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采集方法(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骨髓的采集1、采集方法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脊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ml,注入血培养瓶内。

2、注意事项(1)骨髓内含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因而骨髓培养对伤寒病人的诊断较血培养优越。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一、采样前准备
1、当日术毕,按常规对手术间所有物表 及地面进行湿式清洁和擦拭。
2、检查净化空调系统运作是否正常,当 日完成手术间清洁后,调节空调系统处 于待机状态,次晨打开系统运行30min。 自净后采样。
二、采用平板沉降法 1、采样时间: 在净化空调开启30min进行采样,采样时洁净 手术室大门应保持关闭,以维持手术室正压 状态和洁净度。 2、采样护士准备: 在采样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采样时平板应从科室最靠内的房间放置, 依次向外布放,每个手术间也是从最靠 里的位置放置平板,最后放置最靠门的 采样点。采样点分布均匀,收取平板顺 序相反。
5、布点要求: 百级手术间,手术区(手术台两侧0.9m以内,两 端0.4m内)呈对角线,东南西北中5点,周边区 (距墙1m,每边2个)8点,共需13个培养皿;千 级手术间,手术区(手术台两侧0.6m以内,两端 0.4m以内)呈单角线3点,周边区(距1机,长边 2个,短边1个)6点,共需9个培养皿;万级手术 间:手术区(手术台4边,0.4m以内)呈对角线3点, 周边区(距离1m每边1个)4点,共需7个培养皿。 检测时可做一次空白对照和模拟操作。模拟操作 将一个对照皿打开后立即封盖,两个对照结果必 须为阴性,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要求。
将用于革兰染色的标本置于无菌标本杯中
将用于培养的标本置于需氧运送培养基中, 密闭保存
分别标注患者及标本信息,30min内送检,否则置4℃冰 箱冷藏,24h内送检
四、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度值测定法
方法: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测定法
物品准备:标尺、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
放好标尺,开启紫外线灯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 有图案一面朝上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一、血液和骨髓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菌血症、败血症和感染性骨髓炎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病人准备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过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或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2.应在病人发热期或寒颤时采集(三)标本采集1.血培养瓶领取:凭医嘱和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细菌室领取。

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血培养瓶:如灰色瓶盖为普通成人培养瓶;粉红色盖为儿童需氧菌培养瓶;紫色盖为厌氧菌培养瓶。

2.将患者信息录入相应的血培养瓶条码中,并在作好病人姓名、科别、床号等标识。

2.采集方法: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或骨髓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3.标本量: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3~5ml,骨髓2~3ml,采血量足够则阳性率高,反之阳性率减低。

(四)注意事项1.抽血、抽骨髓和接种时,须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2.从抽血、抽骨髓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

3.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怀疑血流细菌感染时宜在不同部位抽血2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各一瓶)。

4.怀疑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菌病的病人等,一般一日抽血三次培养,必要时需追加次数。

(五)标本送检和保存1.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一般不超过1h送交细菌室。

2.送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培养瓶打破或其它潜在性污染可能。

二、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结核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抗酸菌检查。

(二)病人准备1.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留取标本。

准备好无菌标本容器,贴上条码、标明标识。

2.住院病人应留取清晨起床第一口痰。

为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嘱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不要刷牙,除去鼻咽分泌物。

(三)标本采集1.一般病人用力咳出气管深处或肺部痰液,留于无菌标本容器内。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图文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图文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在医学临床的诊断过程中,微生物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是保证准确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的一些注意事项。

1. 标本类型临床微生物标本通常包括血液、尿液、粪便、血培养瓶、脑脊液、切口分泌物等。

2. 采集方法2.1 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时,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

选择采血部位后,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再用无菌针头采血,避免受污染。

血液标本采集后可以分成两份,一份用于血常规,另一份用于血培养。

2.2 尿液标本收集尿液标本时,要让患者用清洁肥皂清洁外阴部,再用无菌尿杯收集尿液,避免手部直接触摸尿杯和尿液。

尽量将尿液标本送至检验室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

2.3 粪便标本采集粪便标本时,要确定所采集的粪便样本来自于患者的肛门临近处。

最好不要使用纸巾,而是用无菌容器收集粪便。

粪便标本采集窗口为3天。

2.4 血培养瓶标本采集血培养瓶标本时,首先要选择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将血培养瓶插入采血针器上,打开外部装置,使血液顺利流入血培养瓶中。

采集集中在早晨时段,每次采集2-3个血培养瓶。

2.5 脑脊液标本采集脑脊液标本需要医生进行,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医生在患者腰部,采用穿刺的方式进行脑脊液的采集。

2.6 切口分泌物标本采集切口分泌物标本时,需要选择无菌医用棉签,消毒采集部位。

在采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被采集部位感染污染到。

3. 运送方法临床微生物标本的运送是重要的环节。

标本在采集后应及时送至细菌学检验实验室。

并且在运送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3.1 收集后尽早送检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窗口不长,应尽早将标本送至检验室进行分析。

