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中国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真实:中国民歌以自然真实为核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它们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真实的情感为素材,表现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民歌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修饰,保持了一种自然、朴素、真实的状态。
2.情感真挚:中国民歌在表达情感方面表现出真挚和深情。
民歌以其直接、纯真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别离等等。
民歌的旋律简单、朴实,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真挚情感。
3.音乐形式多样:中国民歌形式多样,以其独特的节奏、音调和旋律色彩独树一帜。
民歌可以以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演唱,也可以伴有乐器伴奏或无伴奏表演。
流行的中国民歌有广东民歌、四川民歌、云南民歌等,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地域音乐特色。
4.文化传承: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的传承。
民歌传统上是口头传承,通过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中国民歌通过表达人们的情感和经历,记录并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5.社会价值:中国民歌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文化娱乐的一种载体,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抒发渠道。
民歌可以表达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潮。
它们也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撑和情感寄托,引起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情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中国民歌以其自然真实、情感真挚、音乐形式多样、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成为民间音乐中独具魅力的一种形式。
通过歌唱中国民歌,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现在流行音乐很流行,很多人只喜欢流行音乐,并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民族还有很多动听的民族歌曲。
远古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主要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劳动生活。
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美的意识的产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自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一、劳动号子号子又称为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号子的功用:一方面,起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
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号子的音乐表现的限制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唱者就有较大的余力去发挥号子的艺术表现。
号子的演唱形式,最常见的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的劳动的指挥者。
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起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等作用,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有关。
如东北的《哈腰挂》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
——学唱《黄河打硪号子》;《打夯歌》农事号子:一1/ 5般在农事劳动中唱。
如打麦、舂米、车水、薅草等。
如《舂米号子》船渔号子:其所伴随的劳动有水运、打渔、船务等。
如《黄河船夫曲》、《川江船工号子》号子的艺术特征:1.表现方法直接简朴,音乐性格坚毅、粗犷;2.节奏的律动性;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与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
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其结构特点有二:简单、规整,多为平叙性和对应性的段式;乐段独立性不强,为配合劳动而反复唱,段落感不强,随劳动结束而结束。
二、山歌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传统山歌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述。
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其中纯朴的感情、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鲜活,真挚感人。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声音特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各种音乐元素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一、旋律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十分独特,包括了古老而富有韵味的旋律形式,如古乐、雅乐、丝竹乐等。
其中古乐是指汉代以前的乐曲,其特点是旋律简洁、朴素、自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崇拜自然的意味。
雅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音乐,其曲调优美、和谐,表现出古代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特点。
丝竹乐则是中国传统器乐音乐的代表,其旋律清新婉转,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还表现在其使用的音阶和音律上。
中国音乐使用的音阶主要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基础。
在音律上,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是“和谐、平和、婉转”,强调音乐的气韵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旋律上常常表现出平和、婉转、抒情的特征。
二、节奏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节奏特征十分丰富多样,不仅包含了各种基本的节奏形式,还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节奏特点。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常用的节奏形式有固定节拍、自由节拍和变奏节拍。
固定节拍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有着明显的规律和规定,如古罗马音乐《广陵散》中的“一拍一拍”、“两拍一拍”等固定的节奏形式。
自由节拍则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根据作曲者的要求进行变化,如黄龙谣中的自由节奏形式。
变奏节拍则是指根据音乐的表达需要,对原定的节奏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如《走马观花》中的变奏节奏。
