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配筋

合集下载

剪力墙中配筋构造要求

剪力墙中配筋构造要求

剪力墙中配筋构造要求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用于抵抗水平地震力和风荷载的重要构造形式之一、它通过墙体的抗拉和抗剪能力来传递地震或风载作用,并将其分散到结构的其他部分。

在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中,配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墙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剪力墙中配筋构造的要求。

一、配筋选材要求剪力墙中的主筋和箍筋是承受墙体受力的关键部分,因此在配筋构造的选择上应具备以下几个要求:1.主筋选材主筋应选用高强度钢筋,一般为HRB335或HRB400级别的钢筋。

这样的钢筋强度较高,能够提供较大的抗拉和抗弯能力,保证剪力墙的稳定性。

2.箍筋选材箍筋是剪力墙中起到固定主筋位置、提高墙体抗剪能力的关键部分。

一般情况下,箍筋可以选择HRB335或HRB400级别的钢筋,也可以采用混凝土钢筋焊接网。

二、主筋与箍筋的布置要求在剪力墙的设计中,主筋和箍筋的布置位置和数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要求如下:1.主筋布置要求主筋的布置应均匀、密集,穿过整个剪力墙的高度。

一般主筋直径为16mm或20mm,具体的布置数量根据剪力墙的设计要求来确定。

2.箍筋布置要求箍筋的布置旨在提高剪力墙的刚度和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箍筋按照等间距的原则布置,一般间距不超过200mm。

箍筋直径一般为6mm或8mm,具体的布置数量和间距需要根据剪力墙的设计要求来确定。

三、节点处的加固要求剪力墙的节点处是其重要的抗震和抗剪部位,因此在节点处需要进行加固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具体要求如下:1.节点处的纵向钢筋应加多,可以采用加粗钢筋的方式增大截面面积,以提高节点的抗剪能力。

2.节点处的横向钢筋(箍筋)布置应密集,可以增加箍筋数量或增加箍筋的直径,以提高节点的抗震能力。

3.节点处的混凝土宜采用高强度或高性能混凝土,以提高节点的抗剪和承载能力。

四、预留洞口处理要求在剪力墙中可能需要预留洞口供穿线或管道走向等需要,这时对洞口的处理应具备以下要求:1.洞口应尽量位于剪力墙在高度和平面布置上较为中央的位置,避免柱子和墙体交界处及支撑点附近设置。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计算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计算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计算1.定义和目的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是指剪力墙水平方向上钢筋的配置比例,通常用钢筋的截面积与混凝土截面积的比值来表示。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剪力墙的强度、刚度和抗裂性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配筋率计算公式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 = As/Acon其中,ρ表示配筋率,As 表示钢筋的截面积,Acon 表示混凝土的截面积。

3.考虑因素在实际工程中,影响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配筋率越低。

(2)钢筋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越高,配筋率越低。

(3)剪力墙厚度:剪力墙厚度越大,配筋率越低。

(4)水平分布筋的直径和间距:水平分布筋的直径越大,间距越小,配筋率越高。

4.公式应用以某工程为例,已知剪力墙厚度为200mm,高度为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水平分布筋直径为12mm,间距为200mm。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配筋率为:ρ = (π× (12/2)²× 200) / (200 × 800) = 0.25%5.数值实例以某高层建筑为例,其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为0.25%,与上述工程实例相同。

该建筑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证明了该配筋率的合理性。

6.结论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的计算应考虑多个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优化,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选择配筋率,可以提高剪力墙的强度、刚度和抗裂性能,降低工程造价并延长结构寿命。

因此,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的计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工程价值。

剪力墙配筋新手实用完整版

剪力墙配筋新手实用完整版

剪力墙配筋新手实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你是怎么配的)|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mm,计算结果是,那就用*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再除以2就是200mm2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配筋率=2*(200*200)=%,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或者%)。

如果填了%,实际配了%,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 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x200x1000=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

