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军西出过楼兰1
跟着岑参去西域(13):楼兰、罗布泊

跟着岑参去西域(13):楼兰、罗布泊楼兰(今新疆若羌),曾是西域地区位于丝绸之路上的⼀个⼩国,其东部紧邻河西⾛廊。
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取得河西之战的胜利,将匈奴势⼒赶出了河西⾛廊,西汉王朝开始在河西⾛廊“列四郡、据两关”,所设⽟门关和阳关的西边就是楼兰国的地域。
出⽟门关⾛丝绸之路中道、出阳关⾛丝绸之路南道,都要通过楼兰国,当时楼兰国的都城在孔雀河南岸、蒲昌海(即罗布泊)的西北,位于丝绸之路中道的必经之路上。
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楼兰国向汉朝称⾂,更名为鄯善国,并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兵屯⽥,西汉王朝开始在西域地区扩充势⼒范围。
到了汉宣帝神爵⼆年(公元前60年),为了更好地管理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建⽴西域都护府,正式把西域地区纳⼊中央王朝的版图。
随后经过约⼏百年的历史变迁,由于孔雀河的改道,蒲昌海(罗布泊)⽔⾯萎缩,⽣存环境⽇益恶劣,公元四世纪之后,楼兰城民众迫于严重⼲旱,⼈⼝逐渐向周边转移,楼兰城最终遭到废弃,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前后经历了约600余年的鄯善国(楼兰国),⾄此灭亡。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中道已经不是主要线路,但并没有完全中断。
虽然楼兰国已⾛⼊历史,楼兰城也淹没在荒漠中,但在唐代边塞诗中,“楼兰”依旧是使⽤频率很⾼的边塞地区标志性名词。
在唐⽞宗天宝⼋载(公元749年),岑参第⼀次西域⾏前往安西都护府(驻龟兹),以及⼀年多后从龟兹返回河西⾛廊,应该⾛的是丝绸之路中道,不过他并没有⾛途径楼兰古城和蒲昌海的旧道,因此在这段旅途中没有留下直接关于楼兰和蒲昌海的诗作。
但在天宝⼗三载(公元754年),岑参第⼆次西域⾏前往北庭都护府,在从长安出发的前后,他写下⼀⾸《献封⼤夫破播仙凯歌六⾸》,其中提到了楼兰和蒲昌海。
先来看看这六⾸诗:其⼀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麟阁”即汉代麒麟阁,在未央宫中。
岑参经典的送别诗

岑参经典的送别诗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
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红岑参的诗词,欢迎阅读!送崔子还京[唐] 岑参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玉门关盖将军歌[唐] 岑参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唐] 岑参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擂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大夫鹊印摇边月,天将龙旗掣海云。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尘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火山云歌送別[唐] 岑参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唐] 岑参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2020成都题库·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课外古诗词曲鉴赏爱国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4分)献封大夫①破插仙②凯歌岑参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③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④夜雪扑旗竿。
【注】①封大夫:封常清,时任安西北庭节度使。
②插仙:唐朝安西都护府管辖的部族,故城在今新疆且末县。
③月窟:古代以为是月亮在西方的归宿之地,此借指极西之地。
④葱山:即葱岭,今新疆的天山、昆仑山都是其干脉,此指昆仑山。
1.诗的前两句是如何突出唐军出征之苦的?(2分)2.本诗中的“霜”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鬓微霜”中的“霜”在表达效果上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4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①东入海,五千仞岳②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③又一年。
【注】①河:指黄河。
②岳:指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
③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用“三万里”“五千仞”生动地展现了。
2.结合全诗,谈谈对“南望王师又一年”一句的理解。
(2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4分)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
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1.本诗的尾联运用对比手法,意在传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分)2.本诗的颈联与《雁门太守行》中的“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在描写环境时所使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2分)写景类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4分)万里桥吕大防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与堤平。
拏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彻骨清。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之间有何联系?请简要分析。
(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4分)锦江冯任峨峨雪色涉苍龙,直上汶江锦万重。
锦华未央的诗句

