不方便,原因是H 2不易纯化,压强不易控制,铂黑容易中毒。因此

一般常用易于制备、使用方便且电极电势稳定的甘汞电极或氯化银电极等作为电极电势的对比参考,称为参比电极。

标准甘汞电极:c (Cl —)=1.0mol/L ,E Θ (Hg 2Cl 2(s)/Hg(l) ) = +0.280 V

饱和甘汞电极: c (Cl —)=2.8mol/L ,E (Hg 2Cl 2(s)/Hg(l) ,饱和) = +0.241 V

? 电极符号:(Pt), Hg 2Cl 2(s)?Hg(l)

? 电极反应:Hg 2Cl 2(s) + 2 e — = Hg(l) + 2 Cl — (KCl)

? 电极中的KCl (aq )是饱和的,电极电势容易控制,并与KCl 晶体共存。

(三)标准电极电势

在热力学标准状态下,某电极的电极电势称为该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用E Θ表示。

例如,用标准Zn 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

(-) Zn(s) | ZnSO 4 (1 mol/dm 3) | | H + (1 mol/dm 3) | H 2 (1 p θ)| Pt (+)

测得电池电动势为0.761V ,电子从Zn 电极流向H 2电极。因此氢电极为正极,锌电极为负极。两电池都处于标准态,其电动势为

22H /H Zn /Zn =E E E E E +++-ΘΘ=--池E Θ ( H +/H 2)=0 V

这就是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从理论上推理,用上述方法可以测出各种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 标准电极电势表

用类似方法可测得一系列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书后表P 428列出298.15K 时一些氧

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它们按电极电势的代数值递增顺序排列。称为标准电极电势表。

◆ 作用:表示相应电对的氧化型/还原型物质在标准状态下在水溶液中得失电子的能力,

即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①E Θ (氧化型/还原型)的代数值→∞,电对对应的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还

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0→。

②E Θ (氧化型/还原型)的代数值0→,电对对应的还原型物质的还原性能力→∞,

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0→。

③常用氧化剂一般E Θ>1.0V ,常用还原剂一般E Θ<0或稍大于0。

◆ 使用标准电极电势的注意事项

本书采用1953年IUPAC 规定的还原电势(电极反应都写成还原反应形成),美洲习惯采用氧化电势,两种不同规定中,对相同电对,绝对值不变,但符号相反。

注意:

E Θ是水

①溶液中标准电极电

势,非水溶液及非

标准态不适用。

② 对确定的电

极来讲,无论它发生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其E Θ的数值都是相同的,与电极反应作正负极无关。

③一些电对的E Θ与介质的酸碱性有关,酸性介质以A E Θ表示,碱性介质以B E Θ表示。

4、电池反应的Δr G m 与电动势 E 池 、K Θ的关系

根据化学热力学,定温定压下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减少等于体系所做的最大非体积功,对于可逆电池来说,定温定压体系自由能的减少应等于原电池所做的最大电功,而电功等于电动势与在该电动势作用下通过电量的乘积qE ,电量等于电荷数与法拉第常数的乘积,热力学规定体系做功取负值,所以

()max ,r m T P G W qE nFE ?=-=-=-池池

式中:F ——1mol 电子所带的电量,称为法拉第常数,其数值为96500 C ·mol -1;

n —电池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的化学计量数(或产生电量的摩尔数),无量纲。 该式提供了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ΔG )的电化学测量方法。其结果比量热测量更准确。 如果电池的各种物质处于标准状态时(即p Θ=100kPa ,c Θ=1mol·dm -3 或m Θ=1mol·kg -1 ),则

r m G nFE ΘΘ?=-池 又由化学反应等温式得 ln r m G RT K ΘΘ?=-

即 ln RT E K nF

ΘΘ=池

实验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精)

实验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极电势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2、定性观察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定性观察浓度、酸度、温度、催化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产物、速度的影响。 4、通过实验了解原电池的装置。 二、实验原理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强弱,可根据她们的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来衡量。电极电势的值越大,则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其氧化态物质是较强氧化剂。电极电势的值越小,则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其还原态物质是较强还原剂。只有较强的氧化剂才能和较强还原剂反应。即φ氧化剂-φ还原剂﹥0时,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正方向进行。故根据电极电势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称原电池。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正、负两极的电极电势之差:E = φ正-φ负。根据能斯特方程: 其中[氧化型]/[还原型]表示氧化态一边各物质浓度幂次方的乘积与还原态一边各物质浓度幂次方乘积之比。所以氧化型或还原型的浓度、酸度改变时,则电极电势φ值必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电动势E将发生改变。准确测定电动势是用对消法在电位计上进行的。本实验只是为了定性进行比较,所以采用伏特计。浓度及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可能导致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改变,也可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试管,烧杯,伏特计,表面皿,U形管 药品:2 mol·L-1 HCl,浓HNO3, 1mol·L-1 HNO3,3mol·L-1HAc,1mol·L-1 H2SO4,3mol·L-1 H2SO4,0.1mol·L-1 H2C2O4,浓NH3·H2O(2mol·L-1),6mol·L- 1NaOH,40%NaOH。 1mol·L-1 ZnSO4,1mol·L-1 CuSO4,0.1mol·L-1KI,0.1mol·L-

