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解剖详解

合集下载

【直观、精品】内镜-颅底解剖

【直观、精品】内镜-颅底解剖

【直观、精品】内镜-颅底解剖学习解剖的最大的价值在于理解解剖关系,这有助于让医生能够在脑内构建立体的图像,能让医生在手术时“看见”还未被显露的结构,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比如颈内动脉和视神经。

本系列聚焦内镜下的解剖,旨在通过解剖过程展示重要的解剖标志。

一、蝶窦与鞍区蝶窦内有重要的解剖结构,也是内镜颅底手术开始的部位。

通过蝶窦可以到达鞍上、鞍旁及斜坡区域,是处理垂体瘤、视神经卡压的常规手术路径。

标准的鼻中隔粘膜瓣能覆盖鞍底的缺失,但是在扩大鼻蝶入路时也需要扩大的粘膜瓣以覆盖上至前颅底,下至斜坡的缺失。

相关手术视频,,直接到文末观看。

以下用图片展示解剖标志:1-下鼻甲;2-中鼻甲;3-蝶窦开口4-后鼻孔;5-蝶嘴2-中鼻甲;6-嗅沟2-中鼻甲(被推向中间);7-半月裂孔;8-钩突;9-筛泡切除中鼻甲可以看到上鼻甲2-中鼻甲10-上鼻甲翻起一侧鼻中隔粘膜瓣(1),可以在同侧看到血管粘膜瓣的蒂内有鼻后动脉(2)1-鼻中隔粘膜瓣(鼻中隔已切除);2-鼻后动脉粘膜瓣上缘至少留1cm的距离以保护嗅觉黏膜,粘膜瓣做好后放于鼻咽部,不影响下步手术操作显露蝶窦:切除鼻中隔后部(3)显露蝶嘴(4)3-鼻中隔后部;4-蝶嘴打开蝶窦及蝶窦内气房,进一步向各个方向扩大蝶窦显露,进一步切除鼻中隔板后缘向两侧扩大显露,可以看下如下结构:5-蝶骨平台;6-视神管隆起;7-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8-床突旁颈内动脉;9- 内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10-鞍底;11-斜坡隐窝;12-斜坡旁颈内动脉;13-蝶窦分割(与颈内动脉管关系密切)显露垂体:磨除蝶窦分割(13)及鞍底骨质(10),继续磨除蝶嘴的下部骨质可以获得更多的操作空间。

4-蝶嘴;8-颈内动脉;10-鞍底;14-海绵窦磨除鞍底骨质显露鞍底硬膜,继续向两侧扩大显露范围到海绵窦内侧壁,术中需要辨认是否有中床突,去除时要小心,当中床突旁为环形时(包绕ICA),是不能完全磨除的,如果强行撕咬会有撕裂ICA的风险。

颅底解剖详解

颅底解剖详解
卵圆孔foramen ovale 位于颈动脉 沟外侧,有下颌神经通过。其前方 是圆孔foramen rotundurn,其中有 上颌神经通过。后外则是棘孔 foramen spinousum。脑膜中动脉 沟groove for middle meningeal a. 从棘孔行向外侧。
.
16
近颞骨岩部尖端可见三叉神经压迹 trigeminal impression,其外侧稍后方 是岩大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greater petrosal n.,岩大神经沟由此向 蝶岩裂延伸。岩小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lesser petrosal n. 紧靠岩大神 经管裂孔的前外侧。岩大、小神经之间 的距离为1~3 mm, 有时有交通支联 系。
枕内嵴internal occipital crest自枕内隆
颞骨岩部上缘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岩上窦 沟groove for superior petrosal sinus 。
弓状隆起arcuate eminence 为一圆钝的 隆起,由前半规管耸起形成。
颞骨鳞部与蝶骨以蝶鳞缝相连结。弓状 隆起前外侧、颞骨岩部前面由鼓室盖 tegmen tympani形成,它是鼓室顶的一 层薄骨板,向前内侧延伸到咽鼓管之上。 隆起的外侧,鼓室盖的后部形成乳突窦 顶。三叉神经压迹之后形成岩上窦沟。 颅中窝以颞骨岩部上缘和鞍背与颅后窝 分隔。
.
4
颅底后部包括蝶骨、颞骨和枕骨。
鼻后孔的内侧界由犁骨构成, 鼻后孔的外侧界由翼突构成
翼突内侧板medial plate及其翼 钩,以及翼突外侧板lateral plate ,二板之间是翼窝。舟状 窝scaphoid fossa位于翼突内侧 板根部,并与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相邻。