锦华未央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有锦华未央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带有未央的诗句听百舌鸟:王维上兰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
(.)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
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6首(岑参)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1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即太尉(岑参)诏出未央宫,登坛近总戎。
上公周太保,副相汉司空。
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
弟兄皆许国,天地荷胜利。
又6言(陈与义)未央宫里红杏,羯鼓3声打开。
大庾岭头梅萼,管城呼上屏来。
长至日上公献寿(崔琮)应律3阳首,朝天万国同。
斗边看子月,台上候祥风。
5夜钟初动,千门日正融。
玉阶文物盛,仙仗武貔雄。
率舞皆群辟,称觞即上公。
南山为圣寿,长对未央宫。
黄河清(晁端礼)晴景初升风细细。
云收天淡如洗。
望外凤凰双阙,葱葱佳气。
朝罢香烟满袖,近臣报、天颜有喜。
夜来连得封章,奏大河、彻底清泚。
君王寿与天齐,馨香动上穹,频降嘉瑞。
大晟奏功,6乐初调清徵。
合殿春风乍转,万花覆、千官尽醉。
内家传敕,重开宴、未央宫里。
别汜水县尉(韩翃)未央宫殿金开钥,诏引贤良卷珠箔。
花间赐食近丹墀,烟里挥毫对青阁。
万年枝影转斜光,3道先成君激扬。
谷永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
绿槐阴阴出关道,上有蝉声下秋草。
奴子平头骏马肥,少年白皙登王畿。
5侯客舍偏留宿,1县人家争看归。
南向千峰北临水,佳期赏地应穷此。
唐诗中的丝绸之路西域道

唐诗中的丝绸之路西域道石云涛莫丽芸(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100089)狭义的西域大体上相当于今新疆地区和葱岭东西,这一地区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丝绸之路西域段早在唐代以前已经形成,可以说自从丝绸之路开辟,这条路线便已存在。
丝绸之路经过西域的三条主要干线在唐代以前也已经形成,对这三条路线的详细描述以魏晋时鱼豢《魏略》的描述为最早。
隋代裴矩《西域图记序》关于西域道三条路线的描述则更接近唐代前期的情况。
中唐贾耽《入四夷之路》中关于“安西入西域道”记载十分详细,而着重于中道和南道。
这些路线在唐前期征服东、西突厥之后和安史之乱之前都是畅通无阻的。
那时,中西商路盛极一时,“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
唐代前期大力经营西域,不少诗人投身边塞,写出了不少边塞诗。
有的诗人虽然没有到过边塞,但也获得不少关于西北边塞的军情和生活的信息,在他们的诗中也有对西北边塞的间接的反映。
反映西北边塞生活的诗篇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从这些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三条路线的记述和反映,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其他史料不能代替的作用。
同时,西域地名往往成为唐诗中的意象出现在诗篇中,这些意象反映了西域在那一代诗人心目的印象和观念。
下面我们来详细考察唐诗对丝绸之路西域道的反映:一、唐诗中的西域南道西域南道,指从敦煌(沙州)经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于阗西逾葱岭的道路。
其具体路线,裴矩《西域图记序》记载:“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唱磐陀,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帆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
”《新唐书•地理志》有更详细的记载:于阗东三百九十里,有建德力河,东七百里有精绝国。
于阗西南三百八十里,有皮山城,北与姑墨接。
冻凌山在于阗国西南七百里。
又于阗东三百里有坎城镇,东六百里有兰城镇,南六百里有胡弩镇,西二百里有固城镇,西三百九十里有吉良镇。
于阗东距且末镇千六百里。
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又二十里至于术守捉城,又二百里至榆林守捉,又五十里至龙泉守捉,又六十里至东夷僻守捉,又七十里至西夷僻守捉,又六十里至赤岸守捉,又百二十里至安西都护府。
描写冬季的诗

描写冬季的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描写冬季的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四.形容冬天风景美丽的诗句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逢雪宿芙蓉山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梅花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马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春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梅花王冕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 一声羌管无人见,很多梅花落野桥. 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岑参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 早春白玉蟾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非常春.十二月十五夜袁枚沉沉更鼓急,慢慢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梅花绝句陆游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五.10首冬天的古诗有哪些一.《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脚印。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拘束漫天风雪中垂钓。
二.《雪梅·其一》宋· 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愿服输。
封常清在西域_从出土文书看其后期的重要活动

