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流行病学学习笔记第一章 绪论★本章重点: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基本特征及重要观点熟悉: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流行病学简史及我国学科成就,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级其学科展望1.流行病学的定义: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上面这张图表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结构,也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提纲,一定要重点掌握其构架以及每种研究方法的内容。

★注意:横断面研究①只能确定相关关系,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提出假设;②只能得出患病率,不能得出发病率。

(①②两点都是因为横断面研究是在一个时点或一个相当于时点的相当短的时间内做的研究,不能得知病因和结果谁在前谁在后)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 流行病学研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临床试验 个体试验 理论流行病学揭示现象 分析原因 验证措施3.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的特征:以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2)对比的特征:通过对比调查和对比分析,发现疾病的原因和线索;★(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样本推论总体;(4)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本章重点:掌握:描述疾病分布常用指标的意义、用途与计算方法;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疾病三间分布的概念和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意义,描述疾病任人群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内容熟悉: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综合分布的描述——移民流行病学了解:某些不常用指标(续发率、感染率、生存率)及地方性、外来性流行病学术语第一节概述1.疾病分布的定义及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疾病分布的定义(distribution of disease) 。

(名词解释):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像特点:1. 通过观察性研究获得;2. 群体现象(个体现象----症状、体征、功能变化等临床表现);3.三间分布;4.用频率指标描述。

传染病学习计划

传染病学习计划

传染病学习计划1.导言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可以通过接触、空气、水、食物等途径传播给健康人体的疾病。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多发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

因此,对传染病的学习和认识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传染病的威胁。

2.学习目标通过本次传染病学习计划的学习,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包括传染病的定义、特点、分类、流行病学特征等;(2)熟悉主要的传染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3)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方法;(4)了解传染病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最新进展;(5)深入了解一些特殊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登革热等)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和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3.学习内容为了达到上述学习目标,本次传染病学习计划的学习内容包括:(1)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包括传染病的定义、特点、病因、分类、流行病学特征等。

(2) 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主要传染病病原体的种类、特点、传播途径等。

(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特点。

(4)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包括个人防护、环境卫生、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5) 传染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包括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预防策略等。

(6) 特殊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登革热等特殊传染病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防治策略。

4.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 阅读经典传染病学教材通过阅读经典的传染病学教材,全面系统地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控制等内容。

(2) 参加传染病学相关课程可以参加一些线上或线下的传染病学相关课程,系统学习传染病的最新知识和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实习五

流行病学实习五

详细描述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 是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发病率、 患病率、死亡率等指标。流行病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揭示 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探究影响分布的原因,为预 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流行病学具有群体性、对 比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以人群为基础,通过对比不同 组别的人群来揭示疾病分布差异,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对疾病的影响,从而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流行规律。
02
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
病例报告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等途径报告病例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
断和治疗情况等。
监测系统
利用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收集特定疾 病或健康事件的数据。
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目标人群 进行调查,收集与疾病相关的信息。
实验室检测
通过实验室检测,获取病原体的基因 序列、抗体水平等信息。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流行病学将与健康 大数据结合,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建议在学习流行病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和掌握。
关注前沿研究动态
建议多关注流行病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了 解学科发展方向。
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建议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和 实践操作能力。
流感大流行
流感病毒不断变异,防控难度大,需要不断更新疫苗和治疗措施,同时加强国 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05
公共卫生实践项目
项目选择与设计
项目背景
选择与当前公共卫生问题相关的项目,确保 项目的实际意义和可行性。
目标人群
明确项目的目标人群,以便制定合适的策略 和措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学习笔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学习笔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种常⻅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流受限,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或⽓体引起的⽓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流⾏病学常⻅病和多发病,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居⾼不下2018年新发布的我国慢阻肺流⾏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阻肺的患病率占40岁以上⼈群的13.7%根据世界银⾏/世界卫⽣组织发表的研究,预计⾄2020年时慢阻肺将占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病因参⻅慢性⽀⽓管炎部分发病机制炎症机制蛋⽩酶-抗蛋⽩酶失衡机制氧化应激机制其他机制:如⾃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不良、⽓温变化等病理⽣理慢性⽀⽓管炎肺⽓肿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