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

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
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设计荷载、构件尺寸、混凝土强度等。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剪力墙,最小配筋率一般为0.15%~0.18%。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剪力墙高度较大、悬臂较长或处于地震区域等,可能需要提高配筋率。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设计参考值,在具体设计中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包括考虑横向受力性能、纵向和横向配筋的合理布置等因素。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才能确定最终的配筋率。

剪力墙配筋计算

剪力墙配筋计算

剪力墙设计,本设计以底一层为例1、 强肢截面尺寸及材料截面尺寸示意图如示:第一层:h w =5125mm ; b w =200mm ; a s =a s ′=250mm ; h w0=h w -250=4875mm ;b f ′=500mm ;h f ′=500mm 。

第六层:h w =4850mm ; b w =200mm ; a s =a s ′=225mm ; h w0=h w -225=4625mm ;b f ′=450mm ;h f ′=m450m 。

材料:混凝土C30(钢筋:水平、竖向钢筋采用HPB235级,剪力墙边柱、构造边缘构件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2、 配筋计算:第一层:采用对称配筋,由内力组合表取Mmax 最大的一组(M=7701.76KN*m,N=7301.27KN )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选用双排Φ8@150双向,分布筋配筋率:满足 %25.0%355.01502004814.32min 2=>=⨯⨯⨯⨯=w w ρρ 假定y f f h x =<s 'σ 则由《高规》得 =⨯⨯⨯+⨯⨯⨯⨯⨯+⨯=++=00355.02102005.15003.140.100355.021048752001076.77015.13'10w yw w f c wyw w w f b b f f h b N x ραρ1143.07mm >h ′f =500mmmm h wo b 2681487555.0=⨯<ξ 故每层为大偏心受压m KN h f A x h M wo y sw wo sw ⋅=⨯⨯⨯⨯-=-=61.74400355.0210200)07.11435.14875(21/)5.1(2/122由《高规》得 [][]m KN h h h b b x h bx f M f wo f f wo c c ⋅=-⨯⨯-+-⨯⨯⨯⨯=--+-=4.23989)2/5004875(500)200500()2/07.11434875(07.11432003.140.1)2/()()2/('''1α[]26'''0.967)2504875(300104.2398961.744)2/125.5875.4(27.730176.7701 )()2/(mm a h f M M h h N M A A s wo y csw w wo s s =-⨯⨯-+-⨯+=--+-+==查表采用416+214 A s =308+804=1112mm 2约束边缘构件设置部位: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由前比较可知道在第一、二层及其上1层(第三层)的墙肢端部。

剪力墙配筋(新手实用)

剪力墙配筋(新手实用)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你是怎么配的?)2013.12.11|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 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0.25%(或者0.20%)。

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剪力墙配筋

剪力墙配筋

PKPM中墙的H1.5-18.0什么意思?
H是horizon的缩写,指水平方向。

后面的1.5就是墙身水平钢筋的配筋面积,指在你设定的钢筋间距范围(默认是150)内,两排钢筋的总面积为1.5平方厘米。

也就是需要2排直径10的钢筋。

后面的18.0是墙身竖向钢筋的配筋量。

一般只有地下室外墙和人防墙等承担平面外荷载的墙体才会有这个数值。

指在1米宽度范围内,两排钢筋的总配筋量为18平方厘米。

也就是说大约直径12的钢筋间距120的样子。

如果是地下室外墙,这个配筋量是比较小的。

由于SATWE计算不考虑裂缝宽度,所以算出来的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普遍偏小,比较不安全,不应采用这个计算结果,应该手算或者用其他软件验算裂缝宽度。

剪力墙配筋率计算

剪力墙配筋率计算

剪力墙配筋率计算
剪力墙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1. 计算剪力墙的设计剪力V:V=W×h×S×Fs,其中W为剪力墙附近楼层的活载荷载,h为剪力墙高度,S为剪力墙面积,Fs为剪力墙处所在层的楼板荷载的设计荷载标准值。