颅脑解剖图谱PPT

颅脑解剖图谱PPT

02
大脑解剖
大脑半球
大脑左半球
主要负责逻辑、分析、语言等功能,与数学和科学技术等抽象思维有关。
大脑右半球
主要负责空间、直觉、创造力和艺术表达等功能,与音乐、绘画和情感等感性 思维有关。
脑干
延髓
控制基本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和血压。
桥脑
协调眼球运动和面部表情,参与睡眠和觉醒的调节。
中脑
处理视觉信息,调节瞳孔反射。
01
02
03
前颅底
包括额骨、筛骨和蝶骨, 主要容纳脑的额叶和顶叶。
中颅底
包括颞骨和枕骨,主要容 纳脑的颞叶和枕叶。
后颅底
包括枕骨和斜坡,主要容 纳脑的延髓和小脑。
骨缝与骨孔
骨缝
颅骨之间的连接处,包括前囟门 、后囟门等,对新生儿脑发育有 重要作用。
骨孔
颅骨上的一些开口或裂隙,如枕 骨大孔、眶上孔等,为神经和血 管提供通路。
第三脑室的作用是维持颅 内压的稳定和缓冲脑部受 到的冲击。
第四脑室
01
第四脑室是位于小脑和延髓之间的空腔,是脑脊液循环的必经之路。
02
第四脑室分为左右两个,通过中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通过外侧孔与 枕骨大孔相通。
03
第四脑室内有脉络丛,能产生脑脊液,对维持颅内压的稳定起到重要 作用。
04
第四脑室通过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蛛网膜下腔内充满脑 脊液。
小脑
小脑前叶
01
参与平衡和协调运动。
小脑后叶
02
与空间感知和手部精细运动有关。
小脑扁桃体
03
调节自主运动和姿势控制。
03
脑神经
嗅神经
01 嗅神经是第一对脑神经,负责传导嗅觉信 号。

颅底解剖及颅神经走向

颅底解剖及颅神经走向

颅底肿瘤对颅神经的压迫症状
视神经
可能导致视力丧失 或减退。
听神经
可能导致听力丧失 或减退。
嗅神经
可能导致嗅觉丧失 或减退。
面神经
可能导致面肌麻痹、 口角歪斜。
三叉神经
可能导致面部疼痛、 感觉减退。
颅底肿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对于良性肿瘤和部分恶性 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 治疗方法。
放疗和化疗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 肿瘤或术后辅助治疗,放 疗和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方 法。
卵圆孔、棘孔、破裂孔
均位于颞骨内面,是三叉神经分支穿过的通道。
面神经与茎乳孔的关系
要点一
面神经
起自脑干,穿过茎乳孔进入腮腺,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
要点二
茎乳孔
位于下颌角附近的一处骨孔,是面神经穿过的通道。
前庭蜗神经与内耳门的关系
前庭蜗神经
起自脑干,穿过内耳门进入内耳,支配平衡和听觉感受 器。
内耳门
感觉传导通路
感觉信号通过颅神经从头部、面部和颈部的感受器传递到大脑的 感觉皮质进行处理。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信号通过颅神经从大脑的运动皮质传递到头、颈和面部的骨骼 肌,以控制肌肉的运动。
反射通路
当头部、面部或颈部受到刺激时,通过颅神经的快速反射回路,可 以迅速地做出反应,保护身体不受伤害。
03
颅神经走向与颅底孔裂的 关系
位于颞骨内面的一处骨孔,是前庭蜗神经穿过的通道。
04
颅底肿瘤与颅神经的压迫 症状
颅底肿瘤的分类与特点
01
02
03
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 会发生转移,常见的有脑 膜瘤、垂体瘤等。
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容 易发生转移,常见的有胶 质瘤、黑色素瘤等。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颅底解剖与解剖变异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颅底解剖与解剖变异
颅底解剖与神经外科手术关系
手术入路选择依据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所在的颅底部位,选择能够充分暴露病变的手术入路, 如经额、经颞、经蝶等。
病变性质
良性病变通常选择较为简单的手术入路,而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更广 泛的切除和更复杂的手术入路。
解剖结构
考虑颅底重要血管、神经和脑组织的解剖结构,选择能够避开或减 少对这些结构损伤的手术入路。
脑脊液漏
颅底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需采取头高卧位、 避免咳嗽和打喷嚏等措施,必要时行腰大池引流 或手术治疗。
颅内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和定期伤口换药 等措施有助于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
3
神经功能损伤
颅底手术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和血管,导致神经功 能障碍,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
手术技巧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充分显露肿瘤边界,保护周围重要结构,分块切 除肿瘤,减少并发症。
案例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手术难点
垂体瘤位于鞍内,经鼻 蝶入路需要穿越鼻腔、 蝶窦等结构,手术路径 长,操作空间狭小。
解剖要点
了解鼻腔、蝶窦及鞍区 的解剖结构,熟悉垂体 及其周围毗邻关系,是 手术成功的基础。
手术技巧
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 入路,充分显露肿瘤, 保护垂体柄等重要结构 ,完整切除肿瘤。
案例三: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
01
手术难点
岩斜区脑膜瘤位于颅底岩骨斜坡区域,位置深在,毗邻脑干等重要结构
,手术风险极高。
02
解剖要点
熟悉岩骨斜坡区域的骨性结构、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和分布,以
及脑干等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
通过术中CT或MRI等影像技术,验证 手术效果,确保病变切除彻底。

