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阅读附答案
《为学》阅读及答案

《为学》阅读及答案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字词。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__________(2)越明年明年:__________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蜀之鄙/有二僧B、子/何恃而往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告诉,对……说⑵第二年2.C点拨:C句节奏应划分为: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1)多年来我想雇一条船顺流而下,尚且(还)没能做到。
(2)人立志,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4.答案要点:为学的条件是“志”与“为”,做学问要立志更要努力行动;行事不一定要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聪敏不可依靠,昏庸也并非不可改变。
点拨:答出某一点并就某一点来谈即可。
为学阅读答案

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多义词( 6 分)自南海还()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望桓侯而还走()肉食者鄙()去国怀乡()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吾欲之南海B .其一贫,其一富C .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10、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 的道理。
(4分)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2分)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参考答案:8、(6 分,每空 1 分)回来掉转(回转)边境目光短浅距离离开9、( 2 分)C10、(6 分,买、犹、顾、哉各占 1 分,句意各占1分)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 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11、(4 分,每空2分)蜀鄙二僧(去南海)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意思对即可)12、(2 分,每错1处扣分,扣完本题分为止)吾资之聪/倍人也/ 吾材之敏/倍人也/ 屏弃而不用/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文言文阅读】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阅读《为学》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阅读《为学》阅读答案【?江苏省连云港市】为学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江苏省连云港市】为学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文集》)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字共三十有四B.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西蜀之去南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野有麦场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
(3分)越明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分)(1)吾欲之南海,何如?(2分)(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3分)【答案】8.(3分)C(A做/雕刻 B边远的地方/目光短浅距离D反而/转头看、看见)9.(3分)越明/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每处1分)10.(5分)(1)(2分)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关键词“之”1分),“何如”1分)(2)(3分)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关键词“恃”“败”各1分,“句子通顺”1分)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言文《为学》的部分试题及答案

关于文言文《为学》的部分试题及答案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
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7、解释词语。
①自南海还()② 僧富者不能至()③蜀之鄙有二僧()④西蜀之去南海() 4分
28、下列句子中加点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欲之南海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B.其一贫,其一富必细察其纹理
C.以告富者以丛草为林
2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阐述什么道理?3分
30、请你说说读了本文之后的收获。
3分
参考答案:
27、①还(回来)②至(到达)③之(的`)④去距离 4分 28、(C)
3分
29、4分
30. 3分为学是靠实际行动的,实际行动是难易转化的关键。
或事在人
为。
文言文《劝学》《为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率,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为学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疾:劲疾B.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性C.卒于鲁也传之卒:死亡D.越明年明年:第二年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青,取之于蓝蜀之鄙,有二僧B.�以为轮以告富者C.水为之,而寒于水贫者语于富者曰D.吾尝终日而思矣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B.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C.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D.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劝学》一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来比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胜过老师,后辈可以超过前辈。
《为学》《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15—18题。
(20分)【甲】为学(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 不逮人也() (2) 吾欲之南海()(3) 蒙乃始就学() (4) 及鲁肃过寻阳()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1)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学习读书的态度,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这样的句子。
为学阅读答案(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为学阅读答案(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14分)为学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文集》)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字共三十有四B.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西蜀之去南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野有麦场9.用斜线(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
(3分)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分)(1)吾欲之南海,何如?(2分)(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3分)11.你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二)(14分)8.(3分)c (A 做/雕刻B边远的地方/目光短浅c距离D反而/转头看、看见)9.(3分)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每处1分)10.(5分)(1)(2分)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关键同“之”1分,“何如”1分)(2)(3分)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关键词“恃…‘败”各1分,“句子通顺”1分)11.(3分)做任何事情,有了明确的日标,还需通过主观努力才能实现,“为学”也是如此。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愚公移山》《为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聚室而谋曰()(2)如太行王屋何()(3)惧其不已也()(4)子何恃而往()(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4分)(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9.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10.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为学》,完成后的小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逮:②西蜀之去南海去:
③蜀之鄙有二僧鄙:④子何恃而往!恃: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译:
小题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小题5:学习本文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逮:及,赶得上;去:距离;鄙:边境恃:凭借、依仗。
小题1:(1)我打算到南海去,怎么样(2)人们立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小题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小题1: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小题1: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从标题、开头、结尾来分析即可,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对文章大意的理解来谈道理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对文章大意的理解来谈道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