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的通知

教基厅[2003]3号

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

一、总目标

在各学科渗透毒品预防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做“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人。

二、分目标

小学:了解毒品危害的简单知识,远离毒品危害。

初中: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毒品诱惑。

高中:学会自我保护,培养禁毒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现可疑情况能够及时报告。

三、教学内容

小学5-6年级: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4课时)

初中: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6课时)

高中: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4课时)

知识点及答案:

一、毒品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分类

1.传统毒品

以鸦片、海洛因为代表从植物提取合成的传统毒品,被称之为第一代毒品,可相对通俗易懂将毒品分类“药品化”,即把传统毒品比成“中药”。中药的特点就是由植物原株或简单生成或提炼而成的,类推为传统毒品即为例如鸦片系毒品(包括鸦片、罂粟、吗啡、海洛因等)、大麻系毒品(包括大麻叶、大麻烟、大麻油、大麻脂等)、均系植物种子或枝叶等原生或加工而成,其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在生产中易被发现等,此类毒品随着世界禁毒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而慢慢减少,其吸食群体也在慢慢压缩。

2.合成毒品

以冰毒、麻古为代表的化学合成毒品,被称之为第二代毒品。把合成毒品比“西药”,西药的关键词是“化工”、“合成”。冰毒、摇头丸、麻古、氯胺酮“K粉”、神仙水等新型毒品都是由特定化工原料通过一定的配比、反应而成,其特点是生产周期短,工艺简单,其生产过程不易被发现等。

3.新精神活性物质(NPS)

2013年联合国禁毒署的《世界毒品报告》,里面定义新精神活性物质:没有被联合国国际公约管制,但存在滥用可能,并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的单一物质或混合物质。随后联合国禁毒署认为“新精神活性物质”将成为全球范围流行的第三代毒品。我国禁毒办于2015年10月1日将116例新精神活性物质产品纳入列管范畴,这也就意味着正式将这些新精神活性物质定义为毒品。

前一段时间流行的小树枝毒品,就是一种合成大麻素类的新活性精神物质,其吸食效果与传统大麻类似(或更强)。另外还比较知名的就是被称之为丧尸药物的“甲卡西酮”,以及在一些在娱乐场不法分子用来迷奸女生的“蓝精灵”、“神仙水”、“开心水”等毒品,都属于新活性精神物质,即所谓的第三代毒品。

三、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一)吸毒对个人的危害

1.吸毒严重危害人体的身心健康,加速死亡。

2.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3.吸毒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

4.吸毒容易感染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二)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吸毒诱发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以贩养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美国吸毒者用于购买毒品的毒资约94%来自刑事犯罪活动。

2.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

3.吸毒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的灵魂,催毁民族精神,这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问题。

4.吸毒影响国民素质,吸毒者都丧失正常的劳动能力。

四、毒品在哪些场所或者通过哪些途径流传

1.毒品比较常见的出现在宾馆、游戏厅、迪厅、ktv等公共娱乐场所。

2.吸毒的途径有口服,但是不普遍。毒品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社交途径交叉“感染”,目前还发现通过网络途径传授吸毒方法、获得毒品。

五、作为青少年学生,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毒品侵害?

1.要注重社会规范的养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法纪。

2.结交积极向上的具有社会正能量的朋友。

3.培养自己有益的兴趣爱好,比如:爬山、游泳、健身等活动。不能长时间上网聊天及结交社会上的不良朋友。

六、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重点讲讲温岭)

虽然,近几年,我市禁毒取得一定成效。但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毒品蔓延扩散势头并未得到根本遏制。从国际国内宏观形势上看,全球毒品问题持续恶化,对我国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正处于毒品问题蔓延期、毒品犯罪高发期和毒品治理攻坚期。据国家禁毒办通报,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50.5万名,同比增长6.8%。从全省情况看,浙江在控吸毒人员已达21万,列全国第六,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加。按照国际惯例,以每1名吸毒人员背后,至

