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书香》阅读理解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届南京市建邺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南京市建邺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南京市建邺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少年情怀总是诗,诗染四季跋涉路。

少年的我们,或曾感慨知音难觅“噫!微斯人,(1)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或曾思乡怀人“露从今夜白,(2)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或因“(3)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而触景生情。

少年的我们也不乏浪漫与热情。

或有“醉翁之意不在酒,(4)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自然意趣,或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或抱“(5)________,”(李白《行路难》)的雄心壮志。

不论风吹雨打,都应砥砺前行。

愿同学们珍惜诗意年华,永葆少年初心,永远风华正茂!(1)将文段中的古诗文填写完整。

(2)判断划线句的复句类型:(3)小博尝试朗诵这段话,向你请教。

你以加点句为例,从语气语调方面帮他分析并提供朗诵建议:二、综合性学习2.活动中,同学们在线观看了二十大开幕式。

小伊写下这样一段感想,请你协助他完善。

ㅤㅤ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

少年的我们应牢记主席箴言,bó发生命热情,在广mào天地间大展身手。

(1)为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箴_____言②bó_____发③广mào_____(2)看完开幕式,同学们心潮澎湃。

请你以《少年》为题,结合寄语、借助意象,写一首小诗。

(四行)三、语言表达3.活动中,你获得了采访苏翊鸣的机会。

结合材料,紧扣活动主题,完成采访提纲。

2022年,17岁的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上“一鸣惊人”。

过去几年,苏翊鸣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训练中。

决赛时,他完成了此前未曾挑战过的动作,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单板大跳台冠军。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真题测(2)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真题测(2)  (含答案)

[2018·深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冯骥才)①我每次看皮影,都要跑到布幕后边瞧上几眼。

因为那些在布幕上神出鬼没、又哭又笑的灯影子都是在后边耍弄出来的。

严严实实的布幕后边总是充满了神秘感,给我以极大的诱惑。

②今晚____________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

剧目叫作《王翦平六国》,说的是秦代名将王翦辅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

这出戏是张进绪从他父亲张维秀手里接过来的。

张维秀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去世,如今张进绪也已六十开外;个子矮矮,灰衣皂裤,头扣小帽,神色平和。

然而,他往布幕后边一站,立时好像长了身个儿,一员大将似的,气度不凡。

③布幕后边的地界挺小,不足一丈见方,叫拉琴击鼓的乐队坐得密不透风。

布幕下边是一条长案,摆着各种道具;其余三面是用竹竿扎成的架子,横杆上挂了一圈花花绿绿、镂空挖花的皮影人。

张进绪的这些皮影人和全套的乐器,都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老物件,摆在那儿,有股子唯老东西才有的肃穆又珍贵的气息。

尤其这上百个皮影人,生旦净丑,一概全有,好似人间众生,都挂在那里等候出场。

但他们不是被无序或随意挂在那里的,而是依照着出场的前后排次有序。

别看他们面无表情,神色木然,只要被张进绪摘下来在布幕前一耍,再配上锣鼓唢呐,以及那种又有秦腔、又有道情、又有当地的山花的腔调,便立时声情并茂地活蹦乱跳,眉飞色舞,活了起来。

④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衰,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____________。

后台是他的舞台。

他略带沙哑的嗓子又唱、又说、又喊、又叫,两只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腾得飞来飞去。

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台上唱戏演戏一般,给我以强烈的感染。

但在布幕那一边,却早化成戏中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灯影子了。

⑤当我回到布幕前边,坐下来细细品赏,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

他不单唱得味儿如醇酒,大西北的苍劲中,兼有黄河滋育的柔和;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

重庆中考语文第2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

重庆中考语文第2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

2022重庆中考语文第2轮专题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迎来诗词的盛会】2019年9月11日上午,《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浙江赛区(新昌)选拔赛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

发布会现场亮点纷呈,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表演者倾情朗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带领着现场观众重走诗仙路;《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雷海为亲临现场,讲述了一个外卖小哥的诗歌梦,励志又坦然。

浙江赛区选拔赛举办地点缘何“花落新昌”?“新昌是浙东唐诗之路首倡地,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

”新昌县副县长胡玲萍给出这样的解答,“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优势,新昌将集全县之力打造文化研究新高地、文旅融合样板地,实现乡村生态与文化创意的完美重构。

”胡玲萍表示。

新昌是浙东唐诗之路首倡地。

“浙东唐诗之路”一名是1993年8月,经过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多次论证,正式行文所定,从此“浙东唐诗之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专用名词,也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

