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标准概述 (环境监测 基础培训)
培训讲义(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
我国现行环境标准体系
按应用范围划分:
主要由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 保持行业标准组成 。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行 业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支撑。
按性质和功能划分: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方法 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
朝阳市环境监测站 2008年9月
环境标准
监测方法标准(水质部分)
GB6920-1986 GB11914-1989 GB7488-1987 GB7489-1987 GB11901-1989 GB7479-1987 GB11893-1989 GB11894-1989 GB7477-1987 GB7490-1987 GB7493-1987 GB12997-1991 pH 玻璃电极法 CODCr 重铬酸钾法 BOD5 稀释与接种法 DO 碘量法 SS 重量法 铵 纳氏试剂比色法 总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硬度 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挥发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 LAS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环境标准的实施原则
三、监测方法标准实施原则
1、被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强制 性标准引用的方法标准应严格执行 2、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有关标准或技 术规范的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 照国家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 3、实施地方标准无国家方法标准,可由省级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地方统一方法, 与地方标准配套执行;发布国家方法标准,地方 方法废止 4、采用方法不同发生争执时,由上级部门指 定方法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第一章基础知识一、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测试和记录的过程,以了解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健康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根据监测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和噪声环境监测等。
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使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三、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包括环境质量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等。
通过监测分析环境因素的浓度、污染物的组成和排放源的信息,评估环境质量,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提供决策依据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二章基本操作一、仪器设备检查与预热在进行环境监测前,首先需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与预热。
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传感器的精度、校准日期等是否符合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方法与技术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技术。
例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高空气吸收法、地面气体采样法和人工采样法等。
而在水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倾倒法、沉积法和过滤法等。
三、样品保存与运输对于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正确的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不同类型的样品有不同的保存要求,例如空气样品需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暴露在光线和高温环境下。
第三章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一、数据分析与处理获得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准确的结果和结论。
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
二、报告编写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写环境监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目的和方法、监测结果和结论以及建议和措施等内容。
报告的撰写应准确、简明扼要,并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第四章环境监测的标准与法规一、环境监测的标准环境监测的标准是对监测结果的要求和规定。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概述)

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信息平台,整合各类 环境监测数据,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查询和 服务。
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型污染物的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新型污染物监测
加强对新型污染物的监测和研究,掌握其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为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持。
。
生态平衡的维护
环境监测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 状况,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
持续发展。
02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物理监测方法
总结词
通过物理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物理监测方法主要利用物理原理和设备来测量和评估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如 温度、湿度、压力、风速等。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和海洋等领域。
遥感与遥测技术
总结词
利用遥感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遥感与遥测技术利用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设备,通过传感器和成像技术来获取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水体污染等。这些技术具有大范围、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
03
环境监测的程序与流程
监测计划的制定
确定监测目标
化学监测方法
总结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过化学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化学监测方法主要利用化学原理和设备来分析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如气体、液体 和固体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大气、水质和土壤监测等领域。
生物监测方法
总结词
通过生物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生物监测方法主要利用生物体的生理、 生态和行为等特征来评估环境质量。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观察生物种群的数 量、分布和健康状况等指标来反映环 境状况。
环境监测培训资料

环境监测培训资料一、简介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实时、连续、定点的观测、记录和分析,以评估环境质量,并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工作。
环境监测培训旨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有效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二、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能够了解环境中各种因素的浓度、分布情况以及潜在的危害程度,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环境监测还能够为环境政策制定、环境规划、环境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的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各个领域的环境监测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环境监测培训的内容1.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培训人员需要了解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环境监测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保证监测工作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2.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人员需要学习各种环境监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常用的采样技术、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培训人员需要学习如何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编写环境监测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格式和内容要求等。
五、环境监测培训的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环境监测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员的基本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演练:通过实践操作,让学员亲自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环境监测案例,培养学员的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环境监测培训的效果评估为了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学员的学习效果,环境监测培训应当进行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学员的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评估、实际工作表现评价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员的培训效果。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培训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培训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环境监测这档子事儿。
您知道吗?环境就像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得时刻关注着。
环境监测呢,就是给环境做“体检”,看看它是不是“生了病”,哪里不舒服。
比如说空气吧,那里面的污染物就像隐藏的“小恶魔”。
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家伙,要是不监测,它们可就肆意妄为啦!想象一下,您走在路上,吸进去的不是新鲜的氧气,而是一堆有害的“小坏蛋”,那得多难受呀!还有水呢,这可是生命之源。
可现在有些水被污染得不成样子。
重金属、有机物在水里捣乱,不通过监测把它们揪出来,那我们喝的水、用的水能放心吗?土壤也不能被忽略。
它就像大地的“皮肤”,要是被各种污染物侵害,那长出来的庄稼能好吗?咱们吃进肚子里能安全吗?那环境监测到底怎么做呢?这可有点像侦探破案。
监测人员得拿着各种“神器”,像精密的仪器啦,专业的采样设备啦,到处收集证据。
他们得去不同的地方采样,有时候是工厂旁边,有时候是河流边上,有时候是田野里。
这就好比是在不同的“犯罪现场”寻找线索。
采集回来的样本,还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
就像大厨精心烹饪一道菜一样,得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差错。
而且,环境监测可不是一锤子买卖。
它得长期进行,就像我们每天都要量体温一样。
今天环境好,不代表明天也好,得时刻盯着。
您想想,如果没有环境监测,我们对周围的环境一无所知,那不是像盲人摸象,瞎碰瞎撞吗?只有做好环境监测,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让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健康。
所以说呀,环境监测可是太重要啦!咱们都得重视起来,一起为保护环境出份力!。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资料