颅底解剖ppt

颅底解剖ppt
视神经沟前缘构成;
后借颞骨岩部上缘和蝶骨体后缘的鞍背与颅后 窝分界,容纳颞叶。
结构:蝶鞍、海绵窦。
后颅窝 前面:鞍背和枕骨斜坡 前外侧:颞骨岩部后面 后面:枕骨
颅中窝的孔、管、裂和压迹共有七对,由前向 后分别为:
1、视神经孔:蝶鞍前交叉沟的两侧,有视神 经及动眼神经通过;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排列在一条弧 线上,颅中窝切除凿骨线即循上述弧线进行。
6、破裂孔:位于颞骨岩尖部和蝶骨体之间, 颈内动脉经此入颅
7、三叉神经压迹:位于颞骨岩部前面近尖端 处,承托三叉神经半月结。
翼腭窝
上颌骨与翼突之间的狭窄骨性腔隙,内含:上颌 神经、蝶腭神经节及颌内动脉内端
2、眶上裂:位于蝶骨大翼和小翼之间,向前 通眼眶,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 眼神经及眼上静脉通过
眶上裂综合征:眼球固定、上睑下垂、瞳孔散 大、额部皮肤感觉和角膜反射消失。
3、圆孔:上颌神经经此向前达翼腭窝
4、卵圆孔:下颌神经及导血管经此向下达颞 下窝
5、棘孔:脑膜中动脉经此孔入颅腔
前界:上颌骨 后界:翼突及蝶骨大翼的前面 顶界:蝶骨体下面 内界:颚骨的垂直部 下界:移行于翼腭管
交通: 1、后上经圆孔与颅腔交通 2、前上经眶下裂与眼眶交通 3、内上经蝶腭孔与鼻腔交通 4、外侧经翼突上颌裂与颞下窝交通 5、下经翼腭管、腭大孔和腭小孔与口腔交通
颅底CT解剖
颅底解剖
颅底由多块骨骼以骨性连接组成,有许多重要 的神经、血管经颅底的孔(裂)进、出颅,解 剖结构复杂。其内面由前、中、后颅窝组成。
前颅窝由额骨的眶板、筛骨的筛板及蝶骨小翼 构成。
中部凹陷,中线处有一骨嵴称鸡冠,为大脑镰 前部附着处。两侧为筛板,有嗅丝通过。

颅底解剖小讲课(结合CT影像)

