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与立意——作文指导与训练一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审题立意“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
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庸肤浅,难得考官青睐。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仔细审题,精心立意。
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即时训练1(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请确立文章的立意:【思路点拨】这一试题承袭了2015年全国卷Ⅱ的比较模式——对三个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的比较,平行罗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并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是所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
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关键句在于后者。
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
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高考作文辅导——审题与立意1精品课件

(二)元宵
按照惯例,今年的元宵节我点灯到院子 里走一圈。看不见和我一样点灯的人,整个 院子只我一盏孤独的灯在走。又因为下雨, 火光明明灭灭,显得格外微弱。回到家,电 视里在说,今年夫子庙的灯市也由于雨而变 得冷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 是欧阳修笔下的元宵。现在,人们更宁愿呆 在家里,连饭后的元宵也是草草了事,这样, 他们也就忽视了这个在古人眼里相当热闹, 便于交际的节日。
(三)重阳
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 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 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 是吉利的象征。糕上还插着小旗,也有辟邪 的意思。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 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 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 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 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 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一位西施,万千情人
又是宋人。先前读《韩非子》,总觉得韩老先 生可能对宋人有偏见,不好的故事都编排在宋人身 上。
看来,宋人的思维方式出了毛病。 同样一句话,同样一句提醒,儿子说墙坏了, 不修会招贼,是聪明;邻居说了,倒成了盗贼的嫌 疑。 古哲先贤,总善于从日常生活的故事里,提炼 出发人深思的哲学道理。 人是感情动物。感情又常常打着深深的主观烙 印。人们认识事物、决策行为,往往总难摆脱亲情 的影响。这就会使人们的判断自觉与不自觉地偏离 事物的本真。
请以“缺陷与圆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 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审题具体步骤
第一.分析话题语是关系型作文还是非关系型作 文。如果是关系型作文,我们就确定出这种关系应是 怎样的一种关系;如果是非关系型作文,我们就确定 出是定向型作文还是非定向型作文。
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及练习解析

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及立意训练解析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词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1、【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审题立意ppt

三、注意文题题眼
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 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了题眼, 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 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举
例
《一次不寻常的考试》(2000 年天津市中考 题)中的“不寻常”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
《今天真好》(2000 年深圳市中考题)中的 “真好”就是应反复渲染的重心;
含有比喻意义--如:《起点》《桥》
含象征意义--如:《明天》《阳光》
有多义项的--如:《家》《考试》
举 例
如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长大的感觉》即 是。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 变化或是学会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了, 胆子变大了,或是能够对付别人的欺侮等等, 那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 如果能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 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活成长中的追求、向往、 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 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 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又如 2001 年山西省中考题:世界上有各种各
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 扩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 我们每个人都以各自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的 家庭成员,根据提示,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 一篇文章。
命题者在提示语中点明“家”还可以指“一个 集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整个 生物群”,家的外延被扩展得很大,极有利于我们 从广阔的生活空间里自由选取所需的材料,如果不 注意这一信息,只是将自己的思维锁定在家庭生活 之内,重复的写那些陈旧的材料,就不容易发挥自 己正常的写作水平。
再如:《欣赏______ 》、 《永远的______》、 《献一份爱心 给______ 》、《倾听______》 《需要______》这些文题中红色的 词也就是题眼 。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作文题目,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飞向哪里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也许我会飞向大海,欣赏那无边无际的蔚蓝;也许我会飞向高山,俯瞰那雄伟壮丽的风景;又或许我会飞向人群,感受那喧嚣繁华的都市。
无论飞向何方,我都会尽情享受自由飞翔的快乐。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在清晨的阳光下展翅飞翔。
那时,大地被染上了一层金黄,微风轻拂着我的羽毛,让我感到无比舒适。
我会在空中盘旋,享受自由自在的感觉,感受自己翱翔于蓝天之上的快乐。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停在树梢上欣赏美丽的风景。
我会聆听树叶在微风中的低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我会凝视着远方的山川湖泊,让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宁静和安逸。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在天空中与同伴一起飞翔。
我们会一起展翅高飞,畅快地欢叫,享受着彼此的陪伴和快乐。
我们会在空中编织出美丽的舞蹈,展示我们的风采和优雅,让人们为我们的美丽而赞叹不已。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在黄昏时分返回到温暖的巢穴。
我会和家人团聚,分享一天的所见所闻,感受着家的温暖和幸福。
我会在夜幕降临前,闭上双眼,享受着一天的劳累后的宁静和安逸。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在星空下闭上双眼,享受宁静的美好。
我会聆听星星的低语,感受宇宙的神秘和浩瀚。
我会在夜空中徜徉,感受自己微小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伟大。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在大自然中尽情飞翔,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
我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的意义,让自己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宁静和安逸。
让我们向往自由,向往美好,向往幸福,向往快乐。
愿我们都能像小鸟一样,展翅飞翔,享受生命的美好。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
高考材料作文是高考语文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考生最为关注的题型之一。
作为考生,我们应该如何审题立意、如何写好高考材料作文呢?