3.2 标本容器和包装标本容器必须选择无菌容器,容器体积大小要相应合适。

送检前,要核对标本标签与标签上的医学记录是否一致。

标本包装时,应采取干燥、保温、防震、防漏、防碎的原则。

3.3 运输温度不同种类的标本,其运输温度介于4-25摄氏度之间。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一、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基本原则1.标本来源与采集部位临床微生物标本主要来源于患者体内的各类体液、组织和生物材料。

采集部位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创伤、手术部位等。

采集时应选择感染灶、病变部位或易感部位,以确保标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采集工具与消毒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应使用无菌、一次性采集器具。

采集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不会引入外来微生物污染。

消毒方法可选用高温、高压、化学消毒剂等。

3.采集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采集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面罩。

(3)消毒:使用消毒剂对采集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4)采集:根据不同标本类型,进行相应操作,如穿刺、刮片、抽取等。

(5)封装:将采集完成的标本放入无菌容器中,密封,注明患者信息、采集部位、日期等。

二、临床微生物标本运送基本原则1.标本容器与标记运送微生物标本时,应选用防漏、耐压、易保存的容器。

容器表面应清晰标记患者信息、采集部位、标本类型等,以便于实验室接收和处理。

2.运送条件与时间要求微生物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

运送过程中,应保持标本容器密封,避免剧烈晃动,确保标本质量。

3.运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夏季高温时,可采取冰袋降温措施,防止标本变质。

(2)注意标本容器不离手,避免摔碎或泄露。

(3)如需长途运输,应采取适当包装,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三、标本质量控制与标准化1.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检测方法、室内质量控制等,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标本接收与处理实验室接收标本时,应核对标本信息,检查标本容器、运送条件等。

对标本进行登记、分类、编号,并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处理。

3.室内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评估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包括质控品的检测、方法比对、仪器校准等。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要求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要求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要求
龚瑞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1
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意义
• 明确诊断 • 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提高感染治愈率 • 了解细菌耐药情况 • 及时发现感染及暴发
2
细菌学标本送检基本原则
• 及时采集 • 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 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采样后及时送检 • 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目的
13
闭锁性脓肿、瘘采样
• 穿刺 • 引流 • 开放性瘘 • 闭锁性瘘
14
结果分析
• 革兰染色阳性 • WBC>+ • 细菌培养阳性 • 细菌培养阴性
15
血标本采集
• 采集时机 • 血量 • 室温 • 厌氧培养
16
采血部位与时机
• 通常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 脉处采血。
•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 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 常伴有定植菌存在。
18
为什么不采集单瓶的血培养
• 有研究表明,对于全自动的血培养仪,分 析24小时内采集满3套(每套为1瓶需氧,1 瓶厌氧,每套采血量20ml,每瓶10ml)分 离率,第一套检出率73.1%,第2套累积检 出率为89.7%,第三套累积检出率为98.3%。
19
采血指征时机
20
中心静脉导管监测采血要求
保留导管
拔除导管
从该可疑的CR-BSI患者采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 集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 集2套血培养。无菌状态 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 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 并做好标记,另一套则 管尖端或近心断做半定量 从导管中心采集,2个来 或定量培养 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 (不›5分钟)并做好标 记
21
3
及时送检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如何选择合适的保存温度?
答: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保存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细菌、真菌等可在4℃或-20℃冰箱中保存数天至数周;病毒等则需要 使用-80℃超低温冰箱进行长期保存。在选择保存温度时,应根据具体微生物类型和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问题解答与经验分享
如何确保标本运输安全?
答:在运输前应仔细检查容器是否密封良好,并使用足够的吸收材料包裹容器以防意外泄漏。同时,在运 输过程中应确保标本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并标识清晰以便实验室准确接收和处理。
结果分析
考虑患者为败血症,革兰氏阴性杆菌为致病菌。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案例二:尿路感染诊断思路探讨
1 2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查 体显示尿道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增多,细菌培养阳性。
3
诊断思路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 为尿路感染。进一步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以指导临床治疗。
保存时间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标本保存时间不同,应根据具体要求进 行保存。一般来说,细菌、真菌等可保存数天至数周,病 毒等则需要长期保存。
标本运输注意事项
保持低温
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标本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以防止微生 物死亡或变异。
防止泄漏
运输前应检查容器是否密封良好,防止标本泄漏。同时,应使用 足够的吸收材料包裹容器,以防意外泄漏。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 的微生物学依据,指导合理用药。
微生物学检验目的
01
02
03
确定病原体种类
通过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 明确病原体种类,为针对 性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有:
第一,要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和避免污染。

第三,标本采集之后,要立即送到实验室,床旁接种可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第四,尽量的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这样对于结果的影响比较小一些。

