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 2、下呼吸道标本
(1)自然咳痰法 以晨痰为佳。用清水反复漱口, 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无菌容 器中,尽快送检。否则有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在外界可能死亡。不能及时送检 的标本,室温保存≤2h。要求采到肺深部的痰液, 不要唾液。
• (2)诱导痰: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3 NaCL诱导咳 出痰液,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和肺孢子菌检测。
临床常见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通常有血液、 痰液、尿液、粪便、伤口的脓液、胸水、腹水、 脑脊液及泌尿生殖系统的分泌物等,下面分别 介绍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
一、呼吸道标本采集规范
病原体种类繁多而复杂 使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成为难题
➢细菌 ➢真菌(包括肺孢子菌) ➢病毒 ➢支原体、衣原体与立克次体 ➢原虫 ➢寄生虫
(二)采集方法
1、咽拭子及鼻拭子 采集前患者应用冷开水反复漱口, 拭子的选择:要求无菌、不含抑制剂; 预先沾湿拭子(非常重要); 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将棉拭子 通过舌根到咽后壁或腭垂的后侧,涂抹数次以取得标本。 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或口腔念珠菌病,直取病灶部位,拭 子要避免接触口腔及舌粘膜。减少污染。 立即送检。室温保存。 接种同痰
(一)采集指征 •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 性,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罗音,外 周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 线检查提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至 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等患者,应采集痰 液或下呼吸道标本。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肺炭疽、 肺鼠疫等)患者采集检验标本时必须注意生物 安全防护。
2.耻骨弓上膀胱穿刺采集尿 使用无菌注射器直 接从耻骨上经皮肤消毒穿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评 估 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方法,但患者不 易接 受,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 婴儿尿 标本的采集。

微生物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微生物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微生物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引言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是微生物学研究和诊断的基础。

正确的采集和保存方法能够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并提供可靠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要求,旨在帮助人们正确进行微生物标本的处理。

1.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在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之前,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准备采集工具和材料: 预先准备好所需的采集工具和材料,如无菌容器、无菌拭子等。

•确保个人卫生: 采集标本前,采集人员应洗手,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例如手套和口罩,以防止交叉感染。

•了解采集部位和要求: 在采集标本前,了解所要采集的部位和采集要求,以便采集人员能够正确操作。

2. 标本采集步骤下面是一些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步骤:2.1 血液标本血液标本是常见的微生物病原体检测标本之一。

以下是血液标本的采集步骤:1.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常用的采集部位有静脉内和指尖采血。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2.消毒采集部位: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利用无菌注射器或放血针采集血液: 选择合适的采血设备,按照正确的技术和步骤采集适量的血液。

4.将血液转移到无菌容器中: 将采集到的血液转移到适当的无菌容器中,如血培养瓶或离心管。

2.2 呼吸道标本呼吸道标本用于检测呼吸道感染。

以下是常见的呼吸道标本采集步骤:1.依照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常见的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包括咽拭子、鼻拭子、喉拭子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2.使用无菌拭子采集标本: 使用无菌拭子轻轻刮取相应部位的分泌物,注意避免刮伤黏膜。

3.将拭子转移到无菌容器中: 将采集到的标本拭子放入无菌容器中,并确保容器密封。

2.3 尿液标本尿液标本常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和诊断。

以下是尿液标本的采集步骤:1.准备容器和适当的采集方法: 准备无菌容器和适当的采集方法,如尿杯或导尿管。

2.进行尿液采集: 采集尿液时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污染。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采集方法(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骨髓的采集1、采集方法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脊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ml,注入血培养瓶内。

2、注意事项(1)骨髓内含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因而骨髓培养对伤寒病人的诊断较血培养优越。

微生物标本采集

微生物标本采集

微生物标本采集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对于临床诊断、疾病防控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采集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标本的保存与运送。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及时性:微生物标本采集应在患者出现症状或怀疑感染微生物时尽快进行,以便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标本。

2.无菌操作: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标本,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适量:采集的微生物标本应足够进行所需检测,同时避免过量采集,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适。

4.适宜的标本类型: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感染部位以及检测目的,选择适宜的标本类型。

5.标本标识:采集的微生物标本应进行清晰、准确的标识,包括患者姓名、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二、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1.皮肤、黏膜表面:使用无菌棉签或无菌注射器,轻轻擦拭或抽取皮肤、黏膜表面的分泌物。

2.血液: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静脉血,避免皮肤消毒剂污染。

3.呼吸道标本:采用无菌吸痰管或纤维支气管镜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咳痰患者应采集清晨第一口痰。