3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3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其电动势的粗略测定; 2.认识浓度、介质的酸碱性对氧化还原的影响; 3.认识一些中间价态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4.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及其防止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原电池组成和电动势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原电池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正负极间必须用盐桥连接。 原电池电动势应为 2.浓度、介质对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例如: (2)介质的酸碱性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例如: (a) 2Zn e -2Zn +=22Cu e Cu ++=E E ??=正 - 负 22Zn e Zn +-=2220.059 Zn /Zn Zn /Zn lgc(Zn )2+θ++?=?+ 32C 1O 6H 6e C 13H O -+- +++? 1.45V θ?=3 3 63 C1O /C1C1O /C1[c(C1O )/c ][c(H )/c ]0.0591g 6[c(C1)/c ] - - -- - +-=+θθθ ??

(b) (c) (d) 3.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例如 4.电化学腐蚀及其防止 吸氧腐蚀阳极 阴极 差异充气腐蚀 表面处高大,为阴极; 深处低,小,为阳极。 防腐蚀可用牺牲阳极法、外加电流法、缓蚀剂法。乌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可作钢铁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剂。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 直流伏特计(0~3 V )(公用)盐桥(公用)① 242MnO 8H 5e Mn 4H O -++ +++?22448 42MnO /Mn MnO /Mn [c(MnO )/c ][c(H )/c ]0.0591g 5[c(Mn )/c ] -+-+ -θ+θθ +θ?=? +422MnO 2H O 3e MnO (s)4OH -- +++?MnO /MnO 4 2 4 2 44 MnO /MnO [c(MnO )/c ]0.0591g 3[c(OH )/c ]---θ θ -θ?=?+()244MnO e MnO --????→+←????强碱介质224 444 42MnO /MnO MnO /MnO 4[c(MnO )/c ]0.0591g [c(MnO )/c ] -----θ θ -θ?? +?2242PbS 4H O HAcPbSO ()4H O +↓+白色2422222MnO 6H 5H O 2Mn 5O 8H O -++ ++=++2Fe Fe 2e + =+22O 2H O 4e 4OH - ++=22 2O 4 O /OH O /OH p /p 0.059 1g 4[c(OH )/c ]- - θθ -θ?=? +2 O p 2 /O OH ?- 2 O p 2 /O OH ?-

工科化学问题详解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教学容 1. 氧化数; 2.原电池与原电池电动势; 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4.电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氧化数的概念及确定方法;掌握原电池的组成、结构、符号表示、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的表示方法;了解电极电势的产生原因和测求方法;掌握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及Nernst方程的有关计算;了解电解池的结构特点;理解理论分解电压、实际分解电压的概念及产生原因;了解电解的应用;熟悉金属电化学腐蚀的产生原因及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的主要特点;了解电化学腐蚀的主要防护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氧化数 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合状态时的形式电荷数 .....(可以为分数)。 2.电对 同一元素氧化数高的状态(氧化态)与其氧化数低的状态(还原态)构成 一个电对。通常表述为氧化态/还原态,例如,Cu2+/Cu、Zn2+/Zn、 Fe3+/Fe2+、Fe2+/Fe、O2/H2O2、H2O2/OH–等。 3.原电池 借助氧化还原反应直接 ..产生电流的装置。 4.原电池装置的符号表示:(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Zn | Zn2+(c1)|| Cu2+(c2)| Cu(+) 负极反应:Zn(s)→Zn2+(aq)+2e– 正极反应: Cu2+(aq)+2e–→Cu(s) 电池总反应: Cu2+(aq)+ Zn(s)= Cu(s) + Zn2+(aq) 5.原电池装置的符号表示书写规则 (1)负极在左侧,正极在右侧, (2)两个半电池的中间用盐桥“||”连接, (3)盐桥两侧分别是正、负极的离子“Zn2+(c1)||Cu2+(c2)”,溶液需标 出离子的浓度。 例: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 (1)Sn2+(aq)+2Fe3+(aq)= Sn4+(aq)+2Fe2+ (aq) 解:原电池符号表示式为 (-)Pt | Sn2+ (c1), Sn4+ (c2) || Fe3+ (c3), Fe2+ (c4) | Pt(+)负极反应:Sn2+(aq)→ Sn4+(aq)+2e– 正极反应:2Fe3+(aq)+ 2e–→2Fe2+(aq)

