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计算
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式及相关标准

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设备、物质或作业环节。
对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计算重大危险源的方法和相关标准制定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式1. 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进而确定危险源的重要程度。
风险评估是计算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估。
2. 事故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是一种系统化分析手段,用于揭示特定事件(如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结果。
通过构建事故树,可以将事故发生的各个因素进行逻辑分析,找到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防范措施。
3. 图解法:图解法是通过绘制系统流程图或管道图等方式来分析重大危险源。
通过图解法,可以直观地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二、相关标准制定1. 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针对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各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包括了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计算方法、技术要求、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要求。
2. 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各行业还会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根据特定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的标准,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具有针对性。
企业标准则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的标准,可以更具体地规定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法和管理要求。
3. 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也对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产生了影响。
吸收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结语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标准,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一甲胺水溶液40%重大危险源计算

一甲胺水溶液40%重大危险源计算
一甲胺水溶液40%属于易燃液体,属于重大危险源。
下面是针对一甲胺水溶液40%的重大危险源计算。
1. 确定容器容积:假设一甲胺水溶液40%的储存容器为垂直圆柱形,直径为1米,高度为3米,容积为(V) = 3.14 x (0.5^2) x 3 = 7.07 立方米。
2. 确定危险物质贮存量:假设该容器贮存一甲胺水溶液40%,则危险物质贮存量(M) = 容积 (V) x 密度(ρ) = 7.07 x 0.8 (一甲胺水溶液40%的密度) = 5.66 吨。
3. 确定相对危险度:一甲胺水溶液40%的相对危险度为2。
4. 计算危险距离:采用中国石化体系下安全评价方法《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指南》,根据危险物质质量(M)、相对危险度等级(D)、环境条件安全距离系数(K)等参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一甲胺水溶液40%的危险距离:
危险距离 = K x (M/D) ^1/3
这里,取安全距离系数K=0.27,将M=5.66吨,D=2代入上式,可得:
危险距离=0.27x(5.66/2)^1/3=60.86米
因此,对于贮存了5.66吨一甲胺水溶液40%的垂直圆柱形储罐,在周围60.86米范围内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周围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重大危险源R等级计算

B1,B2…,B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a—该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三、校正系数B的取值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B值,见表1和表2:
表1校正系数B取值表
危险化学品
其他类
类别
壽性气体
爆炸品
易燃气体
危险化学品
2
1.5
1
注:卮险化学品类别依振《卮险货物品乳農》川分萸标淮确定
表2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
名称
化碳
化硫
氨
烷
氯化氢
澳甲烷
氯
2
2
2
2
3
3
4
一氣
二氧.
畫件气体
环氧乙
毒性气体
名称
硫化氢氟*
二氧化
氮
氧化氢
碳酰氯
磷化氢
异氤酸
甲酯
5
5
10
10
20
20
20
注:未在表2中列岀的有毒气体可按B二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B二4取值。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一、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
分级指标。
二、R的计算方法
/x
=.p亠+b二 + …+p二'
K12n
kJ
QlQcQn
式中:
ql, q2, qn一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四、校正系数a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
重大危险源分级

重大危险源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的计算方法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指标按下式计算:
式中:
R——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β1β2β3...βn——与每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q1q2q3...q n——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3...Q n——与每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的计算过程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第4.3条中的表3、表4取危险化学品的校正系数β,并根据表5取得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通过计算R值对该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详见下表:表6.2-1 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计算一览表
表6.2-2 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一览表
100
50
5010
10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第4.3.3条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即上表6.2-2,黄冈永安药业有限公司储罐区构成四级重大危险源。
三、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进行辨识,黄冈永安药业有限公司储罐区构成了四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计算方法

