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与胶体复习题
胶体溶液试题及答案

胶体溶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通常在哪个范围内?A. 1-100 nmB. 1-100 μmC. 1-100 mmD. 1-100 cm答案:A2.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介质是什么?A. 气体B. 液体C. 固体D. 等离子体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胶体溶液的特性?A. 稳定性B. 均一性C. 透明性D. 可压缩性答案:D二、填空题4.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通过________作用而保持稳定。
答案:静电排斥5.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通常带有________电荷,这有助于防止它们聚集成大颗粒。
答案:相同三、简答题6. 描述胶体溶液与溶液和悬浮液的区别。
答案:胶体溶液与溶液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胶体溶液中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范围内,而溶液中的溶质微粒直径通常小于1 nm。
与悬浮液的区别在于悬浮液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胶体溶液,通常在1 μm以上,且悬浮液往往不稳定,容易沉淀。
7. 为什么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不会沉淀?答案: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不会沉淀主要是因为它们带有相同电荷,这导致了静电排斥,使得微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防止了它们的聚集和沉淀。
四、计算题8. 如果一个胶体溶液的pH值为5,计算其[H⁺]浓度。
答案:根据pH的定义,pH = -log[H⁺],所以[H⁺] = 10^(-pH)= 10^(-5) = 0.00001 M。
五、实验题9. 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胶体溶液的透明性。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烧杯,并装入适量的胶体溶液。
b. 将一张带有文字或图案的纸放在容器的一侧。
c. 从容器的另一侧观察,如果能够清晰地看到文字或图案,这证明了胶体溶液的透明性。
六、论述题10. 讨论胶体溶液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答案:胶体溶液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作为药物的载体、在诊断试剂中作为标记物、在疫苗制备中作为佐剂等。
例如,纳米粒子胶体可以用于靶向药物递送,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胶体金颗粒常用于免疫层析法检测,如妊娠试纸。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一、填空题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______;而在冷却时,它的凝固点______。
答案:逐渐升高;逐渐降低。
2.用半透膜将渗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隔开,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______。
答案:由渗透浓度较低的溶液进入渗透浓度较高的溶液。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
答案:膨胀;皱缩。
4.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和NaCl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最先结冰的是______,最后结冰的是______。
答案:蔗糖溶液;NaCl溶液。
5.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渗透浓度不同;有半透膜存在。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当温度升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______。
答案:吸热;增大;沸点。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
由于渗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______。
答案:皱缩;膨胀。
二、是非题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答案:×2.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101.325 kPa时的温度。
答案:√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答案:×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答案:√5.当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6.两种溶液相比较,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答案:×7.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所以血浆中晶体渗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渗透压力。
答案:×8.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因此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2020年高考复习:溶液和胶体专项训练

