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合集下载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一、采样前准备
1、当日术毕,按常规对手术间所有物表 及地面进行湿式清洁和擦拭。
2、检查净化空调系统运作是否正常,当 日完成手术间清洁后,调节空调系统处 于待机状态,次晨打开系统运行30min。 自净后采样。
二、采用平板沉降法 1、采样时间: 在净化空调开启30min进行采样,采样时洁净 手术室大门应保持关闭,以维持手术室正压 状态和洁净度。 2、采样护士准备: 在采样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采样时平板应从科室最靠内的房间放置, 依次向外布放,每个手术间也是从最靠 里的位置放置平板,最后放置最靠门的 采样点。采样点分布均匀,收取平板顺 序相反。
5、布点要求: 百级手术间,手术区(手术台两侧0.9m以内,两 端0.4m内)呈对角线,东南西北中5点,周边区 (距墙1m,每边2个)8点,共需13个培养皿;千 级手术间,手术区(手术台两侧0.6m以内,两端 0.4m以内)呈单角线3点,周边区(距1机,长边 2个,短边1个)6点,共需9个培养皿;万级手术 间:手术区(手术台4边,0.4m以内)呈对角线3点, 周边区(距离1m每边1个)4点,共需7个培养皿。 检测时可做一次空白对照和模拟操作。模拟操作 将一个对照皿打开后立即封盖,两个对照结果必 须为阴性,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要求。
将用于革兰染色的标本置于无菌标本杯中
将用于培养的标本置于需氧运送培养基中, 密闭保存
分别标注患者及标本信息,30min内送检,否则置4℃冰 箱冷藏,24h内送检
四、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度值测定法
方法: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测定法
物品准备:标尺、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
放好标尺,开启紫外线灯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 有图案一面朝上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摘要: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重要性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2.采集方法3.采集容器4.无菌操作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及时送检2.保温和冷藏3.防止污染四、标本的处理和检验1.标本的处理2.标本的检验五、结论正文: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微生物标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等,这些标本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包括:1.采集时机:采集标本应在患者出现症状时进行,如发热、咳嗽、腹泻等,以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采集方法:采集标本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不同类型的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如血液采集应使用无菌针头,尿液采集应使用无菌容器等。

3.采集容器:采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无菌容器,防止污染和渗漏。

4.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包括:1.及时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避免细菌繁殖和死亡。

2.保温和冷藏:对于需要冷藏的标本,应置于适当的温度环境中,以保持标本的活性。

3.防止污染:运送过程中应避免标本的污染,如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使用专用的运送工具等。

标本的处理和检验包括标本的处理和标本的检验两个步骤。

标本处理包括标本的分类、分离、纯化等操作,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本的检验包括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总之,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一、血液和骨髓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菌血症、败血症和感染性骨髓炎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病人准备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过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或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2.应在病人发热期或寒颤时采集(三)标本采集1.血培养瓶领取:凭医嘱和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细菌室领取。

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血培养瓶:如灰色瓶盖为普通成人培养瓶;粉红色盖为儿童需氧菌培养瓶;紫色盖为厌氧菌培养瓶。

2.将患者信息录入相应的血培养瓶条码中,并在作好病人姓名、科别、床号等标识。

2.采集方法: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或骨髓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3.标本量: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3~5ml,骨髓2~3ml,采血量足够则阳性率高,反之阳性率减低。

(四)注意事项1.抽血、抽骨髓和接种时,须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2.从抽血、抽骨髓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

3.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怀疑血流细菌感染时宜在不同部位抽血2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各一瓶)。

4.怀疑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菌病的病人等,一般一日抽血三次培养,必要时需追加次数。

(五)标本送检和保存1.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一般不超过1h送交细菌室。

2.送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培养瓶打破或其它潜在性污染可能。

二、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结核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抗酸菌检查。

(二)病人准备1.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留取标本。

准备好无菌标本容器,贴上条码、标明标识。

2.住院病人应留取清晨起床第一口痰。

为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嘱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不要刷牙,除去鼻咽分泌物。

(三)标本采集1.一般病人用力咳出气管深处或肺部痰液,留于无菌标本容器内。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一、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基本原则1.标本来源与采集部位临床微生物标本主要来源于患者体内的各类体液、组织和生物材料。

采集部位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创伤、手术部位等。

采集时应选择感染灶、病变部位或易感部位,以确保标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采集工具与消毒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应使用无菌、一次性采集器具。

