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合集下载

爱国主义影片《八佰》视听语言分析

爱国主义影片《八佰》视听语言分析

爱国主义影片《八佰》视听语言分析摘要:影片通常通过镜头语言来展现情绪的主题,在不同的年代,历史题材的战争片的创作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的视听语言作为电影媒介的基本元素之一,在电影艺术中利用视听冲击向观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官语言,本文以战争电影《八佰》为对象进行研究,本文从镜头语言、写意符号、以及音效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影片是中国军人顽强抗战的缩影,堪称爱国主义教育范本。

本文综合视听语言艺术中的诸多方面客观分析出其独特“魅力”,实现其艺术价值。

赏析出视听语言具有的独特性、多样性、哲理性、人文性。

关键词:视听语言八佰管虎爱国主义一、通过镜头语言来展现情绪与主题1.1运用冷暖色调和镜头展现影片中的南北现象镜头是构成影片的基本单位,电影学者麦肯曾说过:“当一扇门、一双手或一双眼打开时,都会带来如火车头撞破银幕般的刺激”。

[1]在电影的前半段利用摇移镜头加上大全景的拍摄方式比较了苏州河南北两岸差异。

苏州河仿若生和死的交界线,仅仅一水一桥之隔。

南,是生的彼岸,受着其他国家的保护、是载歌载舞、充满欢乐气氛的天堂;是有着繁华的街道、灯红酒绿、人群熙熙攘攘的租界。

北,是死的坟墓,是横尸遍野的地狱,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是一片黑暗,寂静萧瑟,充满压抑感的四行仓库。

这画面像极了一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影视艺术的色彩运用是生活中色彩的升华。

”[2]影片的清晰度和色彩的饱和度带给观众直白且又强烈的感官刺激,也正因为南北冷暖色调的差异,使之有着各不相同的氛围感,南的租界是暖色调,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营造出一种热闹欢快的氛围;北的仓库是冷色调,昏暗的灯光,透着一种不言而喻的压抑感,使仓库像一座灰沉的坟墓。

这个镜头清晰的表现出死与生的场景, 不仅凸显了当时战局的情况堪忧, 战争来临时的人间百态,更在于由此而奠定了悲剧意味的基调, 且个中主题更加发人省醒。

1.2 运用多种镜头拍摄方式带动观众的情绪,烘托影片氛围影片中段,日军进攻四行仓库,举起厚厚的铁盾护身,使炸药无法伤其,危机时刻,陈树生选择用身体绑着炸药跳下去,使炸药发挥它的威力,与日军同归于尽;这里使用到了跟镜头的拍摄方式,跟着陈树生一系列的动作,使观众有一种真实的临场感,犹如身临其境。

浅析影视动画的视听艺术语言

浅析影视动画的视听艺术语言

浅析影视动画的视听艺术语言影视动画作为影视的一个独立分支或者门类,具有自己的许多独特之处。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完全具有一般影视视听语言的表意特性,不仅如此,影视动画的艺术特色越来越明显,并且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视听语言规律,较一般影视视听语言更集中、更单纯、更强烈、更富有形式感和视听美感。

每一种艺术,包括文学、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等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我们称之为艺术语言。

影视艺术也不例外,不仅如此,影视艺术还以上述多类艺术语言为参照体系,将众多艺术门类容纳其中,成为公认的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作为艺术的一个大类品种,电影电视使用的语言与其他艺术形态有很大的区别。

电影电视技术发展成熟的时候,也就是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已经能够完美结合,能够真实准确地在银幕和屏幕上再现客观事物的时候,正因如此,我们说影视艺术是真正意义上的视听艺术。

谷克多认为“电影是运用画面写的书法”,亚历山大·阿尔诺认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名型、修辞、语型变化、省略、规律和语法”,让·爱普斯坦认为“电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

