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论文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论文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论文基坑工程监测方案是指针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的方案。

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对于保障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制定原则、监测内容及方法、实施步骤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等问题。

一、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制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

监测方案应该基于合理的工程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科学的监测手段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全面性原则。

监测方案应该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变化进行全面监测,包括地表沉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内容。

3.时效性原则。

监测方案应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实用性原则。

监测方案应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制定,既要能够满足监测的科学要求,又要能够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5.安全性原则。

监测方案应该设置合理的安全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二、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及方法1.地表沉降监测。

地表沉降是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监测内容,一般采用水准测量、GNSS定位等方法进行监测。

2.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

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直接影响着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般采用无损检测、测深仪等方法进行监测。

3.地下水位变化监测。

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对于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一般采用井水位计、水压计等方法进行监测。

4.其他监测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进行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地下管线的变化监测等其他监测内容。

三、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实施步骤1.监测方案的制定。

在基坑工程开始之前,需由专业监测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并报送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2.监测点的设置。

根据监测方案,对监测点进行设置和标定,确保监测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监测设备的安装。

基坑工程检测方案论文范文

基坑工程检测方案论文范文

基坑工程检测方案论文范文摘要:基坑工程是指为了建设地下工程而进行的挖土、支护和施工等一系列工作的工程。

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关乎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因此,基坑工程的检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坑工程的检测方案,包括基坑工程检测的意义、检测的方法和步骤、检测的重点、检测的阶段等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坑工程;检测方案;监测;质量与安全1. 基坑工程的检测意义基坑工程是地下工程的一种重要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市政、交通等领域。

由于基坑工程的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工作条件复杂,因此在基坑工程中容易出现坍塌、变形、沉降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甚至威胁到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对基坑工程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对于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意义重大。

2. 基坑工程的检测方法和步骤(1)检测的方法1)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是基坑工程检测的第一步,主要是对基坑周边环境、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以便确定采用何种支护措施。

2)非破坏性检测。

使用地质雷达、地震波测量仪等设备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以了解地下结构和土壤的情况。

3)监测仪器。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设置一些监测设备,如测孔仪、测斜仪、水准仪等,用以对基坑工程的变形、沉降、地下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

4)实验室试验。

进行土壤的采样、试验,以确定土壤的力学性质,为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2)检测的步骤1)确定检测的目标和内容。

明确基坑工程检测的目的和内容,包括检测的重点、监测指标和方法。

2)选择检测的时间和地点。

根据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的时间和地点,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制定检测方案。

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编制相应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的方法、设备、人员和预算等。

4)进行检测和监测。

按照制定的方案和程序进行现场检测和监测,并及时记录检测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评估。

5)分析和评估检测结果。

基坑工程施工方案毕业论文

基坑工程施工方案毕业论文

基坑工程施工方案毕业论文一、基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工程前期准备基坑工程施工前,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方案制定。

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土质条件,确定基坑开挖的深度、形状和支护结构。

同时,要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勘测,了解地下管线、地质情况等,为施工提供依据。

2. 安全管理措施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施工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同时,要设置警示标识、安全通道等设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3. 人员、设备准备在施工前,施工单位还需准备好所需人员和设备。

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施工队伍等,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支护材料等。

同时,要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施工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作。

二、基坑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1.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是基坑工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控制挖土深度、坡度和挖土方式,避免土方坍塌和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

2. 基坑支护基坑支护是为了防止土体坍塌,确保基坑周围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支护结构包括钢板桩、混凝土支撑、土钉墙等。

在选择支护结构时,要根据土质条件和基坑深度进行合理设计,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排水系统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和雨水会对基坑造成影响。

因此,要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基坑内的水,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抽水泵等设施,要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有效性。

4. 基坑监控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基坑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监控内容包括基坑周围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等。

同时,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保证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5. 环境保护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单位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施工废弃物的排放。

同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基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坑工程施工后的收尾工作1. 施工验收基坑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

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的论文(共五篇)

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的论文(共五篇)

