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死亡半径的计算

合集下载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涉及主要计算公式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涉及主要计算公式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涉及主要计算公式【安全生产管理】一、 重大危险源计算公式:/>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计算结果大于等于1为构成重大危险源。

小于1无重大危险源二、 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计算方法:1. 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数∗100%2.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3.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间内某病患者数∗100%4.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 三、 部分事故统计指标计算方法:1.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3 2. 千人重伤率=重伤(包含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3 3.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106 (实际总工时=从业实际人数*250*8h )1Q q ....Q q Q q N n 2211≥+++∗1064.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5.重大事故率=(重大事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6.特大事故率=(特大事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7.百万人火灾发生率=(火灾发生次数/地区总人口)*1068.百万人火灾死亡率=(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地区总人口)*1069.万车死亡率=(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机动车数)*10410.十万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地区总人口)*10511.亿客公里死亡率=(死亡人数/运营旅客人数*运营公司总数)*10812.千艘船事故率=(一般以上事故船舶总艘数/本省(本单位)船舶总艘数)*10313.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死亡率=(死亡人数/机车总走行公里)∗10614.重大事故万时率=(重大事故次数/飞行总小时)*1041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死亡率=(死亡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元))*108四、工作损失价值计算:V W=D L M/(SD)V W:工作损失价值计算D 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五、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1、千人经济损失率:R s(‰)=E/S*1000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2、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R v(%)=E/V*100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V:企业总产值,万元;【法律法规】一、乙级安全评价机构:专职安全评价师16名以上的,一级安全评价师20%,二级安全评价师30%,注册安全工程师不少于专职安全评价师30%配备;二、从业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

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式及相关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式及相关标准

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设备、物质或作业环节。

对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计算重大危险源的方法和相关标准制定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式1. 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进而确定危险源的重要程度。

风险评估是计算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估。

2. 事故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是一种系统化分析手段,用于揭示特定事件(如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结果。

通过构建事故树,可以将事故发生的各个因素进行逻辑分析,找到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防范措施。

3. 图解法:图解法是通过绘制系统流程图或管道图等方式来分析重大危险源。

通过图解法,可以直观地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二、相关标准制定1. 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针对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各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包括了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计算方法、技术要求、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要求。

2. 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各行业还会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根据特定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的标准,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具有针对性。

企业标准则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的标准,可以更具体地规定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法和管理要求。

3. 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也对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产生了影响。

吸收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结语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标准,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工程师常用计算公式(更新)

安全工程师常用计算公式(更新)

安全工程师常用主要计算公式一.重大危险源计算公式: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计算结果大于等于1为构成重大危险源。

小于1无重大危险源。

二.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计算方法:1.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数∗100%2.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3.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间内某病患者数∗100%4.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三.部分事故统计指标计算方法:1.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32.千人重伤率=重伤(包含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33.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106(实际总工时=从业实际人数*250*8h)4.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65.重大事故率=(重大事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6.特大事故率=(特大事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7.百万人火灾发生率=(火灾发生次数/地区总人口)*1068.百万人火灾死亡率=(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地区总人口)*1069.万车死亡率=(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机动车数)*10410.十万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地区总人口)*10511.亿客公里死亡率=(死亡人数/运营旅客人数*运营公司总数)*10812.千艘船事故率=(一般以上事故船舶总艘数/本省(本单位)船舶总艘数)*10313.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死亡率=(死亡人数/机车总走行公里)∗10614.重大事故万时率=(重大事故次数/飞行总小时)*1041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死亡率=(死亡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元))*108四.工作损失价值计算:V W =DLM/(SD)1Qq....QqQqNn2211≥+++V W :工作损失价值计算D L :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M :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S :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 :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五.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1.千人经济损失率:R s (‰)=E/S*1000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2.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R v (%)=E/V*100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V:企业总产值,万元;六.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人机串联系统可靠度:R s =R h *R m人机系统并联时:人的可靠度:正常情况:Rhc=R1*R2异常情况:Rhb=1-(1-R1)(1-R2)即两人监控的人机系统的可靠度为:正常情况下:R"sr= Rhc*Rm= R1*R2* Rm (机器的可靠度) 异常情况下:R"sr= Rhb*Rm=1-(1-R1)(1-R2) * Rm七.危险度:H=(L 上-L 下)/L 下 或 H=(Y 上-Y 下)/Y 下H 值越大,表示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八.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计算:Lm=100V1L1+V2L2+V3L3+⋯…..L1、L 2、L3:组成混合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V1、V2、V3各组分在混合气中的浓度%九.可燃气环境爆炸危险度:(%)=环境空气中可燃气含量该可燃气爆炸下限值∗100%十.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标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进行计算。