溶液和胶体专项训练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答案,共60分)1、对胶体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入电解质,可使某些胶体凝聚B.通以直流电,胶体微粒作定向移动C.一束光线通过时,有丁达尔现象D.胶体微粒的直径小于10-9m2、向氢氧化铁溶胶中逐滴加入一种液体,首先使溶液发生凝聚而沉淀,继续加入则沉淀消失,这种液体是A.0.5mol/L盐酸B.0.5mol/L硫酸镁溶液C.0.5mol/L氯化钾溶液D.蒸馏水E.没有这种液体3、在相同温度下,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投入Wg无水硫酸铜粉末,错误的是A.硫酸铜的溶解度不变B.饱和硫酸铜溶液质量减少C.析出Wg硫酸铜D.析出硫酸铜晶体的g数比投入的硫酸铜粉末的g数大4、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于碘化钾稍过量时可制得AgI胶体,当它和Fe(OH)3胶体相混合时,可析出AgI和Fe(OH)3胶体混合沉淀,由此得出A.AgI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B.AgI胶粒带负电C.AgI胶粒带正电D.Fe(OH)3电泳时向阳极移动5、用下列方法制备胶体:①0.5mol/L的BaCl2溶液和等体积的2mol/L的硫酸溶液混合并振荡;②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mL水玻璃加入到10mL 1mol/L的盐酸中,用力振荡,可行的是A.只有①和②B.只有①和③C.只有②和③D.①②③均可行6、有一胶体,在电泳试验中其胶粒向阴极移动,这种胶体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凝聚的是A.加热B.加入硫酸镁溶液C.加入氢氧化铁胶体D.加入硅酸胶体7、某淀粉胶体内混有盐酸和食盐,欲使胶体pH值L高并除去食盐可采用的方法是A.盐析B.萃取C.渗析D.蒸馏8、下表给出X和Y两种物质在两种温度下,四种不同溶剂A、B、C、D中的溶解度。
某一样品中含Y60g,X10g。
当采用重结晶法回收纯净的Y时,欲得到9、把100g10%的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45g水B.蒸发掉50g水C.加入10gKNO3固体D.加入15gKNO3固体10、在标准状况下,将V L的A气体(mol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VdMV2240mol/L+B.1000VdMV2240mol/L+C.1000VdMMV2240mol/L+D.MV22.4(V0.1)dmol/L++11、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是A.等于1.06g B.大于1.06g,而小于2.86gC.等于2.86g D.大于2.86g12、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如下表。
物理化学——第14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复习题

本章练习题
4、制备BaSO4溶胶,反应物Ba(SCN)2过量,请写出胶团 的结构并判断胶粒带电情况。
答:胶核是(BaSO4)m,优先吸附相同离子Ba2+,吸附层 中还有负离子SCN-离子。 所以胶粒为[(BaSO4)m· n Ba2+· (2n-x) SCN-]x+。 中性胶团为[(BaSO4)m· n Ba2+· (2n-x) SCN-]x+· xSCN-。
判断题
1、能产生丁铎尔现象的分散系统就是溶胶。(
X )
2、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直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 X ) 3、加入电解质有时可以使胶体稳定,有时也可以使胶体 聚沉。( √ ) 4、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X )
选择题
1.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D) (A) 是多相体系 ; (B)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 (C) 对电解质很敏感 ;(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 (D) 2.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粒子大小不同 ; (B) 渗透压不同 ; (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 ; (D)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 和大分子溶液
本章练习题
1、为什么燃烧不完全时烟囱冒黑烟,而燃烧较完全时烟 囱冒青烟? 答:燃烧不完全时,烟灰颗粒较大,属于粗分散系统,对入 射光主要是反射,看到的是黑色。燃烧较完全时,烟灰颗粒 小,属于胶体系统,看到的是散射光。由于蓝光、紫光的散 射强,所以看到的是青烟。
本章练习题
选择题
3. 下列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c(NaNO3) = 300, c(Na2SO4) = 295,c(MgCl2) = 25,c(AlCl3) = 0.5(mol· dm-3), 可确定该溶液中粒子带电情况为: (C) (A)不带电 ;(B)带正电 ;(C) 带负电 ;(D)不能确定 。 4. 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 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 结构可表示为: (A) (A)[(AgI)m•nI-•(n-x) •K+]x-•xK+ ; (B)[(AgI)m•nNO3-•(n-x)K+]x-•xK+ ; (C)[(AgI)m•nAg+•(n-x)I-]x-•xK+ ; (D)[(AgI)m•nAg+•(n-x)NO3-]x+•xNO3- 。
气体、溶液和胶体(习题及答案)

p2
101.3
(2) H 2的物质的量:nH2
pV RT
101.31.95 8.314 293
0.081mol
Zn的物质的量:nZn
m M
10 65.4
0.153mol
nZn nH2
∴ Zn过量
5
pGi exni p总eral Chemistry
Chapter 1 Homework
体积是多少?(2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33 kPa)(2)反应
是Zn过量还是HCl过量?