颅底解剖小讲课(结合CT影像)
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 、身体状况、病情等因素,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与预后
治疗效果
大多数颅底疾病经过及时、正确 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
果。
预后情况
不同类型的颅底疾病预后不同,与 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方式等因 素有关。
注意事项
治疗后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以促进康复。
相关解剖
后颅底由枕骨、颞骨和下颌骨构成,其中枕 骨构成后颅底的中央部分,颞骨构成后颅底
的侧壁,下颌骨则与口腔相通。
05
颅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流程
01
02
03
诊断方法
CT、MRI、X光等影像学 检查,结合病史、症状和 体征,综合判断颅底疾病 的类型和程度。
诊断流程
初步检查→进一步检查→ 确诊→制定治疗方案。
中颅底手术入路主要用于切除中颅底的肿瘤,如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鞘瘤等。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三叉神经、 面神经和外耳道。
相关解剖
中颅底由颞骨、颧骨和上颌骨构成,其中颞骨构成中颅底的 侧壁,颧骨构成中颅底的底部,上颌骨则与鼻腔和口腔相通 。
后颅底手术入路
后颅底手术入路
后颅底手术入路主要用于切除后颅底的肿瘤 ,如颈静脉球瘤、垂体瘤等。手术过程中需 要特别注意保护脑干、小脑和后组脑神经。
详细描述
中颅底主要由蝶骨和颞骨构成。蝶骨是中颅底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有一个称为蝶窦的空腔。颞骨则位于中颅 底的两侧,其内部包含有外耳道和中耳。
后颅底解剖结构
总结词
后颅底是颅骨后部的一部分,主要包含枕骨和斜坡。

颅骨基底解剖

颅骨基底解剖

颅骨基底解剖
颅骨基底是指位于颅腔底部的一部分,也被称为颅底。

它由多个颅骨骨块组成,包括蝶骨、筛骨、腭骨、上颌骨、下颌骨、蝶窦等。

颅骨基底区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剖区域,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结构。

