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学案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专题教案教学对象:高中生物学教学目标:1.了解激素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植物和动物体内常见的激素及其作用;3.了解激素调节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激素的定义和作用;2.植物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植物激素的作用;3.动物体内常见的激素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等的作用;4.激素调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实例分析;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3.实验演示,观察激素对生物体的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和药品;3.学生实验报告表。
教学过程:1.激素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教师介绍激素的定义、种类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激素调节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等植物激素的作用(2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等植物激素的作用,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3.动物体内常见的激素及其作用(20分钟)介绍动物体内常见的激素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等的作用,讲解激素对生物体的生长、代谢等方面的调节作用。
4.激素调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20分钟)讲解激素的合成、分泌、传递及作用机制,帮助学生理解激素调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过程。
5.小组讨论及实验演示(2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进行实验演示,观察激素对生物体的具体作用。
6.课堂总结及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作业,激发学生对激素调节的兴趣和深入学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激素的作用及激素调节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高一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高中高一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内部机制及分类;2.掌握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3.能够辨别出激素过量或欠缺时植物生长发育的表现;4.能够探究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植物的激素调节的内部机制及分类;2.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3.激素过量或欠缺时植物生长发育的表现。
教学难点1.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植物激素调节的分类及内部机制(60分钟)教学内容:1.植物激素的分类;2.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传输和反应机制。
教学重点:1.植物激素的分类;2.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传输和反应机制。
第二课时: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60分钟)教学内容:1.常见植物激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2.不同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协同作用。
教学重点:1.常见植物激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2.不同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协同作用。
第三课时:激素过量或欠缺时植物生长发育的表现(60分钟)教学内容:1.不同激素过量或欠缺时植物生长发育异常表现;2.通过实验探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重点:1.不同激素过量或欠缺时植物生长发育异常表现;2.通过实验探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四课时: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60分钟)教学内容:1.激素在植物生长调控中的应用;2.植物生长激素的人工合成及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1.激素在植物生长调控中的应用;2.植物生长激素的人工合成及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通过PPT演示、实验探究、讲解案例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生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以及激素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1.PPT演示;2.实验室工具及材料;3.《植物生理学》等生物学教材。
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实验探究的成果以及学生合作的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能力提升情况。
同时也为后续的课程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1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通过对比观察提出了假设: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在光的刺激下对下面的部分产生了影响。
2.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确实存在某种物质。
3.郭葛分离并鉴定出了产生影响的物质:吲哚乙酸,即生长素。
二、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合成部位:生长旺盛的细胞、分生组织。
分布:1、向光一侧比背光一侧少2、在尖端产生,向下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例:顶端优势。
2、能促进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四、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五、其他植物激素:1、赤霉素2、脱落酸3、细胞分裂素4、乙烯探究活动探究芽的向性运动在验证植物向性运动的设计实验中,可以提示学生将大蒜、洋葱、萝卜等植物倒放或侧放,观察芽的向性运动。
探究植物的茎运输生长素运输的方向可以就植物的茎是否会把生长素向上运输?这个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指导学生从选材到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开展探究活动。
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春天(3月),选未长叶的杨树将几个枝条折弯,使其顶芽向下,观察生长发育的现象。
在实验设置完成以后,应对可能的实验结果做出预期,并做观察记录。
当枝条上的叶片全部长出后,汇总观察记录,做出总结报告和实验结果分析。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2设计思想:1、设计主线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
学案5 植物的激素调节

学案5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校高20 级班学生:考纲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Ⅰ)。
3.植物激素的作用(Ⅲ)。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一、生长素的发现1.生长素发现的过程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__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在传递到下部______时,造成____面比____面生长快―→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_____传递到下部―→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______造成的―→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______。
2.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生长素的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幼叶和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从___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________。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________进行。
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________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知道吗何为形态学的上端?何为横向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两重性(1)低浓度________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度过高时会________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顶端优势(1)现象:________优先生长,________受到抑制。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________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________,发育受到抑制,且侧芽对生长素敏感。
3.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具有与________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a—萘乙酸、2,4-D等。
高中生物的激素调整教案

高中生物的激素调整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理解激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 了解主要的调节激素及其作用;
3. 理解激素调节对于生物体内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激素的定义及作用;
2. 体内主要的激素及其作用;
3. 激素调节对于生物体内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影响激素调节的图像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热身讨论。
2. 学习激素的定义及作用:介绍激素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激素调节的重要性。
3. 学习主要的调节激素及其作用:介绍体内主要的调节激素,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以及它们在调节生理功能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各种激素的作用机制。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不同激素如何协调合作,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5. 总结与扩展: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激素调节对于生物体内平衡的重要性,并进行知识扩展。
6.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激素调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增加对生物调节机制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如激素调节的案例分析或讨论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参与讨论及思考,引导他们探索激素调节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素养。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植物的激素调节2篇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植物的激素调节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植物的激素调节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2. 了解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机制;3. 掌握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4. 分析和解释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5. 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和验证植物激素的调节效果。
教学内容:1.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2. 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3. 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效果;4. 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掌握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2. 理解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效果。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释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2. 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和验证植物激素的调节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具;2. 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调节机制的思考,促使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如何受到调控的。
Step 2: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通过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控制植物的生长节奏、调节植物的形态发育、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等。
Step 3:介绍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15分钟)通过讲解常见的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植物激素等)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物激素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Step 4:分析和解释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例如生长素的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赤霉素的促进茎的伸长和侧芽抑制等。
Step 5: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一些幼苗分别置于添加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在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激素调节》教学设计(通用5篇)

