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

合集下载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玻璃幕墙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其高雅、耐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建筑业界的认可。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旨在规范玻璃幕墙的设计、施工、维护等环节,保障玻璃幕墙的质量和安全,为建筑物提供高品质的外观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二、材料和设备2.1 玻璃(1)玻璃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经过质量检验。

强化玻璃应为钢化玻璃或热弯玻璃,且符合国家标准。

(2)玻璃厚度应按设计计算,并符合国家标准、地方规定及相关法规。

特殊要求的应与设计、施工单位协商并书面确认。

(3)玻璃边缘处理应依据应力分析和强度要求,采用机械处理或化学处理。

(4)玻璃表面处理应根据设计和使用要求进行处理,如阳光板玻璃表面必须采用阻燃处理等。

2.2 铝合金型材(1)铝合金型材应符合GB/T 5237标准。

(2)尺寸公差应符合设计要求,精度应符合国家标准。

(3)挂件及连接件的型材应与主材使用配套,并符合设计要求。

2.3 密封胶条和密封胶(1)密封胶条应使用硅酮、丁基加氟或氯丁橡胶等密封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2)密封胶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16776的密封胶。

(3)密封胶的颜色应与型材和玻璃颜色相配,并符合设计要求。

三、设计规范3.1 框架结构设计(1)根据建筑物气候条件、用途、风荷载、地震及其他荷载要求,合理确定幕墙结构类型和风荷载标准,确保玻璃幕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维护、清洁、更换玻璃、清洁幕墙内部与外部配件和空间等作业应考虑设备保养、使用及维护、清洁等,设计使用人员必须安全方便、经济实用。

3.2 玻璃设计(1)玻璃应按地震最大加速度计算,符合建筑抗震要求。

(2)玻璃分配应经设计计算,计算应考虑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以及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因素,保证玻璃抗弯性、抗挤压性等力学性能,防止玻璃断裂。

(3)玻璃安装应采用合适的玻璃胶条以及固定钢板,保证玻璃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正确理解和应用幕墙技术规范

正确理解和应用幕墙技术规范

正确理解和应用幕墙技术规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幕墙生产(使用)大国,现在正步入向世界幕墙技术强国发展的新阶段。

在幕墙技术大发展的同时,我国幕墙技术标准化工作也同步发展,先后颁发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幕墙》、《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建筑幕墙光学性能》、《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方法》、《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等标准,这些标准的发布使幕墙技术标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标准化体系。

与幕墙有关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等)进行了修订,与幕墙有关的材料标准(铝型材、铝板、密封胶、紧固件、石材)也随着这些材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新品种而不断更新,这些标准的发布(修订)对促进幕墙技术发展、保证幕墙的安全使用起了重要作用。

也有一些地方也出台了地方标准,例如:上海市标准《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程(玻璃幕墙分册)》DBJ08--56--96;四川省地方标准《建筑幕墙技术规程》DB56/5008-94。

由于这些标准是由不同部门、不同编制单位,在不同年代编制的,因此出现对同一事物规定不一致,在执行时以何种标准为准的问题;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而规范始终滞后于这种形势,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如何规范技术行为也是一个亟待给予明确的问题。

在《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审查会上,笔者曾向建设部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建议,在规范(规范条文说明)中,对此作些规定,以便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有一致的理解,在实际工程便于操作,现在将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提出来和全国同行讨论。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问答(1)在回答(序号15)“新规范在执行中,若发现某些条款与以前颁发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一致时如何解决”时,指出:“根据国家标准化法,当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规定不一致时,应按国家标准执行。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玻璃幕墙工程的专业设计、施工和维护的重要准则。

它旨在确保玻璃幕墙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确保该类建设的安全性和质量,确保质量符合客户需求,确保玻璃幕墙工程的经济性和节能性。

一般来说,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第二,玻璃幕墙的设计;第三,施工技术;第四,玻璃幕墙的安装。

首先,在玻璃幕墙工程中,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原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必须使用优质的原材料,不含有有毒物质,同时还要求在接收原材料时进行检验,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其次,玻璃幕墙的设计是工程的重要环节,应符合国家建设标准,考虑构件尺寸、质量等因素,以确保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施工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应确保施工工艺流程的正确执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艺过程的不规范,从而影响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玻璃幕墙的安装也非常重要,应确保安装精度高,安装工艺正确,确保玻璃幕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是玻璃幕墙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准则,应严格依照规范,确保质量和安全。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1第一章概论第一节规范修订的历史背景二十一世纪,中国幕墙行业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从世界幕墙生产(使用)大国,向世界幕墙技术强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建筑幕墙工业从1978年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已成世界第一幕墙生产大国和世界第一幕墙使用大国。