少还隐藏着5名隐性吸毒人员的标准来估算,实际吸毒人数已超过百万人。台州属于毒品问题“重灾区”,与杭州、宁波、温州并列为一类地区,是全省毒情最严重的四个市之一,也是全国108个毒品重点城市之一,形势不容乐观。温岭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县级市,有密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是典型的毒品输入县、消费县,在册吸毒人员总量占全台州约1/3,毒情依然严峻。一是吸毒人员增幅缓降。近五年来,在打击力度只增不减的情况下,我市查处吸毒人员虽然每年递增,但新发现本地籍吸毒人员在减少,总体显现稳中有降趋势,说明我市的毒品蔓延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二是吸食毒品种类渐趋单一化。主要以合成毒品冰毒为主,传统毒品海洛因逐渐减少,但由于吸食海洛因人员的存在,仍将长期继续存在。三是吸毒人群青少年占大多数。2018年查获的吸毒人员中,25岁以下占比22.7%;35岁以下占比58.9%,可见中青年占比一直居高不下,且有向低龄化发展趋势,25周岁以下吸毒人员数已占中青年的1/3以上。四是吸毒人员管控风险不断增长。一般吸食新型毒品5年后,会伴随出现各类病症,为依法收治带来极大阻力。未得到有效限制的病残吸毒人员,肇事肇祸风险剧增,管控难度不言而喻。

七、温岭市毒品预防教育有哪些举措?(2018-2019年)

禁毒办协调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教育局、交通局、文广新局、流管局等单位和各镇(街道),依托自身职能,全面深化全民禁毒宣传工作,在全市范围形成浓厚氛围。一是开展公众形象正面引领。

聘请全国先进人物俞明德、郭文标、舒幼民、江春芳等为禁毒公益形象代言人;并联动交通、教育、太平、箬横、石塘等单位制作了4则禁毒公益系列广告(其中三则被评为全省优秀作品),在电视台全年滚动播放;推进禁毒宣传活动取得禁毒主流文化效益。二是开展学校阵地预防教育。教育局以禁毒示范学校创建为引领,深入推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6.27工程”示范学校1所,省级示范学校1所,台州市级示范学校5所,温岭市级示范学校26所;以“无毒学校”等建设为载体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禁毒信》9.5万封;组织创作1首禁毒公益歌曲原创作品《禁毒火炬》,获省优秀奖,现已制作成MV纳入全市各中小学禁毒宣传“七个一”活动,正组织摄制我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成果汇报片,拟打造走在台州前列的禁毒文化品牌。全市中小学生禁毒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宫禁毒教育科技馆均于2017年10月建成并有效运行,目前已延伸成为我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主阵地。三是开展社会面预防宣传。妇联联动温岭广播电视台连续二年开展“微电影首映”“不让毒品进我家”宣传达人秀活动等“6.26”主题活动。团市委联合教育等印发《2018年温岭市青少年禁毒宣传活动方案》,举办青少年禁毒城市定向挑战赛、全市禁毒志愿者首期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专项培训班等,并积极发动参与台州《“毒品,我拒绝”抖音短视频创意大赛》作品创作。市委宣传部联动交通、文广新局等单位统筹自身工作和宣传任务,实现禁毒宣传进城乡交通站点、进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助推防毒禁毒理念深入人心。

八、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有哪些举措?

1.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每学年至少安排4课时毒品预防教

育课程(师生要知道什么时候上的课,尤其是结合在学科教学中上的内容);

2.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学生(初三年级除外)登入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注册账号、观看禁毒教育视频并完成课后测试内容;

3.学校建有禁毒宣传园地(师生要知道园地具体在哪里);

4.创建各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已经创建的学校,师生要知道自己学校是哪一个级别的示范学校);

5.落实“七个一”活动,即:每学年举办一次禁毒展览,观看一部禁毒电影,上好一堂禁毒课,召开一次禁毒主题班会,开展一次禁毒征文比赛,给每个学生家长发一封禁毒公开信,唱一首禁毒公益歌曲。(2019年是五个一活动)

6.各校自行组织的各类禁毒教育活动。

九、简单了解“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历史重大事件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鸦片战争包括两次: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国近代史共两次鸦片战争。

影响:

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巨大破坏。中国的司法、关税、海关等主权遭到巨大破坏。

4.开创了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的先例。《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是满清和英国就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强行销烟,中英矛盾逐次升级,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予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列强加强对中国边疆和内地的渗透,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同时,沙皇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山河湖泊和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强行指为分界标志,为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中国的珍贵文物、宫廷建筑遭到重大破坏和劫掠:比如圆明园被破坏。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以及其后的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中国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十、简单了解《禁毒法》(如发布年份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2.知道“6·26”国际禁毒日,“6·3”虎门销烟纪念日。

3.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