《激素调节》教学设计(通用5篇)《激素调整》教学设计篇1第1节植物的激素调整教学目标学问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同学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讨论熟悉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整的基本原理。
力量目标:通过引导同学设计试验,进行试验观看,培育同学投身科学试验的参加精神;通过组织同学活动,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训练同学细致观看的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试验、实习活动,培育同学“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使同学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仔细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殊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同学过去很少接触。
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脚印向同学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学问。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学问,能够使同学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缘由,了解有关生长素的学问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学问。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假如在老师在叙述的过程中未能赐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同学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同学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学问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同学的眼光局限在学问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熟悉上,而是准时介绍了科学讨论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同学能够熟悉到科学讨论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机理有一个较全面的熟悉。
高中高一生物植物激素调节教案: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高中高一生物植物激素调节教案: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是生命之源,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植物的日常生命活动中,激素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和掌握植物激素调节的规律对于学习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高中高一生物老师们提供一份可借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
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激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作用;3.学习植物激素调节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植物激素进行农业生产;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植物激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内部分泌产生的一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植物激素按其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可分为: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脱落酸(ABA)和乙烯等五类。
2.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生长素(IAA)促进细胞的增长和分裂,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根的生长、茎的伸长、坐果和田间管理等方面。
赤霉素(GA)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使植物茎、叶、根等器官增长,增加植物的干重。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用于提高作物产量和优质等级,能使作物的叶片形成衰老期延长,营养物质的积累量增加。
脱落酸(ABA)是弱助生素,能够抑制细胞增生,控制植物掉叶、休眠和避免生长过度。
乙烯则调控植物的花、果、叶、根等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作物的品质、品种、产量等品质性状。
3.植物激素调节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植物激素进行农业生产。
植物激素调节是一个相互平衡的过程,不同的激素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联合作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因此,在进行植物激素调节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各激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选择合适的激素进行调节。
在农业生产中,激素调控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通过施用植物激素,可以促进作物的根、茎、叶和花、果等的发育,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激素的概念:由产生,然后运输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是
植物体内载体,起着的作用。
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
植物激素动物激素
不
同
点
产生部位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
产生
作用部位不作用于特定器官
相同点
①自身产生;②特点:;③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等生命
活动(本身有直接参加细胞代谢活动吗?)
二、生长素的发现及生长方向的判断
(1)判断生长情况:
①②③④⑤
A. B. C. D.
(2)向光性实验总结——三部位(判断生长情况的依据)
产生部位感光部位作用部位(弯曲部位)
(3)20世纪30年代,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将实验中促进生长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并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是在细胞中由合成的。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作用及应用等:
1、化学本质:,组成元素:
2、合成部位:分生组织(顶芽、幼叶、根尖、等)
单侧光
单侧光
单侧光
单侧光
3、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的部位
4、运输方向:
(1)极性运输:①生长素只能从植物运输到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②运输方式——
(2)横向运输:在中,生长素也可以从运输到。
5、作用原理:
6、作用特点:
例题1: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
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实例分析:
(1)根的(正)向地性、茎的背地性(负向地性)分析:
(2)顶端优势:
7、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的枝条
(2)、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①果实发育时生长素的来源:
②应用——无籽番茄的培育
处理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
处理时期:
③区分:无籽蕃茄、无籽西瓜、无籽葡萄的培育
例2: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籽果实,果实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
()
A、N/2
B、N
C、2N
D、4N
(3)、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4)、做除草剂(杀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例3:(多选)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三、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几种重要植物激素的归纳比较
2、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相互促进方面:
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诱导愈伤组织分化:
相互拮抗方面:
种子休眠:赤霉素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脱落酸保持种子休眠。
例题4: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
若图中酶1 或酶2 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 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对酶1 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酶2 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例5:不同浓度的
生长素影响某植物
乙烯生成和成熟叶
片脱落的实验结果
如图
所示。
下列
有关
叙述
正确
的是
A. 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 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 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 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3、植物生长调节剂:
四:知识拓展:
1、激素与酶的比较:
2、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影响
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五.练习
1.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多肽类有机物,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
2.已经肯定有五大类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它们是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其
中,前二种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后三种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
3.细胞分裂素有促进萌发和细胞分裂,不影响细胞分化()
4.当水分供应良好时,禾本科植物种子中的胚就会释放赤霉素,促进淀粉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5.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
少,生长的慢,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6.()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7.()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8.()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
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9.()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10.()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11.()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
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2.()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13.()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
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14.()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
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15.()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
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16.()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物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7.()幼苗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得快,是因为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细胞伸长得快。
18.()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也会促进根的生长。
19.()乙烯具有促进果实发育成熟的作用。
20.()在所有农作物种植中,都可使用2,4-D除草剂除去杂草。
21. ()能找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茎的生长促进效果相同
22.图甲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情况,图乙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丙中表示a、b两点
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
2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意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
24.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
喷施赤霉素和 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
的升高
D.赤霉素、2,4-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25.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26.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见下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 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B. 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生长素影响远远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
C. 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多
D. 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