综合这些理论,我认为视听语言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同时也是全球化的艺术语言。

动画既不是简单的美术与影视的叠加,也有别于一般的影视思维方式。

一般的影视创作是由摄像机直接地记录物质世界的现实状况,具有很强的生命性和逼真性。

而影视动画的基本创作,完全是由创作者运用无生命的物质材料去建构一个具有极强变调性质的物质世界,因此虚拟现实与虚拟非现实是动画创作思维的基本点。

影视动画不追求逼真性,而是运用虚构、幻想、神似、变形、夸张等手法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在动画作品中,神话、童话以及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些题材本身带有浓厚的梦幻色彩,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影视动画紧紧握住它的这些优势,不断地进行艺术加工和思考,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视听语言规律,不论是自由变幻的蒙太奇叙事方式还是夸张主观的画面蒙太奇造型,以及经过特殊处理和艺术加工的声音蒙太奇,都充满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元素。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摘要】色彩在视听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电影《影》为例,探讨了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在电影《影》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黑白灰色调,呈现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色彩在《影》中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对情绪和氛围产生影响。

色彩搭配在影视作品中的技巧也至关重要,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审美价值不容忽视,能够为作品增添层次和魅力。

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值得重视,而《影》的色彩运用则为视听语言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通过分析色彩在电影《影》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关键词】色彩、视听语言、《影》、特点、象征意义、情绪、氛围、技巧、审美价值、重视、魅力1. 引言1.1 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色彩可以通过渲染影片的氛围和情绪,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以及深入体验角色的情感内心世界。

在视听语言中,色彩能够独特地表达情感、观念和主题,使影片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感受,从而加深观众对影片的影响力和情感共鸣。

在制作影视作品时,色彩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为作品增添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价值,使影片更加丰富多彩,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情感交流。

在《影》中,色彩运用得当,不仅展现了导演独特的审美观念,更是为整个故事情节增色添彩,使影片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1.2 《影》中的色彩运用《影》这部电影在色彩运用上有着极为精致和独特的表现。

导演张艺谋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为影片赋予了独特的视听语言,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影片中的色彩选择非常考究。

在《影》中,黑白色是主打色调,呈现出一种古典、高雅的氛围。

红色在影片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象征着权力、爱情和背叛等多重意义。

黄色则用来突显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对比,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电影《甜蜜蜜》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甜蜜蜜》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甜蜜蜜》视听语言分析《甜蜜蜜》是90年代最成功抓住两岸三地中国人共通感情的爱情文艺片之一,曾获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

本剧用邓丽君的歌曲《甜蜜蜜》作为时代象征,将男女主角小军与李翘之间一段延绵十年之久的感情串连起来。

另有电视剧版和话剧版《甜蜜蜜》和青青的音乐专辑《甜蜜蜜》。

改革开放初期,黎小军(黎明)告别女友小婷(杨恭如)从无锡来到香港讨生活,期望有天挣到大钱把小婷接来与之风风光光地成婚,没料想日子会比想象中的难熬许多。

黎小军在快餐店与同样从大陆到港讨生活但避讳谈自己身份的李翘(张曼玉)结识后,因为共同喜爱邓丽君,两人人在异乡的孤独都有了某种程度的缓解,并在交往的过程中生出了真爱,可是世事难料,两人最终无奈分手,黎小军成了小婷的老公,李翘跟了在黑社会做事的豹哥(曾志伟)。

然而因为邓丽君,两人的缘分并没到此为止。

一.画面分析黎小军从汽车的后座转到前座,坐在李翘的身边,汽车向前行驶,挡风玻璃上的米老鼠不停地晃着——隐喻着那个背后有米老鼠纹身的豹哥,他们之间有着豹哥相阻隔,似乎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汽车收音机中突然想起邓丽君的“Goodbye my love,爱人再见……”,充满着伤感的离别之情。

黎小军讨签名回来,两人隔着车窗交谈,窗框将两人隔开,李翘望着前方说道“我想去买东西,你自己回家吧”,一切似乎都将以此作为终结。

黎小军转身离去,李翘望着他背上邓丽君的签名渐渐远去,怀念着一段宿命的结束,默默低下头去,却不小心碰到了汽车喇叭,这个偶然的动作使得黎小军误会而返身回来。

此时运用了汽车的反光镜,焦点逐渐从远处的黎小军身上移至反光镜中的李翘的脸上——黎小军似乎第一次“主动”行动,李翘眼睁睁地望着他,甚至是仰视着他,好无所措,任凭他把自己的头拉出窗外并开始热吻。