下面是一些颅骨基底区域的重要解剖结构:
1. 筛板:位于于鼻腔和颅底之间,是筛骨的中央部分。

它具有许多小孔(筛窦孔),使神经和血管通过。

2. 筛窦:位于筛板下方的一组空腔,通过这些空腔运行着支配面部和眼睛的三叉神经分支。

3. 颅底孔:位于颅骨基底上的一些小孔,通过这些小孔神经和血管进入或离开颅腔。

例如,视神经孔和脑底动脉孔。

4. 外耳道:位于颅骨基底的侧面,是连接外耳和中耳的通道。

5. 突起和凹陷:颅骨基底区域还包含一些突起和凹陷,如嗅神经沟、垂体窝等。

准确的颅骨基底解剖涉及许多细节和结构,对于神经外科医生、解剖学家和放射科医生等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的理解和研究对于诊断和治疗涉及颅底结构的疾病和损伤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状窦沟groove for sigmoid sinus 向前 内通人颈静脉孔,向后与横窦沟groove for transverse sinus 相延续。后者延伸 至枕内隆凸in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颞骨岩部上缘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岩上窦 沟groove for superior petrosal sinus 。
弓状隆起arcuate eminence 为一圆钝的 隆起,由前半规管耸起形成。
颞骨鳞部与蝶骨以蝶鳞缝相连结。弓状 隆起前外侧、颞骨岩部前面由鼓室盖 tegmen tympani形成,它是鼓室顶的一 层薄骨板,向前内侧延伸到咽鼓管之上。 隆起的外侧,鼓室盖的后部形成乳突窦 顶。三叉神经压迹之后形成岩上窦沟。 颅中窝以颞骨岩部上缘和鞍背与颅后窝 分隔。
颅前窝的骨板极薄,是颅前窝骨折 的常见部位,大脑额叶及有关的嗅 神经、嗅球和嗅束均位于颅前窝, 同时视交叉、垂体及大脑颞叶前端 也与颅前窝相邻,这些结构的手术 有时须经颅前窝才能到达。所以颅 前窝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0/11/4
9
颅前窝整体呈漏斗状,最低处 为筛板,通常低于眶顶内侧缘, 呈窝状,称嗅窝。嗅窝前缘距 颅前窝前缘9.62 mm (0~ 21mm),后缘距视神经管颅口 前缘18 mm (9~26 mm)。
侧有舌下神经管的开口。
斜坡clivus由蝶骨体和枕骨基底
部构成,二骨在青春期之前以蝶 枕结合相连结,至青春期则融合 为骨性结合。
枕骨和颞骨岩部之间有岩下窦 沟groove for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和岩枕结合,后者在经过 浸渍处理的颅骨标本上呈一裂 隙状,称为岩枕裂。
颅底下面分为前、后两 部分,前部属于面颅, 后部属于脑颅。
2020/11/4
3
颅底前部 两侧上颌骨的腭突、腭骨的水平板、上颌骨的牙槽突、上颌结
节和额骨。 两侧上颌骨腭突以腭正中缝median palatine suture 相连结。缝
的前端有切牙窝incisive fossa,内藏切牙管的开口。切牙缝 incisive suture 的存在较为常见,该缝从切牙窝向侧切牙延伸。 腭骨的水平板上有腭大孔greater palatine foramen和腭小孔 lesser palatine foramen。腭沟从腭大孔行向前,与其相邻近 的骨隆起称作腭棘。腭横缝transverse palatine suture 位于上 颌骨与腭骨之间。
卵圆孔foramen ovale 位于颈动脉 沟外侧,有下颌神经通过。其前方 是圆孔foramen rotundurn,其中有 上颌神经通过。后外则是棘孔 foramen spinousum。脑膜中动脉 沟groove for middle meningeal a. 从棘孔行向外侧。
2020/11/4
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 的 两侧邻枕髁occipital condyle, 枕髁后方是髁窝,髁管condylar canal开口于此。枕外嵴 external occipital crest 从枕骨 大孔正后方开始行向上,终止 于枕外隆凸。
2020/11/4
7
二、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由筛骨、额骨、 蝶骨、颞骨、枕骨和顶 骨参与构成,形成颅前 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由前向后呈阶梯状局部 加深,与脑的底面相适 应。
16
近颞骨岩部尖端可见三叉神经压迹 trigeminal impression,其外侧稍后方 是岩大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greater petrosal n.,岩大神经沟由此向 蝶岩裂延伸。岩小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lesser petrosal n. 紧靠岩大神 经管裂孔的前外侧。岩大、小神经之间 的距离为1~3 mm, 有时有交通支联 系。
2020/11/4
6
颞骨鼓部和鳞部以及被岩鼓裂 与岩鳞裂围绕的岩部的骨盖嵴 共同构成下颌窝mandibular fossa,窝的前界是关节结节 articular tubercle 。颞骨的颧突 伸向前外。
枕骨基底部的突起称咽结节 pharyngeal tubercle ,基底部 与蝶骨体融合。岩枕裂位于颞 骨岩部与枕骨之间。颈静脉窝 被邻接的枕骨颈静脉切迹加宽 并围成了颈静脉孔。
颅底与颅外的一些结构不但关系密切,而且紧相连接, 如翼腭窝、咽旁间隙、眼眶等,这些部位的病变,如 炎症、肿瘤等,可蔓延入脑; 相反,颅内病变也可引 起其中某些部位受累的症状。
