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及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式及相关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式及相关标准

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设备、物质或作业环节。

对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计算重大危险源的方法和相关标准制定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式1. 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进而确定危险源的重要程度。

风险评估是计算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估。

2. 事故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是一种系统化分析手段,用于揭示特定事件(如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结果。

通过构建事故树,可以将事故发生的各个因素进行逻辑分析,找到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防范措施。

3. 图解法:图解法是通过绘制系统流程图或管道图等方式来分析重大危险源。

通过图解法,可以直观地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二、相关标准制定1. 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针对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各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包括了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计算方法、技术要求、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要求。

2. 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各行业还会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根据特定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的标准,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具有针对性。

企业标准则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的标准,可以更具体地规定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法和管理要求。

3. 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也对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产生了影响。

吸收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结语重大危险源的计算和标准制定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标准,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重大危险源分级

重大危险源分级

重大危险源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的计算方法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指标按下式计算:
式中:
R——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β1β2β3...βn——与每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q1q2q3...q n——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3...Q n——与每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的计算过程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第4.3条中的表3、表4取危险化学品的校正系数β,并根据表5取得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通过计算R值对该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详见下表:表6.2-1 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计算一览表
表6.2-2 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一览表
100
50
5010
10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第4.3.3条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即上表6.2-2,黄冈永安药业有限公司储罐区构成四级重大危险源。

三、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进行辨识,黄冈永安药业有限公司储罐区构成了四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LECD法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LECD法辨识标准

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
附表一: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
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
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及计算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及计算方法

重⼤危险源辨识标准及计算⽅法重⼤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危险源的依据和⽅法,以及计算重⼤危险源辨识临界量和最⼤量的⽅法。

1. 引⽤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通过的各⽅应探讨使⽤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在本标准中引⽤⽽构成为本标准的条⽂。

在标准出版时,所⽰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本标准2. 定义单元指⼀个(套)⽣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个⼯⼚的且边缘距离⼩于500m 的⼏个(套)⽣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危险源。