镜头旋转着向上拉起,似乎预示着他俩坠入爱情的漩涡,又如象征着这种关系的颠倒混乱和反复变换。

二.镜头分析汽车收音机中突然想起邓丽君的“Goodbye my love,爱人再见……”,充满着伤感的离别之情。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艺术的语言•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文学:文字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电影的语言•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镜头•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马尔丹讲:1、(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被感光的胶片;2、(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3、(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1、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2、景别:远全中近特3、角度:俯仰平4、运动:推拉摇移跟5、照明:三点布光6、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画格•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

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画格构图三原则•①美学原则;•②主题服务原则;•③变化原则。

(整部影片而言)一、美学原则•构图目的:视觉美感•容美——拍什么•形式美——怎么拍•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原则主体与陪体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1、主体不要居中•“黄金分割原则”即:1∶1.6182、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摘要每一部电影由于创作者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但表现在影像的表达方式上主要是蒙太奇与长镜头。

在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有这两种方式的出现,而区别就在于更注重哪一种方式的使用,这也就形成了导演的特色风格,如侯孝贤的长镜头的冷静观察,但大部分好莱坞电影更注重蒙太奇的使用,无论哪种方法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

关键词视听语言,蒙太奇,长镜头视听语言作为影视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和叙事方式以及文化传播工具,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

作为影视艺术叙事、表意媒介的视听语言是由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和声音组成,以及声画关系等。

主要是蒙太奇和长镜头两种风格。

(一) 蒙太奇1.含义:蒙太奇是法语 montage 的中文音译名,在法语里是装配、构成、升高或爬上之意,是建筑学用语。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在镜头剪辑与组合的科学试验和艺术实践中,发现了镜头组接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和艺术效果,库里肖夫把这种镜头称之为“蒙太奇”。

蒙太奇镜头在组接和剪辑影片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特别的视觉效果。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一开始直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他们对作品对艺术的诠释方式。

这个概念里比较著名的应该是苏联学派的理论。

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他主张破坏人们的习惯的叙述法则。

他强调单镜头空间因素的那种内部结构张力的变化以及镜头的空间上的冲突。

而普多夫金则主张尊重人们的习惯叙述法则。

说时间应该顺应情节的发展,而且非常的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描述。

两个人主张的确定都使经验空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色彩语言)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一、引言《这个杀手不太冷》是由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执导,于1994年上映的一部经典法国犯罪动作片。

该影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画面,创造了一个史诗级的故事。

本文将从影视视听语言的角度对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进行分析,探讨其艺术表达和独特之处。

二、影像语言的运用1. 抓住细节《这个杀手不太冷》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展示了导演对影像语言的精准运用。

比如,在影片开头,贝松巧妙地运用递进式的描写,突出了主人公利昂是如何成为职业杀手的。

从他的眼神、动作、口吻等方面,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角色的个性特点和身份背景。

2. 镜头语言的创新在影片的拍摄中,贝松大胆尝试了多种镜头语言的创新,并将其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结合,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

例如,他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和拟人化的视角,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三、音效语言的运用1. 音乐的选用《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配乐选用了多种曲风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摇滚乐和电子音乐等,给影片带来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比如,在紧张刺激的追逐场景中,贝松选择了快节奏的摇滚乐,使观众在音乐的推动下更加紧张兴奋。

2. 音效的精妙运用贝松在电影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音效,比如枪声、警笛声和爆炸声等,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听到真实感十足的声音效果。

这种精妙的音效运用,一方面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另一方面也使得影片更加生动有趣。

四、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1. 多元文化的融合《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影片语言中融入了法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元素,使得影片具有了它独特的魅力。

