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车辆贬值损失思考

合集下载

对车辆贬值损失的思考

对车辆贬值损失的思考

对车辆贬值损失的思考摘要:车辆贬值损失是对事故车辆修复后未恢复到原有性能的一种经济补偿,在具体评估过程中可采用有限元分析对车辆的性能进行评估,再得出车辆的贬值金额。

关键词:车辆贬值损失索赔交通事故中如果涉及到三者车的损坏一般先由交强险进行赔偿,当事方再根据相关法规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这种经济赔偿责任人们普遍认为就是车辆的维修费用,然而有观点认为有责方在承担修车费用的同时还应承担车辆贬值费用。

由于缺乏具体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此有索赔成功案例,也有索赔不成功案例,本文就车辆贬值损失进行探讨。

一、车辆贬值损失的含义及索赔依据在实践中一般指车辆因交通事故造成损坏后,经修理虽可恢复使用功能,但实际价值有所降低,这一价值与正常使用情况下无事故车辆的价值之差即为车辆贬值损失。

[1]如果主张车辆贬值费用的索赔,那么就必然需要支撑这种索赔请求的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117条“……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

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

”可以作为赔偿请求的依据,同样《侵权责任法》中对侵害民事权益中财产权的,根据该法15条侵权人可以通过恢复原状或(和)赔偿损失对被侵权人承担责任。

一般认为车辆修复后可能会对车辆性能及经济价值产生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并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它也可能是积极的。

如果是积极的,那么完全满足甚至高于“恢复原状”的要求;如果是消极的,那么就达不到“恢复原状”的要求,此时就需要侵权人对被侵权人作出相应的经济补偿。

对于“恢复原状”没有专门的司法解释,因此车辆是否能达到恢复原状的要求应由相应的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科学、权威的评估。

而对于无法恢复原状的,就只能通过赔款来对被侵权人进行补偿。

那么这种经济补偿是针对车辆性能的降低,而不是直接对车辆经济价值减少进行赔偿。

所以对于机动车贬值损失的主张应是基于车辆修复后本身性能降低的一个经济补偿,而不是当前经济价值的减少,更不是未来可能实现的经济价值减少。

《2024年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篇一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

然而,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其中,车辆在事故中遭受的贬值损失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通过对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现行法律体系下相关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一、引言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方除了关注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问题外,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车辆在事故中遭受的贬值不仅影响其市场价值,还可能对车主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车辆贬值损失的界定及评估1. 车辆贬值损失的界定车辆贬值损失是指在交通事故中,由于碰撞、摩擦等原因导致车辆外观、性能等受到损害,从而造成的价值降低。

这种损失往往不易被察觉,但在二手车市场上却会对车辆的交易价格产生显著影响。

2. 车辆贬值损失的评估车辆贬值损失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型号、使用年限、事故损伤程度等因素。

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市场比较法、成本法等。

然而,由于评估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评估结果往往存在差异。

三、现行法律体系下的赔付问题1. 法律法规现状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问题没有明确规定。

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交通事故的赔偿范围和标准进行了规定,但并未涉及车辆贬值损失的具体赔付。

2. 赔付难题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导致在具体赔付过程中存在诸多难题。

如:赔付标准不统一、评估结果差异大、赔付程序繁琐等。

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还影响了赔付效率。

四、解决对策与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建议相关部委加快制定和完善关于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的法律法规,明确赔付标准、程序和责任主体。

同时,应对不同类型、不同使用年限的车辆制定相应的赔付标准,以确保赔付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024年交通事故车辆贬值损失的损害赔偿研究》范文

《2024年交通事故车辆贬值损失的损害赔偿研究》范文

《交通事故车辆贬值损失的损害赔偿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车辆贬值损失的问题日益凸显。

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即使经过修复,其价值往往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如何合理、公正地计算和赔偿这种贬值损失,已成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交通事故车辆贬值损失的损害赔偿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法律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车辆贬值损失的定义与性质车辆贬值损失是指因交通事故导致车辆价值降低的损失。

这种损失并非直接的经济损失,而是由于事故对车辆造成的物理损害、结构改变或市场心理影响等因素,导致车辆在市场上的价值降低。

车辆贬值损失具有客观性、可计算性和可预见性等特点。

三、国内外相关法律与司法实践在国内外,关于交通事故车辆贬值损失的损害赔偿,法律和司法实践存在一定差异。

在国外,许多国家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车辆贬值损失的赔偿原则和计算方法。

而在国内,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做出了一般性规定,但对于车辆贬值损失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尚无明确规定。