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范,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安全评价通则》《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如表1所示。

表1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①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以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

②确定每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超压或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

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法

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法

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及评估办法内容提要:*如何理解和认识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问题?*重大危险源的评估方法是什么?如何运用这*分值如何设置?*如何量化定级?*重大危险源评估的重点是什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明确几个名词*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举例:2002年北方航空一架飞机在大连坠海,时间:2002年5月7日,机上人员:机组9人,旅客103,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向塔台报告机舱失火,随后飞机失控坠海)*危险性: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繁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即危险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一个方面取决于事故一旦发后后果的严重性。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安全隐患: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重大工业事故隐患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

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事故后果:指事故中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备、物资等的经济损失,不考虑停工损失。

*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质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称危险有害因素。

重大危险源评价示例

重大危险源评价示例

重大危险源评价示例假设某厂药物总库区有黑药库一栋、亮珠库一栋、引线库一栋,其限量分别为2000kg、3000kg、300kg。

一、爆炸伤害分区计算:如果按单元计算,那么该单元的总药量W为:5300 kg。

如果以库区中药量最大的亮珠库计算,则1、死亡半径R0.5爆燃能量E=1.8×0.04×3559(KJ/Kg)×3000 kg(说明:因为亮珠成份较复杂,其成份爆热资料不全,根据经验将其爆热看成近似于黑火药;引线多为硝钾引,与黑火药等同。

黑火药爆热值在2931~4187KJ/Kg之间,因此,取其中间值3559KJ/Kg。

)EW TNT=Q TNT所以,W TNT=(1.8×0.04×3559KJ/Kg×3000 kg)÷4520KJ/Kg那么死亡半径R0.5则可顺利计算出。

2、重伤半径Rd0.5△P=0.137Z-3+0.119Z-2+0.269Z-1-0.019Z=Rd0.5×(E ÷101300)1/3△P=44000÷101300≈0.4344解上述方程就可得出Rd0.5的值。

3、轻伤半径Rd0.01△P=0.137Z-3+0.119Z-2+0.269Z-1-0.019Z=Rd0.5×(E ÷101300)1/3△P=17000÷101300≈0.1678解上述方程就可得出Rd0.01的值。

二、事故严重度计算:非常简单,只要根据上面计算结果套公式便可算出。

但要注意各区域的平均人员密度,人/m2。

一般计算:例如,某厂药物总库区通过对其最大存药量亮珠库的计算,其死亡半径为50m、重大伤害半径为100m,轻伤半径为150m。

假定其死亡半径内有3栋工房,定员总数为3人;重伤半径内有10栋工房,定员总数为10人;轻伤半径内有25栋工房,定员总数为30人。

那么死亡区的人员密度ρ=3÷(3.14×502)重伤区的人员密度β=10÷ 3.14×(1002-502)轻伤区的人员密度δ=30 ÷ 3.14×(1502-1002)破坏区的财产损失密度P值(只考虑建筑物破坏)确定:假定某厂财产损失半径为112m,其中A级工房20栋、A级中转间3栋、C级组装间一栋、包装间一栋、褙皮车间一栋;A级工房及中转间平均建筑面积为12m2、C级工房平均建筑面积为144 m2;A级工房及中转间建筑结构为长4m、宽3m、高3.3m;C级工房的建筑结构为长18m、宽8m、高4.5m,那么P=(3.3×4+3.3×3×2+12)×20+(3.3×4×2+3.3×3×2+12 )×3 ×0.005+(18×4.5×2+8×4.5×2+144)×3 0.01=万元/m2。

爆炸评价模型及伤害半径计算讲解

爆炸评价模型及伤害半径计算讲解

爆炸评价模型及伤害半径计算1、蒸气云爆炸(VCE)模型分析计算(1)蒸气云爆炸(VCE)模型当爆炸性气体储存在贮槽内,一旦泄漏,遇到延迟点火则可能发生蒸气云爆炸,如果遇不到火源,则将扩散并消失掉。

