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
仪表配管规范

TI温度指示器(TEMPERATURE INDICATOR);
TIC温度指示控制器(TEMPERATURE INDICATORCONTROLLER);
TR温度记录器(TEMPERATURE RECORDER);
TRC温度记录控制器(TEMPERATURE RECORDERCONTROLLER);
2.1.4椭圆齿轮流量计和腰轮流量计,宜安装在水平管线上,容易观察和检修的地方(能就地读数)。流量计没有直管段要求。需要时在上游安装管线过滤器。若安装在垂直管线上时,介质流向应自下而上,在流量计上游应安装止回阀。
2.1.5电磁流量计(变送器)可安装在水平或垂直管线上,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当变送器安装在垂直管线上时,介质流向应自下而上;
FIC流量指示控制器(FLOW INDICATORCONTROLLER);
FR流量记录器(FLOW RECORDER);
FRC流量记录控制器(FLOW RECORDERCONTROLLER);
FRCA流量记录控制报警器(FLOW RECORDERCONTROLLER WITH ALARMER);
FRA流量记录报警器(FLOW RECORDERWITH ALARMER);
靶式流量计的安装尺寸表2.2.4
工艺管线
DN
安装尺寸
靶径(mm)
(d)
A
B
L
H1
H2
H3
H4
H0
15
15
>300
100
1200
200
800
400
1000
1200
20
20
>300
150
配管配线操作方案

配管配线操作方案1、配管的一般要求(1)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2)暗配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得小于15mm。
(3)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高出基础面不应小于50mm。
(4)埋于地下的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
穿过建筑物时,应加保护管保护。
(5)明配钢管不允许焊接,只可用管箍丝接。
在防火区域属防爆等级配管、管箍、接线盒的连接处必须焊接地过桥。
(6)钢管(镀锌钢管除外)内、外均应刷防腐漆,但埋于混凝土的管路外壁不刷,埋入土层内的钢管应刷两道沥青。
(7)穿电线的管子不允许焊接。
如需要焊接(用于暗配)可采用套管连接,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1。
5~3倍,连接管的对口应在套管的中心,焊接牢固、严密。
(8)钢管与设备的连接,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内部。
如不能直接进入时,应采取如下措施:1)在干燥房屋内,可从管口起加保护软管引入设备内;2)在潮湿处,可在管口处增设防水弯头,由防水弯头引出的导线应套绝缘保护软管,弯成防水弧度后引入设备。
3)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软管与钢管或设备应用软管接头连接,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线。
2、管子的选择(1)电线管:管壁较薄,适用于干燥场所的明、暗配。
(2)焊接钢管:管壁较厚,适用于潮湿、有机械外力、有轻微腐蚀气体场所的明、暗配。
(3)硬塑料管:耐腐蚀性较好,易变形老化,机械强度次于钢管,适用腐蚀性较大的场所的明、暗配。
(4)半硬塑料管:刚柔结合、易于施工,劳动强度较低,质轻,运输较为方便,已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暗配管。
3、管子的加工(1)管子在使用前应去毛刺、除锈、刷防腐漆。
(2)管子的切割有钢锯切割、切管机切割、砂轮机切割。
砂轮机切割是目前先进、有效的方法,切割速度快、功效高、质量好。
切割后应打磨管口,使之光滑。
禁止使用气焊切割。
(3)管子套丝扣的方法与管工套丝相同。
(4)管子煨弯,其方法有冷煨弯和热煨弯两种。
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2)1范围 (3)2一般规定 (3)3测量管道的选用 (3)3.1测量管道的材质 (3)3.2测量管道的管径 (3)4气动信号管道的选用 (4)5测量管道及气动信号管道的敷设 (4)6电线电缆的选用 (5)6.1电线电缆线芯截面积 (5)6.2电线电缆的类型 (6)7电线电缆的敷设 (6)7.1一般规定 (6)7.2控制室进线方式 (7)7.3汇线槽敷设方式 (7)7.4保护管敷设方式 (8)7.5电缆沟敷设方式 (9)7.6电缆直埋敷设方式 (9)8仪表盘(箱、柜)内的管道及线路 (9)参考文献 (11)用词说明 (12)条文说明 (13)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中石化(2003)建标字94号文的通知,由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对原《石油化工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SH3019-1997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8章。
