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阅读精选40篇(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阅读精选40篇(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阅读精选40篇(含答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阅读精选40篇目录从春天出发 (2)冰窗花 (4)我的妈妈是老虎 (5)放学 (7)34个鸡蛋 (10)一棵小白杨 (13)萨拉的夏天 (15)十一号楼的猫 (17)大声地生活 (19)卖面包的小女孩 (21)一只羊其实怎样 (23)低到尘埃的愿 (26)高贵的“伪证” (27)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29)窑变 (32)为梦想拼尽全力 (34)赶年集 (36)刷子李 (37)一碗热汤 (40)风景 (42)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45)草木恩典 (48)父亲的背影 (51)想偷一本书 (53)一平方米的爱 (55)诗人 (57)老木匠桑伯 (60)明子出师 (62)帽子 (66)最后一堂语文课 (69)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71)最后的牵手 (73)拾荒 (78)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80)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82)孤独的老乡 (84)满足的人的衬衫 (86)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88)老圣人 (91)算盘 (93)从春天出发丁立梅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

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

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约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

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约,冲你挤眉弄眼。

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侯..一下河边的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

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一、阅读与欣赏(54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6题。

(16分)春望(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分)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隆中对(节选)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5.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6.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1题。

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含答案)

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含答案)

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含答案)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二班级姓名学号一)(10分)没有不透风的墙XXX①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

作为紫禁城古建筑的核心骨架,木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和韧性,但也存在怕潮湿、易腐朽等材性缺陷。

因此,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始终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对于古建筑本身的延年益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②然而,从建筑工序的角度讲,通常是先安装木柱柱网和梁架,再砌墙。

古建筑的墙体很厚,在与木柱相交的位置附近,砌墙时往往会把柱子包起来。

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如果不经常通风干燥的话,很容易产生糟朽。

为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我国古代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透风。

③春节前夕,有人在故宫养心殿中意外地发现了两份保存完好的乾隆年间的春节曲目戏折,吸人眼球。

而这两份戏折,就是在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内静静躺了200多年。

④对于现代建筑而言,空气循环器是一种现代科技设备,其主要功能在于使建筑室内外的空气不断流通,达到空气交換的目的。

顾名思义,为解决墙体内木柱通风问题而诞生的透风,其作用正相当于一种原始的空气循环器。

⑤所谓透风,其实就是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

通常工匠会在木柱与墙体相交的位置,不让木柱直接接触墙体,而是与墙体之间存在5厘米左右的空隙,同时在柱底位置对应的墙体位置留一个砖洞口,尺寸约为15厘米宽,20厘米高。

为美观起见,工匠们还采用刻有纹饰的镂空砖雕来砌筑这个泂口,这个带有镂空图纹的砖就被称为透风。

透风是依靠墙体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墙体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等自然力,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可以进行空气交換的一种方式。

这一通风方式在保诬建筑功能情况下,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

⑥在设置透风的墙体上,一般会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并保持两个透风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

心中有景南山下有一座庙,庙前有一株古榕树。

一日清晨,一个小和尚起来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

忧至极处,便丢下笤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

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小徒弟满腹疑惑地诉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

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如着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埋没吗?”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

其实,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

”“那我怎么没有看见呢?”“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

”面对落叶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有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备的时候打击你,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可以化解烦恼与不幸,而且每天都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1.徒儿为何愁容满面?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2老和尚虽年事已高,但他乐观地面对生活,从对他的语言描写中可以找到答案,试找出来。

3.文中老和尚说的“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长成了夏天的叶”一句话能使你联想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

4.“心中有景”有何含义?请谈谈你的感悟。

5.“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结合语境,谈谈对“鲜活”一词的理解。

种树老人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幅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

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上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完整word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读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记叙文,则先弄清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线索),阐明的哲理(感悟),语言特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作用;是小说,则弄懂小说三要素,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性格的特征。