解分:(析1:) p1Vp1V p2nVR2T
干燥后H
的体积:
2
p1
p总p1Vp1水 T1
pT2pV222
p
V2
p1V1 p2
p总 p水 V1 101.3 2.33 2.0 1.95 dm3
A、液氨
B、水
C、四氯化碳
D、碘
1
General Chemistry
Chapter 1 Homework
5.在工业上常用减压蒸馏,以增大蒸馏速度并避免物质分
解。减压蒸馏所依据的原理是( A)
A、液相的沸点降低
B、液相的蒸气压增大
C、液相的温度升高
D、气相的温度降低
6.将5.6 g非挥发性溶质溶解于100 g水中(Kb= 0.51℃∙kg∙mol-1),该溶液在100 kPa下沸点100.5℃,
则此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C)
A、14 g mol-1
B、28 g mol-1
C、57.12 g mol-1
D、112 g mol-1
7.欲使溶胶的稳定性提高,可采用的方法是( B)
医用化学基础知识

《医用化学基础》复习题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称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分散介质。
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半透膜具有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分子通过的特性,当用半透膜将溶剂与溶液隔开时,溶剂分子可向膜两侧自由渗透,而溶质分子通不过半透膜。
这时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目多的溶剂将有较多的溶剂分子进入溶液,而溶液中只有较少数目的溶剂分子进入溶剂一侧。
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造成溶剂分子进入溶液。
等渗以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280~320mmol·L-1为标准,低于280 mmol·L-1为低渗溶液;高于320 mmol·L-1的为高渗溶液。
医学常识:外科消毒用的乙醇浓度是75%?因为含有甲醇,工业酒精为什么不能做饮用酒?血糖通常指血液中的是葡萄糖?机体溶胀能力下降是老年人产生很多皱纹及血管硬化的原因之一;生物标本防腐剂“福尔马林”的成分为40%甲醛水溶液;溶液的渗透压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半透膜存在时才存在;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9g·L-1NaCl,50g·L-1葡萄糖,9g·L-1乳酸钠,12.5g·L-1NaHCO3等等。
3.临床上大量输液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等渗溶液。
溶血是指红细胞(红血球)因各种原因造成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溶出的现象。
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是渗透压的问题。
解释:临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用等渗溶液?答:血液具有一定的渗透浓度,但在血液中注入大量的低渗溶液时,稀释了血液,使其渗透浓度大大下降,这时血液中的水分子将会通过细胞膜向红细胞内渗透,而使血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反之,若向血液中注入大量的高渗溶液时,将使血液渗透浓度大大升高,这时红细胞内液的水分子又将会通过细胞膜向血液中渗透。
上述两种情况,严重时都可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应该用等渗溶液。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胶体和溶液习题 苏教版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胶体和溶液【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1、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胶体微粒的直径小于1nmB 、胶体微粒的直径界于1nm ~100nm 之间C 、胶体微粒不可以通过滤纸D 、溶液中微粒带电,胶体微粒不带电2、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能用胶体知识来解释的是A 、在饱和Fe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 、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 、清晨,在茂密的森林,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一道道光柱D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3、将KI-淀粉混合液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某学生取烧杯中的液体滴加几滴试剂便立即报告老师说,这个半透膜已经破损了,老师肯定了他的做法。