在这个精华路段,451位诗人留下了1505首诗篇,山城新昌因此有了传承千年的文化烙印。

下半年,山城还将推出中国新品唐诗文化季系列活动,开展全民诵唐诗、氧气音乐节、天姥山马拉松、李白诗路IP打卡地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浙东唐诗之路以及天姥山的知名度、美誉度。

(选自“人民网浙江频道”,2019年9月16日版,有删改)【__________】“新昌的街头巷尾其实也藏着不少古诗词。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在景区、公园等公共场所,不经意间就会邂逅不少诗词元素。

“想不到新昌还挺有‘文艺范儿’呢。

”“天姥三重岭,危途绕峻溪。

水喧无昼夜,云暗失东西。

”这是唐朝诗人李敬方所写《登天姥》的前四句,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写他登天姥山的景象。

这首《登天姥》出现在新昌江滨公园七星段的一块景观石上。

除了七星公园,南明街道湖莲潭公园里还有21盏唐诗灯,环湖而建。

采访中,记者发现,新昌在对人民路石城路路口、南坑东路路口的两个路廊进行升级改造时,就曾引入唐诗元素,两个路廊地面的石板上都刻有和新昌有关的唐诗。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二十三):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二十三):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古人讲“修辞立其诚”。

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

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讲的是真心话就合乎道德?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

”季先生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更适用于写作。

更适用于写作,写作(文学创作)不能只讲真话。

②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日记,都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

写作是为了让别人看,势必会对读者产生影响。

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感受和见解有正误之分,欲望和念头有正邪之分,心境和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

现在有的人写文学作品,把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都借用艺术形式来展露和渲染,严重地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园地,熏染着人们的心灵。

③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

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就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写作时,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考虑社会需求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力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

这就决定了,写作讲真话,要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

④真话和真理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

真话指的是真心话,而真理则是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道理。

真话并不等于真理,真话未必全是真理。

但既然写作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真话,也应当用来表达真理;既然写作是一种社会责任,作者就应当具有追求真理、阐释真理、传播真理的责任感。

⑤虽然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写的句句都是真理,但在写作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2025届杭州市十五中教育集团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杭州市十五中教育集团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杭州市十五中教育集团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强制捆绑搭售、预付式消费“套路贷”、虚假宣传退货无门……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购乱象成为许多消费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B.繁忙的城市,需要适度的“睡眠”。

我们在追求城市繁华的同时,也要减少不必要的喧嚣,避免片面追求“不夜城”而忽视“宁静”对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C.“一带一路”不是排他、封闭的小圈子,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制度、宗教、文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均可共同参与、共享机遇、共享繁荣的国际平台。

D.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或者算法,并不在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人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C.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

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4 综合考查(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4 综合考查(含解析)

专题04 综合考查1.【2018年中考北京卷】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

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 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 ”。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

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A.摹(mú)“巨”字的笔顺是: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C.摹(mò)“巨”字的笔顺是:D.摹(mó)“巨”字的笔顺是:(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A.①叠②世外桃源 B.①迭②洞天胜境C.①迭②世外桃源 D.①叠②洞天胜境【答案】(1)D (2)A2.【2018年中考北京卷】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

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

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

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

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

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甲】分号【乙】冒号 B.【甲】分号【乙】破折号C.【甲】逗号【乙】冒号 D.【甲】逗号【乙】破折号(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新部编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含解析

新部编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含解析

新部编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消逝的灯火张炜①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

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

这是一种浪费,还是适得其所的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才好。

②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似乎带来另一种不适。

白天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昼与夜的区别减少了。

我们还会想念朦胧的灯火,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

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浮一层荧光。

这一切都会被强大的现代照明破坏。

③另有一些灯火消失了。

它们也曾经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

煤油灯、罩灯、桅灯、汽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的。

④在野外,那些于远处闪亮的灯火可能是看林人的煤油灯,也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

在瓜田里,看瓜老汉的灯也是桅灯,它就被挂在草铺的柱子上。

神秘可人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好的感觉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⑤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过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

只要走近它们,就有故事,有水甚至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

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走过去。

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他们只需迎向它们。

⑥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趣味横生。

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孤独了只会抽烟喝酒。

因为太孤独了,所以他们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

他们周身的酒气直呛人的鼻子,见了小孩子就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

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

小孩不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颈上喷一口浓浓的烟。

一番捉弄之后,小孩就哭了。

为了哄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

之后就是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故事,小孩又吓哭了。

【暑假阅读提升】部编版五升六语文阅读讲义:现代文阅读衔接(五)(含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提升】部编版五升六语文阅读讲义:现代文阅读衔接(五)(含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提升】部编版五班级(五升六)现代文阅读连接讲义(五)(有答案解析)【考点解读】分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如下:(1)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留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象征手法:......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