方法: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三懂中心内容。

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

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

客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

所以,一些文科客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

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二、具体问题详解,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一)词语方面的考查问题1、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往往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或句子,宜用原句回答,或者概括出其主体内容即可。

2、问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物特点)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3、品味词语: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特点)4、分析语境义A、词语的本义(二)文章开头一段的其中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句的作用。

一本现代文阅读训练100篇八年级

一本现代文阅读训练100篇八年级

一本现代文阅读训练100篇八年级示例文章篇一:《我与〈现代文阅读训练100篇八年级〉的奇妙之旅》我呀,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

在我的学习生活里,有一个特别的“伙伴”,那就是《现代文阅读训练100篇八年级》。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

哎呀,这厚厚的一本书,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看起来就有点头疼。

我就像一个面对大山的小蚂蚁,感觉这座“阅读大山”好难翻越呢。

可是呢,老师告诉我们,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只要我们努力去挖掘,就能找到好多好多的宝贝。

我翻开这本书,第一篇文章就像一个神秘的大门,慢慢向我打开。

文章里的字就像一个个小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

我读着读着,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有时候,这个世界是充满欢乐的。

就像有一篇描写校园生活的文章,那里面的同学就像一群活泼的小猴子,在校园里蹦蹦跳跳。

他们课间玩耍的场景,让我感觉就像自己也在其中,和他们一起跳绳、捉迷藏,好不快活。

我当时就想,这阅读也没有那么可怕嘛,就像走进了一个有趣的游乐场。

但是呢,也不是每篇文章都这么轻松好懂。

有些文章就像一团乱麻,理都理不清。

我记得有一篇讲历史故事的文章,里面有好多生僻的词语,还有复杂的人物关系。

我读了好几遍,还是迷迷糊糊的。

我就像一个在黑暗里迷路的孩子,急得都快哭了。

这时候,我同桌就凑过来了。

他就像一个小老师,对我说:“你看,这篇文章就像一个拼图,你得先找到那些关键的部分,像主角是谁,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按照他说的方法,再仔细地读了一遍,嘿,还真有点眉目了。

我就高兴地对他说:“哇,你可真是个阅读小能手啊!”他还很得意地回答我:“那当然,我可是有秘诀的。

”在做这本书里的阅读题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在走迷宫。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路,信心满满地把答案写上去。

可是一对答案,哎呀,错得一塌糊涂。

我就特别沮丧,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呢。

这阅读题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怪兽,总是给我设置各种各样的陷阱。

可是我又不甘心被它们打败啊。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寂静除夕夜(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

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

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

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周铁钧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两个人的车站
①刘老师几次跑到镇上去,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反复陈述的恳求只有一个——继续保留山坳里的小学。

尽管,学校只有他一名民办教师,还有那个名字叫孙龙,正在读四年级的学生。

②其实,刘老师心里也很清楚,学校的办学条件确实太差。

两间破败的石屋教室透风漏雨,屋前不大一块空地坑坑洼洼,天一下雨便泥泞不堪,书桌、教具破旧匮乏,都是他或维修或仿制,自力更生才勉强维持着。

如果只是硬件上的缺陷,还可以克服,关键是近些年来,村里的学龄儿童一个个被打工的父母带去外地,生源严重不足,上级也只能做出撤并小学的决定。

③刘老师的努力没有收到效果,学校真的保不住了。

走在回村的路上,他的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几次就要落了下来。

可他知道那不行,因为回去还要面对孙龙。

④不出所料,孙龙听后立即大哭起来。

刘老师伸出手,轻轻替孩子擦去泪水,说:“你爸你妈都不在身边,奶奶年纪太大腿脚不便,今后每天上下学,就由老师骑摩托车送你。

”至于接送的地点,他说也已经想好了,定在镇子西头大坡上,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柳树下。

