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2)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期中期末试卷

期中测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分: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
(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氧气振动传递声音强收集声音肺二氧化碳高产生振动交换1.当鼓、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时,它们都在。
2.人耳的结构中,耳郭有的作用,外耳道有的作用,鼓膜有的作用。
3.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
4.呼吸过程是气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中转站”。
5.人体通过呼吸,吸入空气中的,同时排出人体产生的。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我们仔细听一听,能听到教室外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 )2.广播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 )3.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 )4.失聪的原因一定是鼓膜出了问题。
( )5.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一样强。
( )6.我国传统乐器古筝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 )7.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的氧气。
( )8.人呼吸时,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含量没有发生变化。
( )9.食物的种类繁多,根据食物来源可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
( )10.安静时,婴儿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成年人的多。
(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声音比较悦耳的是( )A.机器的轰鸣声 B.睡前的轻音乐 C.汽车的喇叭声2.下列做法不能听到声音的是( )A.按压橡皮筋 B.用力拍手 C.敲击大鼓3.闹钟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所经历的过程是( )A.闹钟→空气→耳朵B.闹钟→空气→闹钟的外壳→耳朵C.闹钟→闹钟的外壳→空气→耳朵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的耳朵就能听到声音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5.“雷声震耳欲聋”描述的是雷声的( )A.音高 B.音量 C.传播快慢6.在探究声音高低与钢尺振动部分长度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 )A.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B.用同样的力量拨动钢尺C.力量的大小可以随意发挥7.用水和试管制作小乐器,吹奏时如果声音低了,可以( ) A.加一点水 B.倒掉一点水 C.轻一点吹8.胸腔的变化与呼气的关系是( )A.呼气时胸腔收缩B.呼气时胸腔扩张C.胸腔的变化与呼气没有关系9.在“模拟人体的呼吸”实验中,用瓶内的气球来模拟( ) A.胸腔 B.肺C.膈肌10.在对食物进行统计和分类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
2.在人的耳中,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4.不同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我们都在呼吸,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到体外。
6.给食物分类,可以按食用方式分为生食和熟食,也可以按食物来源分为植物性和动物性。
7.声音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
(错误,改为“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8.物体振动得小,声音就会变小。
(错误,改为“物体振动得小,声音就会变弱。
”)9.外界的声音会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人耳膜的振动。
(正确)10.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错误,改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有关。
”)11.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正确)12.用手按住锣鼓,不让它振动,发声的锣立刻停止发声。
(正确)1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声音的响度来描述。
(错误,改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声音的响度来描述。
”)14.用相同的力敲击铝片琴,铝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高。
(错误,改为“用相同的力敲击铝片琴,铝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5.我们可以调节吉他弦的松紧,来改变弦类乐器发出声音的高低。
(错误,改为“我们可以调节吉他弦的松紧,来改变弦类乐器发出声音的音高。
”)19.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是汽车喇叭声。
20.用敲击后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水面产生波纹,并向外扩散。
21.将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铃声会越来越轻。
22.月球上没有能传播声音的空气,所以人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23.在人耳的结构中,耳郭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
2)现在有一根木棍和一根铁棒,你觉得它们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你的想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老虎C. 鲨鱼D. 蜗牛2. 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叶子C. 花D. 果实3. 下列哪种现象是物态变化?A. 熔化B. 燃烧C. 电解D. 磁化4.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从东向西B. 从西向东C. 从南向北D. 从北向南5. 下列哪种物质是导体?A. 塑料B. 玻璃C. 人体D. 木材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鸟类会游泳。
()2.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
()3. 植物的根只吸收水分和养分。
()4. 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
()5. 电磁感应现象是法拉第发现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上有___大洲。
2. 植物的种子由___、___和___组成。
3.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___和___。
4.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
5.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称为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3. 解释物态变化中的熔化现象。
4. 列举三种常见的导体。
5. 简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放大镜的焦距是10cm,昆虫到放大镜的距离是8cm,求昆虫的像距和放大倍数。
2. 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3.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6cm、4cm,求长方体的体积。
4. 小红用5升水浇花,每升水可以浇1平方米的花,小红可以浇多少平方米的花?5.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0cm,求三角形的面积。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 讨论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教科版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与答案(共四套)

教科版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一)时间: 60分钟总分: 100分一、知识广场(25分,每空1分)1.除了呼吸之外,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2.当鼓、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时,它们都会 ,当这些物体停止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会3.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白齿三类。
4.声音高低可以用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 ;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5.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的过程。
6.耳郭有的作用,耳道有 _的作用,鼓膜有的作用。
7.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_____,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8.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用力拨动时声音 _,轻轻拨动时声音。