危险物质⼀种物质或若⼲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重⼤事故⼯业活动中发⽣的重⼤⽕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重⼤危险长期地或临时地⽣产、加⼯、搬运、使⽤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 辨识辨识依据1. 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2. 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序号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1爆炸品叠氮化钡0. 52叠氮化铅0. 53雷酸汞0. 54三硝基苯甲醚55三硝基甲苯56硝化⽢油17硝化纤维素108硝酸铵(含可燃物>0. 2%59丁⼆烯510⼆甲醚5011甲烷,天然⽓5012氯⼄烯5013易燃⽓体氢514液化⽯油⽓(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5015⼀甲胺516⼄炔117⼄烯5018氨1019⼆氟化氧120⼆氧化氮121⼆氧化硫2022氟123光⽓0. 324毒性⽓体环氧⼄烷1025甲醛(含量>90%526磷化氢127硫化氢528氯化氢2029氯530煤⽓(CO co和H2、CH4的混合物等)2065过氧化甲⼄酮(含量》60%1066丙酮合氰化氢2067丙烯醛2068氟化氢169环氧氯丙烷(3?氯?1, 2?环氧丙烷)2070环氧溴丙烷(表溴醇)2071j甲苯⼆异氰酸酯10072毒性物质氯化硫173氰化氢174三氧化硫7575烯丙胺2076溴2077r⼄撑亚胺2078异氰酸甲酯0. 75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T)1. 1A项爆炸品1爆炸品除1. 1A项外的其他1. 1项爆炸品10除1. 1项外的其他爆炸品50易燃⽓体:危险性属于2. 1项的⽓体10⽓体氧化性⽓体:危险性属于2. 2项⾮易燃⽆毒⽓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体200剧毒⽓体:危险性属于2. 3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毒性⽓体5有毒⽓体:危险性属于2. 3项的其他毒性⽓体50易燃液体极易燃液体:沸点w 35C且闪点<0C的液体;或保存温度⼀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10⾼度易燃液体:闪点<23C的液体(不包括极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1000易燃液体:23CW闪点<61T的液体5000易燃固体危险性属于4. 1项且包装为I类的物质200易于⾃燃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 2项且包装为I或U 类的物质200遇⽔放出易燃⽓体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 3项且包装为I或U 的物质200氧化性物质危险性属于5. 1项且包装为I类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5. 1项且包装为U或川类的物质200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属于5. 2项的物质50毒性物质危险性属于6. 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6. 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2的物质500注:以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包装类别依据GB12268确定,急性毒性类别依据GB20592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并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但不适用于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和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引用了GB-90危险货物品名表,其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并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本标准采用了危险物质、单元、临界量、重大事故、重大危险源、生产场所和贮存区等定义。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照爆炸性物质、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氧化剂等4类物质的品名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c) 表3列出了活性化学物质的名称和临界量。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表序号物质名称生产场所临界量,t1 氯酸钾贮存区 202 氯酸钠贮存区 203 过氧化钾贮存区 204 过氧化钠贮存区 205 过氧化乙酸叔丁酯(浓度≥70%) 贮存区 106 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浓度≥80%) 贮存区 107 过氧化顺式丁烯二酸叔丁酯(浓度≥80%) 贮存区 108 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酯(浓度≥80%) 贮存区 109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甲酯(盐度≥90%) 贮存区 1010 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浓度≥70%) 贮存区 1011 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浓度≥80%) 贮存区 1012 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浓度≥80%) 贮存区 1013 2,2-过氧化二氢丙烷(浓度≥30%)贮存区 1014 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浓度≥80%) 贮存区 1015 3,3,6,6,9,9-六甲基-1,2,4,5-四氧环壬烷贮存区 1016 过氧化甲乙酮(浓度≥60%) 贮存区 1017 过氧化异丁基甲基甲酮(浓度≥60%) 贮存区 1018 过乙酸(浓度≥60%) 贮存区 1019 过氧化(二)异丁酰(浓度≥50%) 贮存区 1020 过氧化二碳酸二乙酯(浓度≥30%) 贮存区 1021 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浓度≥77%) 贮存区 10d) 表4列出了有毒物质的名称和临界量。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防范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必须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危险进行辨识、评估、防范和控制。

因此,建立一套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至关重要。

一、重大危险源定义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现场危险源标识规定》及《安全生产法》等规定,重大危险源可以定义为:可能导致特别严重事故,并对人员、财产等造成严重威胁的场所、设备、物质及作业活动等。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1.企业现场实地勘察:对企业的场所、设备、物质等进行实地勘察,发现潜在危险。

同时,对已经发生事故的地点进行再次检查,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2.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如企业相关文件、政府部门发布的安全规范和标准等。

3.专家评估: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对可能造成后果严重的危险源进行分级,确定危险源的等级和范畴。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编制1.建立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编制小组,确定方案编制的时间表和计划,决定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明确指挥部、备份人员及工作人员的职责。

2.确定方案编制的依据,对企业现状作出详细摸底,获取详实的信息。

3.采用以上辨识方法进行勘察及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生成完整的危险源清单,保证清单中的风险分类准确。

4.针对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预案、管理及应急措施等。

5.制定危险源存档方案,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方案的实施与完善1.方案实施前,进行验证并培训相关人员。

2.持续监控和沟通危险源辨识工作,根据工作变化对清单及应对预案进行调整。

3.辨识工作的结果要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参考,需及时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并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

4.逐步完善和磨合方案,在方案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完善清单和预案,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以上是关于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的介绍。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预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必须引起重视。

企业应加大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工作,完善相应的预案和应急措施,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工作平稳有序,保障工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如何判定重大危险源