数据可视化工具
使用Excel、Tableau、 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可 视化。
可视化图表类型
根据数据类型和分析需求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如折线图、柱状图、散点 图等。
报表生成
将可视化结果整理成报表 ,包括数据统计、趋势分 析、问题诊断等内容。
数据挖掘与应用
数据挖掘方法
采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 分类和预测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
04
CATALOGUE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流程与方法
数据清洗
去除重复、异常和无效 数据,保证数据准确性
和一致性。
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 的格式,如将原始数据 转换为时间序列数据。
数据整合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 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
集。
特征提取
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有 意义的特征,用于后续
的数据分析和建模。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
01
02
03
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统计方法、比较方法 和专家评估等方法对数据 进行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评估指标
制定数据质量评估指标, 如准确性、完整性、一致 性和及时性等。
数据质量改进
针对数据质量问题,采取 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如 完善数据采集、加强数据 审核等。
数据可视化与报表生成
气象参数的监测
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气象参数的实 时监测技术。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基于监测数据,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预测 。
水环境监测
水质参数的监测
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等水质参数的监 测技术。
水体污染物的监测
有机污染物、油类、氰化物等水体污染物的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入门培训材料.ppt

B 执行第二时段标准时,全部污染物质均在单位法定周界(实际)10m 范围内,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不设参考点
在实际监测过程中,一般设2~3个监控点
*在正常工况下监测
监测
大气污染源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恶臭无组织排放:
恶臭污染源:NH3、H2S、苯乙烯、三甲胺、CS2、硫醇、硫醚、 二甲二硫、臭气
▪ 各行业废水的监测项目 *有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时采样ຫໍສະໝຸດ 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 监测项目:不同行业排放的特征污染物 • 废气按排放方式分类:无组织排放废气、有组织排放废气
无组织排放:凡不通过烟囱或排气系统而泄漏烟尘、生产性 粉尘或其它有害污染物
几种污染源产生的废气
*在正常工况下监测
环境监测入门培训材料
环境监测的主要分类
▪ 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环境空气、环境噪声、地表 水、地下水、土壤、底泥、降水等
▪ 环境(工程)监理监测:环境空气、噪声、环境水等 ▪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废水、废气、噪声、固
体废弃物等 ▪ OHSAS1800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生活饮用
水、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照度、职业噪声、室内 空气等
环境监测的主要分类
▪ 室内空气: GB/T 18883-2001 中19项 、 GB 5 0325-2001中5项
▪ ICTI环境健康安全: 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 物、照度、生活饮用水、工作场所有害物质、室 内空气等
▪ 车内空气污染物
▪ 汽车尾气污染物
相关标准
▪ 1. 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2.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3. 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4. DB 44/26-2001 广东地方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 5. GB 8978-201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6. DB 44/27-2001 广东地方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环境行业的环境监测培训