实验七--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实验七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测定电极电势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用酸度计测定原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3. 了解原电池、电解池的装置及作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 1.电极电势的测定 E (Zn 2+/Zn)电极电位的测定 (-) Zn ?ZnSO 4(0.10mol·dm -3)??KCl(饱和)?Hg 2Cl 2,Hg (Pt) (+) 测测甘汞E E E E E E E E -=-=-=-=+++-+V 2415.0)/Zn Zn () /Zn Zn (V 2415.0)/Zn Zn ()(222 ()()() ++++ =22O 2Zn lg 216059.0Zn Zn Zn Zn c E E 理论 2.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对于任意一个电极反应 氧化型物质 + z e - 还原型物质 )()(lg 05916.0)O/R ()O/R (还原态氧化态c c z E E += c (氧化态)增大或c (还原态)减小,E (O/R)变大;c (氧化态) 减小或c (还原态)增大,E (O/R) 减小。对比下面三个原电池 (1)(-) Zn ?ZnSO 4(0.10mol·dm -3) ║ CuSO 4(0.10mol·dm -3)?Cu (+) (2)(-) Zn ?ZnSO 4(0.10mol·dm -3) ║ [Cu(NH 3)4]2+, NH 3·H 2O ?Cu (+) (3)(-) Zn ?[Zn(NH 3)4]2+, NH 3·H 2O ║ CuSO 4(0.10mol·dm -3)?Cu (+) 电池(2)中正极的氧化态生成配离子使c (氧化态)变小,则正极的电极电势变小;(3)中负极的氧化态生成配离子使c (氧化态)变小,则负极的电极电势变小,故电动势 E 3 >E 1 >E 2。 3.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随介质溶液的酸度的增加而增强,如 O H 7Cr 2 e 6H 14O Cr 23272+=+++-+- ) Cr ()H ()O Cr (lg 605916.0)/Cr O Cr ()/Cr O Cr (321427232723272++-+-+-?+=c c c E E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实验六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了解浓度、酸度、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了解原电池的装置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物质间电子的转移或电子对的偏移。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即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可根据它们相应电对的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来衡量。电极电势的数值越大,则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其氧化态物质是较强的氧化剂。电极电势的数值越小,则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其还原态物质是较强的还原剂。只有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之间才能够发生反应,生成较弱的氧化剂和较弱的还原剂,故根据电极电势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称原电池。原电池的电动势E池= φ+-φ-,根据能斯特方程,当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酸度改变时,电极电势的数值会随之发生改变。本实验利用伏特计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来定性比较浓度、酸度等因素对电极电势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三、仪器和试药 仪器:试管、烧杯、表面皿、培养皿、U形管、伏特计、水浴锅、导线、砂纸、鳄鱼夹。 试药:HCl (2mol·L-1)、HNO3 (1mol·L-1, 浓)、H2SO4 (1, 3mol·L-1)、HAc (3mol·L-1)、H2C2O4 (0.1mol·L-1)、NH3·H2O (浓)、NaOH (6 mol·L-1, 40%)、ZnSO4 (1mol·L-1)、CuSO4 (1mol·L-1)、KI (0.1mol·L-1)、KBr (0.1mol·L-1)、AgNO3 (0.1, 0.5mol·L-1)、FeCl3 (0.1mol·L-1)、Fe2(SO4)3 (0.1mol·L-1)、FeSO4(0.4,1mol·L-1)、K2Cr2O7(0.4mol·L-1)、KMnO4(0.001mol·L-1)、Na2SO3 (0.1mol·L-1)、Na3AsO3 (0.1mol·L-1)、MnSO4 (0.1mol·L-1)、KSCN (0.1mol·L-1)、溴水(Br2)、碘水(I2)、CCl4、NH4F (1mol·L-1、固体)、KCl(饱和溶液)、SnCl2 (0.5mol·L-1)、CuCl2 (0.5mol·L-1)、(NH4)2C2O4(饱和溶液)、锌粒、小锌片、小铜片、琼脂、电极(锌片、铜片、铁片、碳棒)、红色石蕊试纸。 四、实验内容 1.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 (1)向试管中加入10滴0.1mol·L-1的KI溶液和2滴0.1mol·L-1的FeCl3溶液后,摇匀,再加入10滴CCl4溶液充分振荡,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解释原因并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2)用0.1mol·L-1KBr代替KI溶液进行同样实验,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3)用溴水(Br2) 代替FeCl3溶液与0.1mol·L-1的KI溶液作用,又有何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比较Br2/ Br-、I2/ I-、Fe3+/Fe2+三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对大小,指出最强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说明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在两只50mL烧杯中,分别加入25mL 1mol·L-1的ZnSO4溶液和25mL 1mol·L-1的CuSO4溶液,在ZnSO4溶液中插入仔细打磨过的Zn片,在CuSO4溶液中插入仔细打磨过的Cu片,用导线将Cu片、Zn片分别与伏特计的正负极相连,两个烧杯溶液间用KCl盐桥连接好,测量电池电动势。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本章学习要求: 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氧化数的概念。 2 了解原电池的构成、表示,电极电势的产生及一般理论计算,掌握能斯特 方程,了解电极电势的应用。 3 利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极限。 4 初步掌握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讲授内容:氧化数、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电极电势及其应用、电极电势的一般计算、能斯特方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和限度的判定、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定、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本章难点: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 课时安排:4学时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氧化态有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 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结果,所谓电子转移既指电子得失, 也指电子偏移。 9.1 氧化还原反应 9.1.1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 还原:得电子从而使元素氧化态降低的过程。 氧化:失电子从而使元素氧化态升高的过程。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得失或电子转移的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被氧化,而氧化剂则被还原。 9.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最常用的方法:氧化态法和离子电子法。 氧化态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原则是:氧化剂中元素氧化态降低的总值等于还 原剂中元素氧化态升高的总值。 配平原则:①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 ②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用此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具体步骤是: A 先找出反应式中氧化数发生变化的元素。 B 标出反应式中氧化数发生变化的元素(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数。 C 标出反应式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变化值。 D 按最小公倍数即“氧化剂氧化数降低总和等于还原剂氧化数升高总和”原则。在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子式前面乘上恰当的系数。 E 配平方程式中两边的H和O的个数。 根据介质不同,在酸性介质中O多的一边加H+,少的一边加H2O,在碱性介质中,O多的一边加H2O,O少的一边加OH-。在中性介质中,一边加H2O另一边加H+或OH-。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例题解析