用TNT当量法来预测其爆炸严重度。

其原理是这样的:假定一定百分比的蒸气云参与了爆炸,对形成冲击波有实际贡献,并以TNT当量来表示蒸气云爆炸的威力。

其公式如下:βAWQ ff= W TNT QTNT式中W——蒸气云的TNT当量,kg;TNTβ——地面爆炸系数,取β=1.8;14.9%;当量系数,取值范围为0.02%~ A——蒸气云的TNT ; W——蒸气云中燃料的总质量:kg f——燃料的燃烧热, QkJ/kg;f 4690kJ/kg。

TNT Q——的爆热,QTNT=4120~TNT)分析计算2()水煤气储罐蒸气云爆炸(VCE由于合成氨生产装置使用的原料水煤气为一氧化碳与氢气混合物,具有低闪点、低沸点、爆炸极限较宽、点火能量低等特点,一旦泄漏,极具蒸气云爆炸概率。

则(VCE),设其贮量为70%时,若水煤气储罐因泄漏遇明火发生蒸气云爆炸当量计算为:吨,则其为2.81TNT β=1.8;取地面爆炸系数:;A=4%蒸气云爆炸TNT当量系数,蒸气云爆炸燃烧时燃烧掉的总质量, Wf=2.81×1000=2810;)(kg10193H30%以水煤气的爆热,CO 、一氧化碳为1427700kJ/kg,(氢为计43% 2.Q=616970kJ/kg;kJ/kg):取f =4500kJ/kg。

TNT的爆热,取Q TNT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得616970×1.8×0.04×2810= =27739(kg)W TNT 45000.37 /1000)R=13.6(W死亡半径TNT10.37×27.74=13.6=13.6×3.42=46.5(m)重伤半径R,由下列方程式求解:2-3-2-1-0.019 =0.137Z+0.269 Z+0.119 Z △ P22221/3 )/(E/P Z=R022△P=△P/P 02S式中:△P——引起人员重伤冲击波峰值,取44000Pa;S P——环境压力(101300Pa);0 E——爆炸总能量(J),E=W×Q。

一二三四级危险源划分

一二三四级危险源划分

一二三四级危险源划分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

重大危险源分级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科学监控和管理的基础。

目前已有的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主要包括:“死亡半径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等。

分方法如下:分级指标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R的计算方法式中: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

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2)施工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因安全防护不到位、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1)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危险源死亡半径的计算提问者:taofanzi浏览次数:591 提问时间:2009-06-05 10:01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等级一般分为四级:一级重大危险源:R≥200m二级重大危险源:100m≤R<200m三级重大危险源:50m≤R<100m四级重大危险源:R<50m (其中:R为死亡半径)【摘要】提出以事故后果分析为基础,结合死亡概率模型,以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为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的方法。

对相关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计算模型、死亡概率计算方法、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计算方法以及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等进行了分析和研讨。

该重大危险源分级法的应用实例表明,用其评价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具有更好的科学性。

该研究成果对制定我国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应用;探讨0 引言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基础和治本之策,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1-2]。

19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并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等政策。

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也都纷纷要求企业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分级,预防控制重大事故发生[3]。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等工作[4-6]。

我国陆续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都对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分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目前,全国各地正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要求,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和分级监控等工作。

国内外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基本相同,核心是以超过一定临界量的危险化学品设施作为重大危险源的判断依据。

但各国又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安全管理需要,进行部分调整和补充。

围绕重大危险源,提出建立辨识、风险评价、安全管理、安全报告、应急预案、土地使用规划和安全监察等系统的风险控制系统,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重大危险源分级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科学监控和管理的基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5年下发了《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级,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为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为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为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为四级重大危险源。

目前已有的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主要包括:“死亡半径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等。

“死亡半径法”是根据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参照事故级别与死亡半径的关系,给出重大危险源的级别,该方法未曾考虑不同人口密度分布可能带来的影响;“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7]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提出的评价方法,它以单元固有危险性大小为分级的依据,以10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为基础进行分级,但伤亡人数仍由“死亡半径法”计算而来,且其与经济损失之间对应关系难以给出。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标准采用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定量指标,事故隐患分级标准采用事故危害和整改难度等定性指标、无定量指标,重大危险源尚未制定具体的分级标准。

笔者根据我国安全生产现状水平,借鉴事故分级标准,采用定量指标方法,提出以事故后果分析为基础,结合死亡概率模型,考虑不同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以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为量化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较强,可为政府重大危险源临管提供科学依据。

1 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参考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的研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技术、方法与程序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滚动课题“城市重大工业危险源评价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城市工业安全规划关键技术”等[7-10]研究成果,并参照部分地区试点应用情况,提出了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如果图1所示。