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的论文(共五篇)第一篇: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的论文摘要介绍北京地铁四号线,中关村车站三号出入口深基坑施工,采用排桩+钢管支撑体系基坑支护技术,施工操作性强,且钢管支撑系统可循环利用,有效控制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变形位移,防止了由此引起基坑外地面沉降,保证了施工工期和安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明挖法深基坑排桩支护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北京地铁四号线中关村站处于商业高度发达的高科技园区中心,车站主体位于交通繁忙的中关村大街主路下方,为全埋式地下车站,共设四座出入口和两座风道。

其中三号出入口位于车站西北角,设计为单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宽6.3m,挖深达13.0m,基坑土层从上至下为人工填土层、粉土层、粉质粘土层、粘土层、粉砂、中粗砂和砂砾层。

结构西侧8m为恒昌数码电脑商城和中关村科技广场展示中心,结构东侧2m为中关村大街主路,基坑四周市政管线密布。

只好采取直壁式支护开挖施工方法。

基坑围护结构采用800mm混凝土灌注排桩和钢管支撑体系,桩顶设0.8m高冠梁将排桩连接成整体,钢支撑采用400钢管,支撑水平间距3.0~4.5m,竖向设3道。

2降水施工基坑开挖前,需将坑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并排除,使坑内土体在基坑开挖时,通过排水固结达到一定强度,提高坑内土体的水平抗力,减少基坑的变形量;增强基坑底部稳定性,减少坑底土体的隆起。

本出入口结构范围地层地下水主要为:①上层滞水,位于地面下3~4m,含水层为人工填土层和粉土层,透水性弱;②潜水,位于地面下8~9m,含水层为粉质粘土层和粉土层,透水性一般;③承压水,位于地面下12m以下,含水层为粘土层、粉砂、中粗砂和砂砾层,透水性强。

基坑降水采用管井+渗井方式,降水早于基坑开挖前20天开始。

降水过程中对临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进行观察监测,同时在坑外地面设回灌井,必要时应采取回灌措施,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

3基坑围护施工基坑四周设800mm混凝土灌注排桩围护结构,桩间距1.0~1.2m,转角部位局部加强。

深基坑监测毕业论文

深基坑监测毕业论文
• 确保量测仪表具有良好使用状态 • 现场测试前检查工作 • 测试工作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 测试收尾工作 • 量测资料整理
• 2.保证体系
• 施工期观测做到“四无”,既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合精度、无违时; “四随”,即随时观测、随时记录、随时计算、随时校核;“四固定”, 即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次固定、时间固定。
• 2、测点埋设要求
• (1)测斜管 ① 埋设方法 测斜管一般采用绑扎方法固定在钢筋笼上与其一起沉入孔(槽)中。管壁内 有二组互为90度的导向槽,固定时使其中一组导槽与围护结构体水平延伸方 向基本垂直,长度基本与钢筋笼等长;在采用钻孔法埋设时,测斜管内注满清 水,防止管体上浮,测斜管管底及管顶用布料堵塞,盖好管盖。 ② 测孔保护 a.为了防止泥浆从缝隙中渗入管内,接头处应进行密封处理,涂上柔性密封 材料或贴上密封条。 b. 凿除桩头、浇筑冠梁的时候应及时把测斜管接上,避免被堵塞。 c.日常监测后须及时盖上顶盖,防止测管被杂物堵塞。
• (2)地表沉降 ①观测点埋设方法 硬化面地表沉降点的布设,可在地表打入钢筋至原下卧土层,钢筋与地表硬 化路面脱离,孔隙处用细沙回填,不可用混凝土或水泥固牢,并加以保护。 如土质地表亦可采用浇筑、预埋水泥桩的形式进行布设。 ②测点保护 水平点须埋设在相对稳定区域,受破坏、震动等影响因素较小,必要时须加 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硬化面地表沉降点须加工到硬化面之下,避免过 往辎重车辆、建材的压覆,必要时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
• 2.数据处理
• 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均须提供监测资料、简报及处理意见。监测资料整 理应及时,以便发现数据有误时,及时改正和补测当发现测值有明显异常 时,应迅速通知施工主管和监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 原始数据经审核、消除错误和取舍之后,可供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 ,绘出各观测项目观测值与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及开挖过程的关系曲线 。列出图表力求格式统一,以便装订成册。

