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学六年级家乡上册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吉林省地方课程《家乡》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题目为《家乡水果》。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家乡》课程开设的主旨是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整合我省各地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介于以上分析,结合本课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乡水果的种类,感受水果的香甜以及劳动人民的可爱。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家乡美”的兴趣。
本课重点:以多种渠道搜集家乡水果的资料。
本课难点:让学生领悟到吉林省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家乡人去共同创造。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水果的香甜,我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以情景再现做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以平等交流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采用多媒体展示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学法的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那么如何将以上教法和学法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呢?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上课伊始,我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导入:我们的家乡吉林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勤劳勇敢的家乡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黑土上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家乡的水果,感受那沁人心脾的香甜!(板书课题:家乡水果)【设计意图:激情导入设计的精彩与否,关系着整堂课的教学质量。
课的一开始我就把饱满的情绪传递给每个学生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他们,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开展活动:《家乡》课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因此,本节课,以“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小学家乡六年级教案上

小学家乡六年级教案上小学家乡六年级教案上第一课: 老家吉林和第二课、在家乡旅游教学目标:1、了解的悠久历史,以及纯朴善良的人们为家乡付出的牺牲。
2、知道家乡的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
是我省的重点产业之一。
3、了解行政区域的划分了解的体育名人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家乡的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
是我省的重点产业之一。
2、了解行政区域的划分了解的体育名人教具:图片教学方法:引导法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出示图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第一课: 老家吉林1、通过图片讲解,初步了解吉林的悠久的历史。
2、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3、学习2页的内容,学习完之后你发现了什么?日本把吉林叫做什么?末代皇帝叫什么?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汇报。
4、出示三个不同时期吉林省地域范围示意图。
同学们找一找吉林的地理位置。
5、试一试:在发展家乡和保卫家乡,你有什么感想?写出来大家分享。
四、学习:第二课、在家乡旅游1、我省旅游也有那三部分?自学后回答。
2、试一试:小组合作说说你都到什么地发去旅游过,有什么收获?3、针对以下问题与同学们交流:(1)、居住地的周边有哪些景点向大家介绍?(2)、假如让你和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吸引大家来家乡游玩,五、总结:你学完本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第一课: 老家吉林和第二课、在家乡旅游第三课:家乡水果和第四课、大草原教学目标:1、了解出产的水果有哪些。
2、了解大草原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出产的水果有哪些。
2、了解大草原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法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出示图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第三课:家乡水果1、通过图片讲解,初步了解的水果。
2、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3、小组合作,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出的水果种类多?完成工作纸。
4、独立完成推介家乡的水果编一条广告词。
完成工作纸。
5、学习下一课:你认识大草原吗?板书课题:第四课、大草原6、自学后画出,大草原的位置在哪?有什么特点?7、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吉林版家乡六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2015新版六年吉林省家乡教案授课内容:东北话教学目标: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2、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家乡的方言教学难点:能真正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频文件《说方言》《龙江剧》《二人传》。
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吗?生背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乡土的芬芳、故园的眷恋、根的追寻.这是人类特有的情怀。
尤其是那些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看到家乡人,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浓浓的乡音、乡情中长长大的。
引入课题二、学习新知师:先来说说“乡音”。
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可以说是“南腔北调”,我们的家乡话叫什么呢?谁知道?师:谁会说?说一两个词语也可以。
(1)说一说东北话。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方言在我们的生活巾渐渐隐退了,看看你们能把这些东北话翻译成普通话吗?[课件出示一些典型的东北方言](2)发现了吗,东北话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演员把它运用到小品、相声、评书等艺术表演之中?师:东北活最接近普通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最富亲和力的一种语言。
白山黑水养育了我们豪放、热情的个性,东北话也带有这一特点。
(3)各地方言都带有当地人鲜明的性格特征,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课件播放:侯宝林的相声](4)读一读:话说东北话三、总结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这黑土地上,有我们割舍不断的乡土情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珍视这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吧。
授课内容:通化市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通化市是吉林省的地级市。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通化市的经济教学重点:关注和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加深对通化的认识,从中发现引以自豪的地方,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积极地参与设计、规划家乡的未来。
