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网院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作业练习-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作业练习-参考答案

国家级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作业练习-参考答案-第二章(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1.d 2.k 3.i 4.j5.a 6.g 7.h 8.f 9.e 10.c 11.b(二)填空1.美元与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2.业务库3.1948年12月1日4.金币本位制5.银本位制6.辅币7.牙买加体系8.区域性货币制度9.平行本位制10.无限法偿11.现金准备,证券准备(三)单项选择1.C2.D3.D4.B5.B6.C7.D8.B9.C 10.C(四)多项选择1.ABC2.DE3.BC4.ACE5.ABD6.AB7.ACE8.ABCD 9.ABCDE 10.BDE(五)判断并改错1.×银行券在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都存在、流通。

2.×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除了金铸币,还有贱金属铸造的辅币和银行券。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4.×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货币不一定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国家仅仅规定国家发行的现钞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对存款货币没有明确规定。

5.×金属货币制度下只有贵金属才能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外汇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之一。

6.×金币本位制下有金铸币参与流通,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条件下金铸币不再进入流通。

7.×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

8.×国家铸造的辅币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9.×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金币不再参与流通,不能自由铸造。

10.√(六)简答1 .金银复本位制下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即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都按法定比价流通,由此形成了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

2023大学_货币银行学习题及答案

2023大学_货币银行学习题及答案

2023货币银行学习题及答案货币银行学习题一、名词解释 (共10题,每题4分)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职能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标准,也就是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质的方面)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量的方面)时,发挥和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时,就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3、贮藏手段,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财富保存、收藏和积累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4、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作单方面的价值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5、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6、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7、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8、银本位制是最早货币制度之一,它是指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

9、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

10、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不能兑换黄金、取消黄金保证的货币制度。

11、金属准备制度是指由国家集中储备货币金属,作为稳定货币和汇率的平准基金以及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

二、单项选择题 (共15题,每题1分)1、 C2、 D3、 D4、 D5、 A6、 A7、 C8、 D9、 A10、B11、A12、A13、C14、D15、B三、判断题 (共10题,每题1分)1、对2、错3、对4、对5、错6、错7、错8、错9、对10、错四、填空题 (共30空,每空1分)1、金本位制的具体形式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2、物物交换圆满实现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需求的双重巧合和时空的双重巧合。

3、10个商品相交换,物物交换的比率为45个,货币交换的比率为9个。

4、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5、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个职能。

《货币银行学》课后作业及思考题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作业及思考题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作业及思考题答案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2、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A、上升20%B、下降20%C、上升25%D、下降25% 答案:B3、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答案:C4、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A、劳动价值说B、货币金属说C、货币名目说D、创造发明说答案:A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A、特殊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普通商品D、特殊商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A、价值比较高B、金属的一种C、易于分割D、易于保存E、便于携带答案:ACDE2、货币支付职能发挥作用的场所有()A、赋税B、各种劳动报酬C、国家财政D、银行信用E、地租答案:ABCDE3、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B、贵金属非货币化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D、金银储备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E、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答案:BCE4、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价值尺度答案:AE5、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具有以下的特点()A、人民币是可兑换货币B、人民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C、人民币是信用货币D、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力E、人民币具有有限法偿力答案:BCD三、判断题1、金铸币本位制在金属货币制度中是最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案:正确2、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答案:错误3、人民币制度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货币的支付手段?2、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

3、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参考答案〗1、(1)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赊买赊卖引起的,货币作为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流通过程结束;(2)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形式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在赋税、地租、国家财政、银行信用等支付中发挥作用;(3)货币的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的绝对存在,独立的结束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货币银行学作业题及解答

货币银行学作业题及解答

第一次1、考虑到通货膨胀对本金和利息都有使其贬值的影响,如何推导国际上通用的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若某甲从某乙处借得2年期5万元贷款,市场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3%,按复利计息某甲会得到多少实际利息?2、有6个月期票据,面值200万元,现行利率月息3分,不计复利,其交易价格是多少?3、假设一笔基金,其20年之后的未来值为10000元,若利息率为10%,每年需支付多少年金?4、如果一笔投资能获得连续3年的货币收益:第一年的货币收益为432元,第二年的货币收益为137元,第三年的货币收益为797元。