4.尿液:采集清洁中段尿,必要时可采用导尿术。

5.粪便:采集粪便标本时,应避免粪便与尿液混合,采用无菌容器。

6.生殖道分泌物:男性患者采用无菌拭子采集尿道口分泌物;女性患者采集宫颈分泌物。

7.组织标本:在无菌条件下,切取感染部位的组织,放入无菌容器。

三、微生物标本采集注意事项1.采集前准备: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以及采集部位,确保采集时机适宜。

2.消毒:采集部位应进行充分消毒,避免污染标本。

3.避免污染:采集过程中,避免触及非无菌部位,确保无菌操作。

4.采集量:根据检测需求,采集适量的标本。

5.标本保存:采集后的微生物标本应尽快送检,无法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妥善保存。

四、微生物标本保存与运送1.温度: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保存温度。

一般而言,细菌标本应在4℃保存,病毒标本应在-70℃保存。

2.时间:微生物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检,如无法及时送检,应按照相关规定保存。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正确采集微生物标本是进行病原学检查的关键步骤,因为只有采集到合适的标本,才能够准确、客观地检测出病原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一些采集微生物标本的正确方法:一、注意清洁和消毒在采集标本前,必须对手部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使用肥皂和水清洁手部,或者使用酒精消毒剂消毒手部。

同时,还需要对采集标本所使用的器械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二、选择正确的标本类型不同的微生物感染会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标本类型。

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鼻咽拭子、痰液等;对于胃肠道感染,可以使用大便标本等。

三、正确采集标本1.采集前准备: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确定需要采集的标本类型,准备好采集所需的器械和消毒用品。

2.采集方法: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采用正确的采集方法。

例如,对于痰液标本,需要让患者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并放入收集器中;对于大便标本,需要让患者取适量的大便放入收集器中。

3.采集量:采集的标本量应该足够,以便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析。

一般来说,采集的标本量应该不少于检测所需量的两倍。

4.采集时间:采集标本的时间也有讲究。

例如,对于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最好在患者发病的早期采集标本;对于肠道病毒的检测,最好在患者发病后一周内采集标本。

5.保存方式:采集完标本后,需要妥善保存。

一般来说,应该将标本保存在适当的介质中,如保存液或培养基中,以保持标本的活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标本的影响。

四、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例如,在采集痰液标本时,应该让患者先用清水漱口,再用无菌棉签擦拭咽部,以减少口腔和咽部的细菌污染。

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验室内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确保实验室内的空气和环境符合要求。

五、及时送检采集完标本后,需要及时送检。

一般来说,应该将标本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和分析。

微生物培养标本留取的注意事项

微生物培养标本留取的注意事项

微生物培养标本留取的注意事项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

正确的采集、运送、保存与处理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对于保证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采集标本的一般原则1、采集最佳时间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2、用于微生物培养的标本在收集时应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及时送检。

3、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感染部位附近皮肤或黏膜常居菌群的污染,以防止外源性细菌污染标本。

在采集血液、脑脊液、胸腹水或关节液等无菌标本时,应注意对周围和局部皮肤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对于采集与外界相通的腔道标本时,如窦道等,为防止受皮肤表面正常菌群的污染,应从窦道底部采集标本送检,而非从窦道口取标本,以免造成病原菌与正常菌群相混淆致使临床误诊。

采集标本均应盛于无菌容器内送检,盛装标本的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得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分离率。

临床标本的采集1、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要求患者早上起床后用净水漱口,立即从下部呼吸道咳出第一口痰,吐在无菌塑料痰盒中,及时送检。

对于咳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使其咳嗽,待咳嗽后用无菌棉拭子采集标本。

气管镜下采集:用气管镜在肺炎病灶附近用导管吸引,或者使用支气管刷直接取得标本。

2、尿液(中段尿):早晨起床后第一次尿,取中断尿留于专用尿培养杯中(注意无菌操作),女性病人应清洗外阴部后再留取;标本需及时送检。

3、尿道分泌物:男性患者用75%酒精棉球消毒尿道外口后,轻轻积压阴茎体,继而流出来的分泌物,需用无菌男性拭子蘸取分泌物,半小时内送检。

4、阴道、子宫颈分泌物:应由医生采集,标本采集前24h-48h禁欲、禁盆浴、禁阴道灌洗及局部上药。

标本采集时,常规无菌操作消毒外阴或尿道口,用扩阴器扩张阴道,用无菌棉拭子拭取宫颈口或宫颈后穹窿的分泌物,不可碰及阴道壁,放入无菌拭子管中。

5、脓液:先尽可能的除去坏死的脓液,然后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蘸取感染灶血肉交接部位标本,要尽量多取一些,然后将棉拭置于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微⽣物标本采集⽅法及注意事项 微⽣物学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处理,与细菌的培养、鉴定结果有⼗分密切的关系。