然而,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一些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开始关注车辆贬值损失的赔偿问题。

四、车辆贬值损失的计算方法与评估标准计算车辆贬值损失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事故类型、损害程度、修复质量、市场供求等。

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市场评估法、成本核算法和修复后价值法等。

市场评估法是通过比较事故车辆在事故前后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贬值损失;成本核算法是计算车辆修复所需成本与车辆实际价值的差额;修复后价值法则是通过评估修复后车辆的价值与事故前价值的差异来计算贬值损失。

评估标准应包括事故对车辆结构、性能、外观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以及市场对同类车型的价值预期等因素。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交通事故车辆贬值损失的损害赔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包括:一是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计算标准,导致赔偿难度较大;二是评估过程复杂,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事故导致的贬值损失差异较大,难以统一标准;四是部分车主和保险公司对贬值损失的认知不足,导致赔偿争议频发。

《2024年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前的交通事故赔偿领域中,一个长期备受关注的话题就是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问题。

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车辆不同程度的损伤,即使经过修复,受损车辆的“原状”也难以完全恢复,这导致了车辆的实际价值降低。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问题,分析现有法律法规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为完善我国交通事故赔偿制度提供参考。

二、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的界定车辆贬值损失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受损车辆因碰撞、擦刮等导致的车身结构、零部件、车漆等受损,经过修复后仍存在的价值降低。

这种价值损失往往因车型、事故严重程度、修复技术等因素而异。

在评估车辆贬值损失时,应综合考虑车辆的购买价格、使用年限、事故影响程度等因素。

三、国内外车辆贬值损失赔付现状分析(一)国外现状在许多发达国家,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已经得到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

例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在交通事故赔偿中,通常将车辆贬值损失纳入赔偿范围,并由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此外,这些国家还建立了完善的车辆保险制度,通过保险赔付来保障受损车辆的权益。

(二)国内现状相比之下,我国在车辆贬值损失赔付方面的法律规定尚不完善。

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交通事故赔偿做出了规定,但并未明确将车辆贬值损失纳入赔偿范围。

因此,在具体的赔付过程中,往往因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引发争议。

四、车辆贬值损失赔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在交通事故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未明确规定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标准和程序。

这导致在处理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时,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和标准。

(二)评估机制不健全车辆贬值损失的评估需要专业的评估机构和人员。

然而,目前我国在车辆贬值损失评估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评估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三)保险制度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车辆保险制度,但在保障车辆贬值损失方面还存在不足。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出行的重要工具。

然而,交通事故的频发,使得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众多交通事故案例中,如何处理因事故导致的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成为了亟待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车辆贬值损失的界定车辆贬值损失,是指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受到损害而导致的价值降低。

这种损失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衡量,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客观存在的。

在车辆交易市场上,事故车辆的价值往往会低于同类型、同款式的无事故车辆,这其中的差价就是车辆贬值损失。

三、当前赔付问题的现状与挑战目前,在处理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时,存在诸多挑战。

首先,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标准化的赔付流程,导致赔付过程中存在诸多争议。

其次,部分保险公司对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持保守态度,往往以各种理由拒绝赔付或仅给予部分赔付。

此外,车主对车辆贬值损失的认知程度不一,也加大了赔付问题的复杂性。

四、国内外赔付经验与做法在处理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上,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在国外,许多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标准与流程。

同时,保险公司也根据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到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中。

而在国内,虽然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地方政府规章或行业协会规定等方式,推动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工作。

五、解决策略与建议针对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标准与流程,为赔付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2. 标准化赔付流程:保险公司应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赔付流程,确保赔付工作的公正、透明。

3. 提高车主认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车主对车辆贬值损失的认知程度,使其在事故发生后能够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

然而,交通事故的频发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受损车辆的贬值损失赔付问题,成为了众多车主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针对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车辆贬值损失的定义及影响车辆贬值损失指的是因交通事故导致车辆受损后,其市场价值降低所造成的损失。

这种损失不仅包括车辆的实际修理费用,还包括因事故造成的车辆价值降低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车主往往忽视了这一部分损失,而当他们准备出售受损车辆时,才发现其价值已大幅降低。

