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版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1)定义过宽 (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定联项(4)以比喻代定义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3)有S是P (4)有S不是P3,"p→q"负判断是( 4)(1) p∧g (2) p∨q(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p→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1)可能非P (2)可能P(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大项不当周延(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4)两否定推结论_______8,"p∨g"的等值判断(3 )_______ ______(1) p→g (2) p∨g_ _ _ _(3) p∧g (4) 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1)反对关系(2)差等关系(3)矛盾关系(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1)p∧q (2) p∨q(3) p→q (4) p∧q三,问答题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答: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法律逻辑学试题与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1)定义过宽 (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定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3)有S是P (4)有S不是P3,"p→q"负判断是( 4)(1) p∧g (2) p∨q(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p→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1)可能非P (2)可能P(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 (4)两否定推结论_______8,"p∨g"的等值判断(3 )_______ ______(1) p→g (2) p∨g_ _ _ _(3) p∧g (4) 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1)p∧q (2) p∨q(3) p→q (4) p∧q三,问答题1,同一律容和要什么?答: 同一律的基本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定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3)有S是P (4)有S不是P3,"p→q"负判断是( 4)(1) p∧g (2) p∨q(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p→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1)可能非P (2)可能P(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 (4)两否定推结论_______8,"p∨g"的等值判断(3 )_______ ______(1) p→g (2) p∨g_ _ _ _(3) p∧g (4) 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1)p∧q (2) p∨q(3) p→q (4) p∧q三,问答题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答: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法律逻辑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法律逻辑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1、"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其中,逻辑常项是,逻辑变项是。
2、若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或者q" 取值为。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SIP 取值为,SOP取值为。
4.论证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B. 对称但非传递C.非对称但传递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B. 主项和量项C.谓项和联项D. 量项和联项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主、谓项都周延B.主、谓项都不周延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PASB.PESC.SIPD.PIS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B.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C.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D.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某甲和某乙都有罪B.某甲和某乙都无罪C.某甲或某乙有罪D.某甲或某乙无罪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某甲必然是凶手B.某甲可能是凶手C.某甲可能不是凶手D.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B.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D.或然性推理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就本罪的性质而言,它是否是故意的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一般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同一性),(非矛盾性规律)和(连续性)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1.这个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1)定义太宽(2)定义太窄(3)定义用否定联项(4)以比喻代定义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1)所有的s是p(2)所有s不是p(3)有s是p(4)有s不是p3,\负判断是(4)(1)p∧g(2)p∨q(3)p∨g(4)P真与Q假→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1)可能非p(2)可能p(3)必然非p(4)不可能非p5.现在我们强调法治,也就是说,让人民法院来管理社会秩序。
\这个论点(1)(1)违反了统一的要求(2)违反了非矛盾法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有些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种性质的判断有(2)(1)对立关系(2)矛盾关系(3)不良关系(4)对立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1)重大项目扩展不当(2)次要项目扩展不当(3)中间项目扩展不当(4)两个否定结论_______8,\∨g\的等值判断(3)_____________(1)p→g(2)p∨g____(3)p∧g(4)p→g9.当:\all s是p\且\some s是p\为false时,扩展中s和p之间的关系为(2)(1)对立关系(2)差异关系(3)矛盾关系(4)对立关系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1)p∧q(2)p∨q(3)p→q(4)p∧q三,问答题1.统一性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答: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一般逻辑中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思维过程。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规范标准答案(做完考试复习资料必备)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定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3)有S是P (4)有S不是P3,"p→q"负判断是( 4)(1) p∧g (2) p∨q(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p→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1)可能非P (2)可能P(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 (4)两否定推结论_______8,"p∨g"的等值判断(3 )_______ ______(1) p→g (2) p∨g_ _ _ _(3) p∧g (4) 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1)p∧q (2) p∨q(3) p→q (4) p∧q三,问答题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答: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A)精选全文完整版

共6页 第1页 共6页 第2页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若“所有的法官都是懂法律的”为真,则“所有不懂法律的都不是法官”取值为 。
2、在“并非如果张三进入过犯罪现场,他就是罪犯”这一判断中逻辑常项是。
3、根据 律,若“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为真,则性质判断 和 均为假。