第十四讲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 【例题解析】 【例1】(2005年江苏省化学竞赛夏令营选拔赛试题)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用于制作导线、结构材料和日用器皿,铝合金大量用于飞机和其它构件的制造。十九世纪曾以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备金属铝,当时铝由于价格昂贵而只被贵族用作装饰品。现代工业上是通过在1000℃左右的高温下电解氧化铝和冰晶石(Na3AlF6)的熔融液制备铝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现代工业电解制备铝过程中正极和负极实际发生的反应分别为:在正极放电产生;在负极放电产生。 (2) 电解反应方程式为。 (3) 以现代工业方法制备的铝价格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4) 若电流效率为75%,则制备1kg金属铝需以10A电流电解小时。 (5) 电解NaCl-AlCl3熔融液制备铝比电解Al2O3-Na3AlF6的熔融液制备铝节省电能约30%,为什么现在仍用后一种方法制备铝? 。 【解析】 (1) O2-3+ (2) O O Al 2 (3) 纯氧化铝熔点很高(>2000℃),加入Na3AlF6后由于形成共熔体使其熔点大大降低,从而使制备铝成本降低 (4) 397 (5) 由于AlCl3没有天然矿藏,制备AlCl3所需氯气仍需电解制得,电能没有省下。 【例2】(2006年江苏省化学竞赛夏令营选拔赛试题)锂离子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无水碱性锌-锰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是21世纪理想的绿色环保电源。其中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指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电极的二次电池。正极采用锂化合物LiCoO2、LiNiO2或LiMn2O4,负极采用碳电极,充电后成为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6(0

氧化还原原理在电化学中的应用_New

氧化还原原理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

氧化还原原理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氧化还原原理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摘要:电化学基础在高中阶段是一个知识难点,利用氧化还原原理来进行电化学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又巩固和提高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更主要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学习方法。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采用氧化还原原理的分析方法是可行的、策略是有效的、措施是可控的、效果是显著的。 关键词:氧化还原;电化学基础;电化学应用 氧化还原原理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更是一种工具,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原理。体现在众多的知识和题目解释中,例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工业流程、化学实验探究、电化学应用等,都会用到氧化还原原理。氧化还原的本质就是电子的转移,原电池的形成原理就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电化学,更好的应用电化学的知识和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巩固和提高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一(人教版高中必修①)的课本中就已经进行过学习,电化学的基础在高一(人教版高中必修②)的课本开始学习。高一必修②只是简单介绍了电化学,详细的介绍是在高二(人教版高中必修④第四章)学习。很多老师在电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简单的提及原电池和电解池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然后就进行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教学,导致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电化学的来源和意义。从高一必修②中的Zn-Cu(H2SO4溶液)原电池、锌锰干电池、铅蓄充电电池、燃料电池,到高二选修④中的双液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有很多不同