(选填“强”或“弱”)9.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响、声音大,在科学上指声音的而平时所说的声音尖、声音刺耳,实际上就是指声音的 ,两者分别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快慢有关。
10.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食道、、和大肠。
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和 ,在小肠里被吸收。
二.判断大厅(20分,每题2分)1.我们周围的声音有高低、强弱等不同特点。
( )2.“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 )3.肺活量越大,人体每次吸人的氧气和排出的废气就越多。
( )4.雷声是通过雨水的振动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 )5.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空气和呼出来的气体的成分没有多大区别。
( )6.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幅度越大。
( )7.我国传统乐器古筝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越脆。
( )8.通过观察和品尝食物,我们可以知道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索和矿物质。
( )9.合理搭配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 )10.声音的音高与振幅大小有关,音量与振动快慢有关。
( )三、选择乐园(20分,每题2分)1.胸腔的变化与呼气的关系是( )。
A.呼气时胸腔收缩B.呼气时胸腔扩张C.胸腔的变化与呼气没有关系2.当我们剧烈运动后,急需补充足够的能量,应多吃( )。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期中测试科学试题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期中测试科学试题(全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和等三种类型。
2.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
3.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个音叉,敲打的力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填“高”或“低”或“强”或“弱”)。
4.人体一呼一吸算次呼吸。
5.小明同学的肺活量是2800 (填写正确的单位)。
6.剧烈运动后呼吸会,是因为剧烈运动时,人体要消耗更多的。
7.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将食物分为食物和食物。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1.“土电话”是利用()传播声音能力强的原理制成的。
A.气体B.液体C.固体2.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感觉到()。
A.音叉在振动B.没有变化C.音叉在发热3.手机里传来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
A.手机旁边的空气B.手机里的喇叭C.手机壳4.人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者听不到别人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的振动。
A.耳郭B.鼓膜C.听觉神经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我们会观察到水面出现的现象是()。
6.在呼吸器官中,()是气体进入身体的入口。
A.肺B.器官C.鼻腔7.“阅览室严禁大声讲话”是提醒人们控制声音的()。
A.音高B.音量C.音色8.声音传到大脑的路径是()。
A.耳道-听小骨-耳蜗-大脑B.鼓膜-耳道-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C.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9.1994年,天文学家观察到某彗星炸裂成了二十多块碎片并且撞击了木星,产生了剧烈的爆炸,但是地球上的声波探测器竟然没有接收到一点声音。
以下才想最符合科学的是()。
A.彗星爆炸并且撞击木星时产生的声音太小了B.这种爆炸本身不会发出声音C.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很长的真空带,没有可以传递声波的介质10.()即是一种食物,又是一种营养成分。
2024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一、填空题(每题2 分,共20 分)1. 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3. 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
4. 人的耳朵分为()、()、()三部分。
5. ()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6.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速度越(),发出的声音越()。
7. 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8.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9. 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三类。
10. 我们可以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30 分)1. 用同样的力敲打长短不同的两根铁管,长铁管发出的声音()。
A. 高B. 低C. 强D. 弱2. 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
A. 越高B. 越低C. 不变D. 无法确定3. 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去空气,只能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这是因为()。
A. 玻璃罩能隔音B.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闹钟不会响了D. 耳朵有问题4. 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 空气B. 水C. 钢铁D. 木头5.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6. 下列关于耳的各部分结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 耳郭收集声波B. 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C. 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内耳D. 听觉神经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7.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的()不同。
A. 高低B. 强弱C. 音色D. 以上都不对8. 风声是由()产生的。
A. 空气的振动B. 树叶的振动C. 风的流动D. 以上都不对9. 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A. B. C. D.10. 测量气温的仪器是()。
A. 风向标B. 雨量器C. 温度计D. 湿度计11.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一般在()。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中(新)-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答题】用相同的力敲击铝片琴,铝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高低的描述。
【解答】我们用同样的力按铝片从长到短的顺序敲击铝片琴,发出的声音是从低到高,这是因为铝片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故此题是正确的。
2.【答题】我们可以调节琴弦的松紧,来改变弦类乐器发出声音的强弱。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解答】我们可以调节琴弦的松紧,来改变弦类乐器发出声音的音高。
故此题是错误的。
3.【答题】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解答】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此题是正确的。
4.【答题】做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氧气,所以肺需要更加卖力的工作。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合理锻炼与健康。
【解答】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气,人体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快,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故此题是正确的。
5.【答题】我们在测量肺活量时,肺活量的单位通常是升。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肺活量。
【解答】肺活量是检测肺功能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个人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mL)。
故此题是错误的。
6.【答题】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是()。
A. 风声B. 汽车喇叭声C. 海浪声【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种类。
【解答】风声、海浪声都是大自然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选B。
7.【答题】用敲击后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A. 水面左右晃动B. 水面有所下降C. 水面产生波纹,并向外扩散【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以及应用。