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主编单位(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1号,邮政编码:73006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主要起草人:蔡劲宏、冯仁铭石油化工仪表管道线路设计规范1范围1.1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中仪表测量管道、仪表信号传输线路的工程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1.2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要求。
2一般规定2.1仪表管道、线路的工程设计,应做到仪表测量准确、信号传递可靠、减少滞后、安全经济实用、线路整齐美观并便于施工和维修。
2.2对火灾及爆炸危险、腐蚀、高温、潮湿、振动等环境,在仪表管道线路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测量管道的选用3.1测量管道的材质3.1.1测量管道(包括阀门和管件)的材质,应按被测介质的物性、温度、压力等级和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且不低于具体工程项目中“管道材料等级表”的要求。
仪表电器接线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仪表电器接线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仪表电器接线标准是指在安装、维修和操作仪表电器设备时应遵循的规范和规则。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确保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仪表电器接线标准不仅涵盖了电力设备的安装和接线要求,还包括了使用电线和插头等配件的规范,以确保电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在现代社会中,电器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家庭、工业、商业等。
这些设备的接线问题直接关系到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如果接线不当,可能导致电线短路、电器设备损坏、甚至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安装和维修电器设备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接线标准,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以及具体要点。
首先,我们将探讨为什么仪表电器接线标准如此重要,以及它对设备运行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介绍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基本原则,包括接线规则、电线选用、接地要求等。
最后,我们将详细说明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具体要点,包括连接方式、接线图示、标记和标签等。
通过了解和遵守仪表电器接线标准,不仅可以确保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还可以减少维修和故障排除的难度和时间。
此外,遵守接线标准也有助于保护电力设备供应网络的稳定和可靠性。
因此,无论是从个人还是社会的角度,遵守仪表电器接线标准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仪表电器接线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电器设备的更新换代,未来的仪表电器接线标准将不断演进。
本文也将展望未来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对未来趋势的了解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仪表电器接线标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读者也将明确遵守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必要性,并认识到遵守标准的益处。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提供指导和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写法:1.2 文章结构文章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呈现:2.正文2.1 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重要性2.2 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基本原则2.3 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具体要点3.