中国生产(使用)了约900万m2 建筑幕墙(其中点式玻璃幕墙约80万m2),当年幕墙产量(使用量)占全世界1400万m2的2/3左右,到底止中国共安装了约6000万m2建筑幕墙,占世界总量11000万m2的一半以上。

现在国内幕墙生产企业已能为各种不同建筑,提供所需的各种类型幕墙,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占有80~85%左右份额,境外公司(含港、澳、台公司)占有不到20%市场份额。

随着北京申奥、上海申博成功,中国建筑幕墙会从当前平缓增长阶段进入新一轮增长,即从1999—5~7%的年增长率,上升到二位数(11~15%)的年增长率。

除了奥运(世博)场馆(展馆)及配套的生活设施有很大一部份要采用建筑幕墙外,申奥、申博成功将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申奥、申博成功不但给北京、上海带来大发展机遇,而且会带动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发展。

这两个经济圈有30个以上城市也会相应进入发展新阶段,这些城市将兴建一大批高层建筑和公共建筑(展览中心、大剧院、旅店、商场),同时,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开发大西北、振兴东北,一批城市将兴建高层建筑和公共建筑,而这些建筑都会大量使用建筑幕墙。

上海已渡过公共(办公)建筑房地产发展的低谷,进入新一轮发展,上海在90年代兴建了一大批公共(办公)建筑,90年2代后期开始放慢发展速度,由于这些高楼不能在竣工后全部售(租)完,而有一定比例空置,到上海高层建筑出售(租)率已超过80%,根据房地产发展规律,当出售(租)率达到80%时,就是新一轮发展的开始,因为建筑有一定周期,等到已建房产全部售(租)完后开始开工,就会衔接不上。

玻璃幕墙打胶技术要求标准

玻璃幕墙打胶技术要求标准

玻璃幕墙打胶技术要求标准玻璃幕墙打胶技术要求标准一、引言玻璃幕墙在建筑中起到了装饰、隔热隔音和保温等多种功能。

而玻璃幕墙打胶技术是玻璃幕墙安装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要求标准对于幕墙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玻璃幕墙打胶技术的要求标准,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二、玻璃幕墙打胶技术的要求标准1. 材料选用在玻璃幕墙打胶技术中,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

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玻璃胶,其性能应符合建筑标准要求,具有较好的粘接性和耐候性。

需要选择与幕墙材料相配套的密封胶条,以确保整体密封性能。

2. 施工工艺玻璃幕墙打胶的施工工艺也是其要求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施工工艺包括表面处理、胶条安装、玻璃胶施工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在胶条安装时,需要确保其与幕墙材料的结合牢固,不留有空隙;而在玻璃胶施工时,则需要保证其均匀涂抹,不得出现漏涂和浮胶等现象。

3. 质量检测玻璃幕墙打胶技术的要求标准还包括质量检测部分。

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打胶部位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胶条的紧密度、玻璃胶的厚度和均匀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了质量检测,并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才能够确保玻璃幕墙的整体质量。

三、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对玻璃幕墙打胶技术的要求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从材料选用到施工工艺再到质量检测,每个环节都对幕墙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才能够确保玻璃幕墙的整体质量,同时也为建筑安全和美观提供了保障。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玻璃幕墙打胶技术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对于建筑质量的一种保障。

在实际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要求标准进行操作,并且配合优质的材料,才能够确保玻璃幕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我也希望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能够重视这一环节,加强对打胶技术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每一个幕墙工程的质量达标,为城市的建筑安全与美观作出贡献。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玻璃幕墙打胶技术要求标准的探讨,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508Y第二章_第四节—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

508Y第二章_第四节—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

第四节密封材料铝合金玻璃幕墙用的密封胶有结构密封胶、建筑密封胶(耐候胶)、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胶、防火密封胶等。

结构玻璃装配使用的结构密封胶只能是硅酮密封胶,它的主要成分是聚硅氧烷,由于紫外线不能破坏硅氧键,所以硅酮密封胶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因此它是非常稳定的化学物质。