肺泡壁变薄,肺泡腔扩⼤、破裂或形成⼤疱,⾎液供应减少,弹⼒纤维⽹破坏按照累及肺⼩叶的部位,阻塞性肺⽓肿分为⼩叶中央型、全⼩叶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三类持续⽓流受限致肺通⽓功能障碍残⽓量及残⽓量占肺总量的百分⽐增加通⽓/⾎流⽐例失调肺泡及⽑细⾎管⼤量丧失,弥散⾯积减少,换⽓功能发⽣障碍最终可以出现呼吸衰竭临床表现症状早期⽆症状慢性咳嗽、咳痰:⼀般为⽩⾊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劳⼒性⽓促:逐渐加重喘息和胸闷晚期病⼈有体重下降,⻝欲减退等体征视诊胸廓前后径增⼤,肋间隙增宽桶状胸,呼吸浅快。

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叩诊肺部过清⾳,⼼浊⾳界缩⼩,肺下界和肝浊⾳界下降。

听诊两肺呼吸⾳减弱,呼⽓期延⻓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持续⽓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

吸⼊⽀⽓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为持续⽓流受限。

肺总量( TLC )、功能残⽓量(FRC)和残⽓量( RV )增⾼,肺活量( VC )减低,表明肺过度充⽓胸部X线检查早期胸⽚⽆异常变化。

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肿。

对于与其他肺疾病进⾏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胸部CT检查CT检查可⻅慢阻肺⼩⽓道病变的表现、肺⽓肿的表现以及并发症的表现,但其主要临床意义在于排除其他具有相似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分辨率CT对辨别⼩叶中⼼型或全⼩叶型肺⽓肿以及确定肺⼤疱的⼤⼩和数量,有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预估肺⼤疱切除或外科减容⼿术等效果有⼀定价值其他检查⾎⽓检查对确定发⽣低氧⾎症、⾼碳酸⾎症、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值慢阻肺合并细菌感染时,外周⾎⽩细胞增⾼,核左移。

心内科知识点笔记总结大全

心内科知识点笔记总结大全

心内科知识点笔记总结大全心内科知识点笔记总结大全一、心脏结构和功能1. 心脏的解剖结构:心包、心房、心室、心瓣膜、心动脉、心静脉等。

2. 心脏的工作原理: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的协调、心瓣膜功能的作用、动脉和静脉的血液输送等。

3. 心脏的电生理:心脏的细胞兴奋传导、心电图的形成、心电图的解读等。

二、心脏病的分类与流行病学1. 心脏病的分类: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 心脏病的流行病学:心脏病的患病率、死亡率的分布情况、相关因素的影响等。

三、症状与体征1. 心脏病的常见症状:心悸、胸痛、气短、乏力、水肿等。

2. 心脏病的常见体征:心音异常、颈静脉淤血、水肿等。

四、心电图的解读与评估1.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脏电生理的基础知识、心电图的形成、各波段的代表意义等。

2. 心电图的常见异常: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束支传导阻滞等。

3. 心电图的评估指标:心率、心律、P波、QRS波群等指标的测量和判断。

五、心脏超声与造影检查1. 心脏超声的应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瓣膜功能的评估等。

2. 心脏造影的应用:血管通畅度的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测等。

六、心血管药物治疗1. 心脏病的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降压药物、扩血管药物等。

2. 血脂调节药物的应用: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等。

七、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1.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2. 瓣膜病的介入治疗:瓣膜置换、二尖瓣成形术等。

八、心脏病的预防与康复1. 心脏病的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心脏病风险因素的控制等。