吉林省小学六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每周1节每周1节课时计划月日一周共( 1 )课时课时计划月日二周共( 1 )课时教学过程家乡开发了独特的以冰雪、生态、边境、民俗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西部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密布的湿地、湖泊、名胜古迹,少数民族风情独特。
中部有辽阔的平原和特色鲜明的城市。
东部有巍峨的长白山和茫茫林海。
1、和同学交流下,你们都在旅游过?有什么收获?四、试一试,挑战指数针对以下问题与同学交流1、居住地的周边有哪些景点可以向大家介绍?2、假如让你和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吸引大家来家乡旅游,你会怎样介绍?3、可以试着以“缤纷四季,最美家乡”为主题写一段宣传文字,,然后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在家乡旅游长白山、松花湖、向海、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课时计划月日三周共(1 )课时教学过程的西瓜闻名遐迩。
(2、)中部平原地区的庭院果树栽种广泛。
主要有李子、樱桃、杏、草莓、西瓜、甜瓜等。
(3、)东部山区主要出产苹果梨、山楂、蓝莓、山莓、酸栗、山葡萄、蓝靛果等。
其中,苹果梨是特色水果。
三、试一试,挑战指数我省出产的水果有哪些特点?看哪个小组例举的水果种类多。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家乡水果葡萄、沙棘、欧李李子、樱桃、杏、草莓、西瓜、甜瓜等。
课时计划月日四周共( 1 )课时教学过程此外,长白山还出产许多野山菌类,滑子蘑、榆黄菇、黑木耳、银耳、榛蘑等。
除了长白山,我省还产出黄花菜、婆婆丁、小根蒜等。
三、试一试,挑战指数投票选出你最喜爱的山野菜,制作一张海报。
看哪个小组创意好。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山野菜蕨菜、薇菜、刺嫩菜、山芹菜、黄瓜香、柳蒿、桔梗等风味独特的野生蔬菜课时计划月日五周共(1 )课时教学过程三、试一试,挑战指数小组的同学讨论,让我们设计一个旅游方案吧,看看哪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最有创意。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大草原天然的草原,水源丰富、草质良好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授课十周月日课题白山市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白山市的地理位置,及独特的自然、动物资源。
六年家乡上册教案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六年家乡教学计划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在教学工作中,以学校的工作为指导,围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是进行吉林省家乡教育的基本课程资源,其开发主旨在于让儿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初步树立将建设家乡的理想,同时促进他们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养成热爱生活和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教材内容具体可分为四个板块。
二、班级学生状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适应能力,认识能力较强,为此老师应因材施教,具体分析学情。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注意其适应密度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家乡课学习中有所收获。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2.搜索整理家乡课教学素材,充实、教学内容,以便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六年家乡教学进度课程表第一课东北话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话与普通话在发音和意思上的联系和区别。
2.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重点东北话与普通话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东北话与普通话的联系和区别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媒体搜集东北方言教学过程一、导入东北话即东北方言,是活跃在东北人口头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珍惜的文化。
二、讲授新课程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东北话与普通话在发音和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1)东北话有些发音上的不同:暖和(naohu)暖气(nan)农民(neng)同学(xiao)爱人(nai yin)棉袄(nao)(2)东北话有些意义上的不同“跛了盖儿”就是膝盖。
“老鼻子”就是非常多。
分小组比赛,一组说普通话。
另一组翻译。
三、总结吉林省的东北话在语音、腔调上比较接近于普通话,吉林省的东北话也体现出很强的“地域性”。
六年级上学期《家乡》教案(吉林)

《六年级上册家乡》教案1家乡的古迹吉林大地的古人类遗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吉林省的古人类遗址的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吉林的古人类遗址都分布在我省的哪些地方。
课前准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吉林的古人类遗址。
教学过程:一、导入吉林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大约5万——一万年以前,吉林各地就已出现了人类活动。
这节课我们学习吉林大地的古人类遗址。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读一读书第3页上的内容。
问:1. 考古资料表明吉林省都有哪些古人类遗址,这些遗址分布在哪里?2. “榆树人”遗址的发现有什么意义?3. 哪个遗址于1999年被评为全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看一看:古人类的生活情况怎么样?他们的生活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不一样?4.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他们怎么生活?请把你的想象写出来。
三、总结四、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自己家乡吉林的古人类遗址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
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吉林集安高句丽文化遗址。
课前准备:通过参观或询问家长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找一找:根据你了解的情况,从吉林省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图中(书第6页),找一找我们周围有哪些历史文化遗迹。
三、学习认识集安高句丽文化遗址1. 高句丽遗址都有哪些重要历史遗迹?2. 东方金字塔和东方第一碑都是指哪些遗迹?3. 了解高句丽民族。
四、了解我们家乡的其他历史古迹。
五、填书11页填一填,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家乡古迹情况写在书中调查表中。
六、总结七、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自己家乡吉林的历史文化遗址有了深入的了解,同学们都引以为豪,同时,也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养成了学生热爱文物,热爱家乡的优秀品质。
我为保护历史遗产作贡献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开发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措施,使学生从树立热爱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
