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清洁消毒设计
猪场消毒实施方案

猪场消毒实施方案猪场消毒是保障猪群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也是猪场生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为了有效实施猪场消毒工作,特制定以下消毒实施方案:一、消毒前准备工作。
1.明确消毒对象,猪场内的猪舍、饮水设施、饲料槽等。
2.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剂,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疫情防控要求,选择适用的消毒药剂,如过氧化氢、漂白粉等。
3.准备消毒工具,如喷雾器、拖把、喷雾罐等,确保消毒工具干净、完好。
二、消毒操作步骤。
1.清洁猪舍,在进行消毒前,首先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洁,清除污物、粪便等。
2.喷洒消毒药剂,将选定的消毒药剂按照规定的浓度稀释后,利用喷雾器或喷雾罐对猪舍内的墙壁、地面、饲料槽等进行喷洒,确保所有表面都被充分覆盖。
3.消毒时间控制,根据消毒药剂的要求,控制消毒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4.通风干燥,消毒结束后,要及时开启通风设备,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促使猪舍内的消毒药剂挥发干燥。
三、消毒频率。
1.定期消毒,猪场应制定定期消毒计划,一般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以保障猪舍内的卫生环境。
2.疫情应急消毒,在发生疫情或疾病传播风险较大时,应加强猪场的消毒工作,提高消毒频率,确保猪群的健康安全。
四、消毒效果评估。
1.观察猪群健康状况,消毒后要密切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2.定期抽检,定期对猪舍内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检,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五、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在进行消毒工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消毒药剂。
2.合理使用药剂,在选择和使用消毒药剂时,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疫情防控要求,合理选择药剂种类和使用浓度。
3.规范操作,消毒工作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六、总结。
猪场消毒工作是保障猪群健康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消毒实施方案能够有效预防疾病传播,保障猪场生产的顺利进行。
猪场管理者应严格按照消毒实施方案进行操作,并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猪场的消毒方案

猪场的消毒方案一、消毒方法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机械性消毒是生产中最常用和最普遍的消毒法。
通过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将大量的病原体清除掉,然后再配合其他消毒方法彻底杀灭病原体。
清扫出的污物,根据病原体的性质,进行堆沤发酵、掩埋、焚烧或其他药物处理。
通风也可降低舍内的病原体数量。
(二)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常用的有:高温、干燥、紫外线等。
1、阳光、紫外线和干燥阳光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阳光的灼热和使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燥亦有杀菌作用。
一般病毒和非芽孢性致病菌,在直射的阳光下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被杀死,就是抵抗力很强的细菌芽胞,连续几天在强烈的阳光下反复曝晒。
也可变弱或被杀死。
因此,阳光对于衣物、用具、场地及畜栏等的消毒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应该充分利用。
人工紫外线消毒:应用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必须光滑、无污物,室内必须清洁(尤其是空气尘埃要少)。
对污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表面不超过1cm,灯管周围~2m处为消毒有效范围,消毒时间为l~2h。
房屋消毒每l0—15m2面积可设30W灯管1个,最好每照2h后间歇1h后再照,以免臭氧浓度过高。
当空气相对湿度为45%~60%时,照射3h可杀灭80%一90%的病原体。
若灯下装一小吹风机,能增强消毒效果。
2、高温消毒是最常用且效果最确实的物理消毒法,它包括巴氏消毒、煮沸消毒、蒸汽消毒、火焰消毒、焚烧,在畜禽的消毒工作中应用的多是蒸汽消毒、火焰消毒和焚烧。