毕业论文基坑支护

毕业论文基坑支护

毕业论文基坑支护毕业论文基坑支护一、引言基坑支护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基坑的挖掘和支护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探讨基坑支护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二、基坑支护的意义基坑支护是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基坑的挖掘会导致周围土体的失稳,从而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造成威胁。

因此,基坑支护的目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土体塌方和基坑塌陷,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基坑支护的方法1. 土钉墙土钉墙是一种常见的基坑支护方法。

它通过在基坑周围的土体中安装钢筋混凝土土钉,并与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土钉墙具有施工简便、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基坑支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桩墙桩墙是另一种常见的基坑支护方法。

它通过在基坑周围驱动或挖孔灌注钢筋混凝土桩,并与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桩墙具有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较深的基坑支护。

3. 挡土墙挡土墙是一种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

它通过使用钢筋混凝土、砖石、钢板等材料构建,用于抵抗土体的侧压力。

挡土墙具有结构稳定、抗震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基坑支护。

四、基坑支护的工程实践基坑支护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地下停车场基坑支护为例,该工程采用了土钉墙和桩墙的组合支护方式。

首先,在基坑周围安装了土钉墙,以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然后,在土钉墙内部挖孔灌注了钢筋混凝土桩,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这种组合支护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五、基坑支护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基坑支护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复杂地质条件、施工难度大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基坑支护技术。

未来,基坑支护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型材料的应用:如高强度钢筋、纤维增强材料等,可以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计算机模拟、数据采集和监测等,可以提高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效率,减少工程风险。

地铁站工程深基坑的施工监测方法论文

地铁站工程深基坑的施工监测方法论文

地铁站工程深基坑的施工监测方法论文地铁站工程深基坑的施工监测方法论文[ 摘要] 某地铁站工程基坑开挖深度23 m , 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方法,为保证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安全, 采用信息法施工,本文介绍其监测方法、监测设施、数据处理与反馈。

[ 关键词] 基坑开挖;信息法施工;监测方法;监测设施;数据处理与反馈1 概述某地铁站工程基坑长14812 m , 宽28175 m , 开挖深度23 m , 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方法。

按设计要求, 为保证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安全,基坑施工应与现场监测相结合,根据现场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并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达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该基坑的监测内容主要有:基坑壁(地下连续墙) 的水平位移观测(测斜);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监测;混凝土内支撑梁的轴力测试;钢管支撑梁的轴力测试。

通过基坑位移与支撑梁的内力监测,基本上可以了解基坑的'稳定情况。

该工程通过信息化施工,监测小组与驻地监理、设计、业主及相关各方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积极进行资料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优化设计,调整方案,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 监测组织按该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施工单位与勘察研究机构合作,组建专业监测小组,负责该工程监测的计划、组织和质量审核。

制定如下组织措施: a) 监测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b) 做好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保护工作; c) 采用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并定期标定; d) 测量仪器由专人使用,专人保养,定期检验; e) 测量数据在现场检验,室内复核后才上报,并建立审核制度,对采集的数据及其处理结果经过校验审核后方可提交; f) 严格按现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等规范与有关细则操作; g) 根据测量及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监测方案的实施; h) 测量数据的储存、计算与管理,由专人采用计算机及专用软件进行; i) 定期开展相应的QC 小组活动,交流信息和经验。