首先,审题是高考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
审题不仅仅是理解题目表面意思,更要深入挖掘题目中蕴含的深意和内涵。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题目中想要表达的主题,从中提炼出一些关键词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挑选出能够与主题相关联的素材,进而展开文章的写作。
其次,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连贯性。
文章的结构应该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应该有明显的衔接和过渡,使文章看起来更加连贯。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安排文章的每个细节,让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们可以多看一些优秀的高考材料作文,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同时,也可以多写一些相应的作文,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积累写作的能力和经验。
总之,高考材料作文是一项考验我们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题型,我们应该认真审题立意、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连贯性、注重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一、文题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根据以上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1、这堆树根,在木匠眼里,不是材;而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却是材。
是“材”还是“非材”,是由于木匠和根雕艺术家选材的标准不同,选材的角度不同。
由此可见,标准和角度决定了判断的对象是材还是非材。
这就可以引发我们联想到现实社会,各行各业对所需之“材”有不同的标准。
对人亦如此,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标准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不仅需要高山,也需要大川;不仅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小草。
社会不仅需要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也需要工人、农民、教师、医生。
教育也不能仅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多一条标准就多出一个人才。
2、可以再深入探究:同样的树根,为什么在不同的人眼里,得出“材”与“非材”截然相反的看法呢?又是因其不同的用途决定的。
可见,有用与无用又是判断材与非材的条件。
在你眼里有用就是材,在我眼里无用就是非材。
3、“材”与“非材”并且绝对的,二者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化。
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挖掘“非材”的潜能,变“非材”为“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
4、看似无用的“非材“,经过“雕琢”,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材”。
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等等.总之,这个话题,虽然以树根为例,但明显具有比喻的含义,可以由“物”及“人”,由物之“材”而谈及“人才”。
5、也可从材料中提炼出: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光;学会审美;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等。
三、本次习作问题分析本则材料的重点是关于“材”与“非材”的问题。
但不少同学并没有抓住这一点立意,而是打了擦边球,有的甚至偏离题意。
例如:1、学会调整自己、变通自己;放飞自我,实现价值。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精彩8篇】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精彩8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篇一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
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要注意联合复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例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①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
②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③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
④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
⑤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⑥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这是个叙述性材料。
纵观全段文字,⑤⑥两句是关键性语句,句⑤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句⑥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不错效果,由此不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例2【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
作文指导与训练一
审题与立意
幻灯片2
一.审题:拨开人为设置的层层迷雾
审题,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幻灯片3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1、全面理解题意。
● 2、仔细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
●3、确定合适的文体。
幻灯片4
1、全面理解题意。
●(1)《初中生活二三事》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0年广东省中考题)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