结构玻璃装配使用一种硅酮结构胶,把玻璃固定在铝框上,将玻璃镶片承受的荷载和间接作用,通过胶缝传递到铝框上。

结构密封胶是固定玻璃并使其与铝框有可靠连接的胶粘剂,同时也把玻璃幕墙密封起来。

要求结构密封胶对建筑物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包括热应力、风荷载、气候变化、地震作用等均有相应的抵抗能力。

我国硅酮结构密封胶在60年代初开始研发,由化工部晨光研究院负责进行,为用于人造卫星太阳能电池板胶接。

70年我国东方红人造卫星上天,同时也标志我国硅胶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在计划经济年代它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工业。

88年我国开始发展铝合金隐框玻璃幕墙,很长一段时间内均采用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

在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硅酮结构密封胶技术人员走出研究院,对硅酮结构密封胶进行商业性开发。

再开发是在晨光研究院技术转让的基础上进行的,且主要再开发人员也是来自晨光研究院。

由于有上述军工硅胶技术基础,加上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只用了很短时间,白云粘胶厂等三个工厂就生产出合格的产品,94年开始批量生产,97年白云、之江、中原三个厂四个牌号(后又有凌志厂共四个厂七个牌号)经国家认定。

从历次国家抽验结果看,我国硅胶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国家对结构密封胶认定了25个品种(有效期至2003年12月31日止):广州白云SS621、SS622;浙江之江JS6000、JS8000;郑州中原MF881、MF899;浙江凌志LZ990、LZ992;西令XL1218、XL2218;广东江门DGM6018、DGM6028;广州新展SJS4200、SJS8200;成都硅宝公司硅宝牌-999、硅宝牌992;美国GE4400、GE4800J;美国DC993、DC995、DC3362;法国罗纳VEC70;德国威凯SG20、SG25、SG500。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3篇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3篇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第一篇: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的引言玻璃幕墙是建筑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外墙装饰和隔离墙体结构,在美化建筑外观,提高建筑品质和节能方面有显著贡献。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是玻璃幕墙施工和安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制订指导和规范着玻璃幕墙的施工质量、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保障了玻璃幕墙施工和使用的质量和效益。

本规范的范围适用于住宅楼、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的玻璃幕墙工程。

从材料选用、构造形式、施工、质量验收和使用、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定。

本规范的制订是为了规范玻璃幕墙的施工和安装,保证玻璃幕墙结构、性能、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满足各项技术标准和使用要求。

第二篇: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1.材料的选择和要求:玻璃幕墙材料包括玻璃、铝合金、钢等,本规范对各种材料进行具体规定,如玻璃的透光率、厚度、强度等;铝合金的品种、型号、壁厚、表面处理等;钢的类型、规格、抗锈、防腐等方面。

材料的选用要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本规范的要求。

2.构造形式和设计:本规范对玻璃幕墙的构造形式和设计要求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幕墙整体的构成、支撑结构、连接方式、密封材料、保温隔热等技术要求。

3.施工工艺和质量验收:施工工艺和质量验收是玻璃幕墙施工和安装中最关键的环节。

本规范从施工现场环境、安全保护、幕墙构件的加工和安装、密封胶的使用、玻璃的贴合和固定等方面进行具体规范,并对施工质量验收进行详细说明和要求。

4.使用、维护和保养:玻璃幕墙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是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的重要方面。

本规范对玻璃幕墙使用的安全要求、维护和保养的具体操作进行规范,以及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说明。

第三篇: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的推广与应用本规范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升玻璃幕墙工程的施工和安装质量,降低工程事故和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玻璃幕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同时,坚持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施工和管理方式,将规范贯彻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文档管理制度,对玻璃幕墙及其材料的检测和质量验收进行严格监督,以确保玻璃幕墙的施工和使用质量稳定和可靠。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详]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详]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X工程验收11.1 一般规定11.1.1 玻璃幕墙工程验收前应将其表面清洗干净11.1.2 玻璃幕墙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1 幕墙工程的竣工图或施工图、结构计算书、设计变更文件及其他设计文件;2 幕墙工程所用各种材料、附件及紧固件、构件及组件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3 进口硅酮结构胶的商检证;国家指定检测机构出具的硅酮结构胶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报告;4 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检测报告;5 幕墙的风压变形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检测报告及其他设计要求的性能检测报告;6 打胶、养护环境的温度、湿度记录;双组份硅酮结构胶的混匀性试验记录及拉断试验记录;7 防雷装置测试记录;8 隐蔽工程验收文件;9 幕墙构件和组件的加工制作记录;幕墙安装施工记录;10 X拉杆索体系预拉力X拉记录;11 淋水试验记录;12 其他质量保证资料。