(1)火焰的烧灼和烘烤是简单而有效的消毒方法,其缺点是很多物品由于烧灼而被损坏。
当发生抵抗力强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如炭疽、气肿疽等)时,病畜的粪便、饲料残渣、垫草、污染的垃圾和其他价值不大的物品,以及倒毙病畜的尸体,均可用火焰焚烧。
不易燃的畜舍地面、墙壁可用喷火消毒.金属制品也可用火焰烧灼和烘烤进行消毒。
应用火焰消毒时必须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
(2)煮沸消毒是经常应用且效果较好的消毒方法。
规模化猪场消毒措施及注意事项

规模化猪场消毒措施及注意事项
猪场消毒是保持猪场卫生和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规模化猪场中,消毒措施和注意事项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于规模化猪场消毒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消毒措施:
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猪场病害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有氯化钠、抗生素、次氯酸钠等。
2.消毒剂的稀释:将消毒剂按照标准进行稀释,确保消毒效果。
3.消毒时间和频率:根据猪场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时间和频率。
一般来说,消毒时间不宜过长,频率不宜过高。
4.灭菌和清洁:在消毒之前,需要对猪舍、猪圈等场所进行清洁。
清除污物和杂物,确保消毒剂的作用。
5.农具和设备的消毒:对农具和设备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6.防止消毒剂的滥用:消毒剂应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不要滥用。
二、注意事项:
1.注意自身防护:在进行猪场消毒时,要注意佩戴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消毒剂。
2.注意猪场环境:猪场应保持干燥、通风、卫生。
定期进行猪舍和猪圈的清洁,清除猪粪和污秽物。
3.疫苗接种:及时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增强猪只的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
4.定期检测:定期对猪只和猪场环境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隔离:对患病猪只进行隔离,避免疾病的蔓延。
6.饲料和水源检测:定期对饲料和水源进行检测,确保饲料和水源的卫生安全。
7.员工培训:定期对猪场员工进行消毒和防疫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消毒和防控能力。
猪场的消毒方案

猪场消毒方案
猪场的消毒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猪场前需要更换工作服、鞋子,并进行消毒。
可以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或者喷洒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
2. 猪舍消毒:猪舍内的地面、墙壁、门窗等需要定期清洗,并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
猪舍内的设备、工具等也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
3. 饮水消毒:可以使用漂白粉或次氯酸钙等消毒剂对饮水进行消毒,每立方米水加入1-2克消毒剂,搅拌均匀后即可饮用。
4. 饲料消毒:对于散装的饲料,需要在进场前进行消毒,可以使用阳光暴晒或者使用化学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
对于袋装的饲料,可以在储存时进行熏蒸消毒或者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
5. 粪便消毒:猪场的粪便需要定期清理,并使用生物发酵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此外,猪场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查和免疫接种,并做好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如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和治疗,并对猪场进行全面消毒。
猪场消毒的综合措施

2 终末 消毒
首先对空舍内的所有表面进行低 压喷洒并确保 其充分湿润 ,必要时进行多次的连续喷洒 以增加浸 泡 强度 。 喷洒 范 围 包 括墙 面 、 槽 、 面或 床 面 、 料 地 猪 栏、 通风 口及各种用具等 , 尤其是 料槽 , 有效浸泡时 间不 低 于 3 钟 。 0分 其次使用 冲洗机高压彻底冲洗墙面 、 料槽 、 地面 或床面 、 饮水器 、 猪栏、 通风 口和各种用具及粪沟等 , 直 至上 述 区域 做 到尽可 能干 净清 洁为止 。 最后使用 冲洗机 自上而下 喷洒墙 面 、料槽 、 猪 栏、 饮水器 、 通风 口、 各种用具及床面或地面等。 视 消毒 对 象不 同可选 用烧 碱 、过氧 乙酸 等 消毒 剂。空舍消毒可 以用 O %~ . . 05 3 %过氧乙酸进行空气
