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教案5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学》全套课件(144页国家级精品课程PPT)

来自公共政策学派的政策途径(The Policy Approach,简称为P-途径); 来自商学院并受传统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The Business Approach,简 称为B-途径)
两种研究途径的区别:
对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类似还是不同 对研究焦点的不同认识 :战略、组织,还是项目、绩效 对公共管理过程的不同认识 :执行研究,还是组织设计、人事管理、预 算等传统主题
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 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管理组织 尤其是政府组织公平和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共管理的P-途径和B-途径逐渐汇合,经济学在 其研究途径的融合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规范与实证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
法约尔:
将行政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并称之为管理的五要 素。组织是法约尔行政管理五要素的核心内容之一。 提出了以职能分工、统一指挥和14项管理原则为核心的管理理论。
泰勒和法约尔所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恰恰迎合了政治行政二分下行政管理 科学化和技术化的要求。
1926年,美国行政学家怀特出版了《行政学导论》一书,这是全美第一本行政学 教科书,这一著作使行政管理最终成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并标志着行政科学 的最终形成。 威罗毕和费富勒分别于1927年、1930年出版《公共行政管理》和《行政学》,运 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行政现象,促成了行政学理论的系统化。 古立克在其《组织理论简论》中,以 POSDCORB这一缩合词形式所概括出的行政管 理七项职责(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仍然是现代公 共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两种研究途径的区别:
对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类似还是不同 对研究焦点的不同认识 :战略、组织,还是项目、绩效 对公共管理过程的不同认识 :执行研究,还是组织设计、人事管理、预 算等传统主题
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 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管理组织 尤其是政府组织公平和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共管理的P-途径和B-途径逐渐汇合,经济学在 其研究途径的融合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规范与实证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
法约尔:
将行政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并称之为管理的五要 素。组织是法约尔行政管理五要素的核心内容之一。 提出了以职能分工、统一指挥和14项管理原则为核心的管理理论。
泰勒和法约尔所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恰恰迎合了政治行政二分下行政管理 科学化和技术化的要求。
1926年,美国行政学家怀特出版了《行政学导论》一书,这是全美第一本行政学 教科书,这一著作使行政管理最终成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并标志着行政科学 的最终形成。 威罗毕和费富勒分别于1927年、1930年出版《公共行政管理》和《行政学》,运 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行政现象,促成了行政学理论的系统化。 古立克在其《组织理论简论》中,以 POSDCORB这一缩合词形式所概括出的行政管 理七项职责(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仍然是现代公 共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公共管理学(五)

8
2、公共政策议程
公共政策议程是由一定的政策行为主体提 出并促成其最后确定,这一过程就是政策议 程的建立过程。 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公共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詹姆斯· 安德森把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机 制分为如下四种触发机制:一是政治领袖的 触发;二是危机事件;三是抗议活动;四是 通讯媒介的注意 。
金登政策议程多源流分析示意图
指 标
问题源流
焦点事件、危机、符号 反 馈
政 政 策 之 窗 策 议 程
国民情绪
政策源流
政治源流
政府变更、议席变化等 利益集团
11
3、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
公共政策制定是指包括从政策方案规划设计 、政策形成到政策合法化在内的一系列步骤 的过程,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机构是公共政 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公共政策制定是整个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公共政策制定 的流程包括宏观的政治体系中的政策制定流 程和微观政策规划与设计的流程。
12
公共政策制定的流程
公共政策制定的流程是从决策的视角对政策的规划 与设计。遵循决策的一般路径,它包括发现问题—— 确立目标——方案拟定、评估与抉择——政策合法化 几个阶段。一般来说包括: (1)确立政策目标:短期、中期、长期 (2)政策方案拟定、评估与抉择:完全理性模式、 有限理性模式、渐进决策模式、混合扫描模式
17
公共政策执行失控及其矫正 (1)公共政策执行失控。主要表现为: 一是政策敷衍;二是政策附加或阻截; 三是政策抵制;四是政策扭曲。 (2)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矫正措施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的组织建设
•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强化对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的监控 •促进公共政策执行的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
2、公共政策议程
公共政策议程是由一定的政策行为主体提 出并促成其最后确定,这一过程就是政策议 程的建立过程。 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公共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詹姆斯· 安德森把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机 制分为如下四种触发机制:一是政治领袖的 触发;二是危机事件;三是抗议活动;四是 通讯媒介的注意 。
金登政策议程多源流分析示意图
指 标
问题源流
焦点事件、危机、符号 反 馈
政 政 策 之 窗 策 议 程
国民情绪
政策源流
政治源流
政府变更、议席变化等 利益集团
11
3、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
公共政策制定是指包括从政策方案规划设计 、政策形成到政策合法化在内的一系列步骤 的过程,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机构是公共政 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公共政策制定是整个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公共政策制定 的流程包括宏观的政治体系中的政策制定流 程和微观政策规划与设计的流程。
12
公共政策制定的流程
公共政策制定的流程是从决策的视角对政策的规划 与设计。遵循决策的一般路径,它包括发现问题—— 确立目标——方案拟定、评估与抉择——政策合法化 几个阶段。一般来说包括: (1)确立政策目标:短期、中期、长期 (2)政策方案拟定、评估与抉择:完全理性模式、 有限理性模式、渐进决策模式、混合扫描模式
17