结论3.1 总结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2 强调遵守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益处3.3 展望未来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发展方向引言部分提供了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简要介绍,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仪表电器接线标准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具体要点。
仪表配线设计及参数设置

八、AMPKP09A01放大板波段开关调整参照表气体ON表示波段开关选择状态KA KB KC KD KA1KA2KA3KA4KA5KA6KA7KA8KB1KB2KB3KB4KB5KC1KC2KC3KD1KD2KD3DN15ON ON ONONDN25ONON ONONONDN32ON ONONDN40ON ONONDN50ONON ON DN65ON ON ONON ON DN80ON ON ON ON ONON ON DN100ON ON ON ON ONON ON DN125ON ON ON ONON ON DN150ON ON ON ONON ON DN200ON ON ON ON ON ONON ON DN250ON ON ON ON ONON ON DN300ON ON ON ON ONON ON插入式ON ON ON ON ON液体ON表示波段开关选择状态KA KB KC KD KA1KA2KA3KA4KA5KA6KA7KA8KB1KB2KB3KB4KB5KC1KC2KC3KD1KD2KD3 DN15ON ON ON ON ON ON ONDN25ON ON ON ON ON ON ONDN32ON ON ON ON ONONDN40ON ON ON ON ON ONONDN50ON ON ON ON ONONDN65ON ON ON ONONDN80ON ON ON ONONDN100ON ON ON ON ONONDN125ON ON ON ON ON ONONDN150ON ON ON ON ON ONONDN200ON ON ON ON ON ONONDN250ON ON ON ON ON ONONDN300ON ON ON ON ON ONON插入式ON ON ON ON ON ONON前级放大器放大倍数依次提高顺序:空KD1KD2KD3KD12KD13KD23KD123灵敏度依次提高顺序:空KC1KC2KC12KC3KC2KC13KC123K8为补偿放大倍数,ON状态放大倍数增大19仪表配线设计及参数设置。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石油化工装置基础设计阶段进行配管研究的管道布置设计,以及详细设计阶段的管道布置设计。
1管道布置1.1 管道布置一般要求1.1.1 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a) 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b) 应符合有关的标准;c) 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并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d) 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e) 在确定进出装置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一致;f) 管道应尽可能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方可埋地或在管沟内敷设;g) 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
地上的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
1.1.2 管廊上应统一考虑仪表、电气槽板所需的位置。
全厂性管廊或管墩上应留有10 %~30 %的空位,并考虑其荷载。
1.1.3 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1.1.4 管道布置应使管系具有一定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允许值的情况下,应用最少的管道组成件,最短的长度将管道连接起来,并尽量减少焊缝。
对于合金管道、泵及压缩机的吸入管道、真空管道更应如此。
1.1.5 在规划管道时应考虑其支承点和柔性。
尽量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吸收热胀自行补偿。
1.1.6 管道布置应尽量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
不可避免时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气管、排液管和切断阀。
管道布置应尽量减少管道“盲肠”。
1.1.7 法兰的位置应避免位于人行通道或机泵上方。
输送腐蚀性介质管道及高压管道上的法兰宜设安全防护。
1.1.8 异径管件应紧靠需要变径的位置,以使布置紧凑、节约管材和减少焊缝。