这些不同的节奏形式为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变化。
三、声音特色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声音特色主要表现在器乐、歌唱和声腔等方面。
在器乐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民族乐器和宫廷乐器两大类。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以及主要特征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以及主要特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较为多样,根据不同的地域、民族和乐器等因素,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多个类别。
首先,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贵族阶层享受的音乐形式,表现出庄重、典雅的特点。
宫廷音乐主要包括雅乐和宫调,雅乐又分为大雅、小雅和颂三个部分,它们用于祭祀、宴会和重大仪式。
宫调是古代君主的乐队演奏曲目,其音乐形式以洪亮、庄重、慷慨激昂的风格而著称。
其次,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音乐伴奏,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和戏剧的完美结合。
戏曲音乐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剧种,分为京剧、豫剧、昆剧、评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各具特色。
戏曲音乐以其高亢激昂、婉转动人的旋律和独特的唱腔而著名,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剧情和人物的情感和心情。
再次,民间音乐是中国广大民众所喜欢的音乐形式,其源远流长,风格各异。
民间音乐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陕北民歌、苏州评弹、云南民间音乐等。
民间音乐大多通过歌唱、弹奏乐器以及舞蹈等形式进行表演,其特点是音乐旋律朴实淳厚、歌唱方式自由自在,常常以富有生活气息的主题和情感为主要内容。
最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中国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文化面貌。
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
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调式、音色和演奏技巧而著名,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例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圆舞曲、壮族的木鱼等,都是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代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征是多样性、传承性和情感性。
中国广大的地理和民族多样性使得民族民间音乐充满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
同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性非常强,许多音乐形式和曲目在数百年甚至千年的演变中得以保存和发展。
另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强调情感表达,其音乐旋律和歌唱方式能够真实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心情。
传统民族器乐曲赏析

传统民族器乐曲赏析民族器乐曲是各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每一个民族器乐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让人沉浸其中,领略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情。
本文将以传统民族器乐曲为主题,对几种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进行赏析,探讨其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民族器乐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
其中,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唢呐、哈尼族的芦笙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
以蒙古族的长调为例,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
长调常常表现出蒙古族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蒙古族人的豪迈和坚韧。
而藏族的唢呐则是藏族音乐的灵魂,其独特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唢呐常常被用来演奏祭祀、婚礼等重大场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尼族的芦笙也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器乐,其悠扬的音色和婉转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哈尼族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愉悦。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蒙古族的长调。
长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它常常用于表达蒙古族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长调的演奏者往往是一位悠扬的嗓音,配以简单的乐器伴奏,如马头琴、马蹄琴等。
长调的旋律悠扬动听,富有变化,常常让人陶醉其中。
长调的演奏方式也有其独特之处,演奏者往往以自由的方式演绎,没有固定的节奏和曲式,完全凭借个人的感悟和情感来表达。
长调的歌词往往表现出蒙古族人的豪迈和坚韧,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让人感受到蒙古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除了中国的民族器乐曲,其他国家的民族器乐曲也同样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
比如,俄罗斯的巴拉拉伊卡、日本的箫、印度的坡塔、非洲的鼓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
巴拉拉伊卡是俄罗斯的一种传统民族器乐曲,其富有激情和豪放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俄罗斯人的豪迈和热情。
箫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民族器乐曲,其清新的音色和婉转的旋律让人感受到日本人的细腻和含蓄。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瑰宝。
它蕴含着祖先智慧与生命力,反映着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国音乐起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传统音乐系统。
它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涵盖了广阔的地理区域和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曲式、旋律和表达方式。
中国民族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其中宫廷音乐被誉为“天籁之音”,在中国古代宫廷社会中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音乐,其曲式高雅、气氛庄严,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最高境界。
而民间音乐则更具有民间的性质,代表了中国百姓心中深刻的情感和生活经验。
它可以分为山歌、赣剧、邓州派、梆子、秧歌等多种。
中国民族音乐最有代表性的形式是器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琴,也被称为“琴中之王”。