采集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不会引入外来微生物污染。

消毒方法可选用高温、高压、化学消毒剂等。

3.采集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采集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面罩。

(3)消毒:使用消毒剂对采集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4)采集:根据不同标本类型,进行相应操作,如穿刺、刮片、抽取等。

(5)封装:将采集完成的标本放入无菌容器中,密封,注明患者信息、采集部位、日期等。

二、临床微生物标本运送基本原则1.标本容器与标记运送微生物标本时,应选用防漏、耐压、易保存的容器。

容器表面应清晰标记患者信息、采集部位、标本类型等,以便于实验室接收和处理。

2.运送条件与时间要求微生物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

运送过程中,应保持标本容器密封,避免剧烈晃动,确保标本质量。

3.运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夏季高温时,可采取冰袋降温措施,防止标本变质。

(2)注意标本容器不离手,避免摔碎或泄露。

(3)如需长途运输,应采取适当包装,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三、标本质量控制与标准化1.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检测方法、室内质量控制等,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标本接收与处理实验室接收标本时,应核对标本信息,检查标本容器、运送条件等。

对标本进行登记、分类、编号,并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处理。

3.室内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评估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包括质控品的检测、方法比对、仪器校准等。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1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1 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避免来自寄生菌的污染,应当保证每份样本代表感染过程。1.2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合适时间、合乎规程技术,采集样本。

1.3 选择合适的部位采集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样本。

1.4 要收集足够量的样本,量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1.5 应尽可能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样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1.6 血培养样本在病人寒颤和发热初起时为最佳时机。

1.7 导尿留取样本时,不可从尿袋中采集样本。

引流液样本不能直接从引流袋放出,因引流液在袋中潴留时间太长容易滋生细菌。

1.8 各类微生物样本不宜加防腐剂1.9 盛标本的容器须先经灭菌(煮沸、高热、或高压灭菌),但不得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

1.10 有些临床标本还要注意采集的时机和部位,如伤寒沙门菌的阳性检出率,发病的第1~2 周采集血液,第3~4 周采集大便和尿液,阳性率较高。

1.11 样本的运送处理和储存规定1.11.1 样本2h之内送到实验室。

1.11.2 血培养瓶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置室温保存(但不得超过24 小时)。

禁止将不能及时送检的血培养瓶放置冰箱保存。

1.11.3 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培养时,样本不能放4℃条件保存,应在30min内送检,并注意保温。

1.11.4 痰培养疑为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应立即送检,因为这些细菌在自然环境中极易死亡。

1.11.5 导管样本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应在盛装导管的容器中加少量无菌生理盐水,以免导管干燥,病原微生物死亡。

1.11.6 活检组织样本和眼分泌物样本应在30min内送检,如样本较小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应在盛装组织的容器中加少量无菌生理盐水,以免样本干燥,病原微生物死亡。

不可用纱布包裹组织样本。

2 常见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2.1 血液及骨髓样本2.1.1 检验项目:血液及骨髓培养。

2.1.2 适应症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数>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皮肤粘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临床可疑血流感染时应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培养及骨髓培养。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6
精选ppt
血培养采集的时间和频率
①采血培养应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在24h内采集2~3套 血培养,每套包括1个需氧瓶+厌氧瓶。因为研究已证实,2~3 套血培养足以检测所有的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②入院前2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天,每天采 集2套,可选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
24
精选ppt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应在急性期采样,以提高检出 率,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 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 集。
2 送检:应立即送检,室温条件下不能超过 2h。如不能立即送检,则保存于4℃冰箱待送 出。
25
精选ppt
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采集前先用复合碘消毒周围皮肤。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应在用药之前采取。
2 送检:应立即送检。
3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 出,避免细菌污染。
29
精选ppt
血管导管的微生物检验
一、标本送检指征 病人携带中心静脉导管超过48h,出现以下情
8. 鼻咽拭子法:用无菌拭子经鼻轻轻插入 鼻咽部后部,慢慢旋转拭子5s,吸收分泌物, 然后取出。
15
精选ppt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 (1)以晨痰为好。多数病人清晨痰较多,易
于采集。且清晨痰含有的病理成分较多。会增 加培养的阳性率。 (2)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2 送检 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防止某些细菌在外环 境中死亡,室温保存≤2h 。做真菌培养的标 本如不能及时送检,可放4℃保存,以免杂菌 生长。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16
对于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 45℃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对咳 痰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使13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最新版】目录一、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重要性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2.无菌操作3.采集量4.标本保存5.标本运输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运送条件2.运送时间3.运送包装四、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意义正文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环节,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应在抗生素使用前,以避免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在感染初期或病情加重时采集标本,可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2.无菌操作: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正常菌群和其他杂菌的污染。