⑤孙龙一边哭,一边怯生生地问:“那您今后干什么每天接我、送我,得耽误多少时间啊!”
⑥刘老师摇摇头苦笑:“反正我一时也没什么事,你只管好好念书。


⑦经过这次简短的谈话,这世上便少了一所山坳里的小学,却多出来一个特殊的车站
.....。

这个车站,只有一辆破旧的摩托车,一位年近五旬的司机,以及一个不满十岁的小乘客。

⑧转入中心小学,孙龙常常显得心不在焉。

一次数学课上,他双眼盯着教室外面大树上的鸟窝发呆,突然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而且是一道很难的计算题。

新同学们窃窃私语,以为这个山里来的孩子非要挨罚不可。

可谁知他挠挠后脑勺,想了想,居然答对了。

⑨期中考试孙龙在全班名列前茅,引得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大家所不知的是,每天刘老师接送他的路上,都会仔细询问当天的课程,遇到他有不懂的问题,就扯开嗓门一路讲解。

有那么两回,刘老师索性停下摩托车,从路边随手抄起一个小树棍来,在黄土地上写写画画,直到他完全明白为止。

⑩孙龙为刘老师忿忿不平。

“老师,您教书比别人一点不差,
呢”刘老师呵呵地笑:“年龄大了,也不想再去费劲考教师资格证书。


⑪每天黄昏降临之前,刘老师都会提前赶到大柳树下,蹲在地上一颗接一颗地吸烟,将目光投向孙龙走过来的方向。

那个本就不大的人影起初只是很小的一个黑点,随着黑点变得越来越大,他的眼睛会眯缝起来,仿佛在欣赏自己的杰作。

最后,孩子离自己只剩十几米了,他把烟凑到嘴边紧吸几口,烟头扔到地上踩碾两脚,接着开始发动摩托车,迎上前去。

⑫一日,孙龙把自己有一位特殊老师,以及两个人的车站的秘密告诉了学校。

校方闻之大受感动,将刘老师的事迹层层上报,于是,他被请进校门做了一场报告。

那天,在报告的最后,刘老师忍不住老生常谈,再次恳请教育主管部门恢复山坳里的小学。

他说村里来年又要有几个学龄儿童,自己这辆破摩托车,实在载不了四、五个孩子……
19.第⑩段的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句号)
B. :(冒号)
C. ,(逗号)
D. ;(分号)
20.第⑦段中说“特殊的车站”是因为
(3分)
21.按照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完成下面填空。

(6分)
⑴—→⑵—→⑶
—→孙龙“告密”,刘老师要求保留山坳里的学校
22.下列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旨在揭示山区教育落后、办学艰难而无力改善的心酸现状。

B.“学校办学条件差”除教室破漏、书桌破旧匮乏,还有生源少。

C.孙龙的“心不在焉”是因为他内心十分怀念山坳里的小学生活。

D.“欣赏自己的杰作”写出刘老师为成功地教育了孙龙感到得意。

23.结合文中任意两处语句,简要分析刘老师的形象。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共23分)
宿敌
①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可以扬眉吐地去见见我的敌人了。

不怕大家笑话,这个人其实是我的父亲,虽然他从未像个父亲那样对待过我。

②我小心翼翼地开着路虎车,尽量不让路上的牛粪弄脏自己的新车。

当初就是在这里,我愤然离家出走,他竟然毫无挽留之意。

后来,是母亲半夜搭着别人的拖拉机把我硬拉扯回来。

③我不敢说父亲毫无感情,但至少他对待我是极不公平的。

明明是我的语文课外阅读书,他硬是要宣布,这本书可供班上所有同学阅读。

结果,当那本书转了一圈回到我手上时,已
经破烂不堪,上面甚至还沾着牛粪。

④我认为自己比别的伙伴聪明,这是我的努力所得,但父亲却一次次把我说得一无是处,认为我那点所谓的长处,根本算不上什么——别的孩子平时都无暇读书、做作业,只有我因为有个教书的父亲,才不需要每天去田地里劳作。