六年级上册家乡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家乡课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家乡之美——六年级上册家乡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2. 学习运用地图和其他工具进行家乡相关信息的查询和整理。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 探索家乡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3.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教学准备:1. 地图、照片和其他相关资料。
2. 学生课前调查的结果。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张家乡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
2. 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家乡有哪些认识?你们最喜欢家乡的哪些地方?”二、探索家乡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家乡地图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讨论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势特征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的影响。
三、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0分钟)1. 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照片,引发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兴趣。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设备或互联网资源,查询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特点,并进行简要汇报。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四、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2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例如著名的历史人物、传统节日等。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图书资料,收集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相关信息,并进行简要汇报。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答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家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了解?”2. 引导学生展望下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家乡的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 组织学生参与家乡文化活动,如家乡美食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增强对家乡文化的体验和认同感。
六年级家乡教案

六年级家乡教案第(1)节执教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吉林大地的古人类遗迹教学目标:1.了解分布在吉林大地上的古人类遗址。
2.会查找资料,探究各遗址的科学价值。
3.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知道通化万发脖子遗址等代表吉林大地数万年前就有远古人类繁衍生息。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古人类的简易工具,想象古人类的生活情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在吉林这块黑土地上繁衍生息。
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家乡的古迹是家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些古迹了解他们。
板书课题二、你知道吉林大地上有哪些古人类遗址?学生思考并说一说:1.使用资料协助学生说一说。
2.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榆树人”指名读一读课本3页。
相关“榆树人”的内容。
教师着重强调“榆树人”遗址的位置、年限、意义等。
边说边让学生用笔画出来。
并出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说明。
3.再来了解通化万发拨子遗址。
先让学生默读教材相关内容。
然后教师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把着重强调的内容要求学生画下来。
作为通化人,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相关知识?说一说。
4.小组间交流所查的资料。
分享收获。
5.在书的空白处写上几句感想。
为家乡骄傲和自豪。
三、看一看1、古人类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们会制造使用什么样的简易工具呢?看书4页内容。
出示小黑板问题:(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窗学习)(1)石器的形状是什么?(2)想象他们的作用。
(3)想象当时人们劳动、捕食的情形。
(4)万发拨子遗址文物有什么价值?2.小组合作学习。
必要时能够通过绘画说明(参考书5页图)3.全班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四、写一写完成课本5也练习:古人类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他们怎么生活?请把你的想象写出来。
未完成的即为作业五、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吉林大地的古人类遗址1.榆树人位置、年限、意义2.通化万发拨子3.他们的工具尖状器砍砸器石斧4.生活情形5.想象第(2)节执教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省境内的历史文化遗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家乡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家乡》共有4个单元:家乡的古迹、伪满时期的吉林、解放战争时期的吉林和神奇的冰雪世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
除了教材之外,其它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有网络、电视、图书室和多媒体教室等。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学过《家乡》这门课程,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但是学生缺乏搜集家乡吉林的资料的渠道,缺乏搜集家乡吉林的资料的方法和能力,在探究与实践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拓展搜集资料的渠道,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利用资料。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吉林省内著名古迹的介绍和探究,了解吉林省的古迹和历史文化遗。
2.通过对伪满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段吉林历史的介
绍与探究,了解吉林的历史。
3.通过对吉林冰雪运动的介绍和探究,了解吉林省冰雪经济带来的益处。
4.通过阅读教材、探究实践、交流讨论等方式方法来学习六年级上册《家乡》这门课程。
5.通过六年级上册《家乡》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吉林的思想感情,树立为家乡建设与发展而努力学习的理想和责任感。
四、教学措施
六年级上册《家乡》的教学可以通过阅读教材,问题交流、探究与实践和举行活动等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多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査,参观访间,撰写小调査报告等实践活动,增强《家乡》课程与现实生活和现实生产的联系,増强课程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提高《家乡》的教学时效。
五、教学评价
六年级上册《家乡》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平日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优、良、中、差”作为评价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