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普通心理学史研究成年人正常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自变量的变化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

包括谈话法和问卷法两种测验法:是采用专门的测验工具——测验量表,在较短时间内对个体或团体的某种心理品质作出分析和鉴别的方法个案研究法:是搜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神经元:神经系统内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突触:相邻神经元之间进行传导作用的空隙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依赖刺激刺激物性质的不同,可将条件反射系统分为两种(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着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操纵条件反射:指一定刺激情境中,个体某种反映的结果能满足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第一;用具体刺激物作为条件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第二;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反映:有机体接受和应答客观事物影响的过程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也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物质的三种反映形式:无机物的反映形式生物的反映形式心理的反映形式现代心理学产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是有机体对直接的、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与反应。

这种反应形式主要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倾向信号性反应:是有机体对具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的信号的反应。

信号性反应的出现是心理发生的标志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的心理意识。

包括无意识的认识活动和无意识的情绪活动自我意识:是对自身存在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知觉,情绪,意志力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3)环境决定论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1)基本要求:○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

】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第二章:1.神经元的构成:胞体,树突和轴突2.大脑皮层的构成:额叶,顶叶,颞叶,枕叶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七章、思维1.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

表象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离开了具体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有了表象作支持,更容易形成抽象的概念。

2)促进问题的解决。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很大程度上依赖表象的支持,即使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与支持。

2.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一)算法,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启发法,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手段—目的分析,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2)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3.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1)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上存在差异。

2)无关信息的影响,人们容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影响从而妨碍问题的解决。

3)问题的表征方式。

(被问题所局限)4)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思维惯性)5)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类似刻板印象)6)动机和情绪,在一定限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问题解决,反之,妨碍问题的解决。

7)人际关系,团体内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是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的积极因素,反之则妨碍问题的解决。

第八章、语言1.试述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其中( ) 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A.本我B.自我C.超我D.三者都是答案:A2.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 )。

A.独特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功能性答案:B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B.影响及决定人的行为的潜意识C.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答案:B4.()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所在A.气质B.能力C.性格D.理智特征答案:C5.()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能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A.敏捷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答案:A6.“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A.应激B.心境C.焦虑D.激情答案:D7.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答案:A8.提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智力结构模型,人的智力在理论上可以区分为150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曼B.卡尔特C.瑟斯顿D.吉尔福特答案:D9.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答案:D10.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答案:A11.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D.操作性为和反应行为答案:B12.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答案:C13.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A.联觉B.联想C.感觉融合D.感觉起伏答案:A14.()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简史及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说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工作. 心理学界公认:1879 年为科学心理学的开始,冯特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和心理学之父 ( father of psychology)2.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美国)创始人1913年发表《在行为主义看来的心理学》后宣告行为主义诞生,反对研究意识反对内省法,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实验法客观测定外显行为)。

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被动学习的结果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开始接受意识,行为主义的贡献:主张心理学目的在于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把心理推向应用(如程序教学、行为治疗)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以认知为导向3.精神分析心理学:称第一势力, 研究对象:患者、心理变态者,研究潜意识提出:A人格动力观B人格发展观C人格结构观4.人本主义心理学:意识:现实原则: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解除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事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小且非主要的部分.前意识:中间环节: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担负一定的稽查作用。

当前意识丧失警惕,被压抑的欲望或本能也能伪装的渗入意识。

潜意识:快乐原则: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

非理性等。

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

、5.认知心理学产生:受多因素影响逐步演变而成。

60年代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

奈瑟60年代末写的《认知心理学》是开端。

研究对象:个体信息加工历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生认知论》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一、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三类机能区一皮层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视觉区:枕叶内,17区。

接受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

普通心理学复习纲要

普通心理学复习纲要

普通心理学复习内容第一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1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团体心理: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类型:相关研究、因果研究、个案研究(含义)研究方法: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含义、优点、缺点)3、心理学的历史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0世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进化的特点:(3点)2、神经元:含义、结构、分类胶质细胞:功能3、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含义)电传导: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使用条件(单个神经元内传导)法则化学传导:过程、适用用条件4、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脊髓:构造、功能脑干:延脑、桥脑、中脑、网状结构(功能)小脑:功能间脑:构造、功能边缘系统:构造、功能5、大脑的结构与机能大脑:大脑半球是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

皮层四个分区: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皮层的沟、回: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初级感觉区(肌体感觉区位置、投射特点)初级运动区(位置、投射特点)语言区:三种失语症表现,可能的受伤区域联合区:构造、功能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大脑左半球、右半球的功能、左右半球通过什么协调、了解割裂脑实验6、脑功能学说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学说(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第三章:感觉1、感觉、感觉的意义2、感受性、感受阈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了解含义,之间的关系)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公式、含义、适用条件)3、视觉视觉的适宜刺激视觉的生理机制:椎体细胞棒体细胞的区别视觉的基本现象:明度(含义、明度由什么决定)普肯也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

普通心理学复习材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材料

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有哪些?(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人们对于活动目的和任务的重要意义理解的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事物就越能引起和保持人的有意注意。