无机化学: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解析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元素的氧化数(氧化值)(中学:化合价) ?定义:氧化数是某一个元素的荷电数,这种荷电数由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数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 ?本质:a、离子化合物中,即正、负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b、极性化合物中,即元素的一个原子提供参与共价键的电子数,其中电负性小,共用电子对离得较远的元素为正氧化数,电负性大、共用电子以离得较近的元素为负氧化数。『①单质的氧化数为0-1; ②在配合物中,当自由基或原子团作为配体时,其氧化数均看作 1; 2 ?定义:凡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发生的反应。 氧化——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变化,相应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还原——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接近的变化,相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氧化数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因此,凡元素氧化数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与应用 (一)氧化数法:适用于任何氧化还原反应 ?依据:还原剂氧化数的升高总值 = 氧化剂氧化数降低总值 例1:KMnO4 + FeSO4 + H2SO4 == ①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产物,注意介质酸碱性: KMnO4 + FeSO4 + H2SO4==MnSO4 +Fe2(SO4)3 + K2SO4 + H2O ②调整计量系数,使氧化数升高值 = 降低值: +7 +2 +2 +3 KMnO4 + 5 FeSO4 + H2SO4==MnSO4 + 5/2 Fe2(SO4)3 + K2SO4 + H2O ③若出现分数,可调整为最小正整数: 2 KMnO4 +10 FeSO4 + H2SO4==2 MnSO4 + 5 Fe2(SO4) 3 + K2SO 4 + H2O 法2:配平各元素原子数(观察法)——先配平非H、O原子,后配平H、O原子。 ①配平K+、SO42-数目 SO42-:左11,应+7;右18 2 KMnO4 + 10 FeSO4 + 8 H2SO4 ==2 MnSO4 + 5 Fe2(SO4) 3 + K2SO 4 + H2O ②配平H+数目 H+:左2,应 8 H2O 2 KMnO4 +10 FeSO4 + 8 H2SO4==2 MnSO4 +5 Fe2(SO4) 3 + K2SO 4 + 8 H2O ③配平(或核对)O原子数目:已平衡。 小结:氧化数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Chapt e r 6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 Electrochemistry 本章研究另一类化学反应──氧化─ 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6-1 氧化─ 还原反应 Oxidation —Reduction Reactions 一、氧化数(Oxidation Number ) 1.氧化数是一个经验值,是一个人为的概念。 2.引入此概念,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 判断是否发生氧化──氧化数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 reducing agent ( reductant );氧化数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 oxidizing agent ( oxidant )。 (2) 计算氧化──还原当量 (3)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4) 分类化合物,如Fe ( Ⅲ )、Fe (Ⅱ);Cu (Ⅰ)、Cu (Ⅱ)。 引入氧化数,可以在不用详细研究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理的情况下,实现上述四点。 3.怎样确定氧化数 (1)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离子的正、负电荷数。 (2)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为两个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数。 a .在非极性键共价分子(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如P 4、S 8、Cl 2中P 、S 、Cl 的氧化数都为零; b .在极性键共价分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数,例如: 11H :F +-,1 1 11(-2) H :O :H +--+,11 0011(1) H :O :O:H +--+-,11 +11 (0) H ::F O +--。 (3) 具体规定: a .单质的氧化数为零,例如P 4、S 8中P 、S 的氧化数都为零,因为P -P 和 S -S 键中共用电子对没有偏移; b .除了在NaH 、CaH 2、NaBH 4、LiAlH 4中氢的氧化数为-1以外,氢的氧 化数为+1; c .所有氟化物中,氟的氧化数为-1; d .氧的氧化数一般为-2,但有许多例外,例如2O (1/2)--、22O (1)- -、3O (1/3)--、 21/2O ()++、2OF 2)(+等; 目前元素的最高氧化数达到+8,在OsO 4、RuO 4中,Os 和Ru 的氧化数均 为+8,其它元素的最高氧化数至多达到其主、副族数。例如:Na 2Cr 2O 12和CrO 5 中,Cr 的氧化数为+6,因为这些化合物中有22O - (O 的氧化数为-1)存在;

氧化还原电化学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含电极反应式)书写策略 (1)三步书写未知氧化还原方程式 第一步根据氧化还原的顺序规律确定谁是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及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确定氧化剂相应的还原产物及还原剂相应的氧化产物,并根据题意及化合价变化规则确定生成物的化合价、进一步列出得失电子情况; 第二步根据电荷守恒及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情况将电荷配平; 第三步根据原子守恒结合溶液中微粒情况配平原子; (2) 四步书写电极反应式 第一步根据氧化还原的顺序规律确定谁是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及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它们分别在两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并根据题意及化合价变化规则确定生成物的化合价、生成物的稳定存在形式、并进一步列出得失电子情况; 第二步根据电荷守恒及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情况将电荷配平; 第三步根据原子守恒结合溶液中微粒情况配平原子; 第四步将两极上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配平。 很明显:未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及技巧基本相同,无非是因为电极反应是在两个不同的场所进行的,书写出来的电极反应式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部分,根据氧化还原规律,得失电子数必须相等(第四步)。 例1:完成下列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 ①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32 g CH3OH 转移6 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011北京26) ②SO2吸收Br2的离子方程式是。(2009北京28)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07北京28) ③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 MnO2 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07北京27) ④铜屑放入稀硫酸不发生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H2O2,铜屑可逐渐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05北京27) 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是。(2011北京26) ⑤来自电解的淡盐水(含氯水)将NH+ 4 ⑥若FeCO3浊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有部分固体表面变为红褐色,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009北京26) ⑦取硫酸亚铁溶液,调pH约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mol I-时,共转移3 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08北京28) 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mol氯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006北京28) ⑨将硫与氯水充分反应可生成两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004北京27) (3)如果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将三步的第一步改为依据元素守恒及相关信息确定生成物或反应物,其余两步与之相同。 高温 例2:将燃烧黄铁矿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 +11O22Fe2O3+8SO2(2009北京28);将FeSO4溶液与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混合,得到含FeCO3的浊液的离子方程式是。(2009北京26) 例3:写出①铜锌原电池②氢氧燃料电池(KOH为电解质)③甲醇燃料电池(KOH为电解质)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7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第7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一、单选题 1. 下列电对中,Eθ值最小的是: A: Ag+/Ag;B: AgCl/Ag;C: AgBr/Ag;D: AgI/Ag 2. Eθ(Cu2+/Cu+)=0.158V,Eθ(Cu+/Cu)=0.522V,则反应2 Cu+Cu2+ + Cu的Kθ为: A: 6.93×10-7;B: 1.98×1012;C: 1.4×106; D: 4.8×10-13 3. 已知Eθ(Cl2/ Cl-)= +1.36V,在下列电极反应中标准电极电势为+1.36V 的电极反应是: A: Cl2+2e- = 2Cl- B: 2 Cl- - 2e- = Cl2 C: 1/2 Cl2+e- = Cl- D: 都是 4. 下列都是常见的氧化剂,其中氧化能力与溶液pH 值的大小无关的是: A: K2Cr2O7 B: PbO2 C: O2 D: FeCl3 5. 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小时,电极电势增大的是: A: Sn4+ + 2e- = Sn2+B: Cl2+2e- = 2Cl-