假设市场利率为15%,计算该投资的现值。

答案:1、设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Sn为按名义利率计息的本利和,Sr为按实际利率计息的本利和,A为本金,则:Sn=Sr(1+P);因为Sn=A(1+r),Sr=A(1+ i);所以,A(1+r)=A(1+i)(1+P),1+r=(1+i)(1+P),r=(1+i)(1+P)-1或 i=1+r/1+P-1实际利率=(1+6%)/(1+3%)-1=2.9%实际利息额=5(1+2.9%)2-5=0.2952、200-200×6×3%=164万元3、每年需支付的年金=10000/{[(1+10%)20+1-1]/10%-1}10000/63=158.734、432/(1+15%)+137/(1+15%)2 +797/(1+15%)3=1003.31第二次1.某投资者于1997年7月1日购买了面值为1000元、年息为10%、三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国库券,在持有整一年后售出,当时的市场利率为8%,试计算售价应为多少?(1114.54)2.现有一张面值为2000元,每年按年利率9%付息一次,三年后还本的债券,假设市场利率为10%,试计算这张债券的市场价格。

(1950.27)3.某债券面值1000元,偿还期3年,年利率8%,若该债券的市场价格是1080元,问其即期收益率是多少?(7.4%) 4.某投资者于某债券发行后一年,按98元的价格购入这种面值为100元,偿还期3年,年利率8%的债券,试计算其平均收益率是多少?(9%)解答:1. 1000*(1+10%*3)/(1+8%)2=1114.542.2000*9%/(1+10%)+2000*9%/(1+10%)2 +2000*(1+9%)/(1+10%)3=1950.263.1000*8%/1080=7.41%4.2=P*{[(1+10%)20+1-1]/10%-1}P=0.89平均收益率=(0.89+8)/98*100%=9.07%第三次1、现有一张10000元的商业汇票,期限为6个月,在持有整4个月后,到银行申请贴现,在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计算贴现付款额为多少元?2、我国发行的1年期国债,票面额为500元,债息率为15%,待偿期为90天,银行贴现率为12%,求贴现付款额?3、某银行收进一笔10万元活期存款,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5%且不存在现金漏损,也没有超额准备金,那么这笔存款经过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创造,能够派生出多少存款货币?4、假设银行现有原始存款1000万元,在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为10%,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为5%,现金漏损率为25%,超额准备金率为6%,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为70%的条件下,计算经派生的存款总额将达到多少万元?答案1、10000×(1―10%÷12×2) =9833元2、500×(1+15%×1 )×(1-12%×90÷360) =557.75元3、(10×1÷5%)-10=190万元4、1000×1÷(10%+25%+6%+5%×70% ) =2247万元第四次1、商业银行向某贸易公司发放了一笔40000元的贷款,期限3个月,年利率为8%,利息在发放贷款时扣掉,计算该公司实得多少借款,实际利率为多少。

东北财经大学远程教育货币银行学在线作业与答案

东北财经大学远程教育货币银行学在线作业与答案

从货币的价值形态演变过程,可以看出()。

【1】A: 货币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B: 货币是人们发明或协商的结果C: 货币的产生不利于商品的交换D: 货币是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2】信用货币是建立在货币的()上。

A: 价值尺度职能B: 流通手段职能C: 支付手段职能D: 世界货币职能【3】下列哪些资产是准货币。

()A: 通中的现金B: 居民储蓄存款C: 支票存款D: 企业定期存款E: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4】当企业将活期存款转成定期存款时,则()。

A: M1增加B: M0减少C: M1减少D: M2减少【5】一般而言,货币层次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A: 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快,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大B: 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慢,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大C: 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快,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小D: 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慢,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小E: 金融产品越丰富,货币层次就越多【6】目前,我国将货币划分为()。

A: 一个层次B: 二个层次C: 三个层次D: 四个层次【7】信用货币能够发挥货币职能所必需的条件是()。

A: 国家法令强制流通B: 为社会广泛接受C: 中央银行合理调控其供给量D: 无人反对E: 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稳定【8】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社会暂息的资金和闲散货币,体现了信用的()功能。