喷洒消毒 , 每平方米用 50毫升配好的消毒剂 , 0 间隔 2 1 , 天 次 共进行 2次。喷洒时特别要注意那些容易
残 留污物的地方 , 如角落 、 隙、 裂 接缝和易渗透的表 面, 喷洒 时先 猪舍 顶棚 , 沿墙壁 到地 面 。
不随意将 2种不 同类型的消毒剂混合使用或 同 时消毒 同一物品。
灰尘 、 门窗等平时不易清扫的地方。 对 同一对 象 的消毒 ,应 定期 轮 换使 用 不 同性 质 的消毒药物 , 但不能同时混用不 同性质 的消毒药物。
当空舍 内安装 有 独 立 的加 药 饮水 系 统 时 ,必 须 对 此 系统进行 清 洁和 消毒工 作 。
5 注意事项
按 照 消 毒 药 物 使 用 说 明 书 的规 定 配 制 消 毒 溶 液, 掌握准 确 的配 比, 随意加 大或 降低 药物浓 度 。 不
日常清扫猪圈工作方案

日常清扫猪圈工作方案猪圈是猪的生活和生长场所,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对于猪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
因此,日常清扫猪圈是猪场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日常清扫猪圈的工作方案。
一、清扫频率。
日常清扫猪圈的频率取决于猪圈的大小和猪的数量。
一般来说,对于小型猪场,每天清扫一次是比较合适的;对于大型猪场,可以根据需要每天或隔天进行清扫。
另外,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猪圈内有病猪或者发生了其他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清扫。
二、清扫步骤。
1. 清理粪便,首先,需要清理猪圈内的粪便。
可以使用铲子或者清扫机械设备进行清理。
清理时要将粪便全部清理干净,不留下任何残留物。
2. 冲洗地面,清理完粪便后,需要用清水对猪圈地面进行冲洗。
冲洗时要确保将地面上的污物冲洗干净,不留下异味和细菌。
3. 消毒处理,冲洗完地面后,需要对猪圈进行消毒处理。
可以使用消毒液或者其他消毒剂对猪圈进行喷洒,确保消毒液能够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4. 通风干燥,最后,需要对猪圈进行通风干燥处理。
可以打开猪圈的窗户或者使用通风设备进行通风,确保猪圈内的空气流通,地面干燥。
三、注意事项。
1. 安全防护,在清扫猪圈时,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比如穿戴好防护服、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粪便和消毒液。
2. 留意猪的状态,在清扫猪圈时,需要留意猪的状态。
如果猪圈内有猪在休息或者活动,需要提前将猪移到其他地方,避免对猪的伤害。
3. 定期检查设备,清扫猪圈的工作中使用的清洁设备和消毒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四、清扫效果评估。
清扫猪圈后,需要对清扫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观察猪的状态和猪圈内的气味来评估清扫效果。
如果猪圈内没有异味,地面干燥,猪的状态良好,说明清扫效果良好;如果出现异味或者猪的状态异常,需要重新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
总之,日常清扫猪圈是猪场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猪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
只有做好日常清扫工作,才能保证猪圈内的环境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确保猪的健康和生长。
猪场消毒的工作方案

猪场消毒的工作方案猪场作为动物养殖的重要场所,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猪场的卫生环境,预防病害的发生以及确保猪的生产安全与品质,猪场消毒工作势在必行。
本文将针对猪场消毒的工作方案进行论述,并提供一套可行的消毒操作计划。
一、消毒目的及原则猪场的消毒工作旨在杀灭或去除病原菌、寄生虫卵和各类有害生物,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卫生,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
在进行猪场消毒时,我们需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施策:采取多种消毒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式,以综合提高消毒效果。
2. 预防为主:注重预防和预控,加强病原菌的监测与筛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避免疫病扩散。
3. 定期消毒:建立消毒计划,制定合理的消毒频率和措施,确保长期有效地维持猪场卫生。
二、消毒工具与材料准备在进行猪场消毒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以确保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常见的消毒工具和材料如下:1. 消毒液:可以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甲醛等,根据不同消毒对象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液。