采集非无菌部位的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污染。

3.采集量:微生物标本的采集量要充足,以便进行后续的培养和检测。

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采集量要求,一般要求采集足够量的标本。

4.标本保存:微生物标本在采集后应及时保存,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

5.标本运输:微生物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剧烈震动。

运输包装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防止标本破损或泄漏。

二、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运送条件:微生物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高温、低温和干燥。

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运送条件要求,一般要求在 2-8℃的条件下运送。

2.运送时间:微生物标本的运送时间应尽量缩短,以减少病原体的死亡或活性降低。

一般要求在采集后 24 小时内送检。

3.运送包装:微生物标本的运送包装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防止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破损或泄漏。

包装材料应无毒、无菌、防渗漏。

三、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意义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结果。

正确采集和运送微生物标本,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可靠的依据。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如何选择合适的保存温度?
答: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保存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细菌、真菌等可在4℃或-20℃冰箱中保存数天至数周;病毒等则需要 使用-80℃超低温冰箱进行长期保存。在选择保存温度时,应根据具体微生物类型和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问题解答与经验分享
如何确保标本运输安全?
答:在运输前应仔细检查容器是否密封良好,并使用足够的吸收材料包裹容器以防意外泄漏。同时,在运 输过程中应确保标本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并标识清晰以便实验室准确接收和处理。
结果分析
考虑患者为败血症,革兰氏阴性杆菌为致病菌。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案例二:尿路感染诊断思路探讨
1 2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查 体显示尿道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增多,细菌培养阳性。
3
诊断思路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 为尿路感染。进一步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以指导临床治疗。
保存时间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标本保存时间不同,应根据具体要求进 行保存。一般来说,细菌、真菌等可保存数天至数周,病 毒等则需要长期保存。
标本运输注意事项
保持低温
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标本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以防止微生 物死亡或变异。
防止泄漏
运输前应检查容器是否密封良好,防止标本泄漏。同时,应使用 足够的吸收材料包裹容器,以防意外泄漏。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 的微生物学依据,指导合理用药。
微生物学检验目的
01
02
03
确定病原体种类
通过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 明确病原体种类,为针对 性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灵敏度
• 1对血培养检测灵敏度:73.2% • 2对血培养检测灵敏度:93.9% • 3对血培养检测灵敏度:96.9%
培养瓶的消毒程序
• 去掉培养瓶口的塑料盖 • 75%酒精消毒血培养橡皮塞子60秒 • 自然待干
• 将标本注入培养瓶
• 颠倒混匀标本与肉汤,以避免血液凝集
血培养标本的运送
• 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h • 如无法及时送检,室温20-25 °保存,切勿冷藏
粪便细菌培养标本
• 采集容器:无菌容器

采样时机:
① 发病早期和使用抗生素前,不同时间采集2-3个标本 ② 沙门菌感染、肠热症在2周以后
③ 胃肠炎急性期,尽早采集新鲜粪便
采集方法: ① 自然排便采集法 ② 直肠拭子采集法
注意事项
• 采集后2h内送检