1.1.9 管道布置应整齐有序,横平竖直,成组成排,便于支撑。
整个装置的管道、纵向与横向标高应错开,一般情况下,改变方向同时改变标高,但特殊情况或条件允许时也可平拐。
仪表管路线路敷设

仪表管路与电缆(线)敷设仪表管路是指脉冲管。
脉冲管按功能可分为测量用介质导压管、气源管、气信号管、伴热管。
仪表管路安装工程量很大,是自控仪表安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压管是流量、液位分析、压力测量管线,直接与工艺设备或管路相接,内走气体、液体介质。
(一)导压管导压管按其工艺介质的压力不同,可分为设计压力小于0的真空管;设计压力为1.6MPa及以下的低压管路;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中压管路和大于10MPa、小于100MPa 的高压管路。
导压管的材质与工艺管道要求相同,按介质的温度、压力、腐蚀性等因素选择。
常用的有中、低、高压无缝钢管、合金钢管、不锈钢管、水煤气管、镀锌水煤气管、塑料管、铝管、铜管等,铝管多用于空分装置,铜管用于气管路式空分装置。
常用管材规格Dgl5以下。
对于粘稠、结晶或要求传递滞后小的场合,多采用Dgl8~32的管径。
导压管路敷设内容及要求如下:1、导压管作为测量管线以较短为好,使控制点至一次仪表或传送仪表的距离较近,以减少测量滞后或测量附加误差。
一般距离不超过16m。
2、从工艺管道或设备引出的导压管路不允许进控制室,不能与电缆同走一个汇线槽盒内。
敷设方式为架空支架安装;尽量避免埋地敷设。
实在需要埋地的需要做防腐处理,并且埋地部分不能有活接头,要认真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3、导压管要进行清洗、吹扫、试压(包括气密性试验和强度试验、真空试验)。
脱脂、防腐、保温等,要求同与其相连的工艺管道一样。
真空度、强度气密性试验要同工业管道一起进行。
4、导压管的敷设应有1:10~l:100的坡度,其坡度方向要保证既能排除不凝气体,又能排除蒸气冷凝液。
一般在管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安排气阀和排液阀。
测量流量的差压导管,其正负压管应尽量靠近,并且要求高度一致,以减小环境温度和静压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5、导压管管路连接多采用气焊焊接和卡套式接头、焊接接头连接。
自控仪表导压管的焊接要求也完全同与之相连的工艺管道,包括焊条要求、焊接工艺评定及无损探伤要求。
仪表检测原件布线标准

仪表检测原件布线标准一、电缆桥架安装标准1.桥架间采用专用连接板、螺栓连接,不得采用电焊连接;电缆桥架进出线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保护管引出口的位置应在电缆桥架高度的2/3左右,电缆的引出口应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电缆;桥架与桥架之间、盖板与盖板之间连接处缝隙不得大于10mm。
桥架弯头连接处应结合自如,不应额外受应力。
2.电缆桥架接地线采用BV-500的黄绿双色接地线。
同层两根镀锌桥架连接需在连接板两端安装不少于4个防松螺帽或弹垫。
同层电缆桥架每个30-50m作一次电气连接,电缆桥架首端和尾端均应与接地干线连接,接地线最小截面积不小于4mm2。
3.电缆桥架宜高出地面 2.2m以上,桥架顶部距离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m;多层电缆桥架铺设桥架净距250mm,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铺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600mm。
4.电缆槽垂直高度大于2米时,应在垂直段上下端槽内500mm处设置固定电缆用的支架;电缆槽安装水平、垂直拐角处应平滑、做好线路防护,可以采用半圆管固定到拐角处。
5.电缆槽宜采用半圆防锈螺栓,螺母应在电缆槽的外侧,固定牢固。
6.电缆在托盘、梯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电力电缆不大于40%,控制电缆不大于50%。
布线在桥架内的线缆应顺直不交叉。
7.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桥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8.电缆出入电缆沟、竖井、盘柜处及穿线管管口、电缆桥架尾端等处应做好密封处理。
9.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铺设在同一层桥架上,做到强电和弱电分离。
10.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为1.5—2.0m;垂直敷设时,固定到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不大于2m。
二、现场线路防护标准1、所有检测原件的布线一律采用DN20镀锌钢管作为穿线管,管口两端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喇叭口形。