11.1.3 玻璃幕墙工程验收前,应在安装施工中完成下列隐蔽项目的现场验收;1 预埋件或后置螺栓连接件;2 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3 幕墙四周、幕墙内表面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封堵;4 幕墙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及墙面转角节点;5 隐框玻璃板块的固定;6 幕墙防雷连接节点;7 幕墙防火、隔烟节点;8 单元式幕墙的封口节点。

11.1.4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应进行观感检验和抽样检验,并应按下列规定划分检验批,每幅玻璃幕墙均应检验。

1相同设计、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玻璃幕墙工程每500~1000㎡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每个检验批每100㎡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少于10㎡;2 同一单位工程的不连续的幕墙工程应单独划分检验批;3 对于异形或有特殊要求的幕墙,检验批的划分应根据幕墙的结构、工艺特点及幕墙工程的规模,宜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确定。

11.2框支承玻璃幕墙11.2.1 玻璃幕墙观感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 明框幕墙框料应横平竖直;单元式幕墙的单元接缝或隐框幕墙分格玻璃接缝应横平竖直,缝宽应均匀,并符合设计要求;2 铝合金材料不应有脱膜现象;玻璃的品种、规格与色彩应与设计相符,整幅幕墙玻璃的色泽应均匀;并不应有析碱、发霉和镀膜脱落现象;3 装饰压板表面应平整,不应有肉眼可察觉的变形、波纹或局部压砸等缺陷;4 幕墙的上下边及侧边封口、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的处理及防雷体系应符合设计要求;5 幕墙隐蔽节点的遮封装修应整齐美观;6 淋水试验时,幕墙不应渗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张芹编写第二章材料幕墙是用各种不同材质、性能的材料组合而成的。

了解和掌握这些材料在各种不同使用条件和应力状态下的工作性能,根据幕墙的使用要求、荷载(作用)的性质、周围环境、受力特性和应力分布、慎重选择幕墙材料,使幕墙既能安全可靠地满足使用要求,又尽量节约材料,降低造阶。

正确选择幕墙材料是设计、制造幕墙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要对这些材料作深入的探讨,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

JGJ102-2003规定:1.玻璃幕墙用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尚无相应标准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

2.玻璃幕墙应选用耐气候性的材料。

金属材料和金属零配件除不锈钢及耐候钢外,钢材应进行表面热浸镀处理、无机富锌涂料处理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铝合金材料应进行表面阳极氧化、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或氟碳漆喷涂处理。

3.玻璃幕墙材料宜采用不燃性材料或难燃性材料;防火密封构造应采用防火密封材料。

4.隐框和半隐框玻璃幕墙,其玻璃与铝型材的粘结必须采用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全玻幕墙和点支承幕墙采用镀膜玻璃时,不应采用酸性硅酮结构密封胶粘接。

5.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硅酮建筑密封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幕墙用的主要材料是钢材、铝合金材料、玻璃、密封胶等,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材料。

第一节钢材钢材在铝合金幕墙材料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比较大的幕墙工程,要以钢结构为主骨架,铝合金幕墙与建筑物的连接构件大部分采用钢材,使用的钢材以碳素结构钢为主,它是延性材料中力学性能比较典型的材料,其他很多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描述是从碳素结构钢引伸出来的,所以重点介绍碳素结构钢。

对幕墙使用的低合金钢和耐候钢也作介绍。

一.钢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钢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当然是多方面的,不能偏重于某一项或少数几项指标,对各种指标的高低、好坏和利害得失,要进行全面的衡量,慎重地选择合适的钢材.下面分别对各种指标进行讨论.l.强度钢材的强度有比例极限σp、弹性极限σe和屈服点(流限)f y。

如前所述,这三个指标实际上可用屈服点作为代表,设计时认为这是钢材可以达到的最大应力。

屈服点f y高,则可减轻结构自重、节约钢材和降低造价。

此外还有一个强度指标即抗拉强度(极限强度) fμ,这是钢材破坏前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虽然在达到这个应力时,钢材巳由于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而失去使用性能,但是抗拉强度fμ高,则可增加结构的安全保障,故fμ/f y的值可以看作是钢材强度储备多少的一个系数。