颅底骨与脑膜紧密愈着,外伤后不会形成硬膜外血肿, 但脑膜往往同时损伤,引起脑脊液外漏。
2020/11/4
2
一、颅底下面观
2020/11/4
11
蝶骨平台 蝶骨平台为一较宽阔的 骨面,位于蝶骨体的上面,前方接 筛板,后方为视交叉沟,外侧移行 为蝶骨小翼。
蝶骨小翼lesser wing of sphenoid bone 为三角形薄骨板,外侧端尖 细;内侧端以两支连于蝶骨体前上 部,两支之间为视神经管。后缘内 侧端突向内后方,形成前床突,有 小脑幕游离缘(外侧岩突皱襞)附 着。在翼点入路中,宜尽可能多而 深地咬除蝶骨小翼后缘,使手术视 野宽而短。在经额部入路行鞍区手 术时,为了满足拓宽手术视野的需 要,蝶骨体上部及前床突均可切除, 可打开蝶窦和后筛窦,将窦内粘膜 完整下推或刮除,小心保护前床突 下方的视神经及颈内静脉。
筛板cribriform plate 位于颅前窝正 中部,平均长约21 mm,前部宽约 4 mm,后部宽约5 mm,高出 Frankfort 平面22 mm。
筛板上有26~71个小孔称筛孔 cribriform foramina ,嗅丝通过筛 孔连于筛板上方的嗅球。筛板薄而
多孔,易骨折,伤及嗅丝可致嗅觉
两视神经管间有交叉前沟 prechiasmatic groove ,前床突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与视神经 管相邻。
2020/11/4
14
蝶鞍sella turcica 蝶鞍位于颅中窝底 的中部,形似马鞍形,其前部正中有 鞍结节tuberculum sellae, 鞍结节后 方为垂体窝hypophyseal fossa。窝 底构成蝶窦顶的一部分,小儿垂体窝 底较厚,可达20 mm。但蝶窦随年龄 增加而扩大,故窝底也随之变薄,成 人多数为1 mm。较薄的窝底有利于 经蝶窦进行垂体手术。
2020/11/4
12
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 较颅前窝深且大, 尤其是外侧,前界是蝶 骨小翼后缘、前床突和 交叉沟,后界是颞骨岩 部上缘和蝶骨鞍背,外 侧界是颞骨鳞部、顶骨 和蝶骨大翼。中央部较 窄,由蝶骨体形成。
2020/11/4
13
视神经管optic canal 位于蝶骨小翼 根和内侧的蝶骨体之间,稍向前外 侧下降,容纳视神经、眼动脉和脑 膜。视神经管上壁后缘往往有一孤 形缺口,由硬脑膜返折形成的镰状 皱襞falciform fold 填补,该皱襞自 前床突向内侧延伸至蝶骨平台的蝶 棱,覆盖视神经管的近端。有时, 镰状皱襞特别坚韧,游离缘锐利, 压迫视神经,在视神经上面出现深 压迹。在头部创伤,该皱襞可使视 神经产生剪切伤。在该皱襞处,视 神经无骨质保护,故在经额垂体手 术及视神经减压术时需特别小心, 切勿损伤视神经。
障碍;骨折伴硬脑膜撕裂后单纯嗅
丝自筛孔内抽出者,均可导致脑脊
液鼻漏。筛板的下方是筛骨迷路,
内有筛窦。
2020/11/4
10
筛板正中是鸡冠crista galli,鸡冠前方 是盲孔foramen caecum。筛前神经及 伴行血管经鸡冠前部两侧的窄裂进入颅 腔。筛板借蝶筛缝spherloethmoidal suture 与蝶骨相连。
2020/11/4
5
颈静脉窝jugular fossa 与颈 动脉管外口external aperture ofcarotid canal 之间有一小凹, 称岩小窝,窝内有鼓室小管 的开口。
茎突styloid process 与乳突 之间有茎乳孔stylomastoid foramen ,面神经由茎乳孔 出颅。乳突内侧面有乳突切 迹mastoid notch ,后者的内 侧是枕乳突缝和枕动脉沟。 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开口于乳突前方,由 颞骨鼓部和鳞部围成。
2020/11/4
15
颅中窝的外侧部 承托大脑颞叶。 前面是蝶骨大翼的脑面,后面是颞 骨岩部的前面,外侧是界于前二者 之间的颞骨鳞部脑面。眶位于前方, 颞窝位于外侧,颞下窝位于下方。
颅中窝借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s 与眶交通,裂的上界是蝶 骨小翼,下界是蝶骨大翼,内侧界 是蝶骨体;裂的内侧较宽,长轴向 下内前倾斜。眶上裂有眼神经终末 支、眼静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展神经和小血管通过。
颅底的中央是蝶骨体,蝶骨大 翼及其颞下嵴infratemporal crest 位于蝶骨体的两侧。蝶骨 大翼的蝶棘sphenoid spine 基 部有棘孔foramen spinosurn 。 棘孔与破裂孔之间是卵圆孔 foramen ovale 。蝶骨与颞骨岩 部之间的裂隙称蝶岩裂。咽鼓 管auditory tube 由蝶岩裂向后 外延伸。
2020/11/4
4
颅底后部包括蝶骨、颞骨和枕骨。
鼻后孔的内侧界由犁骨构成, 鼻后孔的外侧界由翼突构成
翼突内侧板medial plat板之间是翼窝。舟状 窝scaphoid fossa位于翼突内侧 板根部,并与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相邻。
额骨眶板orbital plates 位于筛板两侧, 构成眶顶,是颅前窝最薄的区,在新生 儿厚0.12 mm,17岁时达0.70~1.10 mm,成年人为1.00~2.00 mm。在老 年人,常有部分眶板骨质吸收,使眶骨 膜直接与硬脑膜相接触。眶板上面有指 状压迹,高低不平,在颅脑外伤时常发 生额叶眶面脑组织挫裂伤。眶板骨折时, 骨折面出血渗入眶内,形成眼睑及球结 膜下淤血,出现“熊猫眼”征。筛顶壁 骨折还可导致脑脊液鼻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