【解答】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会发生的现象是音叉振动,水面产生波纹,向外扩散。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可打印)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可打印)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可以看到音叉的振动引起_________。
2、可以用_________法测量肺活量,肺活量越大的同学会使塑料瓶里排出的水量越多。
3、鼓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刮风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人的讲话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4、植物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作用。
5、各种物体只要_______,就会发出声音,我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____。
6、在做高锰酸钾的溶解试验时,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_______来取。
7、声音以_______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8、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_______。
9、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10、物质同时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电荷,它们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对电锯的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A.很动听,很美妙 B.很响,比较刺耳 C.声音清脆,节奏感很强2、电路是指由( )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A.电源、开关、导线 B.电源、用电器、导线 C.电源、用电器、开关3、口腔中起着消化淀粉作用的是()。
A.牙齿B.舌头C.唾液4、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
A.油菜花B.桃花C.南瓜花5、下列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巴吹灭B.用灯帽盖灭C.用水浇灭6、蚕豆长成茎和叶的是()。
A.种皮B.胚芽C.胚根D.子叶7、下列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与醋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相似的是()。
A.肥皂B.酱油C.食用油8、声音在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从强到弱,依次是()。
A.固体、液体、气体B.固体、气体、液体C.气体、液体、固体9、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20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学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人的呼吸实际是在进行_________,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_________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z。
3. _________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4.吸气,是含有_______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_______的过程。
此时胸腔______,腹部_____。
5.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它是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z。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起___________。
二、单项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声音在()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2.如果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富含()的食物,补充足够能量。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3.口腔中,能起到消化淀粉作用的是()。
A.唾液
B.臼齿
C.舌头
4.声音在()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5.下面食物中,根据我们的饮食习惯,全部适合生吃的是( )。
1
A.生菜、黄瓜,鸡蛋
B.苹果、梨、橘子
C.胡萝卜、哈密瓜、鱼
6.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 )来维持生命。
A.氧
B.碳
C.氮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
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8.在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
A.钟产生了回声
B.人的错觉
C.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仍然在振动
9.()不是人体消化器官。
口腔 B. 大肠 C. 心脏
10.食物在()中被消化成食糜。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口腔只是食物的通道,食物在口腔内并不消化。
()
2.睡眠的时候,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最低的。
()
3.肺活量的大小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4.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为人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5.脂肪吃多了会发胖,易得病,所以有脂肪的食物都不能吃。
()
四、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
(10分)
耳道传递振动到内耳
鼓膜传递声波到中耳
听小骨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蜗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五、实验探究(40分)
1.四年级实验小组的王芳、果果和小东在科学课上分别探究了以下实验:王芳把手放在喉头,大声说话,感觉声带振动了;果果把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面荡起了波纹;小东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了声音。
(4分)
(1)这三位同学都在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做“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时记录了如下数据。
(6分)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1)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越长,声音就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振动的越慢,声音就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该班同学在做“探索尺子的音量变化”的实验时制成的图表。
(6分)
尺子振动的幅度(厘米)声音的强弱
6 弱
10 较弱
14 较强
18 强
(1)补全音量变化柱状图。
(4分)
你能找到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吗?(2分)
4.请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如下问题(24分)
(1)将人体各个消化器官名称在人体轮廓图中写出(10分)
5.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作。
食物在就开始被消化。
(4分)
6.口腔中的牙齿是最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起着各自的作用,比如我们吃鸡腿,首先用将肉撕咬下来,再用进行咀嚼磨碎,在这个过程中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输和搅拌,让充分和食物混合,将食物浸湿变软。
(4分)
7.食物在进一步磨碎和分解,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场所。
(2分)
8.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如何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的营养均衡,在饮食上你能给同学们一些好的建议吗?(4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1.气体交换
2.呼气
3.肺
4.氧气肺扩张收缩
5.振动声波
6.波纹
二、单项选择
1C 2. 8、 3. 9 4.C 5.B 6.A 7.A 8.C
9.C 10.C
三、判断题
1.X 2、√ 3、× 4、√ 5、×
四、
四、实验探究
《声音》
1.(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1)越低(2)越低
3.(1)
(2)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1
《呼吸与消化》
4.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5.消化、口腔
6.犬齿、臼齿、舌、唾液
7.胃、小肠
8.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运动量大的话多补充糖类食物、手指脱皮多补充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