(6)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7)讽刺手法。

运用比方、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称赞,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文章开篇的常见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

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

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概猛烈。

D、或是接受题记的方法。

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开头。

(9)文章末尾的常见写作手法有:A、抒情谈论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又称卒章显志)B、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C、戛然而止,发人深省【例题精析】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节选)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一般极其平常的柳树。

②这是一株奇特的柳树,奇特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掩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布满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影书香》阅读原文:
许寿裳在一篇记述鲁迅居京生活的文字里,提到西三条胡同寓所的壁上,挂有一副乔大壮所书的集骚句对联,文云:“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他说这是鲁迅先生“表明格外及时努力,用以自励之意”。

这对联挂得很有意思;但要像鲁迅那样的人挂起来才能名副其实,如果让我辈来用,就不免妄了。

多年前,我也动过一回心念,拟请能写好字的朋友给我写一副对联。

当时选定的联语是这么说的:“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这好像是陆剑南的诗句吧?但那意境的确完全符合自己当时的生活趣味。

斗室中,书刊杂乱,上下堆积。

每到天黑,就埋头书堆,对着不怎样明亮的灯光,常常一泡就泡到了深夜里。

要说一灯如豆。

当然是极其夸张的,但由于夜深了,灯色也深了,日间浮动的心境,至此也显得分外的深沉。

临案读书,那灯豆的情味,拟之红豆的惹人相思,恐怕也不为过。

就这样,自己觉得个中天地异常的广阔,毫无遗憾地安于一段相当长久的时间。

后来呢,虽然终于给现实轰了出来,不再困守于昔日的书堆了,但对那深灯之下,一卷在手的情思,仿佛总还有点“剪不断”的余绪似的。

本来,只要还有时间的余裕,广读点书也是好事。

问题在对书籍必须知所取舍。

黄山谷云:“擘书覆瓿,裂史黏窗,谁不惜之?”我看未必尽然,天下有许多坏书、劣史,擘以覆瓿,裂以黏窗,可惜的是在瓿在窗,而不在书在史。

因为它其实是玷污了瓿,亵渎了窗的。

至于如赵季仁所持的平生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

只要他对“好”字的字义下的允当,则陈眉公所称“读书者当作此观”云云,也还是可加首肯的。

正因为世界上好书甚多,读之难尽,则劳生有涯,便觉得有时偷得一时半刻,局促在斗室之中,埋头于深灯底下,那种乐趣是无穷的,那种辛劳也是值得的。

[注]“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集自《离骚》。

“崦嵫”神话中太阳所入之山,“鹈”即杜鹃,鸣时百花皆谢,这两句诗有抓紧时光,及时努力之意。

《灯影书香》阅读理解试题:
1.下列对《灯影书香》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灯影书香》多处恰切地引用前人诗文,丰富了内容,增添了文采。

B.作者十分欣赏鲁迅居京寓所壁上的对联,但认为今天之人不配使用。

C.《灯影书香》中所引黄山谷的话,是对玷污了瓿,亵渎了窗的坏书、劣史的有力批判。

D.作者是一个书痴,深谙读书之味,知道读书之乐,应任由个人体会。

E.作者并不一味主张读书,好书甚多,劳生有涯,读之难尽,故须知所取舍。

2.《灯影书香》开头为什么从鲁迅书房的一副对联写起?(4分)
3. 从《灯影书香》全文看,作者为什么喜欢挑灯夜读?(6分)
4. 从《灯影书香》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主张“对书籍必须知所取舍”?(4分)
《灯影书香》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1. B(文中“我辈”不等同于“今天之人”)C(黄山谷的话,本身并不是对坏书、劣史的批判,作者引用黄山谷的话是为了引出对坏书、劣史的批判。


2. (1)作《灯影书香》者赞赏对联所表明的格外及时努力之意,也愿以此自励。

(2)引出自己多年前拟用的一副对联,以展开下文。

3. (1)夜深人静,“日间浮动的心境”也会变得“分外的深沉”。

(2)当此之际,更能感受书中宽阔、自由的天地。

4. (1)天下有许多坏书(读之无益)
(2)世界上好书甚多,读之难尽,而劳生有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