论某地铁隧道深基坑施工监测

论某地铁隧道深基坑施工监测
表 沉降、 桩位水平位移、 基坑外土体分层沉降、 周围建筑物沉降和地下水位等监测内容 , 分 析 了变 形 产 生 的几 个 重 要 因 素 , 监 测结 果表 明 深基 坑 结 构 和 周 围 地 表 变 形 都 在 允 许 范 围 之 内。
【 关键 词 】 地铁隧道深基坑 ; 建筑物沉降 ; 桩位位移 ; 监测 【 中图分 类号 】 U 2 3 1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 号】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5 ) 0 6 — 0 2 5 5 — 0 2
L 0 W c A R B 0 N Wo R L D 2 0 1 5 , 2
交通环保
论 某 地 铁 隧 道 深 基 坑 施 工 监 测
杨 鑫 ( 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 通工 程有限公司 )
g\龄黼 《铲
O 吨


【 摘 要 】 地铁隧道深基坑施工监测是是保障隧道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方面。本 文以郑 州某地铁 隧道深基坑施工 为例 , 论述 了基坑施工中的地
1 引 言
随 着 我 国城 市化 进 程 的 不 断推 进 . 地铁作 为一种方便 、 绿 色 的 交通 方 式 。 正越 来越 受 到 人 们 的 关 注 和 青 睐 。 而 地 铁 车 站 的 分 布 一 般 都 在 一 些城 市 的繁 华 区域 , 地 下管线繁 多, 周围的
土、 粉 质黏土和粉砂 构成 , 含有姜石 。 该 层 在 工 程 性 质 和 抗 震 性 方 面 都 表现 良好 。 第 1海 相 层岩 性 为 淤泥 质 粉 质 黏 土 、 黏 土 和 粉 质黏 土 为 主 。 其 中淤 泥质 粉 质 黏 土含 水 量较 大 . 有 着 高压 道 深基 坑 施 工过 程 中 。一 方 面 为 了确 保 基 坑 自身 的施 工 安 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内容摘要文章以第三方监测单位角度,通过对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设、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基坑工作控制与管理,具体基坑监测方案的介绍,一方面总结了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反映出进行监测的总体思路。

另一方面,通过实测上海基坑监测和制定具体方案,保证基坑监测方案和实际施测达到要求,为信息化施工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确保建筑基坑安全和保护基坑周边环境。

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基坑监测点的布置.............................................第一节基坑工程监测点布置的一般规定............................第二节围护体系监测点布置 ......................................第六章结束语参考文献............................................................ 致谢............................................................第一章绪论基坑监测的发展: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中城市市区的地价日趋昂贵。

向空中求发展、向地下深层要土地便成了建筑商追求经济效益的常用手段。

在建筑工程市场上,三层的地下室已是司空见惯,随之而来的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也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35m(成都).由于地下第二章基坑监测点的布置第一节基坑工程监测点布置的一般规定监测点布设合理方能经济有效。

监测项目的选择必须根据工程的需要和基地的实际情况而定。

在确定监测点的布设前,必须知道基地的地质情况和基坑的围护设计方案,再根据以往的3次以一1,明上海市对基坑监测点布置规范,因为本人觉得上海规范较其他地区规范叙述的详尽,并且从事上海基坑监测。

第二节围护体系监测点布置一、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布置1 围护墙(边坡)顶部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应为公共点,并布置在冠梁(压顶)上,监测点间距不大于20m,关键部位一适当加密,且每侧边监测点不少于3个;2 点宜布置在两根支撑的中间部位;3 点宜布置在侧向变形(测斜)监测点处。

2布设间距宜20至50米,且每侧不少于一个监测点3监测点竖向上宜布置在支撑点、拉锚位置、弯矩较大处,垂直间距宜为3至5米。

五、冠梁内力监测点布置1监测点布置在每侧的中间部位、受力较大、支撑间距较大处;在竖向上监测点的位置宜保持一致;2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20到50米,且每侧不少于一个监测点;3每个测点内力传感器埋设至少不少于2个,且应在冠梁或腰梁两侧对称布置。

2每层监测点应按锚杆或土钉总数的1%~3%布置,且不应少于3个;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