2、单根保护管内严禁多根电缆使用,绝缘导线截面积不得超过保护管截面积的40%;多根保护管并列使用时,垂直高度、弯曲弧度应相同;同区域内高度相近设备的保护管、线路防护标准应统一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次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图纸线条及文字(推荐) (3)4 仪表管线及图形符号(推荐) (4)5 仪表盘/柜与仪表安装 (13)6 电缆配线 (13)7 电缆槽板的安装 (14)8 接线箱 (15)9 接线端子 (16)10 气信号配管 (16)11 气源配管 (16)12 导压管及分析采样配管 (18)13 伴热配管 (18)14 刷漆和标记符号 (18)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关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研究与编制项目启动会议纪要》(集团公司[2006]第1号)编制的。
本标准共分14章。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仪表管线及图形符号、仪表盘/柜与仪表安装、电缆配线、电缆槽板的安装、接线箱、接线端子、气信号配管、气源配管、导压管及分析采样配管、伴热配管、刷漆和标记符号。
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石化设计院主要起草人:范宗海 王克琼 林 融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现场仪表配管配线工程设计的最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化新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的现场仪表配管配线工程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DEP-SPT-IN2010-2008 仪表安装设计规定SDEP-SPT-IN2016-2008 仪表及测量管线伴热和绝热设计规定ASTM A269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eamless and welded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tubing for general service3 图纸线条及文字(推荐)3.1 为了表示不同的线条含义,规定了各种不同的线条,见表3.1所示。
表3.1 不同图线宽度与用途3.2 图纸和技术文件中的书写汉字、数字、字母都必须做到:字体端正、笔划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
3.3 书写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
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字。
3.4 字体高度分为20mm、14mm、10mm、7mm、5mm、4mm、3.5mm、2.5mm七种。
字体宽度约等于字体高度的70%。
图纸中的汉字用FHZ.SHX;数字、字母采用ROMANS.SHX。
3.5 用作指数、分数、注脚、尺寸偏差数值和精度等级的数字,应采用小一号字体。
3.6 英文字母、希腊字母、阿拉伯数字应写成直体字。
3.7 表格中的字体规定(MicroSoft Office 2000及以上中文版)3.7.1 标题:中文黑体14号 英文为Arial 14号 Bold3.7.2 表头:中文宋体 9号 英文为Arial Narrow 9号3.7.3 内容:中文Arial Narrow 9号 英文为Arial Narrow 9号3.8 文档的字体规定(MicroSoft Office 2000及以上中文版)3.8.1 标题:中文黑体14号 英文为Arial 14号 Bold3.8.2 表头:中文宋体 9号 英文为Arial Narrow 9号3.8.3 小标题:a) 中文黑体14 Bold 英文Times New Roman 14 Bold;b) 中文黑体12 Bold Italic 英文Times New Roman 12 Bold Italic;c) 中文黑体12 Bold 英文Times New Roman 12 Bold。
3.8.4 内容:中文宋体12 英文Times New Roman 124 仪表管线及图形符号(推荐)4.1 仪表管线符号4.1.14.1.2 45度角)0.6mm/0.3mm(除空气以外信号加注所用气名称);4.1.34.1.44.1.54.1.64.1.74.1.84.1.94.2 仪表图形符号4.2.1 检测仪表、控制阀、盘柜文字代号说明:文字代号 说明 文字代号 说明 PD 容积式流量计 TS 温度开关TB 涡轮流量计 PS 压力开关VF 涡街流量计 FS 流量开关MASS 质量流量计 LS 液位开关EMF 电磁流量计 HS 手动开关US 超声波流量计IO 内藏孔板变送器4.2.2 管线(穿线管,供气管,伴热管,吹气/冲液管,气信号管,采样管)4.2.3 根部切断阀,仪表切断阀(用于供气,伴热,吹气/冲液管线),其它LP 液位取源点4.2.4 标注序号 名称 图形符号文件名备注 1 仪表,控制阀,盘柜等标注①α可适当调整线宽:1mm线宽:0.25mm I3401注字 2.5-3 2仪表,控制阀,盘柜等标注② α可适当调整线宽:1mm线宽:0.25mm I3402注字 2.5-3 3仪表,控制阀,盘柜等标注③α可适当调整线宽:1mm线宽:0.25mm I3403注字 2.5-34仪表,控制阀,盘柜等标注④α可适当调整线宽:1mm线宽:0.25mmI3404注字 2.5-3常用电器图形符号(推荐)5 仪表盘/柜与仪表安装5.1 所有DCS、SIS等机柜,仪表盘/柜的安装应留有足够的维护和维修空间。
