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2020暑假讲义
三年级数学讲义学生用

三年级(上册)学生用书第一单元除法第一课时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想想做做:1、 6÷3= 8÷2= 9÷3= 5÷5=60÷3= 80÷2= 90÷3= 50÷5=2、用竖式计算:24÷2= 68÷2= 57÷5= 89÷4=一、温故而知新:1、口答:(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2)24里面有几个8?(3)20里面有几个十?(4)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4个20是多少?2、解决问题:快开学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学习用品。
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多少枝?第二课时除法的验算一、新课导入做游戏:这里有3元一块蛋糕,(学生书上有)请同学们来想一想,做一做;1、买这样的一块蛋糕要多少钱?买两块呢?2、如果我有12元钱?能买多少块?27元钱能买多少块?你是怎么想的?3、36元可以买多少块?二、新课学习1、一起讨论:怎么样证明36÷3=12是正确的呢?2、试一试:这些除法算得对吗?3、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想一想:你能验算吗?第三课时练习一(1)一、基础练习:1、口算:20÷2=33÷3=40÷2=63÷3=80÷2=93÷3=2、49÷4=(笔算并且验算。
)二、课后作业(黑板上)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4÷4= 77÷7= 93÷3= 66÷3=2、48位学生去看电影,有4排座位,每排应该做多少人?第四课时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整除的除法除法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把这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二、边说边做:78÷3= 84÷6= 92÷2= 80÷5=三、估算:你能估计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多少吗?64÷5= 85÷3= 95÷4= 91÷2=四、巩固练习64÷5= 85÷3= 95÷4= 91÷2=五、布置作业1、 96÷8= 84÷3= 74÷2= 66÷5=2、航天组一共60,每4人一组,问可以分成多少组?若每5人一组呢?第五课时被除数十位上数能整除而个位商0的除法一、新课导入:今天,老师要把62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二、边想边做:83÷4= 63÷6= 92÷3= 61÷2= 三、算一算,比一比:42÷2= 41÷2= 63÷5= 53÷5=四、布置作业: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最后两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暑假班讲义

讲义篇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小熊购物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乘加、乘减算式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能正确计算有关乘加或乘减的两步算式。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3×5= 4×8= 36-17= 80-43=一.乘加的运算顺序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寻找有关数学信息,并就提出的问题,尝试独立画图解决问题。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观察方法二和三两个式子有什么异同点?两个算式中的3×4表示什么?分别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分析与总结:把分步列出的两个算式整合成一个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
这两个综合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相同的,只是先后出现加号与乘号的顺序不同。
明确运算顺序:任意选一个算式自己亲自尝试计算,并与同伴交流。
脱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等号要写在算式的左下方,上下对齐,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一步一步地写出计算过程。
乘加的运算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无论乘法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练一练:3+2×5 4×6+9 6+5×4二.乘减的运算顺序思考:1.我们需要收集哪些数学信息解决壮壮的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方法一(分步列式):方法二(综合运算):方法三(综合运算):3.交流学习成果,画图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二、三中有几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种不合理?乘减的运算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减法,无论乘法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练一练:5×9-23 50-4×7 7×6-15三.实践作业1.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暑假培优:4和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暑假培优:4 和的变化规律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和的变化规律》。