2. 心脏病的康复:心肌康复、手术康复等方式。

九、心脏病的并发症1. 心力衰竭的并发症: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等。

2. 心律失常的并发症:血栓栓塞、猝死等。

十、心脏病的急诊救治1. 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宣导措施、溶栓治疗、急诊介入等。

2. 心力衰竭的急诊处理:利尿剂的应用、心肌营养剂的应用等。

护理名著读书笔记(精选8篇)

护理名著读书笔记(精选8篇)

护理名著读书笔记(精选8篇)护理名著读书笔记篇1读完《护理札记》,内心是深深被触动的,感叹先人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珍贵的东西,而且至今很多还为我们深深受用,记得牛顿有一句名言:“如果我所看见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一个人的进步,一个行业的发展,一个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历史的积累。

南丁格尔的成就是永恒的,对护理事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她的毕生力作是值的我们深深借鉴的。

今天我们的医疗与护理硬件设备是日趋完善的,我们拥有了更先进的通风设备,更良好的隔噪音系统,建造了更合理的病房,拥有了更温暖舒适的床和被褥等等,拥有这些,我们可以更方便快捷的解决很多外在因素引起病人不舒适的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外在因数的制约对护理的发展的影响是越来越少了,评估外在因数是否是影响着病人不舒适的原因成了我们护理应该探讨的问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在中午例行体温普查的时候,一个刚刚做完化疗的病人对我说她睡不好,我安慰她打化疗是会影响睡眠的,叫她放宽心,别想那么多,离开病房的时候顺便把房间的窗帘给拉上了,等我回去收体温计的时候,我发现她已经睡着了,醒来后她对我说,中午我把窗帘给拉下来了,她睡的很好,说她一直都不知道窗户上边还有窗帘可以拉下来,我们都习惯以惯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往往忘了最基本的东西,忘了最基础的护理,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所谓精细的护理大多都体现在最基础的护理上,读这本书,对现在轰轰烈烈开展的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秀服务示范工程是有重要意义的。

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倡导“精细的服务艺术”,才能被公众,为病人所接受,作为临床护理的一员,我深刻的体会到单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对现在的护理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护士必定具有丰富的知识面,一双敏锐的,善于观察的眼睛,善于与病人交流与沟通的技巧,这一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学习,积累知识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思考能力,怎么样给病人做精细的安排,如何提供给病人最合理的膳食,如何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这些都与我们掌握的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能力,著名文学家加里宁说过:“我们必需向上代人学习,必需掌握人类已经取得的最优秀的成果,然后推陈出新。

缺铁性贫血 学习笔记

缺铁性贫血 学习笔记

缺铁性贫⾎流⾏病学IDA 是最常⻅的贫⾎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婴幼⼉、育龄妇⼥明显增⾼铁代谢动物⻝品铁吸收率⾼(可达 20% ),植物⻝品铁吸收率低( 1% ~7% ),铁吸收部位主要在⼗⼆指肠及空肠上段铁在酸性环境或Vit-C存在能促进吸收,低价铁⽐⾼价铁吸收好功能状态铁贮存铁,包括铁蛋⽩和含铁⾎⻩素正常⼈每天造⾎需20~25mg铁,主要来⾃衰⽼破坏的红细胞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需铁量增加⽽铁摄⼊不⾜多⻅于婴幼⼉、⻘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铁吸收障碍常⻅于胃⼤部切除术后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Crohn 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发⽣ IDA(特别是⽼年⼈)铁丢失过多成⼈缺铁性贫⾎的⾸要原因是慢性失⾎铁损失太多钩⾍病铁利⽤障碍不属于缺铁性贫⾎的病因发病机制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贮铁指标(铁蛋⽩、含铁⾎⻩素)减低、⾎清铁和转铁蛋⽩饱和度减低、总铁结合⼒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升⾼转铁蛋⽩受体表达于红系造⾎细胞膜表⾯,其表达量与红细胞内 Hb 合成所需的铁代谢密切相关,当红细胞内铁缺乏时,转铁蛋⽩受体脱落进⼊⾎液,成为⾎清可溶性转铁蛋⽩受体( sTfR)缺铁对造⾎系统的影响⼤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为⾎红素,以游离原卟啉( FEP)的形式积累在红细胞内或与锌原⼦结合成为锌原卟啉(ZPP)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临床表现缺铁原发病表现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便、⾎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感染导致的腹痛或⼤便性状改变,妇⼥⽉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管内溶⾎的⾎红蛋⽩尿等贫⾎表现乏⼒、易倦、头晕、头痛、眼花、⽿鸣、⼼悸、⽓短、⻝欲缺乏等;有苍⽩、⼼率增快贫⾎性⼼脏病——⼼脏扩⼤,瓣膜关闭不全,相对性狭窄组织缺铁表现异⻝癖烦躁易怒⼉童⽣⻓发育迟缓、智⼒低下⼝腔炎、⾆炎、⾆乳头萎缩(⽜⾁⾆,镜⾯⾆)、⼝⻆皲裂、吞咽因难⽑发⼲枯、脱落;⽪肤⼲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凹下呈勺状(匙状甲)实验室检查⾎象呈⼩细胞低⾊素性贫⾎。