例如,影片中利昂和玛蒂尔达之间的情感线索在法国文化中是可以接受的,但在美国文化中则具有一定争议性。

贝松通过有意识的多元文化融合,使得影片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2. 反英雄形象的塑造影片中的主人公利昂具有一种特殊的英雄形象,他是一个职业杀手,但却具备着高尚的品质和内心的善良。

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分析在丰富多彩的影视世界中,视听语言如同神奇的魔法,将故事、情感和思想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给观众。

它不仅仅是画面与声音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手段。

视听语言中的“视”,主要指的是画面元素。

画面的构图、色彩、光影等,都在无声中诉说着故事。

比如,在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头男女主角相拥而立的画面,其构图采用了黄金分割比例,让人物处于画面的视觉重心,背景是辽阔的大海和天空,这种构图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宏大的氛围。

而色彩的运用也十分精妙,影片中蓝色代表着深邃与神秘,红色则象征着热情与激情。

光影的运用同样重要。

在悬疑片中,常常会使用明暗对比强烈的光影效果,来营造紧张和神秘的气氛。

暗处隐藏着未知的危险,明亮处则是主角们探寻真相的希望之光。

例如在《七宗罪》中,阴暗潮湿的街道,忽明忽暗的灯光,都让观众的心跳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加速。

“听”的部分则包括音乐、音效和对白。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强大的情感引导作用。

当我们听到激昂的音乐时,往往会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坚定和勇气;而舒缓的音乐则会让人感到宁静和忧伤。

比如《勇敢的心》中的配乐,那激昂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公为自由而战的决心,让人热血沸腾。

音效的运用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比如在战争片中,枪炮声、爆炸声、喊叫声等音效,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而在一些恐怖片中,阴森的风声、诡异的脚步声等音效,则会让人毛骨悚然。

对白则是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直接体现。

生动、真实的对白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在经典喜剧《大话西游》中,至尊宝那些幽默风趣又饱含深情的对白,成为了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台词。

画面与声音的完美结合,能够产生更加震撼的效果。

比如在动作片中,激烈的打斗场面配上紧张刺激的音乐和音效,能够极大地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而在爱情片中,温馨的画面搭配轻柔的音乐和甜蜜的对白,能让观众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然而,视听语言的运用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要根据影片的主题、风格和受众来精心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摘要: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语言艺术,而视听语言则又包括了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艺术。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是着名电影导演吕克·贝松难得一见的佳作,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

吕克·贝松在导演该作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技术,为整个电影作品营造出来很强的艺术表现效果。

一方面显示出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艺术创作技术掌握的非常到位,将自身精湛的技艺充分融入到电影拍摄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以后的影视创作带来了诸多的良性影响。

本文主要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对电影作品中的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电影中的主人公里昂是导演吕克·贝松虚拟刻画出的一位人物,如果说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着名的杀手,那么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里昂”。

在杀手的行业里,往往人们眼中的高手都是非常低调的,尽管如此,他们的名字还是被人们所熟知,他们的故事还是被人们争相谈论。

在世界范围内,论杀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少有超过里昂的。

电影在上映的初期,许多媒体在宣传的时候都冠以《杀手之王》的美称,一位电影银幕上的杀手主人公形象能如此地深入人心,这不仅体现了饰演者让·雷诺精湛的演技,更体现了电影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创作的驾驭能力。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于1994年上映,可以说是导演吕克·贝松的转型之作。

在此之前,吕克·贝松的作品都是一些艺术性较强的小众电影,而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可谓是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电影。

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通过对影视视听语言的掌控,将作品表现的更加细腻,这也是众多好莱坞商业电影中非常罕见的,电影中的很多镜头和场景都被一些专业人士或非专业认识拿来分析、研究,让人们更加能够深入了解该部影片的艺术价值。

影片一开始部分,导演吕克·贝松就为主人公里昂制作一个长达9分钟的开场秀,勾勒出里昂基本的主人公形象:杀手身份、身手娴熟、讲原则、守承诺、冷酷且又低调,让观众对里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随后出场的是故事的女主人公玛蒂尔达,导演用一个俯拍的全景镜头进行了特写,“回字形”楼梯的中控部分当作镜头的北京,镜头中出现一双女式皮鞋。