医⽣、护⼠、检验⼈员均应重视微⽣物学检验标本正确采集的有关问题,并有责任向患者及其家属进⾏正确采集标本的宣传和指导。

下⾯是yjbys店铺为⼤家带来的微⽣物标本采集⽅法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法 1.⾃然排便法:取新鲜粪便的黏液、脓⾎、或絮状物等有意义成分,2~3g或 1~2 m1,盛⽆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茵液内送检;若疑似霍乱者应置于碱性蛋⽩胨⽔中(PH8.6)。

2. 直肠拭⼦法:难以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患者及幼⼉可采⽤此法,将拭⼦前端⽤⽆菌⽢油或⽣理盐⽔湿润,然后插⼊肛门约 4~5cm(幼⼉ 2~3cm),轻轻在直肠内旋转。

擦取直肠表⾯粘液后取出,盛于⽆菌试管中或保存液中送检。

(2) 注意事项 1.尽可能在抗⽣素使⽤之前采集标本。

2.所挑取的粪便不应接触其他部位(如便盆),粪便样本中不应混⼊尿液及其他异物,采集过程应尽量⽆菌操作。

3.不应⽤厕纸收集粪便。

4.对同⼀病⼈在同⼀天不宜重复送检。

5.宜在感染急性期(通常是5d-7d内)采集标本。

6.下列腹泻患者应连续3d送检标本 --社区获得性腹泻(⼊院前或72h内出现症状) --医院腹泻(⼊院72h后出现症状),且⾄少有下列情况之⼀:⼤于65岁并伴有内科疾病、HIV感染、粒缺(中性粒细胞<0.5)及疑似院内暴发。

--怀疑肠道感染的⾮腹泻性表现。

7.肠炎和发热病⼈建议做⾎培养。

8.伤寒沙门菌感染时⾻髓培养⾼出⾎培养。

9新鲜粪便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检,不应超过2h。

(3)标本拒收 ⼲燥的拭⼦、含钡粪便、黄软成形便、⼲便、明显污染的粪便、⼀⽇内重复送检的标本,应设法与临床医师联系,可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好记录,在没有与医师沟通之前标本不应丢弃,仍按实验室标本保存原则存放。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法 1. 中段尿采集法:清晨起床后⽤肥皂⽔清洗尿道⼝和外阴部,再⽤清⽔冲洗尿道⼝周围,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收集中段尿 5~10ml盛于带盖的⽆菌容器内⽴即送检,采集后于0.5h内进⾏接种。

采集微生物学标本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采集微生物学标本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采集微生物学标本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标本的正确采集直接关系到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采集标本前,临床医生首先应考虑是否有适应证和禁忌证。

正确采集微生物学标本,需要明确以下几方面内容:①选择适当的时机,最好在病原体浓度最高的时间点。

②留取感染的正确部位。

部位不正确,结果无法解释。

③留取标本时,注意不能造成体内感染播散或人际传播。

④避免标本被污染,且应防止标本污染环境。

⑤采集标本量要足够,以提高检出率。

⑥选择无菌、无消毒剂、无污染、密封好的容器进行运送。

⑦准确标识患者信息、标本类型和检查目的。

⑧不同标本有不同的运送要求,温度、湿度和送检时限都应符合相关要求。

⑨采集和运送过程要遵循生物安全规范。

在保证适应证、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前提下,考虑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不是盲目的。

检查有针对性,临床诊断才有利无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

据相关统计:微生物标本的检测误差来源:80%来源于分析前20%来源于分析中和分析后其它检验样本的检测误差来源:45%分析前10%分析中(仪器))45%分析后.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前的误差来源所占比例的这个数据是惊人的,在我们的大型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而在我们医院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据。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采集方法(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 (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应在抗菌药物浓度最低时采集也即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呼吸道1、痰标本(1)采集方法①清晨起床后用凉开水漱口多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量杂菌,用力咳出肺深部的脓痰,置于清洁干燥容器中或无菌管中送检。