2022年复旦大学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22年复旦大学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22年复旦大学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2022年复旦大学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公共卫生学院专业代码 100401 专业名称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招生人数12 01 分子与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向 02 慢性病流行病学 03 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 04 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3卫生综合或755卫生管理综合专业知识复试科目专业外语实验操作考试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方式口试和笔试口试和笔试实验操作笔试笔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 50% 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工程。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专业代码100401 专业名称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招生人数 2 研究方向 05 肿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生物统计方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53卫生综合或755卫生管理综合肿瘤流行病复试科目考试方式考试方式口试口试和笔试肿瘤流行病专业英语新祥旭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考试方式考试方式笔试笔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 50% 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工程。

上海市方案生育科学研究所专业代码 100401 专业名称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招生人数 5 研究方向 06 生殖健康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3卫生综合专业外语复试科目实验操作专业知识考试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方式口试和笔试实验口试和笔试笔试笔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 50% 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工程。

新祥旭 学习方法解读〔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了解课本根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建议从5月前后就要进行专业课根底知识的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第一章 绪论★本章重点: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基本特征及重要观点熟悉: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流行病学简史及我国学科成就,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级其学科展望1.流行病学的定义: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上面这张图表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结构,也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提纲,一定要重点掌握其构架以及每种研究方法的内容。

★注意:横断面研究①只能确定相关关系,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提出假设;②只能得出患病率,不能得出发病率。

(①②两点都是因为横断面研究是在一个时点或一个相当于时点的相当短的时间内做的研究,不能得知病因和结果谁在前谁在后)3.流行病学的特征: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 流行病学研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临床试验 个体试验 理论流行病学揭示现象 分析原因 验证措施★(1)群体的特征:以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2)对比的特征:通过对比调查和对比分析,发现疾病的原因和线索;★(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样本推论总体;(4)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本章重点:掌握:描述疾病分布常用指标的意义、用途与计算方法;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疾病三间分布的概念和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意义,描述疾病任人群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内容熟悉: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综合分布的描述——移民流行病学了解:某些不常用指标(续发率、感染率、生存率)及地方性、外来性流行病学术语第一节概述1.疾病分布的定义及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疾病分布的定义(distribution of disease) 。

(名词解释):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像特点:1. 通过观察性研究获得;2. 群体现象(个体现象----症状、体征、功能变化等临床表现);3.三间分布;4.用频率指标描述。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1、描述分布规律,认识流行特征;2、帮助找到重点防治对象和重点防治疾病;3、探讨病因;4、制定预防和控制的措施;5、评价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第二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1.指标(index ):能够数量化的科学概念,如频数(frequency )、率,频率(rate )、比(ratio )、比例(proportion )。

