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783 更新时间:2009-3-14级标准(征求意见稿)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范,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安全评价通则》《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危险源等级分级判据死亡人数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30人(含30人)以上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10一29人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3—9人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1-2人具体判别的依据如下: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
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
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r

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规模、数量、浓度、频率等因素,将其分为五个等级,以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具体划分标准包括:
1.一级重大危险源:指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等重要领域的危险源,如核电站、大型化工企业等。
2.二级重大危险源:指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危险源,如大型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仓库等。
3.三级重大危险源:指涉及行业安全、生产安全等领域的危险源,如矿山、建筑施工企业等。
4.四级重大危险源:指涉及个人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的危险源,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
5.五级重大危险源:指指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等重要领域的危险源,如核设施、重要军事设施等。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783????更新时间:2009-3-14?级标准????????????????????????????????????????????????????????????????????????????????????????? (征求意见1适用范围??? ?? ?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 ?本规范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范,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安全评价通则》《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3术语和定义????? ?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危险源等级分级判据死亡人数??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30人(含30人)以上??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10一29人??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3—9人??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1-2人??具体判别的依据如下: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范,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安全评价通则》《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如表1所示。
表1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①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以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
②确定每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超压或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范,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安全评价通则》《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如表1所示。
表1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①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以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
②确定每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超压或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由《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得到,以下所称重大危险源均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第三条危险化学品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并保证安全投入满足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的需要。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对本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登记建档与安全评价第五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装臵、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并记录辨识过程与结果。
第六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已经辨识的重大危险源按照附件1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级。
第七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可与取得安全许可规定的安全评价相结合,也可单独进行。