如何判定重大危险源

如何判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不论长期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储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依据危险物质的特性和数量将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并就危险物质的危害特性分别对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作了生产场所和贮存区临界量的规定。

判定重大危险源时,受限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用于判定重大危险源的单元,如果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即为重大危险源。

如果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照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要求,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一般以可能存在的最大的物质量为计算值,而不是以平时的量为准。

比如,一个10m³的储罐平时只用到5m³,特殊情况下才装满,计算时应该以10m³为准。

下面举例说明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法:
假如一个生产氯甲苯的车间有8套通氯气的装置,氯气钢瓶储量满瓶为1吨,反应釜中甲苯的最大生产容量为10t,产物为氯甲苯和盐酸,判定该车间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根据题意,氯甲烷生产车间氯气的储量一共8t,甲苯为80t,而氯气的临界量为10t,甲苯的临界量为40t,根据重大危险源判定公式:
8 10+80
40
=2.8>1,所以该车间属于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法

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法

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及评估办法内容提要:*如何理解和认识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问题?*重大危险源的评估方法是什么?如何运用这*分值如何设置?*如何量化定级?*重大危险源评估的重点是什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明确几个名词*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举例:2002年北方航空一架飞机在大连坠海,时间:2002年5月7日,机上人员:机组9人,旅客103,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向塔台报告机舱失火,随后飞机失控坠海)*危险性: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繁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即危险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一个方面取决于事故一旦发后后果的严重性。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安全隐患: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重大工业事故隐患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

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事故后果:指事故中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备、物资等的经济损失,不考虑停工损失。

*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质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称危险有害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以及计算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和最大量的方法。

1.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
2.定义
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重大事故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重大危险
3.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3.2.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3.2.2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 (1)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4.标准说明
最大量确定
当生产经营单位对单元内的危险物质辨识清楚以后,那么单元内危险物质的量也应该确定下来。

①对于存放危险物质储罐和其他容器的储存区重大危险源来说,危险物质的量应当是储罐或者其他容器的最大容积量。

注意这个最大容积量不同于最大实际使用量,这一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申报表格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②对于存放危险物质储罐和其他容器的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来说,危险物质的量应当是目前储罐或者其他容器的实际存在最大量。

生产场所中存在6套存放液化气的管道系统,每套系统的最大容量为吨,因此管道系统存有液化石油气气体的总量为6×=吨。

(2)对于储存性质的储罐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
该生产经营单位共有1个储罐,每个储罐的最大容积为60吨,因此储罐的最大总容积量为1×60=60吨。

(3)液化气的最大总量:
液化气的最大总量为60+=吨
(4)结论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液化气的临界量是50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50=>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

混合物计算
某生产经营单位在储罐、容器中存有不同浓度的甲醛溶液,甲醛最大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生产场所甲醛的最大量是: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吨10%的甲醛溶液,管道系统存有吨10%的甲醛溶液。

那么生产场所存有的10%甲醛溶液为+=10吨,因此生产场所存有甲醛的总量为×10=1吨。

(2)储存区甲醛的最大量是: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存设备存有25吨12%的甲醛溶液,因此储存区存有甲醛的总量为×25=3吨。

(3)甲醛的最大总量:
甲醛的最大总量为1+3=4吨。

(4)结论: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甲醛的临界量是50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4/50=<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不是重大危险源。

(2)结论: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辨识指标AQR>,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

方法二
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51%的氨水溶液来配置5%的氨水溶液,该单位又使用液化石油气用于生产加热。

(1)生产场所氨的最大量计算:
在该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20吨51%的氨水溶液,管道系统存有吨51%的氨水溶液。

因此,生产设备存有的氨水溶液的总量为吨,存有氨的最大量为×=吨。

(2)储存区氨的最大量计算:
在该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罐存有24吨51%的氨水溶液,容器存有10吨的无水液氨。

因此,储存区存有氨的最大量为10+×24)=吨。

结论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辨识指标AQR>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是重大危险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