公共政策执行失控及其矫正 (1)公共政策执行失控。主要表现为: 一是政策敷衍;二是政策附加或阻截; 三是政策抵制;四是政策扭曲。 (2)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矫正措施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的组织建设
•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强化对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的监控 •促进公共政策执行的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
第五章 公共管理权力与公共责任 《公共管理学》 PPT课件

及后果。
主观 责任
客观 责任
责任
消极 责任
第二节 公共责任概述
5.2.2公共责任的表现形式
1.政治责任 政治责任指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因为享有和行使公共行政权力而产生的维 护社会制度、维护宪法和法律制度、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公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等职责。
2.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即政府及其公务员在公共行政活动中对滥用职权或者违法犯罪行 为应该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公共行政活动中的法律责任一般主要存 在于公共行政主体与客体之间,可能由政府或政府机构、部门以整体形式 承担,也可能由公务员个人承担。
公共管理权力是全体公民公共意志的体现,从本质上讲,它 是中性的,本身不代表任何阶级和个人;政府权力却是公共 管理权力在人类社会进入国家这种特定历史状态后的产物, 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 社会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的烙印,成为了统治阶级进行阶级 统治的工具。
第一节 公共管理权力概述
道。从公共管理权力运行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政治参与机制。
第一节 公共管理权力概述
5.1.4公共管理权力的运行机制 1.公共管理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
(1)政府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执政党的关系,实质上就 是党行使的执政权与政府行使的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执 政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的关键在于党切实做到依法执政、民 主执政和科学执政。
(4)行政干预,即政府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对一定的社会行为过程或 行为方式的介入、引导、干涉或制止。
第一节 公共管理权力概述
5.1.7行政权力
2. 行政权力的特征
(1)公共性。行政权力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贯彻执行宪法和法律来实现国家意 志,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因此公共性是其根本属性。具体言之 ,公共行政权力是通过社会公众授权才获得的,其权力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而不是私人组织或个人;公共行政权力的运用与行使只能用于谋取和增进公共 利益,保护公众权利,不能用于任何非公共目的;公共行政权力作为一种公共 管理权力,必须平等对待所有的公众,执行公共管理权力必须要公开、透明, 并且必须要接受公众的监督。
主观 责任
客观 责任
责任
消极 责任
第二节 公共责任概述
5.2.2公共责任的表现形式
1.政治责任 政治责任指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因为享有和行使公共行政权力而产生的维 护社会制度、维护宪法和法律制度、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公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等职责。
2.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即政府及其公务员在公共行政活动中对滥用职权或者违法犯罪行 为应该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公共行政活动中的法律责任一般主要存 在于公共行政主体与客体之间,可能由政府或政府机构、部门以整体形式 承担,也可能由公务员个人承担。
公共管理权力是全体公民公共意志的体现,从本质上讲,它 是中性的,本身不代表任何阶级和个人;政府权力却是公共 管理权力在人类社会进入国家这种特定历史状态后的产物, 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 社会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的烙印,成为了统治阶级进行阶级 统治的工具。
第一节 公共管理权力概述
道。从公共管理权力运行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政治参与机制。
第一节 公共管理权力概述
5.1.4公共管理权力的运行机制 1.公共管理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
(1)政府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执政党的关系,实质上就 是党行使的执政权与政府行使的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执 政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的关键在于党切实做到依法执政、民 主执政和科学执政。
(4)行政干预,即政府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对一定的社会行为过程或 行为方式的介入、引导、干涉或制止。
第一节 公共管理权力概述
5.1.7行政权力
2. 行政权力的特征
(1)公共性。行政权力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贯彻执行宪法和法律来实现国家意 志,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因此公共性是其根本属性。具体言之 ,公共行政权力是通过社会公众授权才获得的,其权力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而不是私人组织或个人;公共行政权力的运用与行使只能用于谋取和增进公共 利益,保护公众权利,不能用于任何非公共目的;公共行政权力作为一种公共 管理权力,必须平等对待所有的公众,执行公共管理权力必须要公开、透明, 并且必须要接受公众的监督。
公共管理学PPT课件公共管理学课件

• 前者主张采用量化分析(如集群资料分析、实验
设计),后者则采用个案研究法。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 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 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 味着一种新治理。
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 途径
一、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公共管理学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当时行政学者古利克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 标相结合。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也表达 了同样的观点。具体来说,导致公共管理学产生 的主要原因,既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 实的背景。
二、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 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 分的管理自主权。
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 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 要特征。而私营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 最大化的追求者。
四、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 是非法的。而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法无 禁止即自由。