这位同学所滴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是A 、滴两滴碘水显蓝色B 、滴淀粉试液显蓝色C 、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出现黄色沉淀D 、滴氯水-淀粉显蓝色4、某温度下向100g 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 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 、沉淀物的质量为7.4gC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5、20℃时,将140g A 盐溶液蒸发掉40g 水,或向A 盐溶液中加入10g 无水A 盐固体,均可得到A 盐的饱和溶液,则原溶液中A 的质量分数为:A 、28%B 、25%C 、20%D 、14.3%6、将质量分数为98.7%,密度为1.84g ·cm -3的H 2SO 4与质量分数为20.9%、密度为1.15g ·cm-3的H 2SO 4等体积混合,则所得溶液中H 2SO 4的质量分数是A 、等于59.8%B 、小于59.8%C 、大于59.8%D 、无法估计7、某温度下,向盐A 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a%)中加入m g 无水盐A ,同温下析出n g A ·xH 2O 晶体,则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溶质质量为(设A 式量为M )A 、n ×a%B 、n -mC 、x18M nM + D 、%a )m n (⨯- 8、如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B 、在t 时,a 、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 、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结晶法提纯aD、a、b都属于易溶物质9、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现分别在50克A和80克B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后并都蒸发水50克,冷却到t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溶液中A、B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B、t1℃时溶液中A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C、t1℃时两者均无固体析出D、t1℃时析出固体B18的白色硫酸铜粉末a g,维持温度不变,10、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含示踪原子0一段时间以后,再检验该溶液及溶液内取出的晶体,以下的结果正确的是18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仍然为agA、溶液内能找到含018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显蓝色,其质量为25a/16 gB、溶液内不含有018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显蓝色,其质量为25a/16 gC、溶液内能找到含018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显蓝色,其质量必大于25a/16 gD、溶液内能找到含011、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溶液的质量(m液),②溶剂的质量(m剂),③溶液的体积(V液),④溶质摩尔质量(M质),⑤溶质溶解度(S质),⑥溶质的密度(ρ液)。
第二章溶胶与胶体习题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一、填空题1、将过量的AgNO3溶液与NaBr溶液混合制成AgBr溶胶,此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
胶粒带电情况是,在电场中该胶粒移动的方向是。
等浓度的下列三种电解质水溶液:Na3PO4、MgSO4、AlCl3对此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2、200 g 水中溶解了40 g 难挥发非电解质(该物质摩尔质量为66.67g/mol), 该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为凝固点变化的计算公式为:,计算的结果是(已知水的K f= 1.86 K·kg·mol-1)。
3、15%NaCl M NaCl=58.44g·mol-1 M H2O=18.02g·mol-1)4、今有两种溶液:一为1.50g尿素溶于200g水中;另一为42.8g未知物溶于1000g(已知: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 g·mol-1)二、单选题()1、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AA、溶液的蒸气压下降B、溶液的沸点升高C、溶液的凝固点降低D、溶液具有渗透压()2、用下列电解质凝聚由FeCl3水解生成的Fe(OH)3溶胶,凝聚能力最强的是:DA、NaClB、MgSO4C、Al2(SO4)3D、K3[Fe(CN)6]()3、土壤胶粒带负电,对它凝结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BA、Na2SO4B、AlCl3C、MgSO4D、K3PO4()4、氢氧化铁胶粒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不能使该溶胶聚沉的方法是:B A、加K2SO4B、加带正电荷的溶胶C、加热D、加带负电荷的溶胶()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在温度相同时,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盐溶液和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气压相同B、两溶液在同一温度下相比,溶液蒸气压大者是因其分子量大的缘故C、冰点下降常数K f的数值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D、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不仅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有关,还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6、胶体溶液是动力学稳定体系,因为它有:DA、达尔效应B、电泳C、电渗D、布朗运动()7、决定溶胶胶粒带电的离子叫:CA、吸附层反离子B、扩散层反离子C、电位离子D、反离子()8、下列物质的浓度均为0.1mol·L-1时,对负溶胶聚沉能力最大的是:A A、Al2(SO4)3B、Na3PO4C、CaCl2 D、NaCl()9、混合等体积0.0080mol·L-1KI溶液和0.001mol·L-1的AgNO3溶液制得一种AgI 溶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 ) 2.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力。