A: 筹集资金B: 配置资金C: 节省流通费用D: 宏观调控【9】关于信用和货币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货币产生先于信用的产生B: 货币与信用在产生初期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C: 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D: 信用发展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E: 现代经济中,几乎不存在不含货币的信用【10】关于旅行信用证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它又称为货币信用证B: 银行发给客户据以支取现款的凭证C: 一种短期信用工具D: 比旅行支票更方便E: 银行或旅行社为方便旅行者而签发的一种定额支票【11】假设目前的存款年利率是2.4%,某人有银行存款1000元,三个月后取出,以单利计算,他可以获得的利息额是()元。

北京大学远程教育春季学期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北京大学远程教育春季学期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2011年春季学期货币银行学课程作业要求:1. 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

2. 主观题鼓励独立思考,不要求和教材完全对应。

抓住重点即可,不鼓励死记硬背!3、某些作业题(尤其是模型或者理论题)要特别注重关键的图形和公式,若没有必要的图形和公式,将被扣分。

4、题目的要点,需要展开说明,若没有展开说明,将被扣分。

第2章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划分为哪几个层次?答:共分为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银行的活动存款,M2-M1+银行定期存款。

根据货币的流动性的原则,以存款及其信用工具转换为现金所需时间和成本作为标准,对货币划分的层次。

中央银行为了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按照不同的统计口径确定不同的货币供应量。

尽管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都有自己的货币统计口径,但是,无论存在何等差异,其划分的基本依据却是一致的,即都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具体是:M0=现金;M1=现金+活期存款(一般不包括官方机构和外国银行在商业银行的存款);M2=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

其中“准货币”指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公私存款;M3=M2+CD+长于隔夜的限期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M4=M3+定期存款+私人部门持有的建房互助协会的股份,M4是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一个货币口径;L=M3+非银行公众持有的储蓄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

至于各个符号所包括的内容,由于各国银行业务名称不尽相同,同一名称的业务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只有M0和M1两项大体相同。

试述下面各个因素的变化对现实购买力的影响:(1)、活期存款增加(2)、定期存款减少(3)、现金增加(4)、支票存款增加答: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形成购买力的程度取决于该项资产的流动性,即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待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为变现力。

由于活期存款和现金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使用,以而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则流动性较低,需要转化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才能变为现实的购买力。

北大货币银行学网上作业答案

北大货币银行学网上作业答案

1、(第二章)不属于货币的基本职能(资本投资)2、(第十五章)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

3、(第三章)(单利)是指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下期利息4、(第五章)主要通过发行支票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来筹措资金,用于发放工商业贷款、消费者贷款和抵押贷款,购买政府债券,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指的是(商业银行)5、(第六章)属于商业银行负债范畴的是(支票存款)。

6、(第六章)商业银行管理的一般原则包括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7、(第七章)(信用风险)是指贷款到期后,借款方不能归还贷款从而使得放款方承受损失的风险8、(第七章)《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同银行加权风险资本的比率应达到(8%)9、(第八章)筹资者、投资者、证券商属于证券市场的参与者。

10、(第九章)中国人民银行属于(单一中央银行)。

10、(第十章)(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之一。

11、(第十一章)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12、(第十一章)在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同利率成(反方向)关系。

13、(第十四章)在古典模型中,总供给曲线(垂直)14、(第十五章)(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15、(第二十一章)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1、(第二章)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时点上由政府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货币总量。

2、(第六章)银行资本银行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之后的余额。

3、(第七章)流动性风险因银行无力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或正当的贷款申请而造成的风险。

4、(第十章)基础货币又被成为货币基础,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

5、(第十一章)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6、(第十四章)货币中性货币只会引起价格的同比例增减,而不能导致过敏收入的任何变化。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1.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 货币是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它具有流通性、普遍接受性和稳定性。

2. 货币供应的层次- M0: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 M1:狭义货币,包括M0加上活期存款。