2. 喷雾器和喷雾枪:用于均匀喷洒消毒液,覆盖整个猪舍的各个角落。
3. 塑料刷、拖把、扫帚等清洁工具:用于清除猪舍内的污物和杂物。
4. 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确保操作人员安全。
5. 消毒记录表:用于记录消毒的时间、地点和使用的消毒液种类等信息,方便后期参考。
三、消毒操作计划1. 置换消毒法置换消毒法适用于猪舍内设施较少的情况,具体操作步骤如下:a. 清洁:首先,清除猪舍内的废弃物、粪便和杂物,使用塑料刷、拖把等清洁工具进行清理。
注意清除角落和隐蔽部位的积污。
b. 消毒:选用适当的消毒液浓度,利用喷雾器或喷雾枪均匀喷洒消毒液,确保消毒液覆盖整个猪舍内墙面、地面和设施。
消毒液的选择应根据猪场病情和消毒对象的特点确定。
c. 保持:对于不易清洁或消毒的设施,可以选择覆盖保护膜或定期更换,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猪场消毒的基本方法

猪场消毒的基本方法一、建立消毒制度养猪场必须在大门进出口设消毒槽( 池) ,槽( 池) 内放生石灰粉或苛性钠等消毒药物,冬季可加入少许盐以防冻。
栏舍要天天清扫,保持干燥,清洁卫生。
清扫的粪便、饲料粉渣、污物等收集存放在集粪池内,让其发酵。
表面用 2% 苛性钠溶液喷洒消毒。
每年春、秋两季,对所有的圈舍、周围环境等彻底大清扫、大消毒 1 次。
猪舍设明暗两条排水沟,猪尿与污水通过暗沟排入沼气池。
养猪场自用的车辆、人员、工具及周围环境要严格消毒。
养猪场的工人进入生产区时, 必须穿消毒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等。
二、消毒方法对生猪栏舍、栏圈和生猪集中的地方的粪便与垃圾应集中消毒处理。
其方法主要有焚烧、掩埋及化学药物消毒和生物热消毒法等。
生猪饮用水, 必须饮用消毒的井水。
饮水消毒可用漂白粉, 按100 毫升水加入 0.3-l.5 克漂白粉。
生猪舍内空气消毒可分为物理消毒与化学消毒两种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通风和紫外线消毒。
通风可以减少生猪栏舍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的数量。
紫外线能对舍内空气悬滴的微生物有杀菌作用。
化学药物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溶液15 毫升加水 20 毫升加热蒸发;或每立方米用 l-3 克过氧化酸,配成3%-5% 溶液加热熏蒸(相对湿度 60%-80%)。
猪体消毒,头数少时可用药液刷拭猪体消毒;多时可用药浴消毒或体表喷雾消毒。
猪体消毒要避免冷天和雨天,以免药液干得慢或被身体吸收而中毒。
猪舍,在每次转群后彻底清扫、消毒,饲槽及用具均应清洗消毒,栏舍应空闲7-10天左右时间。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三、消毒应注意的问题根据不同生猪、不同传染病,选择毒性小、无刺激、消毒效果好的药品。
可选用10% 苛性钠溶液消毒效果最好。
消毒药浓度太低达不到消毒效果,浓度太高,一是浪费,二是腐蚀设备,三是容易对生猪体造成伤害。
消毒地面时浓度可以高些。
消毒栏舍地面后,要过半天以上,然后将地面、食槽用清水冲洗后,再让生猪入舍才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清洁消毒
集约化养猪场,由于采用高密度限位饲养工艺,必须有完善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对进场的人员、车辆、种猪和猪舍内环境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才能保证养猪高效率安全生产。
(一)人员、车辆清洁消毒设施
凡是进场人员都必须经过温水彻底冲洗、更换场内工作服,工作服应在场内清洗、消毒,更衣间主要设有更衣柜、热水器、淋浴间、洗衣机、紫外线灯等。
集约化猪场原则上要保证场内车辆不出场,场外车辆不进场。
为此,装猪台、饲料或原料仓、集粪池等设计在围墙边。
考虑到其他特殊原因,有些车辆必须进场,应设置进场车辆清洗消毒池、车身冲洗喷淋机等设备。
(二)环境清洁消毒设备
国内外常用的环境清洁消毒设备有以下两种:
1.地面冲洗喷雾消毒机
94×P220冲洗喷雾消毒机,工作时,柴油电动机起动带动活塞和隔膜往复运动,清水或药液先吸入泵室,然后被加压经喷枪排出。
该机工作压力为15∼20kg/cm2,流量为20L/min,冲洗射程12∼14m,是工厂化猪场较好的清洗消毒设备。
其主要优点是:
(1)高压冲洗喷雾,冲洗彻底干净,节约用水和药液;
(2)喷枪为可调节式,既可冲洗,又可喷雾;
(3)活塞式隔膜泵可靠耐用;
(4)体积小,机动灵活,操作方便;
(5)工效高,省劳力。
2.火焰消毒器
用药物消毒平均杀菌率只有84%,达不到杀菌率95%以上的要求。
因此,一般猪场必须采用药物消毒两遍,这就加大了工作量和作业成本。
此外,用药物消毒残留较多,而火焰消毒克服了以上缺点,火焰消毒器是利用煤油高温雾化,剧烈燃烧产生高温火焰对舍内的猪栏、舍槽等设备及建筑物表面进行瞬间高温燃扫,达到杀灭细菌、病毒、虫卵等消毒净化目的。
其优点主要有:
(1)杀菌率高达97%;
(2)操作方便、高效、低耗、低成本;
(3)消毒后设备和栏舍干燥,无药液残留。
清洁消毒设备有冲洗设备和消毒设备。
固定式自动清洗系统:
台湾省机械公司出口的自动冲洗系统能定时自动冲洗,配合程式控制器(PLC)作全场系统冲洗控制。