十一、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 变革的问题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认识到,人类 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全球的、复杂的和非 线性的。管理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改变传 统的机械的管理思维方式,发展一种有机 的、整体的、生态的管理方式。
十二、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公共管理,不仅关乎专业技术,也重 视公共服务的道德追求。社会学家涂尔干 曾言:假如没有目标的话,即使我们大步 迈向前去,亦将无所寸进。面对21世纪, 我们的确面临着道德秩序重建的挑战。
设计),后者则采用个案研究法。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 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 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 味着一种新治理。
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 途径
一、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公共管理学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当时行政学者古利克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 标相结合。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也表达 了同样的观点。具体来说,导致公共管理学产生 的主要原因,既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 实的背景。
二、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 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 分的管理自主权。
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 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 要特征。而私营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 最大化的追求者。
四、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 是非法的。而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法无 禁止即自由。
十一、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 变革的问题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认识到,人类 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全球的、复杂的和非 线性的。管理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改变传 统的机械的管理思维方式,发展一种有机 的、整体的、生态的管理方式。
十二、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公共管理,不仅关乎专业技术,也重 视公共服务的道德追求。社会学家涂尔干 曾言:假如没有目标的话,即使我们大步 迈向前去,亦将无所寸进。面对21世纪, 我们的确面临着道德秩序重建的挑战。
《公共管理学》第五讲 公共管理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设计、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责
化解问题 提出行动方案 发现问题
一、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1、公共政策的概念 、 (1)主体观 )
古德诺:政治涉及的是政策和表达国家的意愿。 政治涉及的是政策和表达国家的意愿。 戴伊: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选择去做或不去做的任何事情。 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选择去做或不去做的任何事情。
(2)职能观 )
帕拉洛:公共政策是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减轻国家 公共政策是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
的问题或政府的忧虑。 的问题或政府的忧虑。 (3)目标导向观 ) 拉斯韦尔: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 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 划。 (4)过程观 ) 政策问题的提出以及政策的制定、执行、 公共政策包括政策问题的提出以及政策的制定、执行、评 等内容。 估、调整、终结等内容。 调整、
四、公共政策的评估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绩效进行分析判断的行为。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绩效进行分析判断的行为。 (一)政策评估的意义 1、衡量政策绩效的基本手段; 、衡量政策绩效的基本手段; 2、调整、修正、延续或终止政策的重要依据; 、调整、修正、延续或终止政策的重要依据; 3、有利于政策资源的配置; 、有利于政策资源的配置; 4、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途径。 、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途径。 (二)政策评估的标准 1、效果标准 、 2、效率标准 、 3、公正标准 、 4、政策回应度(政策回应度是指政策实施后满足目标社会团体的需求、 政策回应度是指政策实施后满足目标社会团体的需求、 、
(二)公共管理控制的目标和作用 1、发现管理中的漏洞 、 2、限制偏差的累积 、 防微杜渐 3、适应环境的变化 、 4、保障目标的实现 、 (1)保障正常稳定的组织秩序 ) (2)提供规范指导和行为约束 ) (3)内化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内化共同理想、 (4)朝向同一目标 )
公共政策的设计、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责
化解问题 提出行动方案 发现问题
一、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1、公共政策的概念 、 (1)主体观 )
古德诺:政治涉及的是政策和表达国家的意愿。 政治涉及的是政策和表达国家的意愿。 戴伊: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选择去做或不去做的任何事情。 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选择去做或不去做的任何事情。
(2)职能观 )
帕拉洛:公共政策是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减轻国家 公共政策是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
的问题或政府的忧虑。 的问题或政府的忧虑。 (3)目标导向观 ) 拉斯韦尔: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 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 划。 (4)过程观 ) 政策问题的提出以及政策的制定、执行、 公共政策包括政策问题的提出以及政策的制定、执行、评 等内容。 估、调整、终结等内容。 调整、
四、公共政策的评估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绩效进行分析判断的行为。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绩效进行分析判断的行为。 (一)政策评估的意义 1、衡量政策绩效的基本手段; 、衡量政策绩效的基本手段; 2、调整、修正、延续或终止政策的重要依据; 、调整、修正、延续或终止政策的重要依据; 3、有利于政策资源的配置; 、有利于政策资源的配置; 4、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途径。 、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途径。 (二)政策评估的标准 1、效果标准 、 2、效率标准 、 3、公正标准 、 4、政策回应度(政策回应度是指政策实施后满足目标社会团体的需求、 政策回应度是指政策实施后满足目标社会团体的需求、 、
(二)公共管理控制的目标和作用 1、发现管理中的漏洞 、 2、限制偏差的累积 、 防微杜渐 3、适应环境的变化 、 4、保障目标的实现 、 (1)保障正常稳定的组织秩序 ) (2)提供规范指导和行为约束 ) (3)内化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内化共同理想、 (4)朝向同一目标 )