紧接着镜头逐渐上升,画面中出现女主人公的裤子,然后出现的是纤细的手拿着香烟、秀气的脸庞、灵动的双手合秀发,上身的外衣很随意地半掩着右肩。

故事接下来,玛蒂尔达和里昂在交谈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右脸的伤痕显露出来,这让观众了解到女主人公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孩,生活过的不是很快乐,但是生性大胆、有主见。

在这里,导演吕克·贝松大概用了30几秒和几个镜头来勾勒出女主人公玛蒂尔达的人物性格、人物特征和生活面貌,拍摄手法精炼无比。

接下来的部分是电影中经典的桥段之一,可分为三个部分。

其一,是邪恶的警察史丹杀害玛蒂尔达全家的过程,包括她的父亲、母亲、姐姐和弟弟。

其二,是玛蒂尔达因为去超市买东西而幸免于难,当玛蒂尔达从超市回来看到自己家门口站着坏警察手下的时候,并且得知家人被杀害的一刹那,她故作镇定的往前走到里昂的门前并按响了门铃乞求里昂开门。

其三,里昂一直用猫眼观看门外发生的一切,在看到玛蒂尔达走向自己
的门前乞求就她的时候,里昂一直犹豫不决,在看到站在玛蒂尔达家门口放风警察起疑心的时候,里昂最终打开了门救了玛蒂尔达。

这三个经典的桥段,导演用了6拍子为主的音乐,演奏的旋律都是小跳和级进,期间充满着不和谐旋律,多次小三跳的音乐旋律使得电影场景更加的昏暗。

在里昂开门解救玛蒂尔达的一瞬间,镜头对准的是玛蒂尔达,当门被打开的瞬间,玛蒂尔达整个人被白色的光线照亮,仿佛在向人们暗示玛蒂尔达的人生将被改变。

而此时的音乐也一改之前的灰暗格调,滚擦声打破了之前的昏暗格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亮色,上行级进到畅饮“mi”后结束了这个乐段。

“mi”是大调中的中音,和“do”一起共同构成了明亮的大三度。

但是在这里,它是小调的属音,所以只是一个乐段终止。

此外,在玛蒂尔达从超市买完东西回来的时候,电影的镜头逐渐缓慢下来,这让观众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她的表情和内心的情感变化,这和事发之前能够形成一定的对比。

在坏警察史丹杀害玛蒂尔达家里四个人的时候,在翻看其全家福照片的时候,发现照片中还有一个小女孩遗漏了,遗漏的这个正式故事的女主人公玛蒂尔达,于是决定找到她并斩草除根。

当一直站在门口放风的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想起来刚刚从门口经过的玛蒂尔达,于是起来疑心来到里昂的门前,而里昂来在门后做了最后的打算,用枪口对准了门外的放风者。

就在这个时候,屋里的玛蒂尔达灵机一动打开了电视放出动画片的声音,这让门外的放风者听到以后彻底打消了怀疑。

这一段的电影配乐和之前的配乐基本上保持一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结束音调回到了“la”这个主调小调式上,也暗示着电影惊险的剧情到这里将告一段落,开始要进入新的篇章。

就在这时,电影音乐结束的时候传来了警笛声,警察的到来使得史丹一群人迅速离开。

在故事情节发展到玛蒂尔达趁里昂出去的时候,想自己单独去报仇的时候也同样出现了。

电影情节发展到尾声的过程中,史丹带领大批警察围剿里昂的时候,在里昂死亡的段落里,他化妆成为受伤的警察被他人扶下来的时候,被一直在外面的史丹发现了。

就当里昂独自一人准备逃出去的时候,心里想着对玛蒂尔达许过的承诺——一起幸福地度过余生之时,史丹用枪指着里昂一直紧跟其后。

在里昂还没有跨出门口的时候,在其背后打冷枪,终结了里昂的一生以及他对玛蒂尔达许下的承诺。

而此时的史丹觉得自己已经成功地杀害了里昂,里昂送给了史丹一个所谓的指环。

这是里昂和玛蒂尔达在一起玩过的“指环游戏”。

这个所谓的指环是手榴弹的引针,当史丹发现指环的时候急忙翻开里昂身上的衣服,紧接着就是崩的一声,里昂和史丹也随着爆炸声瞬间灰飞烟灭,里昂也最终为玛蒂尔达报了灭门之仇。