图1 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该方法以事故后果分析为基础,结合死亡概率模型,考虑不同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以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为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

1.1 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计算模型重大危险源种类、生产储存条件、周边环境以及事故触发原因的不同,均对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产生影响,因此所适用的事故后果计算模型也不同。

通过系统分析,确定了重大危险源不同事故后果常用的计算模型。

如果某重大危险源可能具有多种事故形态,则按照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即遵循“最大危险原则”。

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常用的计算模型主要包括:①池火;②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BLEVE);③蒸气云爆炸(VCE);④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⑤毒物泄漏扩散;⑥固体火灾;⑦喷射火;⑧闪火;⑨物理爆炸;⑩其他。

1.2 死亡概率的计算方法1.2.1 火灾死亡概率计算方法热辐射伤害的概率方程采用彼德森(Pietersen)提出的概率方程[9-10]。

式中,P r——人员伤害几率;q——裸露人体接收到的热通量,W/m2;t——人体暴露于热辐射的时间,s。

同裸露人体的情况相比,由于服装的防护作用,人体实际接收的热辐射强度有所减少,人体实际接收的热辐射强度q c为q c=βq (4)式中,q c——人体实际接收到的热通量,W/m2;q——裸露人体接收到的热通量,W/m2;β——有服装保护时人体的热接收率,取β=0.4。

1.2.2 爆炸死亡概率计算方法冲击波超压伤害概率方程采用Purdy等人的经典概率方程[9-10]。

Y=2.47+1.43logΔp (5)式中,Y——爆炸死亡概率;Δp——爆炸冲击波超压,Pa。

1.2.3 毒物泄漏中毒死亡概率计算方法概率值Y与接触毒物浓度及接触时间的关系如下[9-10]:Y=A+Bln(C n×t) (6)式中,Y——中毒死亡概率;A,B,n——取决于毒物性质的常数;C——接触毒物的浓度,ppm;t——接触毒物的时间,min。

1.3 死亡人数计算方法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计算程序如下:1)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以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

2)确定每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超压或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

3)将每一网格中心的死亡率与人口数量相乘,即得到死亡的人数。

4)将所有网格的死亡人数求和,即得到总的死亡人数。

具体用下式表示:式中,N——总的死亡人数;D i——第i个网格的人口密度;S——网格面积;v i——第i个网格的个人死亡率;n——网格的数目。

1.4 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以评价对象固有危险性大小作为分级依据是国际通用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表征危险性的最常用的指标有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可靠的事故后果造成的财产和伤害(死亡除外)损失评价方法和技术,采用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个指标进行分级还需要开展更多深入的研究。

因此,根据我国安全生产评价技术现状以及安全生产形势要求,以预防发生重特大死亡事故为目标,选取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的人员死亡人数为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

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理事故场景假设和后果模型,计算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

参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中的有关要求,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判据(见表1)。

表1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具体判别的依据如下: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

4)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2 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应用实例根据上述提出的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以某企业重大危险源为对象作为应用实例。

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如表2所示。

该企业及周边人口分布如图2所示。

该企业内部共有员工20人;在距企业的西南260 m处有一小学,人口密度为0.023人/m2。

表2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图2 企业周边人口分布该企业重大危险源对应的危险化学品为液化石油气,该种危险化学品在罐区可能会发生火灾、蒸气云爆炸和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等3种事故。

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事故后果最为严重,按照“最大危险原则”,确定其为代表性事故情景。

采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重大危险源风险计算软件对该公司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进行计算,其死亡半径为254.0 m。

根据该企业周边人口分布情况,计算该公司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32.5人。

由于在该企业周边存在小学等人口密集区域,致使该企业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群死群伤现象。

根据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进行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因此,该企业重大危险源等级应为一级重大危险源。

若以死亡半径方法计算该企业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0人,根据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进行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该企业重大危险源等级应为二级重大危险源。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结果从上面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应用结果可知,该方法解决了以死亡半径分级方法不能充分考虑对企业周边区域人口影响的问题,因此,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符合实际情况,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

3 结论1)利用现有科技研究成果,提出了以事故后果分析为基础,结合死亡概率模型,以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为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的方法,死亡人数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类型(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和生产储存条件)、人口密度等。

2)在确定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计算模型、死亡概率的计算方法、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计算方法以及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等进行了阐述。

3)对提出的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评价的重大危险源风险符合实际情况,具有更好的科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