三、国内外赔付现状及问题分析(一)国内赔付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在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方面尚无明确法律规定。

因此,在具体赔付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赔付标准不统一、赔付流程繁琐等。

此外,由于保险公司的保守态度,很多车主无法获得全额的贬值损失赔付。

(二)国外赔付经验借鉴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在车辆贬值损失赔付方面已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操作流程。

例如,美国、英国等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了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标准,并由保险公司负责实施。

同时,这些国家还建立了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车辆贬值损失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

四、解决措施与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为解决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标准、赔付流程及责任主体等,为车主提供法律保障。

(二)加强保险公司的责任意识保险公司应提高对车辆贬值损失赔付的重视程度,积极承担责任。

同时,应加强与车主的沟通与协商,确保车主能够获得合理的贬值损失赔付。

(三)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为确保车辆贬值损失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建议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这些机构应具备专业的评估团队和先进的评估技术,对车辆贬值损失进行准确评估。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交通事故频发,其中涉及到的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有效地对交通事故中的车辆贬值损失进行合理赔付,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的定义、产生原因、赔付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完善车辆贬值损失赔付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二、车辆贬值损失的定义及产生原因1. 定义:车辆贬值损失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因车辆受损而导致的车辆价值降低的损失。

这种损失并非直接的经济损失,但却是客观存在的。

2. 产生原因:车辆在交通事故中受损后,即使经过修复,其性能、外观及价值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车辆贬值。

这种贬值可能是由于车身结构损伤、零部件更换、维修记录等因素造成的。

三、车辆贬值损失赔付的现状及问题1. 赔付现状:目前,我国在交通事故中的车辆贬值损失赔付方面尚无明确的规定。

大多数情况下,保险公司仅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赔付,对于车辆贬值损失则不予赔付或赔付不足。

2. 存在问题:(1)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在交通事故中的车辆贬值损失赔付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导致赔付过程中存在诸多争议。

(2) 赔付标准不统一:由于缺乏统一的赔付标准,各保险公司、鉴定机构在评估车辆贬值损失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赔付结果不公。

(3)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消费者在面临车辆贬值损失时,往往因缺乏相关知识和维权意识而无法得到合理的赔付。

四、完善车辆贬值损失赔付机制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原则、标准及程序,为赔付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2. 统一赔付标准:相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车辆贬值损失评估标准和方法,规范鉴定机构和保险公司的评估行为,确保赔付结果的公正性。

3. 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使其了解车辆贬值损失的权益及维权途径。

4.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在车辆贬值损失评估过程中,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车辆贬值损失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确保赔付结果的准确性。

《2024年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范文

《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交通事故频发,其中涉及到的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公平、合理地解决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对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法律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车辆贬值损失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车辆贬值损失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受损车辆因修复或更换部件后,其价值与事故发生前相比产生的差额。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车辆类型、事故严重程度、修复质量等。

不同类型、不同价值的车辆在事故中产生的贬值损失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对车辆贬值损失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三、国内外车辆贬值损失赔付现状及问题(一)国内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在交通事故中对于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尚无明确法律规定,导致当事人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往往面临诸多困难。

一方面,部分保险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赔付车辆贬值损失,另一方面,部分车主因缺乏相关知识而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程序,车辆贬值损失的评估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二)国外经验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交通事故中对于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和制度。

例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车辆贬值损失的赔付原则和程序,并建立了专业的评估机构和仲裁机制。

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四、车辆贬值损失赔付的解决路径(一)完善法律法规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关于交通事故中车辆贬值损失赔付的法律法规,明确赔付原则、程序和标准。

同时,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赔付义务。

(二)建立专业评估机构应建立专业的车辆贬值损失评估机构,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和程序。

评估机构应具备专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估车辆贬值损失。

(三)加强宣传教育应加强对车主和保险公司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其对车辆贬值损失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解读等方式,帮助车主了解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车辆贬值损失的思考
摘要:车辆贬值损失是对事故车辆修复后未恢复到原有性能的一种经济补偿,在具体评估过程中可采用有限元分析对车辆的性能进行评估,再得出车辆的贬值金额。