在电影的最后段落里,导演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上的“移焦”和“方向感缺失”,听觉上大量地使用了弦乐长音作为该乐段的和声,旋律层由钢琴的中高音完成。

随着里昂逐渐接近门口的时候,音乐的旋律也呈现整体的上行之势,音区越来越高,暗示着里昂的成功越来越接近了。

就当里昂快要达到成功的时候,电影的镜头出现了移焦,史丹邪恶的脸和高举的枪指着里昂同时处于Z轴上,镜头将焦距由特写的脸转移到手枪上,这是观众的注意力也随之发生改变。

在表现里昂中弹的时候,导演没有直接用镜头特写显示里昂中枪,而是将镜头慢慢的切回到里昂的视角,随着珍格格画面白光一闪,里昂中枪后徐徐倒在地板上,眼睛一直盯着一米之外的门口。

走出大门,里昂就可以兑现对玛蒂尔达许下的承诺,一起幸福的度过余生。

而这个镜头似乎在暗示着观众什么叫做咫尺天涯。

随着里昂中枪倒地,镜头的音乐都逐渐缓慢下来,此时电影中的滚擦声代表的是枪击声,令人感到寒冷的钢琴伴奏声粒感十足,仿佛就像冰雹打在人们的心头,让观众感到是那么的可惜和绝望。

这是导演使用的“方向感缺失”视觉技巧,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视觉艺术效果。

因为观众
们的方向感被打破以后,方向本身就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观众一般都是习惯从熟悉的视角来观看电影,突然让观众所熟悉的视角发生偏离可以很好地渲染另外一个场景,导演充分抓住观众们的观影心里,很好地运用了视觉上的“方向感缺失”,营造了很好的视觉艺术效果。

倒在血泊中的里昂用尽全身最后一口气拉开了手榴弹指环,并将它送给史丹,告诉他这是玛蒂尔达送给他的礼物(This is from Mathilad)。

在这里,导演又再一次使用了移焦手法,观众们顺着史丹的眼神将目光再次集中到里昂的脸上,说完人生中最后一句话的时候,里昂是那么地不舍、那么地眷恋玛蒂尔达。

电影的结尾,在吉他的独奏声音里,回归到正常生活的玛蒂尔达手捧里昂最好的“朋友”——电影中里昂经常擦拭的绿色兰花。

玛蒂尔达坐在一片平整的绿色草地上,手里用一根木棍在草地上挖出一个坑,并将里昂喜爱的了绿色兰花种在里面。

导演多次在电影中用镜头表现绿色兰花,兰花不仅暗示着里昂孤寂、痛苦的过去,也暗示着玛蒂尔达回归正常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在最后,画面的镜头逐渐转变成俯拍,电影的主题曲《Shape of My Heart》逐渐响起,镜头越拉越远,玛蒂尔达和地上的绿色兰花也越来越小,整个的画面被一片平整的绿色草地充满着,寓意着一切都将会重新开始,也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纵观整个影片,导演创造性地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技巧,打造出了独特的电影视听语言艺术风格,影片不仅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艺术价值也十分高,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和审美体验,也为以后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手法和经验,所以说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是难得一见的商业佳作,值得我们去用心去感受、去体验。

参考文献:[1]夏燕.《论影视艺术之视听语言欣赏方式》.大众文艺,2012(04).[2]闫实.《影视广告试听语言探索》.电影评介,2011(08).[3]刘秀梅.《影视诗化、精炼的审美试听语言》.文艺评论,2005(07).[4]黄文达.《论视听语言与审美意义》.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