公共管理学全套课件 完整版

性质: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 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 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七十年代)
2.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导致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 对政府的不满
(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
影响
(二)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以及特质
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
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
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务的一部 分,综合了公共行政的方案设计与组织重 建、政策与管理规划、通过预算制度进行 资源分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 各种方法和艺术。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 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 践者。公共管理关注那些能够将理念、政 策转化为行动规则的管理工具、技术、知 识和技巧。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学派, 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 及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机能与策 略。作为一门学科,它以公共管理者作 为教学和研究的对象;既重视公共管理 的外在环境,又重视内在的管理;公共 管理者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作为一门 学科,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性。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内 容 简 介 : 公 共 管 理 ( Public Management)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 究领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公 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 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 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 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 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学(第2版)教学全套课件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 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 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 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 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 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 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 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 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 种新管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 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 (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目录
第七讲 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 第八讲 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监控 第九讲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第十讲 非政府公共组织 第十一讲 当前公共管理的若干热点
第一讲 绪论:什么是公共管理
学习要点: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公共管理学的内涵及其特点 公共管理的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
公共管理学亦属于一类特定领域的管理学。
2. 公共管理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 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 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 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 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公共管理的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 公共政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
在公共管理的宏观环境分析中,人们用 得较多的是以内容为标准而划分出的政治 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
《公共管理学》课件PPT课件

• 黄健荣:《论公共管理之本质特征、时代性及其它》,载《公共管理学报》,第二卷第三期,2005年8月 • 朱月德米:《网络状公共治理:合作与共治》,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3卷第2期,2004年3
•
张康之、程倩:《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服务行政:现实诉求、理论定位及研究取向》,载《学习论坛》, 2006年5月15日
•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政协编译组/东方编 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 【美】拉塞尔·M·林登著:《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汪大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 【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 【版澳社】,欧20文07·。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
詹中原:《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 1991。
• 黄荣护主编:《公共管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0。
•
彭和平、竹立家等编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1997。
• 齐明山著:《行政学导论》,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
• 陈(1振)明。:《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与特征》,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
•
陈振明、薛澜:《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载《中国社 会科学》,2007(3)。
• 薛与澜前、瞻彭》宗,超载、《张管强理:世《界公》共 ,管20理02与(中2)国。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回顾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公共管理学
汪大海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