(2)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对于保持有意注意具有很大作用。

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活动结果的兴趣。

尽管活动本身和活动的过程不能直接吸引人,但活动的结果对人有重要意义或能引起人的兴趣。

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产生有意注意。

(3)合理地组织学习在明确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也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

1)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常常会加强有意注意。

2)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

3)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引起与保持有意注意。

(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有意注意不仅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是有可能的,有时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也是有可能的,干扰可能是外界的刺激物,也可能是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倦和一些无关的情绪等)。

为了保持注意除了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排除干扰,还要以坚定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这样既能锻炼意志又能培养有意注意。

1.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基本的情绪状态有那些?分别是什么?高级的社会情感有那些?分别是什么?情绪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基本功能:(一)动机功能情绪情感具有动机的作用,对于人们的行为可能产生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干扰作用。

适度的情绪情感,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过强的情绪情感则会干扰人们的行为。

(二)信号功能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表情,人与人之间可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三)调节功能情绪情感可以调节人的认知和行为。

积极的情绪情感使人愿意接纳外界事物,有利于提高任认知活动的效果,同时也使人充满信心,行为表现也比较开放自如。

消极的情绪情感容易使人封闭自我,对外界不感兴趣,认知活动的效率也会降低,在行为表现上,由于悲观失望,个体会无所事事,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普通⼼理学期末复习第⼀章:1.⼼理学的研究对象:⼼理现象2.⼼理过程包括什么:知觉,情绪,意志⼒3.个性⼼理包括什么:个性⼼理倾向性,个性⼼理特征4.⼼理学流派以及代表⼈物和观点:⼀、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锡,现代⼼理学】,铁钦纳(1)研究⼈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理元素的集合,⽽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和功能三、⾏为主义:华⽣,斯⾦纳(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理学研究⾏为(2)反对内省,主张使⽤实验⽅法(3)环境决定论四、格式塔⼼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理作为⼀个整体,⼀种组织的意义。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1)⼈类的⾏为源于欲望和动机;(2)欲望以⽆意识的形式⽀配⼈的⾏为。

5.研究⽅法有哪⼏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观察法:在⾃然条件下,对表现⼼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理现象产⽣和发展的规律性。

⼆、⼼理测验法:指⽤⼀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理品质的⽅法。

(1)基本要求:○1信度:⼀个测验的可靠程度○2效度:⼀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理品质三、相关法:事物间的⼀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理现象进⾏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的。

(2)⾃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适当的控制,在⼈们正常学习和⼯作的情境中进⾏。

【⾃变量或独⽴变量:能够引起⼼理或⾏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理或⾏为的变化。

】五、个案法:对某个⼈进⾏深⼊⽽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为和⼼理现象的原因。

6.⼼理学的第三势⼒是?前两个势⼒是?第三势⼒:⼈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第⼆章:1.神经元的构成:胞体,树突和轴突2.⼤脑⽪层的构成:额叶,顶叶,颞叶,枕叶3.⼤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结构:(1)右半球略⼤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功能:(1)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题:1.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2 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C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3.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4.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C )A.共同特质B.枢纽特质C.核心特质D.次要特质5.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 A )AHA12GAGGAGAGGAFFFFAFAFA.记忆的作用B.思维的作用C.想象的作用D.联想的作用6.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 B )。

A.表象操作实验B.心理操作实验C.心理旋转实验D.表象运动实验7.遗忘最快的记忆材料是( A )。

A.无意义音节B.诗歌C.事物的形象D.熟练的动作8.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C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9.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 C )AHA12GAGGAGAGGAFFFFAFAFA.感觉阶段B.知觉阶段C.思维萌芽阶段D.思维阶段10.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 B )A.表达性失语症B.接受性失语症C.失读症D.失写症11.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并具有较快速度的言语是( D )。

A.外部言语B.对话言语B.独白言语D.内部言语12.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 A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分散D.分心AHA12GAGGAGAGGAFFFFAFAF13.神经系统可分为( B )A.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C.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D.脊髓和大脑1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 D )A.感觉记忆B.图像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15.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外界环境刺激B.机体生理变化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D.认知过程16.智力的核心是( C )。

AHA12GAGGAGAGGAFFFFAFAFA.注意力B.记忆力C.思维力D.观察力17.心理学是一门( D )。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人文科学D.介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18.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在( B )。

A.网状结构B.丘脑C.下丘脑D.中央后回19.社会性需要又叫( B )。

A.物质需要B.获得性需要C.生物需要D.缺失性需要20.个性的核心( D )。

P330A.能力B.智力C.气质D.性格AHA12GAGGAGAGGAFFFFAFAF21.人格类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P336A.荣格B.阿尔波特C.卡特尔D.弗洛伊德22.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并具有较快速度的言语是( D )。

A.外部言语B.对话言语C.独自言语D.内部言语23.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 B )。