关键词:车辆贬值损失索赔
交通事故中如果涉及到三者车的损坏一般先由交强险进行赔偿,当事方再根据相关法规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这种经济赔偿责任人们普遍认为就是车辆的维修费用,然而有观点认为有责方在承担修车费用的同时还应承担车辆贬值费用。

由于缺乏具体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此有索赔成功案例,也有索赔不成功案例,本文就车辆贬值损失进行探讨。

一、车辆贬值损失的含义及索赔依据
在实践中一般指车辆因交通事故造成损坏后,经修理虽可恢复使用功能,但实际价值有所降低,这一价值与正常使用情况下无事故车辆的价值之差即为车辆贬值损失。

[1]
如果主张车辆贬值费用的索赔,那么就必然需要支撑这种索赔请求的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117条“……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

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

”可以作为赔偿请求的依据,同样《侵权责任法》中对侵害民事权益中财产权的,根据该法15
条侵权人可以通过恢复原状或(和)赔偿损失对被侵权人承担责任。

一般认为车辆修复后可能会对车辆性能及经济价值产生影响。

但是
这种影响并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它也可能是积极的。

如果是积极的,那么完全满足甚至高于“恢复原状”的要求;如果是消极的,那么就达不到“恢复原状”的要求,此时就需要侵权人对被侵权人作出相应的经济补偿。

对于“恢复原状”没有专门的司法解释,因此车辆是否能达到恢复原状的要求应由相应的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科学、权威的评估。

而对于无法恢复原状的,就只能通过赔款来对被侵权人进行补偿。

那么这种经济补偿是针对车辆性能的降低,而不是直接对车辆经济价值减少进行赔偿。

所以对于机动车贬值损失的主张应是基于车辆修复后本身性能降低的一个经济补偿,而不是当前经济价值的减少,更不是未来可能实现的经济价值减少。

二、车辆贬值损失的确定
目前对于事故车全国尚未规范鉴定机构的资质和鉴定程序及定损
标准。

同时,车辆贬值是建立在事故车修复后,那么维修能力势必会影响修复后的价值。

而车辆交易价格受市场因素影响容易波动,这些因素导致车辆贬值损失的评估缺乏统一标准,评估结果也难以让当事人信服。

鉴于以上种种,对车辆贬值费的确定首先应考虑车辆的性能有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果机动车性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那么贬值费用无从谈起,如果性能发生了明显变化则需要依靠其市场经济价值的减少来推断损失进而进行赔偿。

之所以是明显变化,是因为即使同一品牌同一车型同一批次的合格机动车之间多少会存在性能上的
差异,而且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习惯、地域、用途等的差异
也会造成具体车辆的性能变化,因此对于法律条款中的“恢复原状”只能是相对的。

对于机动车辆性能的评价应该有更为科学的评估方法,而不能仅靠现有旧机动车评估方法中的经验数据。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汽车逆向设计的经验采集数据,利用ansys软件对修复后的事故车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事故车性能参数[2],并用于车辆贬值系数计算。

公式如下:
车辆贬值金额=实际修理金额×车辆成新率×车辆维修贬值系数
车辆成新率=(规定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限) /规定使用年限。

实际计算中常用碰撞前标的的成新率。

车辆维修贬值系数=
1-■×0.5+■×0.5
以上计算方法只是一个初步设想,还有待于理论和实践的验证。

结语
车辆贬值费的索赔从保护被侵权人利益角度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在实践中实行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

由于缺乏规范的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注意避免鉴定机构与被侵权人串通,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侵权人或保险公司的赔偿。

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可能会出现的极端情况:在同等责任的情况下,一方的贬值赔偿责任直接取决于对方车辆的价值。

当高档车与低档车发生事故时,这种赔偿额差距将相当惊人。

[3]这完全有悖于法的正义价值。

因此,在实践中还应根据具体案件进行把握。

同时,人们应该
对车辆有正确的认识,车辆作为消费品有使用年限要求,且其主要功用是交通工具,应与古玩、字画、不动产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
[1]曾耀林,张媛媛.肇事人赔偿车辆贬值损失的条件[j].人们司法,2008(8),84-86.
[2]戴建国,有限元分析在事故车分析中的运用[b].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0(10),89-94.
[3李海昕,风险社会视野下民法的逻辑与经验——“车辆贬值损失赔偿”难题的求解[j].
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2011,1087-1095.
[4]金涛,乘用车辆碰撞修复后减值损失评估方法的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7),73-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