重点注意个指标的分子、分母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以下公式重点掌握)(一)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1、定义: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并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K ⨯=同期该人群暴露人口数病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发病率 K=100%,1000‰,10000/万…..★★★重点区别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发病率是在某段时间内新发的病例占暴露人口数的比例,患病率是该短时间内患病的人数占可能患病的人数的比例,不考虑是否新发!2、计算发病率需考虑的因素新发病例数、暴露人口数(为平均人口数)、观察时间3、应用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频率,探讨病因及其因素、其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前瞻性调查的基点(二) 罹患率(attack rate )---主要用于突发事件1、定义:测量某人群某病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观察期间某并新病例数罹患率 K=100%,1000‰,10000/万…..2、应用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如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的爆发流行情况,在爆发调查中, 测量爆发疫情的强度,并用来探讨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系(三)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SAS )1、定义: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100⨯=易感接触者总人数发病人数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续发率 图表 12、应用:常用于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发生传染病是的流行病学调查、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及其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以下公式重点掌握)(一) 患病率(prevalence )1、 定义:也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可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新旧病例数某一时点某人群中某病时点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并的新旧病例数某观察期间某人群中某期间患病率 K=100%,1000‰,10000/万…..平均人口数:该年6月30日的人口数或(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22、 影响患病率的原因:(1) 引起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病例增加、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免于死亡,但未痊愈,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2) 引起患病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新病例减少、病死率增高、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3、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是,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4、 应用:患病率通 才 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用于估计某病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的严重程度,还可以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进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某一疾病及其预后与各种因素的关系、筛查及试验性诊断上的应用、评价疾病对健康人群的影响程度、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5、 ★★★发病率与患病率的主要区别:(二) 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 )1、 定义:指在某时间内被检人群中某病原体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率表示★%100⨯=受检人数受检者总感染人数感染率 2、 应用:多应用于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在具有较多隐性感染的疾病调查中应用较多,如结核病、乙型肝炎等、评价人群健康状况。

★★★三、死亡与生存频率(以下公式重点掌握)(一)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1、 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该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K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死亡率 死亡专率:死亡率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等)分别计算2、 应用:用于衡量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的的大小、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用于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

(二)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1、 定义: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100⨯=同期某病的病人数数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病死率 2、 应用:表示确诊某病者的死亡概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治能力、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三) 生存率(survival rate )1、 定义:之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病者中经N 年随访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100n n n ⨯=年的病例数随访满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年生存率 2、 应用: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用于评价某些病程较长疾病的远期疗效四、疾病负担指标(以下公式重点掌握)(一)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1、定义: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ei i i d a PYLL 1e :期望寿命 ,i :年龄 a i =e-(i+0.5) d i :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该指标可用来计算不同疾病或不同年龄组死者总的减寿年数2、应用:是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进一步衡量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强调了早死对人群健康的损害(三)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 ):1、 定义: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2、应用:比较与评价地区间的卫生健康状况,对已实施的措施进行初步的评价,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确定不同病种的疾病负担,为制定防治重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五、疾病流行强度:疾病流行强度常用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行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某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

1、 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见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一般是对于范围较大的地区。

2、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中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3、 流行:指在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流行出现时各病例之间呈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4、 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区广,在短期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六、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是流行病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是描述性研究的核心,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是制定疾病防御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一) 人群分布人群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婚育状况、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医疗卫生保障体制、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等。

研究疾病人群分布的最根本目的:①根据人群分布特征,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或病因线索;②确定重点防制对象。

1、年龄: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起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差不多所有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显示出与年龄这个变量有关。

一般来说,慢性疾病有岁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增加的趋势,急性传染病有岁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下降的趋势。

分析方法: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al analysis)分析潜伏期短和病程短的急性病或传染病的年龄分布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分析慢性病和潜隐期长的疾病的年龄分布1891年的出生队列1936:45岁(A),1941:50岁(B),1946:55岁(C),1951:60岁(D),1956:65岁(E),…横断面研究中的年龄差异是队列效应cohort effect导致的,因为早期出生的队列暴露水平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