C: Fe - 2e- = Fe2+ D: 2H+ + 2e- = H2 6. 为防止配制的SnCl2 溶液中Sn2+被完全氧化,最好的方法是: A: 加入Sn 粒B:. 加Fe 屑 C: 通入H2D: 均可 7. 反应Zn (s) + 2H+→Zn 2++ H2 (g)的平衡常数是多少? A: 2×10-33 B: 1×10-13 C: 7×10-12 D: 5×10 26 二、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错的填“×”) 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差越大,反应就进行得越快2.由于Eθ(Cu+/Cu)= +0.52V , Eθ(I2/ I-)= +0.536V , 故Cu+ 和I2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氢的电极电势是零。 4.计算在非标准状态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必须先算出非标准电动势。 5.FeCl3,KMnO4和H2O2是常见的氧化剂,当溶液中[H+]增大时,它们的氧化能力 都增加。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竞赛要求】 氧化态。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的书写与配平。原电池。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电解与电镀。电化学腐蚀。常见化学电源。Nernst 方程及有关计算。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pH 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氧化数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由于发生了电子转移,导致某些元素带电状态发生变化。为了描述元素原子带电状态的不同,人们提出了氧化数的概念。 1970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对氧化数的定义是:氧化数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个荷电数是假设把每个化学键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例如,在NaCl 中,钠的氧化数为 +1,氯的氧化数为–1。在SO 2中,硫的氧化数为+4,氧的氧化数为–2。由此可见,氧化数是元素在化合状态时人为规定的形式电荷数。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1)在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2)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数为 +1,只有在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NaH,CaH 2)中,氢的氧化数为–1。

(4)通常,在化合物中氧的氧化数为–2;但在过氧化物(如H 2O 2、Na 2O 2、BaO 2)中氧的氧化数为–1;而在OF 2和O 2F 2中,氧的氧化数分别为 +2和+1。 (5)在所有氟化物中,氟的氧化数为–1。 (6)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分别为 +1和 +2。 (7)在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在多原子原子离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根据上述原则,可以确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氧化数。 2、氧化还原电对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氧化数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氧化数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是由还原剂被氧化和氧化剂被还原两个半反应所组成的。例如: Zn(s + Cu2+ (aq Zn 2+(aq + Cu(s 是由半反应Zn(s Zn 2+ + 2e-和Cu 2+ + 2e- Cu(s 所组成。 在半反应中,同一元素的两个不同氧化数的物种组成了电对,其中,氧化数较大的物种称为氧化型,氧化数较小的物种称为还原型。通常电对表示成:氧化型 / 还原型。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由两个电对构成的反应系统。可以表示为: 还原型(1)+氧化型(2)氧化型(1)+ 还原型(2)