第五,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要立刻送检。

第六,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不要使用消毒剂。

第七,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第八,对于混有正常菌群的污染标本,要做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然后判断是感染菌和定植菌。

第九,对分离到的病菌,要做药敏实验,提倡分级报告和现实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19
下呼吸道标本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pecimen
自然咳痰 诱导痰 肺部组织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气管内吸取物
2020/8/19
下呼吸道标本(痰培养)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pecimen
• 标本的采集:一般检查应采集清晨第一口 痰,患者晨起用清水漱口3次,然后用力 咳出气管深处痰液。
2020/8/19
谢谢!
2020/8/19
环节六
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构成质量保证体系
失误的不同分布
分析前阶段约占总失误的55%,分析阶段
约占总失误的4%,分析后阶段约占总失误
的41%。
分析后阶段
分析前阶段
41%
55%
4%
2020/8/19
分析阶段
标本采集及送检
• 血培养 • 呼吸道标本 (痰标本、咽部标本) • 尿培养 • 抽吸物和组织标本的培养 • 无菌体液
2020/8/19
下呼吸道标本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pecimen
下呼吸道分泌物(痰)的细菌学检查对病原学 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但目前亦存在着严重的
问题 ———标本的质量问题 ,因此 ,往往造成 作出的病原学诊断和实际引起感染的病原菌 脱节 ,以致造成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合理甚至 耐药菌的出现或流行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2020/8/19
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示意
分 析 前
门诊 病房 诊所
不合格
临床标本
留取
运送
SOP +
环节一
环节二
SOP
IQ
合格
标本合格? 环节三
标本合格
判定
实验室 分 析 中 分 析
后 2020/19

直接检测EQA标本
种培

检 测
报告
环节四
培养基、冰箱 温箱、气体
环节五 仪器设备、试剂
粘液丝
2020/8/19
胞内细菌 ——提示感 染
2020/8/19
细胞内细菌
2020/8/19
尿道感染
2020/8/19
用于尿液培养的标本
•耻骨上膀胱抽吸物
•中段尿,清洁留取
•留置导尿管中采集的标本(经常被
三种
以上细菌污染)
2020/8/19
中段尿培养标本
先用水和中性肥皂清洁外阴部→弃前段尿液 →小心收集中段尿液20-30ml →盖上盖子送 检 •注意事项
2020/8/19
2020/8/19
血培养标本
• 采血时机
最好在抗菌治疗前 ,以正在发冷发热时 或 发冷发热前半小时为宜。
• 采血部位
应从身体不同部位采血(双侧双瓶) ,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要避免 从动静脉导管内取血;用来培养的血应 该是静脉血
2020/8/19
血培养标本
• 方法 先以肥皂清洗皮肤污垢→穿刺静脉皮肤 、 血培养瓶口及抽血者手指的消毒( 70%酒精→2%碘酒1~2min →70%酒 精)
•标本应盛于清洁有盖容器(专用)内立即 送检,力求新鲜,以免细胞和细菌自溶
2020/8/19
标本质量
脓痰
2020/8/19
唾液or诱导痰 (?)
粘液样痰 带血痰
用革兰氏染色来评估 呼吸道标本是否合格
2020/8/19
痰标本>10鳞状上皮细胞/每低倍视野 =拒收
2020/8/19
有PMN的痰标本,中性粒细胞多,且鳞状上皮细 胞特别少=接受,进行培养
• 标本量 成人抽取5~8ml 婴幼儿或儿童抽取1~4ml
标本送检 2020/8/若19 不能离立即送至实验室,应置于35℃
2020/8/19
上呼吸道标本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Specimens
2020/8/19
下呼吸道标本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pecimens
➢ 尿液在膀胱内应停留 6~8h以
上 ,使细菌有足够时间繁殖
➢ 不可打开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 收集标本 ,培养用的尿液标本也 不 能从引流袋中留取
➢ 及时送检(2h内),否则易致假 阳性结果 2020/8/19
2020/8/19
标本采样和送检
• 临床常常送检脓液和渗出液的拭子给 实验室做检查。
• 尽可能抽吸或将拭子深入伤口,无菌 盐水或70%乙醇擦去表面渗出物,用 拭子深入溃疡基地部或边缘部,采集 两个拭子分别做培养和革兰氏染色
2020/8/19
无菌体液
•脑脊液、腹水、胸水、滑膜液、羊 水、胆汁等培养标本
•这些均有临床医生采样,采样后根 据标本外观选择培养。明显炎性的 标本可直接注入无菌容器中送检, 清或轻度混浊的标本可按血培养方 法操作。
2020/8/19
重视分析前的质量管理,确保病人标本 的检测质量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不合格的标本,采用现代化的检 测系统也无法获得可靠的结果。保证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仅是检验科的 责任,临床及病人的配合也是至关重 要的,检验科的检验质量离不开临床 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