我们将探讨两个数相加时,它们的和如何随着它们的数值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题来理解这个规律,并学会如何应用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和的变化规律,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习题,并能够将这个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和的变化规律,难点是如何将这个规律应用到实际的习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卡片和黑板,用来展示和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比如2+3=5,3+2=5,让学生观察和的变化。
2. 例题讲解:我会用卡片和黑板来展示一些例题,比如4+5=9,5+4=9,让学生们观察和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们回家后巩固学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来展示和的变化规律,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不同的数,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找一些实际的例子,应用和的变化规律,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和的变化规律,是否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的变化规律,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不仅关系到学生们能否理解和掌握和的变化规律,也关系到他们能否将这个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实际的例子来展示和的变化。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通过实际的例子,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
例如,我会展示2+3=5和3+2=5,让学生们观察和的变化。
三年级暑期奥数班讲义(一)——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暑期奥数班讲义【第一讲速算与巧算】计算方法与技巧一、凑十法:同学们已经知道,下面的五组成对的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1+9=10 2+8=10 3+7=10 4+6=10 5+5=10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计算又快又准。
例1 计算1+2+3+4+5+6+7+8+9+10=解:对于这道题,当然可以从左往右逐步相加:1+2=3 3+3=6 6+4=10 10+5=15 15+6=21 21+7=28 28+8=36 36+9=4545+10=55这种逐步相加的方法,好处是可以得到每一步的结果,但缺点是麻烦、容易出错;而且一步出错,以后步步都错。
若是利用凑十法,就能克服这种缺点。
1+2+3+4+5+6+7+8+9+10=二、凑整法同学们还知道,有些数相加之和是整十、整百的数,如:1+19=20 11+9=30 2+18=20 12+28=40 3+17=20 13+37=504+16=20 14+46=60 5+15=20 15+55=70 6+14=20 16+64=807+13=20 17+73=90 8+12=20 18+82=100 9+11=20又如:15+85=100 14+86=100 25+75=100 24+76=100 35+65=10034+66=100 45+55=100 44+56=100等等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那些较大的数相加又快又准。
像10、20、30、40、50、60、70、80、90、100等等这些整十、整百的数就是凑整的目标。
例2 计算1+3+5+7+9+11+13+15+17+19解:这是求1到19共10个单数之和,用凑整法做:1+3+5+7+9+11+13+15+17+19=例3 计算2+4+6+8+10+12+14+16+18+20解:这是求2到20共10个双数之和,用凑整法做:2+4+6+8+10+12+14+16+18+20=例4 计算2+13+25+44+18+37+56+75解:用凑整法:三、用已知求未知利用已经获得较简单的知识来解决面临的更复杂的难题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凑十法、凑整法的实质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把这种认识规律用于计算方面,可使计算更快更准。
三年级暑假(1—9讲)

1
5
2
7
3
9
5
13
30
6
63
9
108
12
234
18
找规律,填空:
模块3:综合应用
按图呈现的规律,第10个图由多少个圆组成?
按如下规律摆放三角形,则第5堆三角形的个数为。
本讲作业
下面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一规律在“?”处画出适当的图形。
知识点睛
列乘法竖式:
第一步:第一个乘数写在上方,第二个乘数写在下方(末尾要对齐,数位要对齐);
第二步: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十位、…分别从右向左依次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满十进一;
注:个位数乘得的数的个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
十位数乘得的数的个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百位数乘得的数的个位与乘数的百位对齐
……
第三步:将得到的所有数对位相加得出结果。
(1)100÷10=(2)500÷20=
(3)12300÷30=(4)410÷40=
计算下列各题:
(1)560÷70=(2)1400÷50=
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72÷12=(2)286÷13=