附件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计算方法1.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a)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时,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b)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l),则定为重大危险源:S=q1/Q1+q1/Q1+......+qn/Qn (1)式中:S——辨识指标;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n——与每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2.危险化学品储罐以及其他容器、设备或仓储区的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按设计最大量确定。
3.对于危险化学品混合物,如果混合物与其纯物质属于相同危险类别,则视混合物为纯物质,按混合物整体进行计算。
如果混合物与其纯物质不属于相同危险类别,则应按新危险类别考虑其临界量。
4.危险化学品应依据其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具体见表l和表2。
危险化学品的纯物质及其混合物应按GB30000.2、GB30000.3,GB30000.4、GB30000.5、GB30000.7、GB30000.8、GB30000.9、GB30000.10、GB30000.11、GB30000.12、GB30000.13、GB30000.14、GB30000.15、GB30000.16、GB30000.18的规定进行分类。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可分为生产单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单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5.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a)在表l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应按表1确定;b)未在表l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应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其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应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重大危险源R等级计算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一、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 作为分级指标。
二、R 的计算方法
⎪⎪⎭⎫ ⎝⎛+⋅⋅⋅++=n n n
Q q Q q Q q R βββα22
2111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 —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 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三、校正系数β的取值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 表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
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表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注: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
四、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3:
表3 校正系数α取值表
五、分级标准
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表4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表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重大危险源等级公式

重大危险源等级公式重大危险源可分为四级,其等级的划分是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大小来确定的。
R值的计算公式为:R = α×(β1×q1/Q1 + β2×q2/Q2 + … +βn×qn/Qn) 。
其中,α是与危险物质种类相关的校正系数;β1、β2……βn是与各危险物质相关的校正系数;q1、q2……qn是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Q1、Q2……Qn是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
咱们来举个例子详细说说哈。
比如说有一家化工厂,厂里存放着甲苯、液氨和甲醇这几种危险物质。
经过测量和计算,甲苯的实际存在量是 50 吨,液氨是 20 吨,甲醇是 30 吨。
而甲苯的临界量是 50 吨,液氨是 10 吨,甲醇是 50 吨。
甲苯的校正系数α是 10,β是 5;液氨的α是 10,β是 10;甲醇的α是 8,β是 2。
那咱们来算一算,先算甲苯的:5×50÷50 = 5 ;液氨的:10×20÷10= 20 ;甲醇的:2×30÷50 = 1.2 。
然后把这几个数加起来:R = 10×(5 + 20 + 1.2) = 262 。
根据规定,如果 R 值小于 10 ,那就是四级重大危险源;在 10 到50 之间,是三级;在 50 到 100 之间,是二级;大于 100 呢,就是一级重大危险源啦。
所以这家化工厂的R 值是262 ,属于一级重大危险源,这就意味着需要采取极其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监控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我曾经去过一家企业,他们在计算重大危险源等级的时候就出了岔子。
一开始,他们的工作人员没有搞清楚每种危险物质的校正系数,结果算出来的 R 值偏差特别大。
后来经过我们仔细的排查和重新计算,才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这也让他们意识到,对待重大危险源等级的计算,必须要严谨认真,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是判断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用公式q实际存在量/Q危险物质临界量≥1,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q1/Q1+q2/Q2+q3/Q3 (1)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具体如下: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置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3、不含核设施、军亊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重大危险源辨识(注意:以下是一样子,你计算后,把一些文字要选择或去掉)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为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该标准中关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是: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在该标准中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将危险物质主要分为爆炸品;易燃物质(包括易燃液体、易燃气体等);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等。
标准中规定了物质的名称及其临界量,超过临界量的物质即属重大危险源。
本企业危险化学品贮存及使用量情况如下:
1. 易燃气体
乙炔:本企业为 (q 填上)T(吨) 临界量为 1T(吨)
2. 油漆其中成分
a 苯 本企业为 (x 填上 )T(吨) 临界量为 50T(吨)
b 乙酸乙酯 本企业为 (y 填上 )T(吨) 临界量为 500T(吨)
c 丙酮 本企业为 (z 填上 )T (吨) 临界量为 500T(吨)
3. 计算 q/1+z/50+ x/500+y/500=多少
4、根据重大危险源计算公式:
1Q q ....Q q Q q N n 2211≥+++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
计算结果大于等于1为构成重大危险源。
小于1无重大危险源
通过计算所得为: ,故不存在GB18218-2009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或有重大危险源;另外,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本企业也无重大危险源或有重大危险源.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2011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