必须注意,f y、fμ值是由单向均匀受力的静力拉伸试验获得的,这样的指标也只有在承受静力荷载,而且应力单向分布较均匀的结构或构件中才具有实际意义。

强度指标虽然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单凭这一指标不足以完全判定结构是否安全可靠,还需考虑下面所述因素。

2.塑性钢材的塑性一般是指当应力超过屈服点后,能产生显著的残余变形(塑性变形)而不立即断裂的性质。

衡量钢材塑性好坏的主要指标是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伸长率δ是应力——应变曲线中最大应变值,等于试件拉断后的原标距间长度的伸长值(包括残余塑性变形)和原标距比值的百分率,当l0/d0=10时,以δ10表示,当l0/d0=5时,以δ5表示。

δ值可按下计算:δ= (l1-l0)/l0×100% (2-1)式中:δ---伸长率;l0---试件原标距长度;l1---试件拉断后标距间的长度;d0---试件中间部分的直径。

断面收缩率Ψ是指试件拉断后,颈缩区的断面面积缩小值与原断面面积比值的百分率,按下式计算:Ψ=(A0-A1)/A0×100% (2-2)式中:A0---试件原来的断面面积;A1---试件拉断后颈缩区的断面面积。

断面收缩率Ψ是表示钢材在颈缩区的应力状态(形成同号受拉的立体应力区域)条件下,所能产生的最大塑性变形量,它也是衡量钢材塑性的一个指标。

由于伸长率δ是钢材的均匀变形和集中变形(颈缩区)的总和所确定的,所以它不能代表钢材的最大塑性变形能力。

断面收缩率是衡量钢材塑性的一个比较真实和稳定的指际。

不过在测量时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

在实际工程中,结构或构件中的个别区域出现应力集中,个别地方的材料有缺陷或者实际受力与计算假定不相符合等是难以避免的。

当钢材具有良好的塑性时,在受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个别区域材料屈服而产生塑性变形,构件内部应力可以重新分布而趋于比较均匀,不致因个别区域首先出现裂缝并扩展到全构件而导致破坏。

尤其是在动力荷载(包括冲击荷载和振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或构件,材料的塑性好坏常是决定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钢材塑性指标比强度指标更为重要。

3.韧性钢材的韧性是钢材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也是表示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它与钢材的塑性有关而又不同于塑性,它是强度与塑性的综合表现。

钢材的强度和塑性指标是由静力拉伸试验获得的。

这些指标用于承受动力荷栽的结构时,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必须相应地用动力荷载进行试验,从而获得更可靠的指标。

韧性指标是由冲击试验获得的,它是判断钢材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是否出现脆性破坏危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冲击试验中,一般采用截面为10×l0mm2,长度为55mm,中间开有小槽(缺口)的长方形试件,放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进行试验。

冲断试样后,可以从试验机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冲击功A k(单位为N-m)值。

此值除以试件缺口处的净截面面积A i(单位为cm2),所得的值即为冲击韧性值,用a k表示a k=A k/A i N-m/mm2 (2-3)钢结构或构件的脆性断裂常是从应力集中处开始的,冶金或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特别是缺口和裂纹,常是脆性断裂的发源地。

为此,冲击试验的试件做成带有缺口的。

钢材冲击韧性的数值,随试件刻槽(缺口) 的形式和试验机的种类不同而相差很大,各国采用的缺口形式并不统一,主要三种类型的缺口,目前我国规定采用夏比V型缺口的试件。

4.可焊性钢材的可焊性,是指在一定材料、工艺和结构条件下,钢材经过焊接后能够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的性能。

可焊性可分为施工上的可焊性和使用性能上的可焊性。

施工上的可焊性,是指焊缝金属产生裂纹的敏感性以及由于焊接加热的影响、近缝区钢材硬化和产生裂纹的敏感性。

可焊性好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焊接金属和近缝区钢材均不产生裂纹。

使用性能上的可焊性,是指焊接接头和焊缝的缺口韧性(冲击韧性)和热影响区的延伸性(塑性)。

要求焊接结构在施焊后的力学性能不低于母材的力学性能。

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可焊性试验方法很多。

我国、日本和苏联既采用施工上的可焊性试验方法,也采用使用性能上的可焊性试验方法,而美国则对钢材焊后的冲击韧性进行大量研究工作,英国的可焊性试验,近年来偏重于对裂纹的研究。