( )3.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Δp、ΔT b、ΔT f、Π均相同。
( ) 4.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 ) 5.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气压大于固相的蒸气压。
( )6.0.2 mol·L-1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力等于0.2 mol·L-1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 )7.两个临床上的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临床上的等渗溶液。
( )8.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从渗透压力小的一方向渗透压力大的一方渗透。
( ) 9.c(NaCl) = c(C6H12O6),在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同。
( ) 10.一块冰放入0℃的水中,一块冰放入0℃的盐水中,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现象一样。
( )11.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稀的水溶液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14.因为0℃的冰与0℃的水的蒸汽压相同,所以把冰投入到0℃的溶液中必可存在两相共存。
15.溶液达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 )二、选择题1. 在什么情况下,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似()A.低温和高压 B. 高温和低压 C. 低温和低压 D. 高温和高压2. 在标准状况下,25L气体重50g,则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于()A. 22B. 34C. 45D. 563. 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分体积是()A. 在该气体分压下该气体的体积B. 混合气体总压力下该组分气体所占的体积 C. 101.235KPa下该组分气体的体积4. 同温同压下,气体某组分A的摩尔分数与其体积分数在数值上的关系是()A.成正比 B. 相等的 C. 既不相等,也不成正比,但有一定关系5.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某组分A的摩尔分数和其分压与总压之比P A/P在数值上的关系()A.成正比 B.相等 C. 既不相等,也不成正比,但有一定关系6. 在25o C,总压为101.325kPa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是( )A. 0.1g H2B. 1.0g HeC. 1.0g N2D. 1.0g CO27. NO2在密封容器中,如果温度在100o C时压力为101.325kPa,温度降低到5o C 时压力应为A. 5.066 kPaB. 70.928 kPaC. 75.994 kPaD. 三者都不对8. 在等温条件下,1L密闭容器中,装有A和B两种气体,总压力为100kPa,气体A的分压为50kP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为0.5B. A与B的物质的量相等C. A的体积为0.5 LD. 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9. 将空气相对密度为0.293的N2与H2混合气体通入合成塔,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在1020K,101.325kPa压力下,密度为0.12g/L,则N2的转化率为()A. 10.2%B. 30.7%C. 69.3%D. 31%10. 101.325kPa和313.15K下,4L空气慢慢通过CHCl3(每个气泡都为CHCl3饱和,CHCl3在313.15K下的蒸汽压为49.3kPa),则被空气带走的CHCl3质量为() A. 17.64g B. 138.04g C. 35.28g D. 8.82g 11. 295.15K和100kPa下,在水面上收集0.1g氢气,在此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7kPa,则H2的体积为()A. 1.26LB. 2.45LC. 12.6LD. 24.5L12. 在283.15K,101.3kPa下,在水面上收集1.5L某气体,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已知:283.15K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1.2kPa)。
()A. 0.064molB. 0.065molC. 0.0013molD.0.00029mol13. 在温度T,体积V T恒定条件下,将A、B两种气体放入一容器中,A、B的分压力分别为p A和p B,总压力为p T,分体积分别为V A、V B,以下正确的是( )A. p A V T=n A RTB. p B V B=n B RTC. p A V A=n A RTD.p T V B=(n A+n B)RT14.下列水溶液:①0.100 mol·kg-1的C6H12O6、②0.100 mol·kg-1的NaCl③0.100 mol·kg-1的HSO4。