・人物春秋・封常清在西域——从出土文书看其后期的重要活动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 殷弘承 唐开元、天宝时期(713~756)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年代,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昌盛,西北边陲的开拓,丝绸之路的畅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贞观十四年(640)唐平定高昌后,在交河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后迁龟兹(今库车),主要管辖塔里木盆地各绿洲城国至葱岭以西地带。
武后长安二年(702),以庭州(今吉木萨尔县北)为治所的北庭都护府设立,709年升格为北庭大都护府,与安西大都护府分治南北。
由于西突厥(后为突骑施)诸部不断扰乱,吐蕃贵族势力又步步向塔里木盆地进逼。
所以当时天山南北形势仍旧严峻。
为维护西域稳定,巩固边防,唐朝曾有不少名将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封常清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今山西临猗县一带)。
自幼失去双亲,与外祖父相依为命。
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至安西效力,守卫胡城南门。
闲暇时,每每坐在城门楼上教常清读书,故他得以博览典籍,擅长文笔。
老人去世后,年过三十贫困交加的封常清孤身一人,百无聊赖,内心非常苦闷。
常见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行,前呼后拥;随从三十余人,衣服鲜明,威风凛凛。
十分羡慕,乃慨然发愤,投书给高仙芝,请求做一名随从。
高见常清身体瘦弱,眼睛斜视,腿还有些瘸,有些厌恶,当即打发回去,坚决不予收留。
常清屡次投书,次次碰壁。
于是他非常恼怒,不顾一切地面见高仙芝说:“我仰慕大人的威名,前来投奔,你却屡屡将我拒之门外,若将军以德才取人,那将众望所归,若以貌取人,恐将失去人才”。
高仙芝仍旧不为所动,将常清拒之门外。
决心已下的封常清,毫不气馁,从早到晚守候在高府门外,达数月之久,高仙芝不得已,乃将他纳为随从。
开元末年,达奚部落发生叛乱,他们沿黑山向北,攻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附近)。
唐玄宗下旨平叛,派遣高仙芝率军清剿,很快大获全胜。
随军效力的封常清,暗自写了一份捷报,就敌我双方如何布营扎寨,因地制宜,运用谋略,列阵交战,以至大败叛军的过程,详实全面地加以记述,交与仙芝过目。
边塞征战的诗句100句