每一种可焊性试验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约束程度和冷却速度,它们与实际施焊的条件相比有一定距离。

因此可焊性试验结果的评定仅具有相对比较的参考意义,而不能绝对代表实际中的情况,更不能单纯地根据某种试验方法来确定操作规程及措施。

5.冷弯性能冷弯性能是指钢材在冷加工(即在常温下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对产生裂缝的抵抗能力。

钢材的冷弯性能是用冷弯试验来检验钢材承受规定弯曲程度的弯曲变形性能,并显示其缺陷的程度。

冷弯试验方法是在材料试验机上,通过冷弯冲头加压。

当试件弯曲至某一规定角度α时(一般取α=180O),检查试件弯曲部分的外面、里面和侧面,如无裂纹、裂断或分层,即认为试件冷弯性能合格。

冷弯试验一方面是检验钢材能否适应构件制作中的冷加工工艺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试验还能暴露出钢材的内部缺陷(颗粒组织、结晶情况和非金属夹杂物分布等缺陷),鉴定钢材的塑性和可焊性。

冷弯试验是鉴定钢材质量的一种良好方法,常作为静力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的补充试验。

冷弯性能是一项衡量钢材力学性能的综合指标。

6.耐久性影响钢结构使用寿命的因素较多。

首先由于钢材的耐腐蚀性较差,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避免钢材的腐蚀,这是钢结构的一大弱点。

新建的结构需要油漆,已建成的结构也要根据使用的具体条件定期维护,这就使钢结构的维修费用较其他结构为高。

随着时间的增长,钢材的力学性能有所改变,出现所谓“时效”现象。

根据结构的使用要求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必要时对钢材进行快速时效后测定钢材的冲击韧性,以鉴定钢材是否适用。

其次由于钢材在高温和长期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远比短期的静力拉伸试验的强度低得多,所以在长期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钢材,应另行测定其“持久强度”。

钢结构在多次的重复荷载或交变荷载作用下,虽然钢材应力低于屈服点f y,也往往会发生破坏。

这种现象叫做钢材的疲劳现象。

疲劳破坏与脆性破坏相似,破坏之前没有显著的变形和明显的迹象,破坏是突然发生的,常易引起严重后果。

因此,在重复和交变荷载作用下,需要确定钢材的另一个力学性能指标——“疲劳强度”。

二. 化学成分对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钢结构中常用的钢材,例如Q235钢,在一般情况下,既有较高的强度f y≈235N/mm2,又有很好的塑性δ10≥21%和韧性αk≥0.70N-m/mm2,是比较理想的承重结构材料。

但是,仍有可能出现脆性断裂。

促使钢材发生脆性断裂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因素是钢材的化学成分,钢材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钢的组织构造,并与钢材的力学性能有密切关系。

钢的基本元素是铁(Fe),普通碳素钢中的纯铁约占99%,此外便是碳(C)、锰(Mn) 和硅(Si)等杂质元素,以及在冶炼中不易除尽的有害元素硫(S)、磷(P)、氧(O),氮(N)等。

碳和其他元素虽然含量不大(仅占1%左右),但对钢材的力学性能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选用钢材时要注意钢的化学成分.在普通碳素钢中,碳是除铁以外最主要的元素,它直接影响着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可焊性等。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但塑性和韧性,特别是负温冲击韧性下降。

同时,钢材的耐腐蚀性能,疲劳强度和冷弯性能也却明显下降,并将恶化钢材的可焊性和增加低温脆断的危险性。

因此建筑钢的含碳量不宜大高,一般不过0.22%,在焊接结构中则应限制在0.20%以下。

硅一般作为脱氧剂加入普通碳素钢,用以制成质量较高的镇静钢。

硅有使铁液在冷却时形成无数结晶中心的作用,因而可使纯铁体的晶粒变为细小而均匀。

适量的硅可以使钢材的强度大为提高,而对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能及可焊性均无显著的不良影响。

一般镇静钢的含硅量为0.10~0.30%,如含量过高(达1%左右)将会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抗锈性和可焊性。

锰是一种弱脱氧剂。

锰与铁、碳的化合物既能溶解于纯铁体中,又能溶解于渗碳体中,有强化纯铁体和珠光体的双重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合金成分。

含量不太多的锰可以有效地提高钢材的强度,消除硫、氧对钢材的热脆影响,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并能改善钢材的冷脆倾向,而同时又不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