冬天时,也可只冲洗一半的猪栏,在空栏时也能快速冲洗,以节省用水。
水管架设高度在2m时,清洗宽度为3.2m,高度为2.5m,清洗宽度为4m,高度为3m时,清洗高度为4.8m。
简易水池放水阀:
水池的进水与出水靠浮子控制,出水阀由杠杆机械人工控制。
简单、造价低,操作方便,
缺点是密封可靠性差,容易漏水。
自动翻水斗:
工作时根据每天需要冲洗的次数调好进水龙头的流量,随着水面的上升,重心不断变化,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翻水斗自动倾倒,几秒钟内可将全部水倒出冲入粪沟,翻水斗自动复位。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冲力大,效果好,主要缺点是耗用金属多,造价高,噪音大。
虹吸自动冲水器:
常用的有两种形式,盘管式虹吸自动冲水器和U形管虹吸自动冲水器,结构简单,没有运动部件,工作可靠,耐用,故障少,排水迅速,冲力大,粪便冲洗干净。
高压清洗机:
CDQ—10型高压清洗机采用单相电容电动机驱动卧式三柱塞泵。
当与消毒液相连时,可进行消毒。
火焰消毒器:
利用煤油高温雾化剧烈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对设备或猪舍进行瞬间的高温喷烧,以达到消毒杀菌之功效。
紫外线消毒灯:
以产生的紫外线来消毒杀菌。
消毒剂的选择
药物选择要对路
在选择化学消毒剂时应考虑:对病原体消毒力强,对人、畜毒性小,不损害被消毒物体,易溶于水,在环境中较稳定,价廉易得且使用方便的消毒剂。
常见的消毒药物:
(一)碱类消毒剂。
如火碱、生石灰和草木灰。
火碱不能用做猪体消毒,3%~5%的溶液作用30分钟以上可杀灭各种病原体。
10%~20%的石灰水可涂于消毒床面、围栏、墙壁,对细菌、病毒有杀灭作用,但对芽抱无效。
(二)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如百毒杀、双季铵盐络合碘。
此类药物毒性极低、安全、无味、无刺激性,且对金属、织物、橡胶和塑料等无腐蚀性,应用范围很广,是一类理想的消毒剂。
有的产品还结合杀菌力强的溴原子,使分子亲水性和亲脂性倍增,更增强了杀菌作用,对各种病原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此类消毒剂可用于饮水、喷雾、带畜禽消毒、浸泡等消毒。
(三)醛类消毒剂。
如甲醛溶液(福尔马林)。
仅用于空舍消毒(舍内有动物则不能用)。
使用方法:放于舍内中间,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再加等量水,密闭熏蒸2~4小时,开窗换气后待用。
(四)氧化剂。
如过氧乙酸。
可用于载猪工具、猪体等消毒,配成0.2%~0.4%的水溶液喷雾。
(五)卤素类消毒剂。
如漂白粉、碘伏等。
程序设计要严密
(一)环境净化与消毒。
包括车辆消毒(用3%~5%的来苏儿液或0.3%~0.5%的过氧乙酸溶液)、道路消毒(经常打扫卫生,每月用火碱溶液消毒1次)、场地消毒(及时消除猪粪、杂草等,凡堆放过的地方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
(二)工作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是将病原带入场区的主要媒介。
在猪场门口设置消毒池,人员进入要经过消毒池,然后要去洗澡换掉衣物,穿山洁净已经消毒过的衣物鞋子,原来穿的衣物要进行熏蒸或者浸泡消毒。
从场外购入的物品必经过规定时间的熏蒸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
进入生产区前先洗澡、更换防疫服或工作服。
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池内盛3%~5%来苏儿液或10%~20%的漂白粉溶液供工作人员进入时蘸脚。
每栋猪舍门口的洗手盆内装稀释1:600倍的百毒杀-S进行洗手消毒。
(三)猪舍消毒。
包括清理、冲洗,待干燥后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再用熏蒸法或火焰法或火碱法等进行消毒。
(四)带猪消毒。
可选用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百毒杀等,一般每周消毒1次。
(五)饮水消毒。
用漂白粉按每公斤饮水用3~5毫克或用0.025%的百毒杀溶液消毒,每周1次。
(六)死猪和粪便处理。
死于传染病的猪宜远离猪场深埋或焚烧,死于非传染病的猪宜高温处理,猪粪应堆积发酵或入化粪池。
提高效果是根本
(一)按消毒对象选择消毒方法,应合理运用。
(二)按疫病类型确定消毒重点。
如经消化道传播的应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料、饮水和用具的消毒;经呼吸道传播的应重点做好猪舍空气和猪体表的消毒。
(三)按疫病流行情况掌握消毒次数。
消毒必须定时、定期进行,推广带猪消毒法。
(四)掌握好温湿度。
一般温度相对高时消毒效果更好些,所以每天上午9:30~11:30、下午3:30~5:00进行消毒较好。
湿度在60%~70%时进行消毒效果更好些,舍温在10℃~30℃时,作用30分钟即可取得良好效果。
(五)控制好环境酸碱度。
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的酸碱度范围是6~8。
当pH值大于7时,细菌带的负电荷增多,有利于火碱等杀灭细菌。
(六)掌握好消毒剂的浓度。
例如酒精浓度在70%时消毒效果最好,而非纯酒精(98.50%)或65%的稀释液。
(七)不同消毒药品不能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