A.激情B.应激C.心境D.焦虑24.学习程度对保持和遗忘有较大影响,实验证明,既不产生疲劳又使保持的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为( B )A.100% B.150% C.200% D.80 %AHA12GAGGAGAGGAFFFFAFAF25.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 D )A.信息得不到注意B.抑制作用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D.信息受干扰26.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博德理论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D.汤姆金斯—伊扎德的理论27.抑郁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 D )A.强、平衡、灵活B.强、平衡、不灵活C.强、不平衡D.弱28.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 B )A.暗示B.定势C.定型D.期待AHA12GAGGAGAGGAFFFFAFAF29.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从而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为此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是( B )A.乔治.斯波林B.罗杰.斯佩里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30.反射活动效应器活动的结果又作为一种新刺激传入中枢,并进一步影响中枢的活动,使之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活动,这一过程称为( B )A.反射B.反馈C.反映D.返回传递31.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 C )A.强、不平衡B.强、平衡、不灵活C.强、平衡、灵活D.弱32.编制世界上最早的一个智力测量表的是( C )A.吉尔福特B.推孟C.比奈-西蒙D.韦克斯勒AHA12GAGGAGAGGAFFFFAFAF33.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D )P89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34.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理论叫( B )A.精神分析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三重需要理论D.需要演化理论35.对延续和发展有机体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叫( A )A.需要B.动机C.兴趣D.爱好36.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 A )作用。

A.原型启发B.迁移C.科学幻想D.再造幻想AHA12GAGGAGAGGAFFFFAFAF37.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 B )A.定势B.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作用38.善于把已经开始了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 A )P298A.意志的坚韧性B.意志的果断性C.意志的自觉性D.意志的自制性39.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 B )A.意志B.能力C.素质D.性格简答题1.什么是内部言语?它有何特点?AHA12GAGGAGAGGAFFFFAFAF答: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言语,即对自己发出的言语,它是思考问题时用来支持思维活动的一种语言,或者说是一种不出声的自问自答的言语形式。

内部言语没有自己特殊的语法结构,它同外部言语一样,遵循相同的语法规则,不过它有不同于外部言语的特点:第一,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

第二,内部言语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

第三,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有较快的速度。

2.什么是原型启发?它在创造发明或思维中有何作用?举例说明。

P2283.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答: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

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AHA12GAGGAGAGGAFFFFAFAF.情绪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反映的性质不同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在联系(规律)的本质的反映情绪情感过程是人脑对自身需求(态度)的主观体验II.发生方式不同人的认识过程的发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随意志努力) 情绪情感过程的发生方式不具有或很少具有随意性联系:I情绪情感过程总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过程而产生而变化的.已产生的情绪情感又充实着人的认识活动的内容,而使人的认识过程更加深入和深刻II.人的正确的认识活动能使人的情绪情感活动也具有正确的内容和方向.反过来,正确情绪情感使人的认识活动更加深化4.试述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AHA12GAGGAGAGGAFFFFAFAF答:1.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包含两类特质: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行为倾向。

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它主要决定人的行为方式,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2.阿尔波特又把个人特质按照它们对人格的影响和意义的不同,划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枢纽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①枢纽特质,这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影响个体一切行为的性质,几乎渗透到个人全部生活的所有方面。

使所有的行为都反映出它的影响。

②核心特质,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它决定一类行为,但不是所有行为。

③次要特质,它不是人格的主要成分,也不太受人注目,对于描述一个人来说显得并不十分重要,在人的行为中渗透得极少,只在特殊场合下才出现的行为倾向,是个人无足轻重的特质,或者说是一个人的独特的偏好AHA12GAGGAGAGGAFFFFAFAF5.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把情绪分为那些状态?各有何特点?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答: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等。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也叫“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保持良好的心境,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积极的激情人无需抑制,而消极的激情则要靠坚强的意志去驾驭。

平时注意培养和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求异性,磨练自己的意志,便可减轻应激状态的强度。

这些做法,都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AHA12GAGGAGAGGAFFFFAFAF6.言语机能联合区主要包括哪些中枢?这些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导致什么样的言语障碍?答:言语机能联合区主要包括运动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和书写性言语中枢。

1.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靠近中央前回的下部,与口、舌、喉肌运动中枢配合构成人的说话中枢。

这一脑区受损伤导致失语症,而右侧相应区域受损伤,言语功能仍保持完整。

2.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位于颞上回的后部,与听觉中枢相配合,发展语言听力,调节自己的言语和理解别人的语言。

当靠近听觉中枢的顶颞叶的结构受到损伤后,病人对所接受的语言和字词失去理解的能力,不能区分复杂言语听觉模式,常常所答非所问,这种失语症通常称之为接受性失语症。

3.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角回,与视觉中枢相配合共同发展阅读能力。

当这一中枢受到损伤,尽管视力正常,却丧失阅读能力,过去认识的文字、符号此时认不得读不出,不能理解,这一症状称为失读症。

4.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紧靠中AHA12GAGGAGAGGAFFFFAFAF央前回,为管理上肢手部肌肉运动的中枢部位。

该区受损伤,其他运动机能正常,惟独书写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

此症状称为运动性失写症7.试以狼孩的例子说明心理的实质。

答: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虽然是脑的机能,但并不是脑所固有的,脑仅是个加工厂,没有感官向大脑输送原料讥大脑就加工不出产品,产生不了心理。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各国发现的狼孩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没有人类的发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