- M2:广义货币,包括M1加上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短期存款。

3. 货币需求的动机- 交易动机:日常交易需要的货币。

- 预防动机:为应对意外事件而持有的货币。

- 投机动机:为投资机会而持有的货币。

4. 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

-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最低存款准备金比例。

- 贴现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5.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银行的贷款、投资和其他资产。

- 负债:存款、借款和其他负债。

- 所有者权益:银行的净资产。

6. 银行的信贷创造过程- 当银行发放贷款时,存款人账户中的存款增加,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

- 贷款和存款的循环过程可以多次发生,形成货币乘数效应。

7. 金融市场的功能- 资金分配:将资金从储蓄者转移到投资者。

- 风险管理:提供工具和机制来分散和管理风险。

- 价格发现:金融市场价格反映了资产的潜在价值。

8. 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资产泡沫、信贷过度扩张、监管缺失等。

- 影响:信贷紧缩、资产价格下跌、经济衰退。

9. 中央银行的角色和职责-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 监管和监督金融机构。

- 维护金融稳定。

10.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金本位制:货币价值与黄金挂钩。

-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 浮动汇率制:货币价值由市场供求决定。

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为示例,具体习题的答案需要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和习题要求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教材第五章,课件第五讲)主要通过发行支票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来筹措资金,用于发放工商业贷款、消费者贷款和抵押贷款,购买政府债券,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指的是()A. A. 金融公司B. B. 共同基金C. C. 政策性银行D. D. 商业银行正确答案:D2.(教材第二章,课件第二讲)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货币的基本职能A. A. 价值尺度B. B. 资本投资C. C. 交易媒介D. D. 贮藏功能正确答案:B3.(教材第十五章,课件第十五讲)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而引起的。

A. A. 合适B. B. 过少C. C. 过多D. D. 无关正确答案:C4.(教材第三章,课件第三讲)()是指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下期利息A. A. 单利B. B. 复利C. C. 连续复利D. D. 现值正确答案:A5.(教材第六章,课件第六讲)属于商业银行负债范畴的是()A. A. 支票存款B. B. 准备金C. C. 证券D. D. 贷款正确答案:A6.(教材第六章,课件第六讲)商业银行管理的一般原则不包括()A. A. 安全性原则B. B. 流动性原则C. C. 盈利性原则D. D. 私有化原则正确答案:D7.(教材第七章,课件第七讲)()是指贷款到期后,借款方不能归还贷款从而使得放款方承受损失的风险。

A. A. 信用风险B. B. 国家风险C. C. 流动性风险D. D. 操作风险正确答案:A8.(教材第七章,课件第七讲)《<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同银行加权风险资本的比率应达到()A. A. 10%B. B. 8%C. C. 4%D. D. 3%正确答案:B9.(教材第八章,课件第八讲)()不属于证券市场的参与者。

A. A. 筹资者B. B. 投资者C. C. 证券商D. D. 政府正确答案:D10.(教材第九章,课件第九讲)中国人民银行属于()。

A. A. 复合中央银行B. B. 跨国中央银行C. C. 单一中央银行D. D. 准中央银行正确答案:C11.(教材第十章,课件第十讲)()是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之一。

A. A. 发放国债B. B. 公开市场业务C. C. 财政补贴D. D. 居民储蓄正确答案:B12.(教材第十一章,课件第十一讲)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不包括()。

A. A. 交易动机B. B. 预防动机C. C. 投机动机D. D. 贮藏动机正确答案:D13.(教材第十四章,课件第十三讲)在古典模型中,总供给曲线()A. A. 垂直B. B. 右上方倾斜C. C. 左下方倾斜D. D. 水平正确答案:A14.(教材第十五章,课件第十五讲)()反映了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A. A. 菲利普斯曲线B. B. 货币供给曲线C. C. 总供给曲线D. D. 货币需求曲线正确答案:A15.(教材第十一章,课件第十一讲)在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同利率成()关系。

A. A. 反方向B. B. 正方向C. C. 无关D. D. 不确定正确答案:A16.(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包括()。

A. A. 扩大内需B. B. 稳定物价C. C. 充分就业D. D. 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A17.(教材第二章,课件第二讲)货币供应量正确答案:在一定时点上由政府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货币总量。