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幻灯片5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某一天我偶然懂得了获取快乐的的途径(方法)的过程;
●“得到快乐的钥匙”:“发现了真善美”、“获得了自信或进步”;
●“我”:必须采用第一人称写作;“那天”限制了时间,是回忆性的;
●“捡到”:突然发现(理解、懂得、认识)到什么并从中得到快乐的方法或
途径;
幻灯片6
“快乐”:打开的就是你心里一直渴望得到的,让你开心、高兴的东西;
●“钥匙”:打开的方法、策略或路径;
●题目的言外之意:以前我没有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或方式,以前的自己有
很多烦恼并且深受困惑,通过那天的那件事之后才豁然开朗,在不经意中捡到了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幻灯片7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1、研究限定词,确定写作范围;
●2、审清要求,准确新颖地补题;
●3、研究题目的情感倾向明确文章主旨。
幻灯片8
近6年中考作文题目
2008年:请以“脚步”为标题,或者自拟一个包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009年:我和___ 一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010年: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2011年,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012年,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013年,那儿,留下了你怎样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那儿,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2014年, ___ 是我致胜的魔杖。
2015年,请以“特别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幻灯片9
中考链接
●八年中考题,就有六年半的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其实我们用一篇文章可以对
付这几年所有的中考作文:
●成长路上,你最美
幻灯片10
近6年中考作文题目
2008年:跟随你的脚步。
最美(的节拍)。
2009年:我和父母一起看日出。
最美(的记忆)。
2010年: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最美(的体验)。
2011年,在秋意渐浓的季节前行。
最美(的期盼)。
2012年,___最美或最美的___。
2013年,那儿,___最美的……
2014年,是我致胜的魔杖。
最美(的感悟)
2015年,特别的。
最美(的经历)。
成长路上,你最美
幻灯片11
本次作文题
●《悠悠香》,也可自拟。
●实际上也是和中考作文题一样,可以和“最美”挂上钩来,写自己成长路
上,“最美的熏陶”或“最美的启迪”;“最美的思念”或“最美的感恩”。
但关键是要借助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写出传统文化与我之间故事。
●看例文,理清思路,归纳文章表达的类型。
幻灯片12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
●1、把握材料的中心;
●2、围绕话题,准确切入主题;
●3、虚题化实,精心选择写作材料。
幻灯片13
不管哪种形式的作文题,审题时首先都要注意题目的要求。
示例:
●2011年广东省中考作文的要求: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
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文体自选,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这里对拟题、写作内容、字数、用名等做了严格的要求,若不注意就会严重
影响得分。
幻灯片14
二.立意:挑选那最讨巧的角度
立意就是“确定主旨”,就是确立作文的主题。
幻灯片15
对立意的一般要求:
●正确:积极向上,真、善、美。
●鲜明:情感鲜明、立场坚定。
●深刻:深入挖掘事物的深层内涵和实质性的思想意义。
给读者以人生的启示,
对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
●新颖: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幻灯片16
介绍两点立意的技巧:
●由表及里,开掘取意。
●独辟蹊径,凸显个性。
幻灯片17
随堂训练
(一)请欣赏下面的这篇我校2012届毕业生在初三模拟考试中的满分作文,想一想:这位学长在审题、立意方面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请你也根据自己的构思拟一个标题。
(原作文题:《我不拒绝》)
幻灯片18
与你分享:
本文审题准确,写作切入点新、小、巧,立意新颖,情感态度鲜明。
“不拒绝”——愿意(甚至是很乐意)接纳。
经过细致揣摩,作者从中把握住了题目的情感倾向和主旨,即表达一个主人公的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由不接纳某种东西(情感、观点)而转变为愿意接纳。
文章要写出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而且立场一定要很鲜明。
幻灯片19
不拒绝什么呢?(立意)
《我不拒绝母亲的素颜》作者独辟蹊径,从自己以及同龄人的生活中选取真实的素材,从自己死要面子在意母亲的妆容这样的小事来切入,叙述自己了对深沉、真挚的母爱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表达了对伟大母爱的高度颂扬,深深地感动了阅卷老师和同学们,很值得借鉴!当然,本文行文中紧扣题目,适时点题,而
且文笔优美,细节描写细腻动人,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幻灯片20
随堂训练
(二)区分下列两个题目的不同:
《他竟然》和《他依然》。
幻灯片21
区别:
●定义不同:“竟然”是副词,表示出于意料之外;“依然”是依旧、照旧的意
思;
●写作思路不同:《他竟然》适合写“他”做出了不合常情、常理的事
情,比如人在肉体极度痛苦的时候一般会呻吟会喊叫,他却默不作声;《他依然》适合表现“他”坚韧的品质或固执的性格,比如虽然遇到了很多挫折和不幸,他却依然微笑着面对生活。
幻灯片22
作业:拟写写作提纲
怎样写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一般包括三部分:
(1)题目
(2)主要内容和中心
(3)结构安排
幻灯片23
提纲示例
1、题目:走过那个拐角
2、中心:“我”随意栽种的菊花在经历风雨之后却绽放美丽,从中“我”感悟人生的哲理:选择了远方的人,又何顾山高路险。
走过那个人生拐角,待到百花凋谢时,惟我在丛中笑。
3、结构:(一)写景抒情,渲染气氛,引出自己在学习中遭遇的挫折。
(略)(二)意外之中发现自己随意栽种的花经历风雨之后绽放美丽。
(详)
(1)爷爷叫我观看盛开的花朵。
(2)插叙栽种菊花的经过(运用对比手法:郁金香与菊花)。
(3)回到现实再次描写菊花盛开的盛景,感悟它之所以美丽的原因是接受了风雨的洗礼。
(三)联系自身,感悟哲理,点题,升华主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