边塞征战的诗句100句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9.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10.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1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2.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3.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柳中庸《征人怨》14.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李颀《古从军行》15.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1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17.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18.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王维《使至塞上》19.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李益《塞下曲》20.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高适《燕歌行》21.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2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4.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25.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军西出过楼兰”定要“万箭千刀一夜杀”?
岑参军旅诗的内容特点新解
[摘要]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边塞诗除描写了辽阔壮丽的边地风光和西域的风土人情外,也写了驱马负戈的边地军旅生活,以及诗人对战争的态度和对边塞问题的主张,这些涉及军旅生活的诗歌既写了慷慨从戎,以身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也不乏对穷兵黩武,滥杀无辜的反对。
[关键词]岑参边塞诗内容特点
唐代的古典诗各体兼备,流派众多,诗人更是繁若群星,而岑参是这当中颇值的一提的一位。
他是盛唐边塞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一直深收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与岑参同时代的人杜确在《岑嘉州集序》中说,岑参“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宋代诗人陆游把岑参称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
而提起岑参的诗人们首先想到的多半是其边塞诗雄奇魄丽的独特风格,西域奇特的风光令人神往,而他边塞诗中的反映军旅生活的诗歌往往为人所忽略。
本文将以岑参的边塞诗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试对这一类诗歌的内容特点加以分析。
一、军旅生活
写边地艰苦生活和出师,行军,凯旋等内容,赞扬守边将士戎马报国的爱国精神,抒发诗人建功立业的志向和爱国思想。
这类诗歌多在封常清幕府中所作,其中尤以两首写出师的诗歌最为出色。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代表作之一,描绘大将封常清率师西征.充满热烈的赞颂之情。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年大呼阴山动。
”以鼓声,呼声使雪海,阴山为之所动来显示唐军的声威及士气旺盛.有如此气势战场情况可想而知:“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而“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一句更以自然环境之恶劣,映衬出三年将士不畏严寒,不避艰险,奋勇杀敌,誓将报主静边尘”的忠君爱国思想和英雄气概。
以自然环境来衬托作战这种写法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更为突出。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开篇诗人就着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险恶环境,烘托出激战即将展开的紧张气氛。
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剽悍的敌军突然来袭,远远已望见烟尘飞扬,军情紧急。
于是“汉家大军西出征”,“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拔”,“足见军纪严明,军旅整肃,士气高昂金甲夜不脱”的细节.说明将军常备不懈,生先士卒;用只闻戈相拨来写大军夜行,不动声色,更显唐军精锐。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极言气候来衬托唐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在这样艰苦环境下仍军旅整肃的一支队伍,可以想知作战结果定是“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仁献捷。
”这三句结语是预祝但更是必胜信心的体现及对唐军将士的赞颂。
果然,天宝十三载(754)六月,封常清顺利平定了叛乱,凯旋而归,岑参作《北庭西郊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以过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雨书稀,来盛赞封常清平息叛乱,安定边陲的功绩,而唐军的胜利也激发了诗人亲身边陲,为国效命的豪情壮志:“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并且诗人也学着扬鞭跃,想要驰聘沙场。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
另外《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中不乏赞扬守边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如“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其二)“洗兵鱼海云阵迎,秣马龙堆月照营”(其三)等诗句都表现了唐军将士迎寒冒雪,不畏辛苦奔赴疆场为国效命的英雄气概。
而所有这些雄壮的赞歌都是岑参慷慨激昂的报国雄心和对边地战斗生活的喜爱之情的体现,反映出盛唐不计生死,勇赴国难,维护大唐帝国统一的时代精神。
二、对待战争
岑参的边塞诗还表现了对战争的态度和对边塞问题的主张。
对待战争,岑参反对穷兵黩武,滥杀无辜。
这是从他在高仙芝幕府中少有颂歌和在封常清府中多次献诗的不同表现就可以看出。
天宝九载(750)高仙芝“讨石国”来守约定。
斩了其王车鼻施,高仙芝因此升任“开府仪同三司”。
岑参作为一个幕僚在这一年里既没有写一首送其出征的诗,也没有献诗府主贺其晋升。
而他后来在封常清幕府中却多次呈诗封常清,颂扬其抵御播仙叛乱,祝贺胜利.可见岑参对高仙芝的欺骗,残杀行为是不赞成的。
这一时期的诗作格调也较为低沉。
如“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风。
寂寞不得意,殷勤方在公。
”“乡路渺天外,归期如梦中”(《安西馆中思长安》)。
天宝十三载(754)播仙叛乱,封常清率军前去平息,这本是一次维护边疆和平的正义之战,可封常清也像高仙芝那样残酷地戮杀战俘,岑参对此颇不赞。
他在《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中对此进行了讽谏。
如“日落辕门鼓角鸣,干群面缚出蕃城”(其四)“蕃年谣见汉家营,满山连谷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侵空城”(其五),“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其六)这几首连贯起来着用意很明显,日落时蕃军大批被俘,哭声遍野,终于逃不过“万箭千刀一夜杀”直杀到第二天平明,结果血浸空城马空鞍。
而“将军连晓战”竟是残杀战俘,这一“战”字则把作者的颂中之“讽”表露无遗。
对待边塞问题,岑参也并不主张征战服敌,而是希望边疆安宁,民族和睦。
如“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首秋轮台》)。
“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孤独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表现了诗人对边境和平安定生活以及胡汉民族和睦共处局面的向往。
“边头幸无事,醉舞何吾君”(《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诗中一“幸”字充分流露出诗人为没有战乱而发自内心的庆幸,欣喜。
另外,岑参对唐王朝和边防军队中的腐败现实也有所揭露。
一点在《玉门关孟将歌》中有较多揭露。
“盖将军,真丈夫.行军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
颇有须。
”诗篇开头似在赞盖将军年轻有为。
但竖接笔锋一转:“在这样一个两侧有敌军窥伺的孤城中,作为守军整天忙于何事呢?”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眸。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玉盘纤手撒作庐,众中夸道不曾输。
”原来守军的将士只忙于饮酒作乐,赏舞听曲。
而“栖上昂昂皆骏驹”却只用于“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月射杀千年狐。
”如此疏于戒备,怎能守好边关呢?而这一守边将领又是何等人物呢?确是“真丈夫”吗?“醉争酒盏相喧呼,忽议咸阳旧酒徒。
”却原来这盖将军是过去长安街头一酒徒。
朝廷把守边重任交给这样一个骄奢淫逸,虚有其表的将军,可以推想唐王朝此时的腐败,而这盛唐帝国转瞬衰落由此可见一般。
总之,岑塞以其豪放开阔的胸襟,奇丽奔放的文笔带给我们一幅雄奇瑰丽的西北边塞图景,而他诗歌中对待军旅战争的诗篇也颇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