八、立柱垂直位移监测点布置1监测点宜在基监测点布置在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复杂的立柱上;九、立柱内力监测点布置1监测点宜布置在支撑内力较大的立柱上;2每个截面内传感器埋设不应少于43监测点布置在坑底以上立柱长度的1/3部位3土体侧向变形监测孔埋设深度宜大于围护墙(桩)埋设深的5~10m。

十二、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点布置1监测点应布置在紧邻保护对象处2监测点在竖向上宜布置在各土层分界面上,在厚度较大土层中部应适当加密3监测点布置深度宜大于2.5倍基坑开挖深度,且不应小于基坑围护结构以下5~10m。

十三、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布置1监测点宜按剖面布置在基坑中部2监测剖面间距宜为20~50m,数量不应少于2条;((2)倾斜监测点布置1监测点宜布置在建(构)筑物角点或伸缩缝两侧承重柱(墙)上,应上、下部成对设置,并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必要时中间加密;2当采用垂准法观测时,下部监测点为测站,则上部监测点必须安置接受靶;3当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观测时,仪器设置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宜为上、下点高差的1.5~2.0倍。

4当采用精密水准观测时,可按(1)中要求布点二、邻近地下管线监测点布置条,并宜设在每侧边中部;2监测剖面线延申长度宜大于3倍基坑开挖深度。

每条剖面线上的监测点宜由内向外先密后疏布置,且不宜少于5个。

第三章基坑工程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第一节基坑监测的主要方法基坑监测的主要方法有水平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裂缝监测、倾斜监测、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土压力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锚杆及土钉内力差不应超过0.1mm。

变形观测控制点的埋设,应该以工程和地质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地进行.埋设的位置最好能选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且要深埋.尤其是基准点一定要这样做。

对于变形观测的工作点,也应该设法予以检测,以监视其位置的变动。

三、水平位移监测现在进行深基坑监测的主要方法是视准线法,小角法(如图3-1)。

们可得出△s=△β*s/ρ,但是这里的△s不是要求的Cc2,而是图中的Cc1.因△β相对于S非常的小,所以可以认为Cc1⊥Ca,再考虑Cc1是C点的水平位移,可得:Cc1=Cc1/COSθ=△β*s/ρCOSθ---------(3-1)(2)精度分析因为θ在整个水平位移的监测中,基本是不变的,可以将其作为常量,因此,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Mβ2=(△β/ρCOSθ)2*Ms2+(S/ρCOSθ)2*M△β2--------(3-2)当θ=60°时,Mβ=1.2mm,远小于二等水平位移监测中误差。

但是,为控制对水平位移变化量的影响,θ不能超过此值。

四、水平位移监测报表在基坑工程监测中,水平位移的方法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下面是航头工程的部分监测报表表3-1水平位移监测报表工程名称:航头镇基地xx地块xx基坑报表次数:39置,并用红油漆标定。

采用固定观测员,固定仪器,固定施测路线的”三固定”方法来提高观测精度。

(2)有需要与城市水准点联测时,精度不低于三级精度要求。

(3)水准基点应均匀布设于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区域,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监测基坑变形属于局部变形,应根据情况以三个基准点为一组,做为观测基准观测,但在进行初始值测定时,最好将这些基准点进行联测,采用闭合水准,满足一级水准要求。

(4)水准基准点埋设深度不宜小于1m,或设于影响区外沉降稳定的建(构)筑物结构上。

水准工作基点高程变化将直接影响沉降观测的结果,应定期用基准点检查水准工作基点高程有无变动。

.此;观测二等水,可影响.(3)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做好记号,随着气温的变化,应当随时调整置平零点的位置.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必须严格置平.(4)同一个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其最后的旋转方向应该均为旋进,以避免倾斜螺旋和测微隙动差的影响.(5)在相邻测站上,应该按奇偶数站的观测顺序进行观测,对于往测奇数站按“后前前后”﹑偶数站按照“前后后前”的观测次序在相邻站上交替进行.返测时,奇数测站与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与往测时相反,即奇数测站由前视开始,偶数测站由后视开始.这样的观测程序可以消除或减弱与时间成比例均匀变化的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如I角的,可以如分别(11)水准测量的观测工作间隙时,最好能结束在固定的水准点上,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水准尺的固定点,作为间隙点加以标志,间隙后,应该对两个间隙点的高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果符合限差的要求,就可以从间隙点起测.如果仅能选定一个间隙点,则在间隙后应仔细检查,确认没有发生任何位移,方可由间隙点起测.4 闭合水准路线(2等水准要求)由于实习中水准路线点位较多,只展示水准手簿的一小部分(观测内容)。