(3)95÷11=(4)492÷23=
本讲作业
列式计算:
(1)54÷2=(2)405÷5=
列式计算:
(1)52÷5=(2)141÷2=
计算:
(1)567 + 58 + 242–67
(2)450–137– 54 – 13 – 146
计算:2014 – 99 – 199 – 299 – 399
计算:264 + 451 – 216 + 136 – 184 + 149
培训机构二升三年级暑假数学讲义完整版

三年级暑假数学第一讲计算 (2)第二讲方向 (6)第三讲读写数 (10)第四讲单位 (14)第五讲加法 (17)第六讲减法 (21)第七讲综合(一) (25)第八讲综合(二) (29)第九讲角 (33)第十讲四边形 (37)第十一讲时钟 (41)第十二讲乘法 (45)第十三讲除法 (49)第十四讲括号 (53)第十五讲三位数的加减(一) (57)第十六讲三位数的加减(二) (61)第一讲计算1.课堂讲义主要知识点:1.背乘法口诀表2. 50 ÷ 6 = 8 (2)被除数除号除数等号商余数3.试商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4.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2.课堂例题例题1 列竖式计算 18÷3= ,并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例题2 列竖式计算26÷5=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 )例题3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43÷6=()……()24÷5=()……()例题4 求出下题的被除数()÷5=4......3 ()÷6=4 (4)3.课堂习题练习一1、有17根火柴棒,每两根搭一个“十”字,可以搭()个“十”字,还剩()根,算式是()÷()=()(个)......()(根)2、一个生日蛋糕上用2个草莓可以摆成一个“❤”,有19个草莓,能摆()个“❤”,还剩()个草莓,可以列出算式是()÷()=()(个)......()(个)3、列竖式计算。
24÷6= 45÷8= 29÷3= 54÷8=48÷9= 73÷9= 28÷6= 45÷9=练习二1、□÷5=△······☆,☆最大是(),最小是()2、33个桃子,每盘放7个,至少需要()个盘子。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学生版)

三年级奥数暑假复习讲义【课程说明】由于培优大纲顺序和本课程顺序不同,所以在学习此课程时,有些讲次安排打乱了,重新排序不会影响知识点的学习。
【课程目标】提升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乐于思考,乐于学习培养习惯※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解题习惯收获成绩※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积累成就感和自信心目录第一讲高斯求和第二讲找简单数列的规律第三讲上楼梯问题第四讲植树与方阵问题第五讲归一问题第六讲平均数问题第七讲和倍问题第八讲差倍问题第九讲和差问题第十讲年龄问题第十一讲鸡兔同笼问题第十二讲盈亏问题第十三讲巧求周长第一讲高斯求和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
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
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1)1,2,3,4,5, (100)(2)1,3,5,7,9, (99)(3)8,15,22,29,36, (71)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典型例题】例1、1+2+3+…+1999=?例2、11+12+13+…+31=?例3 、3+7+11+…+99=?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2020三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答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2020三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答案(完整版)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answer to summer homew ork (full version) of mathematics volume 2 of grade 20202020三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答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暑假作业是在暑假期间需要完成老师或学校布置的作业。
暑假作业形式多样,不仅有学科作业,也有社会实践方面的作业,这样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安排。
本教案根据暑假作业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计算下面各数。
3.28+2.76+3.04=6.04+3.04=9.0864.45-14.3-22.1=50.15-22.1=28.0582.8+(82.8-7.24)=82.8+75.56=158.36215-(32.39+158)=215-190.39=24.61二、选择正确答案。
1.B2.C3.B三、排顺序。
1.0.068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一、解决问题。
1.(1)6-a+b(2)(估计此题出错了,那么就将错就错)当a=b,b=5时6-a+b=6-b+b=6-5+5=6答:这时车上有6名乘客。
2.5-(1.65+1.05)=5-2.7=2.3(米)答:还剩2.3米。
二、动动脑筋。
(此题有4种组合,任选其一)(别忘记画出组合后的示意图,为了清楚可以不化简)①图1和图2组合长:m宽:n+a面积:m(n+a)周长:2(m+n+a)②图1和图3组合长:m+b宽:n面积:(m+b)n周长:2(m+b+n)③图2和图4组合长:m+b宽:a面积:(m+b)a周长:2(m+b+a)④图3和图4组合长:n+a宽:b面积:(n+a)b周长:2(n+a+b)一、看谁填得对。