5.2 控制室/机柜室内所有的盘/柜、操作台、辅助操作台应安装在槽钢基础上,槽钢基础用地脚螺栓固定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的水平地面上。
5.3 现场仪表安装应符合SDEP-SPT-IN2010仪的规定。
5.4 特殊仪表特殊仪表等将按照制造商的要求安装。
6 电缆配线6.1 通常选用阻燃多股铜芯聚乙烯(PE)绝缘聚氯乙烯(PVC)护套电缆。
6.2 采用本安系统时,应选用符合本安要求的电缆,其分布电容、电感参数应符合本安回路的要求。
6.3 高温、低温场所,应考虑电缆允许使用的温度范围,宜选用氟塑料绝缘及护套电缆或其它耐高温、低温型电缆。
6.4 电线电缆线芯的截面积应符合仪表信号和电源对线路阻抗的要求及施工中对线缆机械强度的要求。
6.5 现场分支电缆或直拉电缆推荐选用钢丝(镀锌碳钢或不锈钢)编织铠装电缆。
其电缆允许最小弯曲半径R=6D,D为电缆外径。
6.6 对于现场低电平(≤24VDC)的信号回路(模拟、脉冲、接点等信号)的多对电缆,选用阻燃多股铜芯对绞线PE绝缘PVC护套总屏DCS电缆。
对于本安信号回路,必须选用分屏/总屏本安用DCS电缆。
6.7 热电偶(MV)信号现场配线采用阻燃PE绝缘PVC护套分屏/总屏蔽热电偶用钢丝铠装补偿导线或电缆,其型号应与热电偶的分度号相匹配。
6.8 热电阻(RTD)、转速、振动、位移、气体检测器等三线制信号现场配线采用阻燃多股铜芯PE绝缘PVC护套分屏(三芯)/总屏钢丝铠装DCS电缆。
6.9 24V DC仪表电源(包括SOV)和220V AC接点的现场配线,采用阻燃多股铜芯PE绝缘PVC护套总屏蔽钢丝铠装控制电缆。
6.10 对于220V AC电源现场配线, 采用阻燃多股铜芯PE绝缘PVC护套钢丝铠装控制电缆或交联钢丝铠装电力电缆(当额定电压/电流大于400V/57A时采用)。
6.11 所有现场机柜室内部的信号电缆均采用阻燃多股铜芯PE绝缘PVC护套总屏DCS电缆。
6.12 数据通信电缆(包括光缆)及特殊电缆应根据有关控制系统及仪表制造厂商的要求选择。
6.13 不同电平的信号不允许共用同一根多芯电缆和接线箱。
6.14 本安和非本安信号不允许共用同一根多芯电缆和接线箱,应分开敷设在不同槽板内或在同一槽板内加隔板分开敷设。
本安用电缆应有蓝色标志。
6.15 220V AC信号及电源和24V DC信号及电源电缆应分开敷设在不同槽板内或在同一槽板内加隔板分开敷设。
6.16 从现场接线箱、就地仪表盘到现场控制站的仪表用主电缆敷设在钢制槽板内,在每趟槽板内设一根专用接地线。
6.17 现场接线箱到仪表,就地仪表盘到仪表,槽板与接线箱或现场仪表盘之间的电缆采用组合式小槽板敷设。
6.18 现场控制站内电缆将敷设在活动地板下面,可用电缆槽板将活动地板下的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数据通信电缆隔开。
冗余数据通信电缆的两根线应分两个不同路径敷设。
6.19 每一根多对或多组(三芯/组)电缆应有20%以上的备用对或组,至少应有一对或一组备用。
每一根多芯(四芯或四芯以上)电缆也应有20%以上的备用芯。
6.20 电缆电线固定方法:6.20.1 在仪表盘(柜)内或就地盘内的电缆电线应用汇线槽暗敷。
6.20.2 在垂直电缆槽板中的电缆应采用电缆夹固定。
6.21 电缆芯标识按以下要求:6.21.1 四芯或四芯以下电缆,不同的芯将用不同的颜色识别,颜色规定如下:——二线制低电平信号(4~20mA DC、1~5V DC、脉冲等):白(+);黑(-);——三线制低电平信号(4~20mA DC、RTD、脉冲等):白(+);黑(-);红(PWR);—— 24V DC电源和接点信号:白(+24V);黑(0V);—— 220V AC电源和接点信号,二线:红(R);蓝(N)。
三线:红(R);蓝(N);黄/绿(PE)。
6.21.2 对于六芯或六芯以上电缆,不同的线芯将用白色绝缘层上刷漆的黑色数字编码识别。
6.21.3 通信电缆,特殊电缆按制造厂的推荐标识。
6.22 仪表电缆和电力电缆平行敷设的最小间距见表6.22:表6.22 仪表电缆和电力电缆平行敷设的最小间距 单位:mm 电力电缆种类 相互平行敷设的长度(AC) <100m <250m <500m ≥500m125V,10A 50 100 200 1200250V,50A 150 200 450 1200 200~400V,100A 200 450 600 1200400~500V,200A 300 600 900 12003000~10000V,800A 600 900 1200 12006.23 对于埋地敷设的电缆,应在其上方地面的适当位置设立混凝土标记碑。
基本原则是工艺装置区内的地下电缆最大间隔15m就应在相应地面位置设置标记碑,而工艺装置外的地下电缆最大间隔45m应设置标记碑。
另外,在电缆沟改变方向的地点也应设立标记碑。
混凝土标记碑的上面应使用螺丝或钉子固定一个金属标牌,标牌采用雕刻字并注明地下电缆的类型。
混凝土标记碑的设计和最终敷设线路的选定必须经过业主的批准。
6.24 当直埋电缆与接线箱连接时,地面以上部分的电缆应留有至少4m的裕量,其目的是一旦发生火灾,电缆过火后仍可方便地与接线箱再次连接。
6.25 架空敷设的电缆应尽可能与高火灾危险的设备保持7.5m以上的水平间距,或敷设在火灾危险区以外的地方。
7 电缆槽板的安装7.1 一般要求7.1.1 电缆主槽板宜采用大跨距槽式桥架(跨距6000mm),如采用小跨距槽板,则应设计槽钢梯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