2. 计算剪力墙的弯矩M:M=V×l/2,其中l为剪力墙的长度。

3. 计算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ρmin=0.002/αs,其中αs为钢筋的附加应力系数,一般取1.15。

4. 计算剪力墙的截面面积A:A=M/(0.9×fy×d×ρmin),其中fy 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d为剪力墙的有效高度。

5. 计算钢筋的实际配筋率ρ:ρ=A/b×d,其中b为剪力墙的宽度。

6. 检查实际配筋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若实际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则应增加钢筋;若实际配筋率大于最大配筋率,则应减少钢筋。

以上是剪力墙配筋率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参数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配筋与设计
剪力墙配筋设计中,包括有墙体(墙身)配筋、墙端暗柱配筋、墙体暗梁配筋。

(1)墙身配筋(最小配筋率)(配筋间距)
墙身配筋比较简单,要同时满足构造配筋和计算书配筋要求。

《抗震规范》:(《混规》P194 11.7.14)
P66 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

《高层规范》:
P90 7.2.17 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

《抗震规范》:(《混规》P194 11.7.15)
P66 6.4.4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 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的拉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3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1/10且不应
小于8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高层规范》:
P90 7.2.18 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均不宜大于30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7.2.19 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纵向剪力墙以及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

剪力墙的墙身钢筋分有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

在剪力墙结构中,水平分布钢筋居外侧,竖向钢筋居内侧,水平分布钢筋为主要钢筋,拉筋把横竖两种钢筋拉结在一起。

竖向钢筋配筋信息不在PKPM的计算书中显示,只显示水平钢筋的配筋信息。

如下图:
图中“H1.3”、“H1.5”所表示的意思是“在水平分布筋间距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的面积”。

此中“水平间距范围”的意思是:
图中“墙水平分布筋间距”选取200mm。

也就是说“在200mm间距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为1.5cm2”。

《高规》P80 7.2.3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不应单排配置。

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大于400mm是,可采用双排配筋;大于400mm但不大于700mm时,宜采用三排配筋;大于700mm时,宜采用四排配筋。

各排分布钢筋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图中剪力墙厚250mm,应配置两排水平钢筋,则单侧所需钢筋的截面面积为150mm2/2=75mm2, 110=79mm2满足要求,则墙体水平配筋为10@200。

这是计算配筋。

按照最小配筋率0.25%的要求,其计算过程如下:
(250x1000x0.25%)/2=312.5 mm2(按照1m宽的墙计算)
则配筋为10@200=393 mm2满足要求。

如果按照计算书和最小配筋率所得出的配筋不一样,则取大值。

按照构造计算,以200mm间距0.25%最小配筋率为例:
200mm墙厚(200x1000x0.25%)/5=1.0 cm2
250mm墙厚(250x1000x0.25%)/5=1.25即1.3 cm2
300mm墙厚(300x1000x0.25%)/5=1.5 cm2
350mm墙厚(350x1000x0.25%)/5=1.75即1.8 cm2
400mm墙厚(400x1000x0.25%)/5=2.0 cm2
还有这么一种情况:
墙体配筋计算书上的“26”、“13”的意思是表示墙-柱一端的暗柱配筋总面积(cm2),所以在绘图配筋的时候,除了满足构造要求之外,还得满足计算的要求,特别注意是“一端”的面积,则下图中的暗柱计算面积就应该是13x2+26=52(cm2)。

竖向配筋从上至下均按照构造配筋,除以2是因为是两排钢筋。

200mm墙厚(200x1000x0.25%)/2=250 mm2
250mm墙厚(250x1000x0.25%)/2=312.5 mm2
300mm墙厚(300x1000x0.25%)/2=375 mm2
350mm墙厚(350x1000x0.25%)/2=437.5 mm2
400mm墙厚(400x1000x0.25%)/2=500 mm2
特别注意的是,《人防》P94 4.11.7 :承受核爆动荷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最小值应符合下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注:见《人防》P70)
根据规范,在人防层,承受核爆动荷载的剪力墙墙身的配筋最小配筋率为0.30%,配筋的方法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