• • •
高度怀疑霍乱弧菌感染标本,运送必须符合特殊标本的安全要求
尿培养标本
• 采集容器:无菌尿杯

采集时机:
① 使用抗生素前,清晨第一次中段尿 ② 膀胱穿刺尿采集法 ③ 肾盂尿采集法 ④ 导尿采集法 ⑤ 集尿法:留取24h尿,取沉渣10-15ml送检
注意事项
• 进行细菌培养的尿标本不能添加防腐剂 •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常规尿液细菌培养没有临床意义 • 直接导尿可能导致尿道细菌进入膀胱,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危险
注意事项
• 常规细菌培养标本在2h内送检 • 疑为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时,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 痰标本一般不适用于厌氧菌感染
• 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日一次,连续2-3天。不建议
24h内多次采集
咽拭子、鼻咽拭子培养标本
• 采样时机:怀疑感染存在,应立即采集标本。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前
管中,避免标本泄露污染
谢谢!
③ 不能以带针头的注射器直接运送标本至实验室
④ 标本已渗漏,不能送至检验科
标本的选择和采集
2.有正常菌群出现的感染部位(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 ① 采集时应避免寄生菌的污染 ②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合适的时间、适当的设备采集标本
③对于厌氧菌的培养标本,活检组织、穿刺针抽取物最佳,不能冷藏,及时送检
血培养标本采集时机
• 高热、寒战初期,为最佳时机 • 抗生素使用前 • 如已使用抗生素,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集
采血量
• 血量与培养基之比为1 : 5 ~ 1 :10 • 成人采血量8 ~ 10ml • 儿童3 ~5ml
• 婴幼儿1 ~2ml
采血次数
• 24h内成人采集2 ~3套(不同部位采集) • 疑为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必须在使用抗生素前30min之内采集3 套,如24h培养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
血培养采集的注意事项
• 静脉采血,不建议动脉采血 • 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装置取血 • 若必须从导管出取血,弃初段血,不用抗凝剂
• 血培养瓶常温保存,无需冷藏
• 条码信息清晰、正确
• 注意无菌操作
呼吸道标本采集
• 容器:无菌宽口杯 • 采集时机:使用抗生素前,清晨第一次痰液,送检 • 下呼吸道分泌物、支气管纤维镜刷片,也宜清晨空腹采集
• 不明原因的发热( ≥ 38 ℃ )或低温( ≤36 ℃ ) • 寒战、休克、昏迷 • 白细胞增多 • 严重的局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 肾盂肾炎等) • 血小板减少 • 皮肤粘膜出血 • 心律异常加快 • 多器官功能衰竭 • 血压降低或升高 • 呼吸频率加快 • 降钙素预案升高或C反应蛋白升高临源自微生物标本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
• • 血标本 呼吸道标本(痰、肺泡灌洗液、咽拭子)

• • • •
尿标本
粪便标本 生殖道标本 脓液标本 穿刺液


骨髓标本
……
采集指导
1.标本管理的安全性提示 ① 所有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应在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原则下认真进行, 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② 标本容器防渗漏、密封,条码清晰,专业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安全运送
或停止用药后1-2天采集
• 采集方法:
① 咽拭子:用无菌拭子擦溃疡或创面分泌物,咽后壁或悬雍垂的后侧反
复涂抹数次 ② 鼻咽拭子:患者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用拭子深入鼻腔至少深1cm处, 旋转拭子,停留10-15秒,插入拭子培养基后立即送检
注意事项
• 鼻咽部拭子主要用于诊断脑膜炎奈瑟菌携带者或百日咳患者,不能用 来检测鼻窦感染的病原体 • 咽拭子培养不能用于会厌发炎的患者
④ 采集足够的标本量,以保证检测的阳性率
⑤ 每份标本的条码信息正确
标本运送
• 细菌学检验标本,采集后2h内检验 • 厌氧菌的标本,运送时间与标本量有关,标本量少15-30min内送检 • 疑似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低温敏感菌感染的标本,应立
即送检
血培养标本采集
可疑血流感染的患者出现以下一项或几项体征时应及时采集血培养:
• 亚急性心内膜炎:24h内从不同部位采集3套,间隔时间30-60min,
如24h培养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
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 通过静脉穿刺采集2套血标本 • 无菌操作拔出导管,做导管尖端培养
静脉输液港
• 至少采集2套血培养 • 1套通过静脉穿刺采集 • 另1套必须通过导管插孔或静脉输液港隔膜进行无菌采集
一般不做粪便培养 除婴儿和有活动性腹泻症状的患者外,不推荐使用拭子做常规病原检测 有腹部痉挛的患者,在发病6h内采集到血便或水样便的效果最好
住院超过3天或入院诊断不是胃肠炎的患者,应考虑抗菌药物相关腹泻的检测,

疑似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气单胞菌、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感人的
患者,需要培养时,须另外提出申请
穿刺液
• 采集容器:无菌试管 • 采集时机:怀疑感染存在,应立即采集标本。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前 或停止用药1-2天采集
转运、保存和注意事项
•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或1h内送检。如果做真菌培养,标本应在4 ℃ 下保存 • 尽量以标本的原始状态送检,勿用拭子送检
• 不能以带针头的注射器直接运送标本至实验室,应将标本移至无菌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