对于一级和二级重大危险源,如果毒性气体、爆炸品和易燃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等于1时,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采用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安全评价,依据附件2确定可容许风险值。
第八条安全评价机构或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和要求,选择国际、国内通行的安全评价方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其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负责。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

潜江市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一、重大危险源辨识(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公司牛磺酸事业部、环氧乙烷事业部的生产、储存过程中涉及的物料情况如下:原辅料:1、牛磺酸事业部: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二氯乙烷、碳酸钾、氢氧化钠、五氧化二钒、硼酸中间产物:1、牛磺酸事业部: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烯、乙醛、甲醛、二氧化碳产品:牛磺酸、亚硫酸钠、环氧乙烷副产品:1、牛磺酸事业部:硫酸钠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二醇辅助过程:氮气置换系统需用的氮气(压缩的)、仪表用空气(压缩的)、制冷过程中氟利昂R22。
其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乙二醇、甲醛、乙醛、二氧化碳、二氯乙烷、碳酸钾、五氧化二钒、硼酸。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的物质为:液氨、环氧乙烷、乙烯、二氯乙烷、液化气、乙醇、甲醛、氧气。
根据本公司特点,将公司两个生产事业部划分为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及牛磺酸事业部原料储存区三个单元。
1.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小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单元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环氧乙烷储存罐区单元该单元有:乙醇储罐2台(2370m3/台),乙烯储罐1台(3000m3/台),液化气储罐1台(200m3/台),环氧乙烷储罐2台(200m3/台)。
其中储罐装填系数均取0.85,乙醇比重0.79、乙烯比重0.61、液化气比重0.58、环氧乙烷0.87.因此,正常情况下各种物质储量为:乙醇储罐:2370×2×0.85×0.79=3180吨;乙烯储罐:3000×0.85×0.61=1555吨;液化气储罐:200×0.85×0.58=98吨;环氧乙烷储罐:200×2×0.85×0.87=295吨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大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单元危险化学品已构成重大危险源,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为:乙醇、液化气、乙烯及环氧乙烷。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范,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安全评价通则》《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如表1所示。
表1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①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以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
②确定每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超压或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范,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安全评价通则》《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如表1所示。
表1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①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以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
②确定每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超压或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
③将每一网格中心的死亡率与人口数量相乘,即得到死亡的人数。
④将所有网格的死亡人数求和,即得到总的死亡人数。
具体用下式表示:∑=⋅⋅=nii ivSDN1(1)式中,N为总的死亡人数,D i为第i个网格的人口密度,S为网格面积,v i 为第i个网格的个人死亡率,n为网格的数目。
图1 死亡人数计算原理示意图采用财产损失半径的方法评估事故后果造成的损失,并假定此半径内没有损失的财产与此半径外损失的财产相互抵消,或者说此半径内的财产完全损失,此半径外的财产完全无损失。
财产损失半径通过火灾、爆炸事故后果模型确定。
财产损失半径按下式计算:6/123/131751⎥⎥⎦⎤⎢⎢⎣⎡⎪⎪⎭⎫ ⎝⎛+=TNT TNTi i W W K R (2)式中,R i 为i 区半径,m ;K i 为常量。
热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直接取决于热辐射强度的大小及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引燃木材的热通量作为对建筑物破坏财产损失半径,计算公式如下:2540067305/4+=-t q (3)c M W t /= (4)式中,q 为引燃木材的热通量(W/m 2),t 为热辐射作用时间,即火灾持续时间(s )。
6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程序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分级程序如下图所示。
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按照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即遵循“最大危险原则”。
各类重大危险源具体事故情景选择、后果计算及死亡概率计算过程参见附录A 。