②痰量极少者可用45℃ 3%-10%的氯化钠溶液约25ml雾化。

对于咯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当其咯痰后用无菌棉棒采集标本。

③咳嗽无力或昏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腔经气管腔内吸引痰液送检。

④气管切开者可以深入透气孔中取痰。

⑤可用支气管镜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病原菌。

⑥用无菌导管经鼻腔插入气管镜内,缓慢注入无菌蒸馏水5ml,取出导管。

留取患者在3h 内咳出的痰液,放入无菌容器中送检。

⑦胃内采痰法。

无自觉症状的结核病人。

有时可把痰误咽入胃内,因而可采用胃内溶物做结核菌培养,其阳性结果比咯痰高10%左右,该方法于晨起空腹时,把灭菌的胃管,从鼻腔送入胃内,用20ml注射器抽取胃液。

(2)注意事项①痰标本的采集以晨痰为准,此时患者痰量较多且含菌量也多。

②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2-8℃冰箱。

若晚1-2h接种,会失去苛氧菌,并使得革兰阴性菌过分生长。

③可接受的标本:痰;支气管灌洗液,支气管刷,支气管活检;肺吸出物和肺活检。

不能接受的标本:唾液;24h留的痰(结核杆菌培养除外);④痰标本的质量评价:(用显微镜筛选)在低倍镜下,检查鳞状上皮细胞,至少10个视野,集中在有白细胞处,合格标本为白细胞与鳞状上皮细胞比例大于2:1。

2、鼻拭子(1)用湿的拭子(生理盐水);(2)需插两个鼻孔;(3)深入3.3cm左右,转动4-5次;(4)以上用于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暴发时的鼻带菌者。

3、咽拭子、口腔拭子(1)采集方法(到细菌室取专用拭子)①患者清水漱口后,由检查者将其舌外拉,用棉拭子将咽后壁或悬雍垂的后侧反复擦拭数次;②化脓性扁桃体炎、口腔念珠菌病时,直接用棉拭子在病灶部位擦拭;③采集完后立即送检,防止干燥。

(2)注意事项①棉拭子应避免触及舌、口腔黏膜和唾液;②采集标本前数小时不可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接触病灶局部。

三、胃肠道1、粪便(1)采集方法选取脓血、黏液粪便2-3g,液体粪便取絮状物1-2ml。

盛于灭菌瓶中或蜡纸盒中及时送检。

(2)注意事项①标本要采集新鲜的,陈旧标本影响阳性检出率;②切忌粪尿混合;③若要分离阿米巴,标本要立即送检并注意保温;④运送培养基可提高阳性率;⑤分离难辨梭菌时需选不成形或水样便;⑥霍乱弧菌、大肠杆菌Ο157感染的腹泻便则为水样便或血性便;⑦标本在病理早期或治疗前采集;⑧一般认为用抗菌药三天后,标本培养病原菌阴性。

2、肛拭子在无法获得粪便的情况下,可用经无菌甘油水或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的肛拭子插入肛门4-5cm(幼儿2-3cm)处,轻轻旋转擦取直肠表面黏液后取出,置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六、泌尿道根据卫生部《医学感染诊断标准》(试行)通知,泌尿系统临床诊断为: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1、中段尿(1)采集方法①女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用手指江阴唇分开排尿,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ml于灭菌容器内。

②男性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或0.1%的碘伏溶液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上翻包皮,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ml于灭菌容器内。

(2)注意事项①导尿虽然可以减少污染,但是多次重复导尿可以造成逆行性感染,因此近年来大多采用中段尿。

②女性病人最好采取膀胱截石位由护士采取标本,减少污染。

③采集标本以晨起第一次尿液为佳。

④采集标本后,若不能在1h内送检,暂放4℃冰箱,但不能超过8h。

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h,即使接种培养结果细菌数≥104 cfu/ml获103cfu/ml,也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⑤疑为尿道炎时可将最初3-4ml尿液收集在灭菌容器内。

该尿中即使有少数细菌,如反复检查为同一细菌,也应考虑为病原菌。

⑥儿童在多数情况下,仅冲洗外阴是不够的,故采集标本较为困难。

如果尿内细菌明显增多,可以高度怀疑为尿路感染,无菌则可否定。

⑦若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⑧尿液中不得加入防腐剂,消毒剂否则影响阳性检出率。

2、膀胱穿刺采集法避免污染是很困难的,培养结果与病情不符时,或尿厌氧菌培养,或婴幼儿中段尿采集困难时,可以用耻骨上穿刺膀胱内采尿。

3、留置导尿者采集法拔去闭式引流的集尿袋,弃去导尿管前段尿液,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10ml送检。