实验17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实验17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试验并掌握浓度和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电动势可以表示为正极和负极电极电势之差: ε= E (+)-E (-) 电动势可以用万用电表测量。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可用电对电极电势的大小来衡量。一个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 o 值越大,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就越强,而还原型的还原能力就越弱;若E o 值越小,其氧化型氧化能力越弱,而还原型还原能力越强。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值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在标准状态下反应能够进行的条件是: εo = E o (+)-E o (-) > 0 例如,E o (Fe 3+/ Fe 2+) = 0.771 V ,E o (I 2/ I -) = 0.535 V ,E o (Br 2/ Br -) = 1.08 V 则在标准状态下,电对Fe 3+/ Fe 2+的氧化型Fe 3+可以氧化电对I 2/ I -的还原型I -,反应式如下: 2Fe 3+ + 2I - ══ 2Fe 2+ + I 2 而反应电对Fe 3+/ Fe 2+的氧化型Fe 3+可以氧化电对Br 2/Br -的还原型Br -,相反的反应则可以 进行: Br 2 + 2Fe 2+ ══ 2Br - + 2Fe 3+ 当然,多数反应都是在非标准状态下进的,这时需要考虑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这种影响可用能斯特(Nernst )方程来表示: 0.059 [] lg []E E n =+ 氧化型还原型 从能斯特方程可以看出,改变电对氧化型、还原型的浓度,将使电极电势值发生相应程度的变化。由于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配位离解平衡能够改变氧化型或还原型浓度,从而影响电对电极电势的大小,它们对于氧化还原反应都有影响;有时影响显著,甚至可能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实验用品 万用电表、导线、Cu 片、Zn 片、铁电极、碳电极 KI (0.1 mol·L -1)、KBr (0.1 mol·L -1)、Na 2SO 3(0.1 mol·L -1)、FeCl 3(0.1 mol·L -1)、Fe 2(SO 4)3(0.1 mol·L -1)、FeSO 4(0.1 mol·L -1)、NaCl (6 mol·L -1)、KMnO 4(0.01 mol·L -1、0.2 mol·L -1)、Na 2SO 4(1 mol·L -1)、NaHSO 3(1 mol·L -1)、CuSO 4(1 mol·L -1)、ZnSO 4(1 mol·L -1)、H 2SO 4(1 mol·L -1、3 mol·L -1、6 mol·L -1)、HCl (6 mol·L -1)、HAc (6 mol·L -1)、NaOH (6 mol·L -1)、K 2Cr 2O 7(0.4 mol·L -1)、浓NH 3·H 2O (AR )、NH 4F (10%)、CCl 4、 氯水、溴水、碘水、MnSO 4(0.2 mol·L -1)、H 2C 2O 4(0.2 mol·L -1)、浓HNO 3(AR )、HNO 3 (0.5 mol·L -1)、奈斯勒试剂、硫酸亚铁铵(AR ) 四、实验内容 (一)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向试管中加入几滴0.1 mol·L -1 KI 溶液和少量CCl 4,边滴加0.1 mol·L -1 FeCl 3溶液边振摇试管,观察CCl 4层的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 以KBr 代替KI 重复进行实验,结果如何? 2.向试管中滴加几滴Br 2水和少量CCl 4,摇动试管,观察CCl 4层的颜色。再加入约0.5 g 硫酸亚铁铵固体,充分反应后观察CCl 4层颜色有无变化? 以I 2水代替Br 2水重复进行实验。CCl 4层颜色有无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 3.在试管中加入几滴KBr 溶液和少量CCl 4,滴加氯水,充分振摇试管,观察CCl 4层的颜色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1. 已知X的氧化数为+1; +2; +3; +4; +5; +3/4。试写出X在这些氧化数下的氧化物分子式。 2. 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硫的氧化数: S22-,HSO4-,S2O32-,SO3,H2S,S4O62-,SO2,S8。 3. 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锰的氧化数: MnF2,K4Mn(CN)6, K2MnO4, Mn2(CO)10, MnO4-, MnO2, Mn2O7, Mn(CO)5I。 4. 写出下列各分子或离子中,P的氧化数: H3PO4,P4O6,P4O10,P4,P2H4,H3PO3,HPO42-,HPO3,PH4+。 5. 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 H2S + SO2→S + H2O (2) NH3 + NO →N2 + H2O (3) CuS + HNO3→Cu(NO3)2 + S + NO + H2O (4) CuFeS2 + SO2 + HCl →CuCl2 + FeCl2 + S + H2O (5) Zn + AgO + H2O →Zn(OH)2 + Ag2O (6) I2 + Cl2 + H2O →HIO3 + HCl (7) BaO2 + HCl →BaCl2 + H2O + Cl2 (8) K2Cr2O7 + FeSO4 + H2SO4→Cr2(SO4)2 + Fe2(SO4)3 + K2SO4 + H2O (9) KClO3→KClO4 + KCl