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古朴幽雅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而闻名。
它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和其他乐器合奏。
此外,还有二胡、笛子、琵琶、锣鼓等类型的民族器乐,每种乐器都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和音乐特点。
这些器乐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热烈欢迎,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民间歌曲也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民间歌曲。
例如著名的晋阳调、渔舟唱晚、腰鼓、小苹果等,都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地方特色。
这些歌曲反映了中国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具有很高的文化和社会的价值。
除了歌曲和器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还有各种舞蹈和乐曲。
民间舞蹈具有很高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就像中国古代的舞狮、舞龙、太极拳、广场舞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而乐曲则有着不同的曲风和格调,有悠扬的民族乐曲、酣畅的豫剧、热烈的越剧、欢快的二人转、沉稳的京剧等等,它们代表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遗产和瑰宝,它不仅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众多价值观念和艺术风格。
对民间歌曲的理解和认识

民间歌曲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信仰。
以下是对民间歌曲的理解和认识:
1.文化价值:民间歌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传
统和民间艺术。
它们通常是由一代代人民口耳相传下来的,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民间歌曲通常包含着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敬畏、对爱情的向往等,它是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反映。
2.音乐特色:民间歌曲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其旋律优美、自然,且具有强烈
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其歌词往往富有诗意,且具有一定的叙事性。
民间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色往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生活风貌。
3.社会功能:民间歌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可以是人民劳作时的助兴,也
可以是节日庆典的庆祝之声,还可以是传承历史、传统和文化的重要工具。
同时,民间歌曲也具有教育功能,它可以教给孩子们生活常识、道德规范和传统文化知识。
4.传承与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民间歌曲面临着失传的
危险。
因此,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收集整理、录音录像、教育传播等,来保护和传承民间歌曲。
同时,我们也应该结合现代元素,创新发展民间歌曲,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
总的来说,民间歌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积极地去了解、学习和传承民间歌曲,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及评价

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及评价首先,中国民间音乐的内容丰富多样。
民间音乐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贴近生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历和情感需求。
比如,民歌是人们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创作的歌曲,内容多是关于爱情、家庭、劳动等,非常质朴真实。
而说唱则用生动的语言形式,讲述了人们的生活故事和历史传统。
戏曲音乐则是结合戏剧形式的音乐表演,以传递角色情感为主,同时也兼具具有宗教性质的节日庆典音乐等。
其次,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独特。
民间音乐的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代代相传,形成了丰富的曲目和技艺。
这种传承方式在有些地方还保留至今,使得音乐的质朴之美得以保留和传承。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民间音乐也通过电子媒体和网络等形式得以传递和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
再次,中国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中国广大的地域使得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调性。
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以河北梆子、蒙古民歌等为代表,热情豪放,富有民族特色。
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则以粤剧、闽南音乐等为代表,婉转柔美,极具地方特色。
而西部地区的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音乐也展现了他们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这种地域差异使得中国民间音乐更加多样化,也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艺术形态。
最后,中国民间音乐具备了深厚的审美价值。
中国民间音乐不追求技巧的炫耀,而更注重塑造角色、表达感情和传递思想。
它以朴实自然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具有浓郁的民间情感。
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能够引起广大观众共鸣。
同时,中国的民间音乐还倡导自然和谐、人伦和睦的社会价值观,传递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这使中国民间音乐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音乐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独特的传承方式、浓厚的地域特色以及深厚的审美价值,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自然朴实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经历和情感需求,传递了重要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中国民间音乐,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民间音乐,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作者:王怡心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8期
摘要:中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的自然资源也有很多的人文资源,少数民族的文化一直是艺术界研究的重要论题。
每个民族每块地域都有非常独特的文化风格,今天就以侗族大歌为主,阐述中国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化与继承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侗族大歌;文化遗产;文化传承