在相同温度下,蒸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 )A. ②>①>③B. ①>②>③C. ②>③>①D. ③>②>①E. ①>③>②15.下列几组用半透膜隔开的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水从右向左渗透的是( )A. 5%的C6H12O6‖2%的NaClB. 0.050 mol·kg-1的NaCl‖0.080 mol·kg-1的C6H12O6C. 0.050 mol·kg-1的尿素‖0.050 mol·kg-1的蔗糖D. 0.050 mol·kg-1的MgSO4‖0.050 mol·kg-1的CaCl2E. 0.90% 的NaCl ‖2%的NaCl16.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有关的因素为( )A. 溶液的体积B. 溶液的温度C. 溶质的本性D.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质点数E. 以上都不对17.50g水中溶解0.5g非电解质,101.3kPa时,测得该溶液的凝固点为-0.31℃,水的K f = 1.86K·kg·mol-1,则此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0B. 30C. 56D. 28E. 28018.欲较精确地测定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合适的测定方法是( )A. 凝固点降低B. 沸点升高C. 渗透压力D. 蒸气压下降E. 以上方法都不合适19.欲使相同温度的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A.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 质量浓度相同D. 质量分数相同E. 渗透浓度相同20.用理想半透膜将0.02 mol·L-1 蔗糖溶液和0.02 mol·L-1 NaCl溶液隔开时,在相同温度下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 蔗糖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B. Na+从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C. 水分子从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D. 互不渗透E. 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21.配制萘的稀苯溶液,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在凝固点时析出的物质是()A. 萘B. 水C. 苯D. 萘、苯E. 组成复杂的未知物质22.下列有关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理想的溶剂在凝固点时,系统温度维持不降,直至全部溶剂都变为固相,温度又开始降低B. 理想的冷却实际操作上作不到,一定会出现过冷现象,即到了凝固点仍为液态C. 溶液的冷却曲线在理想测定中在凝固点时出现拐点,观察凝固点比较困难D. 由于过冷使溶液的凝固点观察变得容易,温度降到最低点是凝固点E. 过冷严重将会造成较大误差,应该加以控制。
23.将0.542g的HgCl2(M r= 271.5)溶解在50.0g水中,测出其凝固点为-0.0744℃,K f= 1.86K·kg·mol-1,1摩尔的HgCl2能解离成的粒子数为( )A. 1B. 2C. 3D. 4E. 524.将0.243g 磷分子P x [A r (P)=31.00]溶于100.0g 苯(T f 0 = 5.50℃,K f =5.10K ·kg ·mol -1)中,测得其凝固点为5.40℃,x 为 ( )A. 1B. 2C. 3D. 4E. 525. 在稀溶液的依数性中,起主导因素的是A . 蒸汽压下降 B. 沸点上升 C. 凝固点下降 D.渗透压26. 稀溶液的沸点上升常数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溶液的浓度B. 溶质的性质 C . 溶剂的性质 D. 溶剂的摩尔分数27. 在一封闭的系统中,置入一杯水和一杯糖水,经过充分的放置,可能发生A. 糖水增多而纯水减少 B . 糖水溢出而纯水消失C. 纯水增多而糖水减少D. 纯水溢出而糖水消失28. 溶剂形成溶液后,其蒸汽压A.一定降低B. 一定升高C. 不会变化 D . 无法判断29. 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凝固点最低的是A. 葡萄糖B. HAcC. NaCl D . CaCl 230. 0.1mol/kg 的葡萄糖溶液和0.05mol/kg 的NaCl 溶液,其沸点一定是A. (()b t NaCl b 葡萄糖)>tB. (()b t NaCl <b 葡萄糖)t C. (()b t NaCl b 葡萄糖)=t D. (()b t NaCl ≈b 葡萄糖)t 31. 当1mol 不挥发的非电解质溶于水3mol 溶剂时,溶液的蒸汽压与纯溶剂的蒸气压之比为 (A )1/4 (B )1/3 (C )3/4 (D )4/332.下列水溶液凝固点最高的是( )。
(A )0.1mol ·L -1KCl (B )0.1mol ·L -1CH 3COOH(C )0.1mol ·L -1HCl (D )0.1mol ·L -1K 2SO 433. 在200g水中含9g某非电解质的溶液,其凝固点为-0.465℃,则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1)为()。
(A)135 (B)172.4 (C)90 (D)18034. 土壤中养分的保持和释放是()。
(A)分子吸附(B)离子选择吸附(C)离子交换吸附(D)电离作用35. 下列四种电解质,对某溶液的聚沉值是:① NaNO3 30.0mmol-1,② Na2SO414.8 mmol-1,③ MgCl2 12.5 mmol-1,④ AlCl3 0.17 mmol-1,则它们的聚沉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36. 250g乙醚中溶解了10.6g某难挥发性的非电介质,测得它的沸点上升了0.844℃,已知乙醚的沸点上升常数K b=2.11℃·kg·mol-1,则该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为A. 106g·mol-1B. 10.6 g·mol-1C. 26.5 g·mol-1D. 53 g·mol-1三、填空题1. 计算下列气体在25o C,总压力为101.325kPa的混合气体中分压:1.0 gH2,1.0 g He ,1.0 g N2,1.0 g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