不可从集尿袋下端留取标本。

七、脑脊液1、采集方法由临床医师以无菌方法收集脑脊液3-5ml(细菌1ml,真菌2ml抗酸杆菌2ml,病毒1ml)盛于无菌试管或小瓶中立即送检。

2、注意事项(1)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因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也易死亡;(2)疑为上述细菌感染时,应注意保温,不可置冰箱或低温保存。

八、胆汁1、十二指肠引流法在无菌操作下,将十二指肠导管吞咽至十二指肠乳头部(距齿65-70cm)时,收集A液(来自总胆管,为橙黄或金黄色),随之注入25%硫酸镁溶液40ml,经1-2min后再采取B液(来自胆囊,为棕黄绿色),随后收取C液(来自肝胆管,为柠檬色),一般认为B液做细菌培养意义较大。

2、胆囊穿刺法胆囊造影术时,可同时采取胆汁。

3手术采取法由总胆管、胆囊直接穿刺采取胆汁。

以上采集之标本应立即送检,否则置于4℃冰箱内,采集时需小心,避免被唾液、十二指肠液细菌污染。

九、穿刺液标本穿刺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液。

1、采集方法由临床医师行穿刺术抽取。

胸腹水可收集5-10ml,心包液、关节液收集2-5ml,置于无菌含抗凝剂的试管或小瓶中,充分混匀后,立即送检。

抗凝剂10%EDTA二钠盐,标本与抗凝剂之比10:1。

2、注意事项⑴标本采集应在患者用药之前或停止用药1-2天后进行;⑵不能立即送检可置4℃冰箱保存;⑶疑为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采集后立即送检,或床旁培养为佳;⑷不能用棉拭子浸蘸标本送检。

十、脓汁及病灶分泌物1、伤口⑴表面伤口拭子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①仅限于皮肤与皮下组织,包括手术切口、褥疮溃疡、新生儿脐炎、婴儿脓疮病。

②用无菌生理盐水或75%的酒精擦去病灶表面渗液;③用无菌棉拭子抹去较深部的脓汁分泌物或组织送检;④采集褥疮溃疡标本时应采集褥疮边缘的脓性分泌物,拭子放在运送培养基中立即送检,不要采集创口表面的渗液。

⑵伤口、脓肿、窦道、坏疽组织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①闭锁性脓肿用碘酒和酒精消毒皮肤后,用灭菌注射器穿刺抽取全部脓液送检,疑为厌氧菌感染时,排去针管内空气将针头插入灭菌橡胶塞内送检;②伤口处若有脓及渗出物要用无菌棉签深入各种窦道中擦拭,用小刀刮取,穿刺抽吸或手术切除获得深处伤口标本;③当创伤出血时,敷有药物在2h以内及烧伤在12h内均不应采集标本,此时获得阳性结果机会甚少。

④采集标本注意观察脓汁及分泌物性状、色泽、气味等。

可为培养鉴定提供依据。

⑶烧伤创面①烧伤创面需要脓性分泌物,焦痂迅速分离变棕黑、黑或紫罗兰色,烧伤边缘水肿。

患者发烧>38℃或低体温<36℃,合并低血压。

②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创面。

③由于创面部位不同,细菌种类也不尽相同,要用灭菌棉拭子采集多个部位的炎症区送检。

④采集痂下变黑或变性的不健康区边缘或引流液等做定量培养及组织活检。

2、厌氧伤口拭子⑴厌氧专用棉棒或玻璃棒触及深部脓汁;⑵可用注射器抽吸,排去针管内空气将针头插入灭菌橡胶塞内送检;⑶立即送检,送检过程中必须保持在无氧条件;⑷不宜做厌氧菌培养的有痰、喉拭子、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直肠、阴道和宫颈拭子以及回肠、结肠造瘘术的流出物,胃、小肠及大肠内容物等。

3、尿道口分泌物拭子⑴男性用无菌纱布擦拭和清洗尿道口,然后采取从尿道口溢出的脓性分泌物;⑵采集前列腺液时,先将尿道、膀胱冲洗,然后从肛门用手指按摩前列腺,促使前列腺液溢出;⑶女性病人先用灭菌纱布或棉拭子仔细擦拭或清洗尿道口,然后从阴道内诊压迫尿道,使分泌物溢出;⑷取子宫颈分泌物,先用内窥镜扩张阴道,然后从宫颈口用灭菌棉拭子采取分泌物,尽量避免被阴道宫颈附近正常菌群的污染。

4、蜂窝织炎⑴用无菌生理盐水或酒精消毒皮肤;⑵用细针在炎症最显著处穿刺吸引;⑶抽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在针管内;⑷注入无菌试管内送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