在满足闭合差要求的同时,按距离比例进行平差处理,这里不作展示,有需要了解的话,参考国家工程技术规范。

5垂直位移报表二﹑监测方法(1)测斜管应在施工前15天~30天埋设完成,在开挖前3天进行初读数测算;(2)开始测量前,根据测孔深度、测点编号等信息,在读数仪里进行预设;(3)实测时将探头导轮对准与关注方向一致的槽口(高轮对准基坑方向),缓缓放置管底,到底部时要轻拿轻放,以免震坏探头;(4)静置5分钟~10分钟,待探头与管内温度一致(可从读数仪上读数是否变化进行判断)时开始读数;(5)每隔500mm提升探头,待读数仪数据稳定后,测度一次;△Xn 从管口下第n个量测段处水平位移(mm);L 量测段长度(mm);ai 从管口第i个量测段处本次测试倾角值;ai0 从管口第i个量测段处初始值测试倾角值;X0 实测管口水平位移(mm),当采用底部作为起算点时,X0=0。

四﹑航头测斜监测报表:注:本次实习测斜监测是通过孔底往上算得到的测斜管偏移曲线一﹑测点布置施工前应采取目测调查,在基坑影响范围内,对邻近地表﹑道路和建(构)筑物等出现的裂缝现状进行记录。

施工过程中发现新裂缝或老裂缝有增大趋势应增设裂缝宽度监测点。

裂缝数量较多时,应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判断裂缝的发展趋势,选择主要裂缝作为监测对象。

裂缝监测点一般成对称布设在裂缝的末端和最宽处,且成对裂缝监测点连线应垂直于裂缝。

二﹑监测方法对于裂缝宽度小于2mm,使用裂缝测宽仪进行裂缝宽度监测,对于裂缝宽度大于2mm,使用游标卡尺或直尺进行监测。

其中游标卡尺进行监测步骤如下:(1)检验坑内降水施工的实际效果;(2)检验坑内降水对坑外水位的影响范围和程度;(3)检验基坑止水帷幕的止水﹑隔水效果,避免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二﹑监测方法(1)水位的初次测读应在水位孔安装埋设完成后至少一周后进行;(2)应首先利用水准仪测读水位管口高程;(3)按下电池试验按钮,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当电池良好时,显示灯和蜂鸣会被激活;(4)扭松水位计绕线盘后面螺丝,让绕线盘能够自由转动m工程名称:航头镇基地5#地块(水泵房)基坑报表次数:52 观测日期:2011年xx月xx日第1页共1页四﹑其他宜测项目:(1)围护体系内力监测监测目的:在被监测围护体系内预埋传感器,在基坑开挖(围护体系受力状态发生变化)过程中,定期对预埋传感器进行测读,换算为围护体系所受内力,掌握围护体系内力随时间变化的量值及变化速度。

(2)孔隙水压力监测监测目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是土体应力状态的先兆,根据基坑设计﹑施工工艺及监测区域水文地质特点,通过预埋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利用测读仪器定期测读预埋传感器读数,并换算获得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的量值及变化速率,从而判断土体受力(((度处土体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的隆沉变化量值。

第四章基坑工程监测控制与管理1监测仪器和元件的控制和管理对监测仪器和监测元件的管理是保证深基坑工程监测的前提条件,是获取深基坑监测数据和数据正确性的基础,因此要通过对监测仪器和元件的管理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