1.(1)表示(三年级人数)(2)表示(三、四年级总人数)2.(1)表示(篮球总价)(2)表示(排球总价)(3)表示(两种球总价)3.301×72=300×72+1×72(64+38)×10=64×10+38×10(125+15)×8=125×8+15×830×9+24×9=(36+24)×999×a+a=(99+1)×a二、考考你的眼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讲认识时分秒 (2)第2讲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0)第3讲有趣枚举应用 (25)第4讲测量中的学问初步 (33)第5讲多位数乘一位数 (45)第6讲有趣的图形——认识四边形 (54)第7讲暑假闯关 (62)(一)儿童诗雨滴雨滴,雨滴,你为什么不在天空玩耍?雨滴,雨滴,你们为什么在云妈妈的怀里活蹦乱跳?明白了,明白了,你们错把云妈妈的怀抱当成是乐园了。
雨滴云妈妈,你们就是一个整体,云妈妈有无私的母爱,雨滴孩子有调皮的个性。
第1讲认识时分秒1. 熟悉钟表的组成,学会用合适的时间单位填空。
2. 理解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单位换算技巧。
一. 认识时钟1. 时钟钟面3根针:时针、分针、秒针。
(1)时针:又短又胖,跑的最慢;(2)分针:长的匀称,不快不慢;(3)秒针:又长又瘦,跑的最快。
2. 时钟钟面格子。
(1)12个大格;(2)60个小格;(3)1个大格包括5个小格。
3. 常见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2)计量很长的时间常用时。
4. 3针与格子间的关系。
(1)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1大格的时间是5秒;(2)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的时间是5秒;(3)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例题:分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2”,经过了()分。
同步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时长40();(2)爸爸每天工作8();(3)李静跑50米的成绩是13();(4)做一次深呼吸要4()。
2.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掌小萌9秒,美美兔11秒,呆呆熊8秒,顽皮猴10秒。
()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3.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分、时、秒B:秒、时、分C:时、分、秒4. 钟面上秒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7”,经过了()。
A:1分B:1秒C:5秒5. 填一填。
(1)秒针走1个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2)分针走1个大格是()分,走1圈是()分;(3)时针走1个大格是()时,走1圈是()时。
二.单位换算1. 秒针走1圈,是60秒,相当于分针走1小格,是1分。
2. 分针走1圈,是60分,相当于时针走1大格,是1时。
3. 1分=60秒,1时=60分。
4.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例题:单位换算。
4时=()分3分= ()秒240秒= ()分90分=()时()分同步练习1. 判断正误。
(1)2分=200秒。
()(2)分针走一大格,时针就走一大格。
()(3)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了5大格。
()2. 单位换算。
1时=()分360秒=()分5分=()秒1时-50分=()秒3. 分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经过了()秒。
4. 里填上“>”、“<”或“=”。
100 130秒61秒 1小时70秒 1分12秒1时分 62分1. 钟面上的3根针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是(),其中走的最快的针是()。
2. 填一填。
时针走1大格是()时,走半圈是()时;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走半圈是()分;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半圈是()秒。
3. 单位换算。
2分=()秒 1时20分=()分 2分20秒=()秒4. 时针从4走到11,经过了()大格,()小格,所经过的时间是()分。
3×6= 5×7= 9×5= 6×3= 6×4= 7×8= 6×2= 8×5= 3×5= 9×9=7×7= 3×7= 5×8= 5×4= 9×2= 6×6= 7×6= 8×8=7×2= 9×7=ABC(字母歌)A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Now you know your ABCEverybody sings with me A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Now you know your ABCEverybody sings with me第2讲万以内数的加减法1. 掌握二位数加减二位数的口算方法,快速得出结果。
2. 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并熟练应用解题。
一.二位数加减二位数的口算加数+加数=加数+整十数+一位数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的整十数-减数的个位数例如:35+34=35+30+4=65+4=6965-54=65-50-4=15-4=11例题:填一填。
(1)在口算23+36时,我们可以先计算23+()=(),再计算()+()=()。
(2)在口算36-23时,我们可以先计算36-()=(),再计算()-()=()。
同步练习1. 口算。
55+23=()24+33=()48+25=()56-24=()66-45=()32-18=()2. 比较大小。
24+33 32+25 37+24 35+2554+33 62+26 33-21 1346-26 20 76-27 483. 下列算式中,结果与54+27结果一样的是()。