(10) As2S3 + HNO3 + H2O →H3AsO4 + H2SO4 + NO 6. 用氧化数法配平: (1) K2CrO4 + S →Cr2O3 + K2SO4 + K2O (2) KMnO4 + C12H22O11→CO2 + MnO2 + H2O + K2CO3 (3) HCNS + KClO3→CO2 + NO + SO2 + KCl + H2O (4) C3H8 + O2→CO2 + H2O (5) KMnO4 + H2C2O4→K2CO3 + MnO2 + H2O + CO2 7.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如下反应方程式: (1) NO2- + Al →NH3 + Al(OH)4-(在OH-中) (2) Cu(NH3)42+ + CN-→Cu(CN)32-+ CNO-+ NH3(在OH-中) (3) HIO →IO3-+ I-+ H2O (在OH-中) (4) CN-+ O2→CO32-+ NH3(在OH-中) (5) MnO4-+ H2O2→Mn2+ + H2O + O2(在H+中) (6) Zn + CNS-→Zn2+ + H2S + HCN (在H+中)8.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各反应方程式: (1) MnO4-+ Sn2+→Sn4+ + Mn2+(在H+中) (2) BrO3-+ Br-→Br2(在H+中) (3) Cr2O72-+ SO32-→SO42-+ Cr3+(在H+中) (4) Cr3+ + H2O2→CrO42-+ H2O (在OH-中) (5) Fe + NO2-→FeO22-+ NH3(在OH-中)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电极电势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2. 了解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浓度、溶液酸度改变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 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 4. 熟练掌握能斯特方程的应用 二、 实验原理 氧化还原过程也就是电子的转移过程。能斯特(Nernst )方程式 电对的氧化型物质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是影响其电极电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对在任一离子浓度下的电极电势,可由能斯特方程算出。例如Cu-Zn 原电池,若在铜半电池中加入氨水,由于Cu 2+和NH 3能生成深蓝色的、难解离的四氨合铜(II )配离子[Cu(NH 3)4]2+,溶液中的Cu 2+浓度就会降低,从而使电极电势降低: Cu 2++4NH 3=[Cu(NH 3)4]2+ (深蓝色) 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摇摆实验)主要反应方程式: 辅助试剂起到调节(1)、(2)反应速率的作用 已知在酸性介质中元素电势图: 三、 实验仪器与药品 Pb(NO 3)2 (0.5mol · L – 1) CuSO 4 (0.5mol · L –1) ZnSO 4(0.5mol · L –1) 锌片 铅粒 铜片 氨水1:1 A:量取400 ml H 2O 2(30%)稀释到1000mL ; B:称取40g KIO 3和量取40mL H 2SO 4(2 mol · L –1),稀释到1000mL ;(此溶液相当于HIO 3溶液) C:(辅助试剂):称取15.5g 丙二酸,3.5g MnSO 4·2H 2O 和0.5g 淀粉(先溶于热水)稀释到1000mL 。 四、 实验内容 a.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分别在5滴 Pb(NO 3)2 (0.5mol · L – 1)和5滴 CuSO 4 (0.5mol · L –1)点滴板穴中,各放入一块表面擦净的锌片,观察锌片表面和溶液颜色有无变化?以表面擦净的铅粒(或铅片)代替锌片,分别与ZnSO 4(0.5mol · L –1)和CuSO 4(0.5mol · L –1)溶液反应,观察有无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定性比较Zn 、Pb 、Cu 电极电势的大小。 根据实验结果,说明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关系 ,298.15K 时= T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氧化还原反应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和介质、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2.加深理解氧化态或还原态物质浓度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电解及电化学腐蚀等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 原电池、电解及电化学腐蚀等知识。 [实验用品] 仪器:低压电源、盐桥、伏特计 药品:0.5 mol·L-1Pb(NO3)2、(0.5、1 mol·L-1)CuSO4、0.5 mol·L-1 ZnSO4、 0.1 mol·L-1KI、0.1 mol·L-1FeCl3、0.1 mol.L-1KBr、0.1 mol·L-1FeSO4、(1、3 mol·L-1) H2SO4、6 mol·L-1HAc、(2 mol·L-1、浓)HNO3、(0.01、0.1 mol·L-1)KMnO4、6 mol·L-1NaOH、0.1 mol·L-1K2Cr2O7、饱和KCl、浓NH3·H2O、饱和氯水、I2水、Br2水、CCl4、酚酞溶液、Na2S2O3、红石蕊试纸 材料:导线、砂纸、电极(铁钉、铜片、锌片、碳棒) 二、实验内容 (一)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 1.2Fe3++ 2I-= 2Fe2++ I2 I2易溶于CCl4,CCl4层显紫红色 2.Fe3++ Br-不起反应,CCl4层无色 3.Cl2+ 2Br-= 2Cl-+ Br2 Br2溶于CCl4,CCl4层显橙黄色 (二)浓度和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 1.浓度影响 在两只50m L烧杯中,分别注入30mL 0.5mol·L-1 ZnSO4和0.5mol·L-1 CuSO4,在ZnSO4中插入Zn片,CuSO4中插入Cu片,中间以盐桥相通,用导线将Zn片Cu片分别与伏特表的负极和正极相接。测量两电极之间的电压。 现象:伏特表指针偏到E=0.80处解释:(-):Zn2++2e-=Zn (+):Cu2++2e-=Cu CuSO4溶液中加浓NH3.H2O到沉淀溶解为止,形成深蓝色溶液; Cu2+ + 4NH3 = [Cu(NH3)4]2+ [Cu2+]下降, E变小,E=0.45V ZnSO4溶液中加浓NH3.H2O至沉淀溶解为止; Zn2+ + 4NH3 = [Zn(NH3)4]2+ [Zn2+]下降, E变大,E=0.76V 最后达到平衡, E=0.8V接近初起值. 2*.酸度影响 在两只50mL烧杯中,分别注入FeSO4、K2Cr2O7溶液。FeSO4溶液中插入Fe片,在K2Cr2O7 溶液中插入C棒,将Fe片、C棒通过导线分别与伏特表的负极和正极相接,中间用盐桥连接,测量两极电压。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现象:测得E=0.61V 解释:(-) Cr2O72-+ 6e- + 14H+ = 2Cr3++ 7H2O (+) Fe2++ 2e- = Fe 在K2Cr2O7中,慢慢加入1mol·L-1H2SO4,再加入6mol·L-1NaOH。 加H+后E = 1.1V 加OH-后E = 0.36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