图2 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程序附录A: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模型储罐区重大事故后果分析A.1.1 储罐区的主要事故后果类型A.1.1.1池火灾易燃液体如汽油、苯、甲醇、乙酸乙酯等,一旦从储罐及管路中泄漏到地面后,将向四周流淌、扩展,形成一定厚度的液池,若受到防火堤、隔堤的阻挡,液体将在限定区域(相当于围堰)内得以积聚,形成一定范围的液池。
这时,若遇到火源,液池可能被点燃,发生地面池火灾。
A.1.1.2蒸气云爆炸易燃易爆气体如H2、天然气等,泄漏后随着风向扩散,与周围空气混合成易燃易爆混合物,在扩散扩过程中如遇到点火源,延迟点火,由于存在某些特殊原因和条件,火焰加速传播,产生爆炸冲击波超压,发生蒸气云爆炸。
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如液化石油气、液化丙烷、液化丁烷等,其沸点远小于环境温度,泄漏后将会由于自身的热量、地面传热、太阳辐射、气流运动等迅速蒸发,在液池上面形成蒸气云,与周围空气混合成易燃易爆混合物,并且随着风向扩散,扩散扩过程中如遇到点火源,也会发生蒸气云爆炸。
A.1.1.3喷射火对于易燃易爆气体如H2、天然气,以及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来说,泄漏后可能因摩擦产生的静电立即点火,产生喷射火。
A.1.1.4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容器在外部火焰的烘烤下可能发生突然破裂,压力平衡被破坏,液体急剧气化,并随即被火焰点燃而发生爆炸,产生巨大的火球。
这种事故被称为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
A.1.1.5中毒事故毒性的液化气体如液氯、液氨等,由于沸点小于环境温度,泄漏后会因自身热量、地面传热、太阳辐射、气流运动等迅速蒸发,生成有毒蒸气云,密集在泄漏源周围,随后由于环境温度、地形、风力和湍流等因素影响产生漂移、扩散,范围变大,浓度减小。
A.1.2储罐区主要事故后果模型A.1.2.1池火灾事故后果模型池火灾火焰的几何尺寸及辐射参数按如下步骤计算。
①计算池直径根据泄漏的液体量和地面性质,按下式可计算最大可能的池面积。
(1)式中,S 为液池面积(m 2),W 为泄漏液体的质量(kg ),ρ为液体的密度(kg/m 3)H min 为最小油层厚度(m )。
最小物料层厚度与地面性质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不同性质地面物料层厚度表②确定火焰高度计算池火焰高度的经验公式如下:61.00)]/([42gD m D L h f ρ⨯==(2)式中:L 为火焰高度(m ),D 为池直径(m ),m f 为燃烧速率(kg/m 2s ),()ρ⨯=min /H W Sρ0为空气密度(kg/m 3),g 为引力常数。
③计算火焰表面热通量假定能量由圆柱形火焰侧面和顶部向周围均匀辐射,用下式计算火焰表面的热通量:DL D fm H D q f C πππ+∆=22025.025.0(3)式中,q 0为火焰表面的热通量(kw/m 2),ΔH C 为燃烧热(kJ/kg ),π为圆周率,f 为热辐射系数(可取为),m f 为燃烧速率(kg/m 2s ),其它符号同前。
④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的计算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q(r)的计算公式为:V r q r q )ln 058.01()(0-=(4)式中,q(r)为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kw/m 2),q 0为由式(3)计算的火焰表面的热通量(kw/m 2),r 为目标到油区中心的水平距离(m ),V 为视角系数。
⑤视角系数的计算角系数V 与目标到火焰垂直轴的距离与火焰半径之比s ,火焰高度与直径之比h 有关。
)(22H V V V V += (5)B A V H -=π (6)()()()()5.025.01)1/(1111tan )/1(-⎪⎭⎪⎬⎫⎪⎩⎪⎨⎧⎥⎦⎤⎢⎣⎡+--+-=-b s b s b s b A (7)()()()()5.025.01)1/(1111tan )/1(-⎪⎭⎪⎬⎫⎪⎩⎪⎨⎧⎥⎦⎤⎢⎣⎡+--+-=-a s a s a s a B (8)s K J h s s h V V /)(/))1/((tan 5.021-+-=-π (9)()()()()()5.015.021111tan 1⎥⎦⎤⎢⎣⎡+--+⎥⎥⎦⎤⎢⎢⎣⎡-=-s a s a a a J (10)()()()5.011/1tan +-=-s s K (11) )2/()1(22s s h a ++= (12))2/()1(2s s b += (13) 其中A 、B 、J 、K 、V H 、V V 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引入的中间变量,π为圆周率。
A.1.2.2蒸气云爆炸事故后果模型蒸气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是其主要危害。
冲击波超压可通过传统的TNT 当量系数法进行计算,将事故爆炸产生的爆炸能量等同于一定当量的TNT ,也可根据爆炸能量直接计算。
(1)TNT 当量法①确定闪蒸系数在热力学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用下式估算燃料的闪蒸部分。
⎥⎦⎤⎢⎣⎡∆--=L T C F p exp 1 (14)式中,F 为蒸发系数,C p 为燃料的平均比热(kJ/kgK),ΔT 为环境压力下容器内温度与沸点的温差(K),L 为汽化热(kJ/kg)。
②计算云团中燃料的质量:FW W f 2= (15) 式中,W f 为云团中燃料的质量(kg),W 为泄漏的燃料的质量(kg),F 为闪蒸系数。
③计算TNT 当量:TNT f f e TNT H H W W /α= (16)式中,W TNT 为燃料的TNT 当量(kg),W f 为云团中燃料的质量(kg),H f 为燃料的燃烧热(MJ/kg),H TNT 为TNT 的爆热(MJ/kg),αe 为TNT 当量系数,推荐αe =。
④将实际距离转化为无因次距离:3/1/TNT W R R = (17) 式中,R 为离爆炸点的实际距离(m),R 为无因次距离(m)。
在离爆炸点距离为R 处,根据相应的R 值,查图1得到超压,进而预测人员受伤害和建筑受破坏的情况。
(2)直接计算法在得到云团中燃料的质量的情况下,可按下式直接计算爆炸冲击波超压Δp 。
32)(ln 0320.0)(ln 1675.0)(ln 5058.19126.0)/ln(Z Z Z p p a s -+--=∆ (18) (≤Z ≤12)31)/(aP E R z = (19) C WQ E α8.1= (20)式中,Δp s 为冲击波正相最大超压(Pa ),Z 为无量纲距离,P a 为环境压力,R 为目标到爆源的水平距离(m ),E 为爆源总能量(J ),α为蒸气云当量系数,一般取,W 为蒸气云中对爆炸冲击波有实际贡献的燃料质量(Kg ),Q C 为燃料的燃烧热(J/Kg )。
无因次超压(×)1/3-3mkg w TNT 实际距离无因次距离= 图1 Δ—P ∽—R 曲线A.1.2.3喷射火事故后果模型加压的可燃物泄漏时形成射流,如果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则形成喷射火。
假定火焰为圆锥形,并用从泄漏处到火焰长度4/5处的点源模型来表示。
①火焰长度计算喷射火的火焰长度可用如下方程得到:66.161)(444.0m H L C = (21)式中,L 为火焰长度(m ),H C 为燃烧热(J/kg ),m 为质量流速(kg/s )。
②热辐射的通量计算距离火焰点源为X(m)处接收到的热辐射通量可用下式表示:100042⨯=X m fH q C πτ(22)式中,q 为距离X 处接收的热辐射的通量(KW/m 2),f 为热辐射率,τ为大气传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