A:45+36 B:99-17 C:35+45二.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从个位加起。
例题:271+113=同步练习1. 列竖式计算。
150+214= 363+222= 246+353=2. 比较大小。
613+384 998 326+133 459 245+324 5683. 下列算式结果正确的是()。
A:333+124=447 B:245+134=379 C:166+231=396三.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加起,满十进一。
例题:356+226=同步练习1. 列竖式计算。
578+105= 323+229= 475+282=2. 比较大小。
274+436+565+3. 下列算式结果正确的是()。
A:218+124=332 B:163+366=429 C:364+176=540四.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加起,连续满十进一。
例题:476+286=同步练习1. 列竖式计算。
578+165= 743 746+187= 933 217+688= 9052. 比较大小。
274+247 522 346+276 532 565+368 9303. 下列算式结果正确的是()。
A:238+183=321 B:364+267=621 C:458+366=824五.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减,从个位减起。
例题:456-321=同步练习1. 列竖式计算。
562-231= 846-614= 954-333=2. 比较大小。
274-142 133 657-356 301 473-222 2503. 下列算式结果正确的是()。
A:555-244=311 B:346-223=113 C:578-354=225六.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数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一。
例题:435-126=同步练习1. 列竖式计算。
564-339= 472-338= 425-143=2. 比较大小。
357-228 130 456-175 280 347-174 1733. 下列算式结果正确的是()。
A:625-318=317 B:346-127=219 C:457-284=163七.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数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例题:523-347=同步练习1. 列竖式计算。
346-158= 567-389= 613-446=2. 比较大小。
357-178 178 434-275 160 543-254 2893. 下列算式结果正确的是()。
A:615-248=357 B:463-189=274 C:325-146=178八.综合应用1. 知少求多用加法,求一共多少用加法。
2. 知多求少用减法,求还剩多少用减法,求比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
3. 答题步骤:(1)列式计算;(2)单位;(3)答。
例题:养鸡场养殖公鸡、小鸡和母鸡的数量如下:108只 295只 592只(1)求公鸡、小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2)求母鸡比小鸡多多少只?同步练习:1. 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它们的数量如图所示,求一共多少棵桃树和梨树?262棵 304棵2. 掌门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82人,女生356人,则(1)三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3. 海洋馆上午有游客327人,中午有180人离开,下午又来了208人。
现在海洋馆里有多少人?1. 口算。
38+25= 59+35= 68+21= 46+12=2. 帮帮掌小萌检查作业,给正确的算式打“✓”,并将错误的算式改正,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中。
3 4 2 2 6 4 5 2 4 4 5 6+2 5 1 +5 1 8 +2 9 5 +3 8 85 9 3 7 7 2 8 1 9 8 4 4()()()()3. 一台电风扇原来卖539元,现在卖480元。
这台电风扇价格现在比原来便宜()元钱。
A:131 B:149 C:594. 应用题篮球249元足球382元羽毛球拍167元望远镜623元(1)掌小萌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羽毛球拍,一共需要多少钱?(2)牛老师带了900元,现在他打算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望远镜,请问他带的钱够吗?说明理由。
22+36= 15+27= 31+26= 56+24= 78+16= 63-25= 45-28= 73-39= 81-18= 31-19= 123+321= 230+260= 216+456= 365+127= 281+364= 351-277= 376-199= 674-147= 434-349= 912-699=(二)古诗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第3讲有趣枚举应用1. 掌握简单的枚举方法,熟练应用解题。
2. 掌握数字排序、事物排序以及事物选取的枚举方法并熟练运用。
一. 数字排序1. 将数字组成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枚举。
2. 注意数字“0”不能出现在首位。
例题:掌小萌想去图书馆学习,但是图书馆的大门上挂着一把密码锁,密码由1、2、3三个数组成,且一组密码中数不能重复(如111、222算数重复),那么一共有哪些密码?同步练习1. 用3、4、7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排成哪些三位数?一共有多少种情况?2. 将4、5、6三个数字排序,不能重复,一共能组成几种3位数?分别是?3. 用0、2、4、6可以组成哪些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一共有多少个?二.事物排序将所需要排序的事物编号,按照数字排序方法得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