18.(教材第六章,课件第六讲)银行资本正确答案:银行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之后的余额。

19.(教材第七章,课件第七讲)流动性风险正确答案:因银行无力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或正当的贷款申请而造成的风险。

20.(教材第十章,课件第十讲)基础货币正确答案:又被成为货币基础,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

21.(教材第十一章,课件第十一讲)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正确答案: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22.(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货币政策正确答案: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和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三大部分。

23.(教材第十五章,课件第十五讲)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正确答案: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之后引起的价格水平连续上涨的情形。

24.(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货币政策目标正确答案: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按照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影响速度及施加影响的方式,货币政策目标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25.(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公开市场操作正确答案: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26.(教材第十四章,课件第十三讲)货币中性正确答案:货币只会引起价格的同比例增减,而不能导致过敏收入的任何变化。

27.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有哪些?正确答案: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以下三项:(1)、发行的银行。

它是指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并且作为货币政策最高决策机构,在决定异国货币供给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银行的银行。

它是指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各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清算,并充当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通过这些方式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存、贷款业务,所以称为银行的银行。

(3)、政府的银行,它是指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并作为国家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执行金融行政管理,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所以称为政府的银行28.(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正确答案:(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由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而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逆向制约关系。

29.(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第十四讲)论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

正确答案: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窗口和贴现率及公开市场操作。

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准备金制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准备金制度建立的目的和作用,二是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准备金制度建立的目的有:(1)保证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2)控制货币供应量;(3)对以直接控制银行进行结构调整。

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有:(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的规定;(2)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及的资产种类的限制;(3)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4)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幅度。

虽然从理论上,法定存款准备金可以成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强有力手段之一,但实际上从未被作为一个主要的政策工具加以运用,其原因在于(1)法定存款准备金威力巨大,不适于作为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2)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频繁调整势必扰乱存款机构的正常财务计划和管理。

第二、贴现贷款和贴现率。

贴现率是一种官方利率,常常用来表达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具有短期性,贴现率的高低对整个市场利率水平具有引导作用。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规定何种票据具有贴现资格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

贴现率不处于主要地位,属于辅助性政策工具。

第三、公开市场操作。

它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由于公开市场业务能够精确地使得基础货币发生一定数量的增减,从而达到中央银行的预期目的。

所以,她成为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最重要的手段。

但是,影响公开市场操作效果的因素也是存在,而且对准备金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

这就对中央银行的准备金预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0.(教材第十五章,课件第十五讲)通货膨胀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哪些影响?正确答案:通货膨胀会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是因为他会引起相对价格的扭曲,从而使得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第一、在高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持有现金的成本上升。

第二、在高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名义利率往往不能随通胀率的上升而进行调整,人们储蓄的积极性将受打击。

第三、在许多国家,价格并不是充分开放。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那些价格放开的行业价格上涨,利润丰厚,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而受政府价格管制严格的行业得不到发展。

第四、在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断变化,企业和消费者将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消费决策。

第五、通货膨胀还会造成税负扭曲。

因此,由于通胀造成了相对价格的混乱和扭曲,价格作为一种信号机制来反映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受到削弱,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效率的损失。

31.(教材第十章,课件第十讲)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基础货币?正确答案: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是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贷款。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

它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由于公开市场业务能够精确地使得基础货币发生一定数量的增减,从而达到中央银行的预期目的。

所以,她成为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最重要的手段。

第二、贴现贷款。

它是指银行将它为客户办理贴现业务而收进的各种票据拿到中央银行再贴现,以获得暂时的资金融通。

中央银行对银行的贴现贷款并不一定是以票据贴现的方式进行。

贴现贷款的增加直接表现为获得贷款银行的准备金增加。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整贴现贷款的利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需求,从而影响贴现贷款量。

32.(教材第十一章,课件第十一讲)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货币需求。

正确答案: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称为流动性偏好。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大类: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相应地,货币需求被分为三部分: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

第一、交易性需求。

它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它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

第二、预防性需求。

它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与收入呈正向关系。

第三、投机性需求。

它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