根据培训内容和学员实际情况,合理 安排培训时间和进度,确保学员能够 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实际操作考核、学员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 员掌握程度和培训质量。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员意见和建议,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持续改 进和优化,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培训目标
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加强其对环境监测流程、法规及标 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设置
包括环境监测基础理论、采样技术、分析方法、质量控制与保证、数据处理与 报告编写等方面内容,同时针对不同污染物和监测对象设置专业课程。
培训方式与时间安排
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专 家授课、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演示、 学员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 同学员的学习需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仪器使用与维护保养
01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包括仪器的正确安装、调试、操作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维护保养计划
制定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包括清洁、校准、更换耗材等,延长仪
器的使用寿命。
03
故障排除与维修
当仪器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同时,建立仪器的维修档案,记录维修情况和维修结果,为仪器的管理
用于监测环境噪声的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等 ,评估噪声污染程度。
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
根据监测需求选择设备
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合的监测设备和仪器。
考虑设备的性能指标
包括测量范围、准确度、灵敏度、稳定性等,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监 测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验收监测中标准的选用
标准选用原则
( 7 )选用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质量标准配套的监测、分 析方法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附录中《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配套的《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注意:当排放、质量标准中“附录”已正式作为标准发布 时,应按新发布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执行(如《大气污染物综 合排放标准》的附录已正式发布为行业标准,就应执行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14
验收监测中标准的选用
标准选用原则
(1)按新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标准,执行相应时 段的标准限值。新时段的要求可作为参照标准。 ( 2 )国家、地方排放标准、质量标准按要求严格的指标执 行。 (3)质量标准主要用于环境保护敏感点的验证。 ( 4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但行业 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有的项目可以参考综合排放标准执行。
注意:各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各标准时段划分及修改单。
18
标准级别及限值的确定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级别及限值的确定
(1)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的日期确定标准 执行的时段; (2)按污水排入的受纳水域的环境功能类别,明确不 同排放口废水执行的标准级别; (3)排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按接管标准执行,无接管标 准的,若城镇排水系统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执行三级标 准,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应按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出 水的受纳水域的功能,确定污水排放级别; (4)同一排放口混合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 污水,且每种污水的排放标准又不相同时,应按各类污水 的排放标准以及最高允许排水量核算混合污水排放限值。
24
谢 谢 聆 听!
25
7
各环境标准之间关系
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 的主要依据之一;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 主要手段、措施;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订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程序 和方法;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制订、执行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是执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重要支持。
4
环境标准制定
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限制环境中的有 害物质和因素,制定环境质量标准;
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限制排 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或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其他因素,制定污染物 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 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 理等技术,制定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 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国家环境标准样品; 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 码)、图形、指南、导则及信息编码等,制定国家环境基础标 准。
17
标准级别及限值的确定
污水排放标准
(1)常用污水排放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 《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597-2015)
21
标准使用注意事项
水污染物排放口的考核
(1)对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 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考核。 ( 2 )对清净下水排放口,原则上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其它行业排放标准有要求的除外)。 ( 3 )总排口可能存在稀释排放的污染物,在车间排放口或 针对性治理设施排放口以排放标准加以考核 ,外排口以排放标 准进一步考核。 (4)废水混合排放口以计算的混合排放浓度限值考核。 (5)同一建设单位的不同污水排口可执行不同的标准。 ( 6 )其它:应重点考核与外环境发生关系的总排污口污染 物排放浓度及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部分行业)。其中:浓度限 值以日均值计。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以月均值计。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6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需要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而又没 有国家环境标准时,应制定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包括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 环境区划或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
11
环境标准在验收监测中的作用
标准具体作用 (1)国家及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用于考核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是否达标。
(2)国家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用于考核建设项目外排污染物浓度、排放量是否达标。
( 3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作用在于规范验收监测,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验收监测质量。
5
地方环境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 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环境标准只有环境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 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 染物排放标准;
15
验收监测中标准的选用
标准选用原则
( 5 )如果建设项目本身为综合性工程,由不同行业项目组 成,污染物分别由不同排放口排放,则应分别执行不同行 业标准。污水混合排放的排污口,应根据各类污水最高允 许排水量、产品产量按权重计算排污口混合排放浓度。 ( 6 )特征污染物,无国家标准的引用环评或初设选用的国 外标准作为参考标准。
23
标准使用注意事项
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考核
(5)实测浓度值的折算 燃煤电厂、锅炉等实测烟尘、SO2、NOX排放浓度按空气过剩系数进 行折算后与标准值比较。 (6)标准的正确选用 分清适用范围,正确选用 工业炉窑标准、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锅炉标准与火电标准 生活垃圾焚烧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标准。
环境标准概述
1
环境标准定义
国家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 , 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的总称,是具 有法律性质的技术标准。
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主要表现在: ① 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②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③ 环境标准的制定同法规一样,需经授权由国家相关机 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 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环境纠纷中确认各 方所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的根据; 环境样品标准是标定环境监测仪器和检验环境保护设备 性能的法律依据。
10
环境标准在验收监测中的作用
标准是验收监测的灵魂 环境标准渗透于验收定量化监测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监 测的始终。 (1)方案制订:制定方案的基础 监测因子、点位确定的依据之一 编制的技术规范 (2)现场监测:采样、测试的质量保证手段 (3)报告编制:得出监测结论的准绳
(4)污染防治设计指标、特征污染物引用标准
作用在于考核污染设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水平。
12
验收监测中标准的选用
标准选用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 (2)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的批复 (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4)若以上未明确指出,核实受纳区环境区域类别、环境保 护敏感点所处地区的环境功能区划情况,套用相应的执行标 准(包括级别或类别)
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 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 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8
验收监测涉及的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防治设计指标 特征污染物引用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标准
9
环境标准作用
13
验收监测中标准的选用
标准选用依据
(5)环保初步设计 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处理效率、能力;进、出口 污 染物浓度;废气排气筒高度; 特征污染物引用 的国外及国际标准 (6)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首选与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相配套的方法标准 若未做明确规定,首选国家、其次推荐环境监测分 析方法标准。
中国环境标准网
2
环境标准体系
3
环境标准分类
环境标准分为五类三级 五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监 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三级: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标准又可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执行 的其他环境标准属于强制性环境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执行。 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国家鼓励 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环境标准引用, 也必须强制执行。 污染物排放标准又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
22
标准使用注意事项
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考核
(1)排气筒高度的考核 按批复核查高度。低于排放要求限值从严。 (2)有组织排放的点源 对照要求分别考核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3)无组织排放的点源 对照要求考核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或周界外最高浓度点浓度值。 (4)标准限值的确切含义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均指连续1小时采样平均值 或1小时内等时间间隔采集样品平均值。
19
标准级别及限值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