一、侗族艺术文化概述
在两年前的一个暑假,我有幸前往贵州遵义,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亲临贵州的好山好水。
在旅行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来自侗族的导游,在她带我们游历山水的过程中,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侗族的文化,还为大家演唱了侗族民歌的经典片段,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在旅行结束后,我基于导游的介绍,有趣对侗族这一少数民族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侗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的民族,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个省份,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区。
在艺术方面,音乐、舞蹈、侗戏等表演形式都是侗族珍贵的文化财富。
侗族人民都很喜欢用歌曲来表达自己心情、感情,歌词通常押韵,曲调天然优美,采用比兴的手法。
由于侗族所在的地段都偏为落后,交通比较闭塞,侗族人明都是靠农业自给自足。
唱歌这一方面通常遵循:年长者教歌,年轻者唱歌,年幼者学歌歌师传歌这样一代一代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沿袭下去。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处处,都能听到侗族人的歌声,因此有人说:侗族是歌的海洋。
在侗族能歌者地位都很高,唱歌在侗族的文化里具有崇高的地位,侗族有很多各班歌队这种组织专门来演唱,大歌、拦路歌、琵琶歌都是侗族唱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类型。
其中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精粹。
大歌一般采取“一领众和”或者“众低独高”的演唱形式,大部分都采用小三度音程进行和声演唱,分为三声部或者四声部。
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又因为是口口相传的文化,所以大歌没有固定的曲谱,节奏也不固定,多为混合拍子,节拍比较自由。
这就导致了不同的村寨不同的歌队所呈现出来的相同的侗族大歌的作品在唱法上有所不同。
不过每一个歌队都靠着自己内部的默契,往往都各自形成了自己内部的一种独特的唱法,各个歌队都能将同首大歌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和音调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侗族大歌的历史与代表作品
侗族大歌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刘向所作的《越人歌》就为如今的侗族大歌奠定了基础,到了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的非常纯熟了,宋人陆游在自己的作品中就记载了集体作歌的场景。
直至明代,侗族大歌在区域范围已经十分盛行了。
侗族大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声音大歌是侗族大歌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类型,《蝉之歌》就可以作为侗
族大歌中声音大歌的代表作品,它不仅是声音大歌的代表,更是侗族大歌的一个重大的代表作。
《蝉之歌》为女声演唱曲目,采取复调和声的形式,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模仿自然界中的蝉鸣鸟叫,女声则更体现纯净,贴切的反映出贵州地区山明水静的自然风光。
侗族虽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但是一直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这首歌吸取了中国民族说唱音乐中吟诵调的技法,又糅合了他们本民族语言的文化,用口语化的形式和押韵的特色,在加上形形色色的拟声词,形象的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关系。
实际上这首歌所采取的“蝉”这个意向,也有特殊的含义,在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里有这样的一段关于蝉的描述:“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未发现的秘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未成长爬到地面上来以前,地下生活经过了许多时间而已。
蝉虽然是寿命最长的昆虫,但是他们这辈子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地下度过的,在地下经过了几年的长成之后艰难的钻出地面,爬上树干,成熟的蝉在交配产卵之后,也意味着生命走到了尽头。
”中国古代的诗人常常拿蝉这个意向来隐喻自己的高洁品格,因此我認为在《蝉之歌》这首侗族大歌之中,蝉也同样代表了侗族人民的高尚品格。
因为交通闭塞还有长期使用自己民族的方言而产生了与外界交流的些许障碍的缘故,他们的社会结构逐渐自成一派,侗族人常年生活在自己的部落中,很少有机会与外界去的联系,我相信因为这些因素,在侗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遭遇了不少非议和冷眼。
但是他们依旧隐忍,继续坚持,将自己的文化发扬。
虽说在文化交流部分有所缺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让他们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差异相似性”,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区域文化,并且一步一步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总而言之,《蝉之歌》用了蝉这个意向,体现出侗族人民亲近自然的淳朴民风,也象征着他们骨子里那种隐忍高洁的品格,也寄托着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
三、侗族文化的传承
如今的侗族大歌早就大不如前,这种闪耀着高洁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侗族所生活的地方仍然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本地的很多青壮年因为时代发展吃不下压力的原因,被迫外出打工。
老一辈的歌者都已辞世,青壮年歌者外出,处于幼年的侗族孩子因为没有教授者不会唱侗歌,一直以来的口口相传的平衡也正因此被打破了。
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能现代化产业的发展,外来文化大批的引入,人们迅速的被其所吸引,世世代代传承的侗族艺术文化便无人问津。
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境遇。
所以现在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在当今社会变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侗族大歌06、08年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09年入选了世界级,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也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更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亲临彼境感受之时,我体会到了大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体现了当地热
情洋溢、善良淳朴的民风和侗族人血脉中的气节。
在阵阵歌声中,会渐渐带我们感受到贵州侗族文化的魅力,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杨远慧.“以歌养心”及其困境——从《蝉之歌》管窥黔东南地区侗族大歌的特点[J].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2012(00):261-266.
[2] 方新佩.贵州侗族大歌《蝉之歌》的演唱分析与传承[J].艺术评鉴,2016(03):75-76.
作者简介:王怡心(1999.06-),女,汉,浙江温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之侗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