⑤他不以我为荣,即便后来我考上了名牌大学,他也只是点点头,说:“去吧,毕业了再回来。

”我确确实实无法接受,等我毕业那天,他竟然真的要求我回家接他的班。

⑥我狠了心离开,尽管在外面打拼的日子很辛苦,尽管这二十年我基本没有给父亲打过电话,但我发誓,总有一天,自己会成功。

当再次回到家乡时,一定让这个宿敌低头,让他看看到底是回到家乡教书好,还是去外面的收获更多。

⑦羊肠小道还是和以前一样,但之前的那些小伙伴,我却一个都不认识了。

物是人非啊!我这一出神,却发现车子陷进了一个大水坑。

我略带兴奋地喊:“老乡,来帮帮忙吧。

”a.可无论我怎么喊,竟然没有人回应,他们甚至投来鄙夷的目光。

⑧没有办法,我只能大声询问,能不能帮忙叫一下关老师。

关老师就是我的父亲,虽然他在我心目中仍是宿敌,但今天我回来了,他其实是我最想见的人。

⑨“什么你找关老师”b.那个村民振臂大呼,“大家快来帮忙,他是来找关老师的。

”片刻,我的车子就被他们从深坑里推了出来,几个小孩已经前去给关老师报信,而我则在村民的指引下,慢慢驶向那熟悉的家门。

⑩成功又如何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输得很惨,这辈子再也赢不回来了。

但愿那个宿敌——我的父亲——能够原谅我。

20.小说题目“宿敌”在文中的同义词是(2分)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回忆父亲的四件往事。

(1)(2)
(3)(4)(8分)22.文中的父亲是一位的教师形象。

(3分)
23.试分析第⑦段和第⑨段画横线的a、b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7分)
24.结尾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一)(20分)
19.(3分)C
20.(3分)它根本不是车站,只是刘老师和孙龙两个人约好的接送地点,但每天都准时准点,
如同“车站”;“车站”里始终只有一老一少,一辆破旧的摩托
21.(6分)⑴学校被撤⑵建立特殊车站⑶孙龙学习名列前茅
22.(3分)B(3分) D(2分) C(1分)
23.(5分)(结合文中两处语句,2分;分析刘老师的形象,3分)
示例1:第①段写刘老师尽管是一名民办教师,几次跑到镇上去,反复恳求保留山坳里的小学,结尾再次写刘老师在受邀作报告的最后,再次恳请教育主管部门恢复山坳里的小学。

由此可以看出,刘老师是一位心系山区教育,热爱孩子、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好老师。

示例2:学校被撤后,刘老师在回村的路上,“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几次就要落了下来。

可他知道那不行,因为回去还要面对孙龙。

”和孙龙讲定,每天接送他上下学,第⑥段写道:“反正我一时也没什么事,你只管好好念书。

”写出了刘老师一心为了孩子,热爱孩子,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给予他们热忱和帮助。

示例3:第⑨段写道:“每天刘老师接送他的路上,都会仔细询问当天的课程,遇到他有不懂的问题,就扯开嗓门一路讲解。

有那么两回,刘老师索性停下摩托车,从路边随手抄起一个小树棍来,在黄土地上写写画画,直到他完全明白为止。

”表现了刘老师做事负责认真、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二)(23分)
20.(2分)我的父亲
21.(8分)(1)“我”离家出走,父亲毫无挽留之意。

(2) 父亲宣布“我”的课外书可供全班阅读。

(3)“我”明明很聪明父亲却把“我”说得一无是处。

(4)“我”大学毕业,父亲要我回家乡接班做教师。

22. (3分)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教育严厉
23.(7分)这两句写出了村民对开豪车的“我”和对乡村老教师(“我”的父亲)截然不同的态度,表现出乡人对父亲的敬重,从侧面烘托出默默献身农村教育的父亲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人格的魅力。

24.(3分)虽然“我”考上名牌大学事业有成,但是村民们对父亲的敬重,深深触动了“我”,令“我”羞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