4、若q p ∨为假,则)()(q p q p ∧→←取值为5、一个有效的性质三段论的小项在结论中周延,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则此三段论是 第 格 式。
6、“中国的法官是廉洁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廉洁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或 关系。
7、与“张三不是杀人犯而是强奸犯”相矛盾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 。
8、“法律不是一天就能读完的,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从逻辑规律的角度看,它犯了 错误。
9、“某地一水泵房被盗,竟现场勘察后发现,现场内的4台电机被盗,经周密侦察,侦察人员抓获了3名盗窃分子。
经审查,他们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但都只承认盗了1台,即共3台电机,并当场将赃物交出。
后经反复调查,也未发现他们之中有人两次从现场盗窃电机。
于是,侦察人员认为,一定还有另外的盗窃分子偷盗了第4台电机。
”这个结论的得出使用了穆勒五法中 的 法。
(4分)1.“只有p ,才q ”与“p 或者q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2.“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否定定义 D.以比喻代定义3.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
A.全称肯定判断B.全称否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D.特称否定判断 4.“大部分人是通情达理的。
”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
A.所有的S 是PB.所有的S 不是PC.有的S 是PD.有的S 不是P 5.“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间具有( )。
法律逻辑学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一、填空(每空 2 分,共 20 分)1,在 " 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 一性判断中的常是有的⋯⋯不是⋯⋯,是犯罪 ,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 ,它才是假的 ;在其它情况下 , 它都是真的 . 3,普通基本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 " 刑法就是定犯罪和刑的法律 "一定中 ,被定是刑法 ,种差是定犯罪和刑 ,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每小 2 分,共 20 分)1.概念外延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称又B. 称但非C.非称但D. 即非称又非2.在性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和B. 主和量C.和D. 量和3.“正当防不是犯罪行” 个判断的主、周延情况是( A )。
A. 主、都周延 B. 主、都不周延C. 主周延,不周延D.主不周延,周延4.运用法和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D )。
A. ASB. EC. ED. IS5.与“并非有些罪不是故意犯罪”等的判断是( A )。
A.所有罪都是故意犯罪B. 所有罪都不是故意犯罪C. 有些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C. 某甲或某乙有罪D. 某甲或某乙无罪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 真,(C)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B. 某甲可能是凶手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比推理和不完全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到一般的推理B. 从个到个的推理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D. 或然性推理9.“ 中,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案率都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案率都高,由此可,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案率低的原因。
” 是求因果系的( C )。
A.求同法B.求异法C. 求同求异并用法D.共法10.在程中,如果反“ 据的真性不依的真性来”的,就会犯( C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有的司法干部是贪污腐败 分子"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1)有的贪污腐败分子是司法干部 (2)并非所有的司法干部都不是贪污腐败分子 (3)有的非司法干部不是贪污腐败分子 8.若同时断定"并非敌强我弱"与"或者敌不强或者我不弱"为真或为 假,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如违反,则违反什么规律?为什么?
2018 年新版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如果一个相容选言判断"P 或者 q"是假的,则这个相容选言判断的 选言肢 P 一定是_______________ 的。 2、据模态判断对当关系,由"某甲必然是案犯"真,可推出"某甲可能 是案犯"____ 。,"某甲必然不是案犯" ___,"某甲可能不是案犯 "____ 。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________ 关系 或________ 关系的判断假。 4、论证由_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A、主谓项都周延 B、主谓项都不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2、"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 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负概念 3、根据换质位法推理,由 SAP 真,可推出()。 A、 ES B、 IS C、 AS D、 OS 4、负全称否定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A、SAP B、SEP C、SIP D、SOP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假 2.真 假 假 3.矛盾反对 4.论题 论据 论证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C 5.B 6.D 7.B 8.C 三、双项选择题 1.BC 2.AB 3.AB 4.AD 5.AB 四、简答题 1.答:三段论,推理错误,违反"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
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2.答:三段论,推理错误。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 论中不得周延" 的规则,(或答:违反第一格的规则:"小前提必须是 肯定判断"。)犯"大项不当周延" 的逻辑错误。 3.答:相容选言推理。推理错误。违反"肯定一个选言肢则不能否定 另一部分选言肢"规则,犯"由肯定到否定"的逻辑错误。 4.答: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违反"肯定后件不能肯 定前件"规则,犯"肯定后件进而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5.答: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违反"否定后件不能否 定前件"规则,犯"否定后件进而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6.答:换位法,推理错误。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 延"的规则,犯"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变为周延"的逻辑错误。 7.答:已知判断"有的司法干部是贪污腐败分子"的逻辑形式为 SIP, 而(1)、(2)、(3)三个判断的逻辑形式分别为 PIS、并非 SEP、 OP。 进行换位推理可推出判断(1);已知判断与判断 SEP 是矛盾关系,进 行对当关系推理可推出判断(2);但无论怎样,由已知判断都不能必 然推出判断(3)。 8. 这两个判断无论同真或同假都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因为二者 是矛盾关系判断,同时肯定二者为真,违反不矛盾律;同时肯定二者 为假,则违反排中律。 五、表解题 1、答:用"P"表示"甲是罪犯";用"q" 表示"乙是罪犯";用" " 表示
5、与"只有非 P,才非 q"等值的判断是()。 A、如果非 P,则非 q B、如果非 q,则非 P C、如果 P,则 q D、q 并且非 P 6、"他今年已满 50 岁,不算年轻了,但在部级领导干部中他是最年 轻的"这段话()。 A、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7、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从个别到个别 B、结论是或然的 C、从个别到一般 D、前提蕴涵结论 8、若甲可能是凶手 C、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三、双项选择题 1、"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中的"未成年子女"是()。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2、下列各组判断违反不矛盾律的是()。 A、SAP 并且 SEP B、SAP 并且 SOP C、SOP 并且 SIP D、SAP 并且 SIP 3、在论证中,违反"论据必须真实"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论据虚假 B、预期理由
7.证明:大项在前提中周延,在结论中不周延的正确三段论的大前提, 只能是全称肯定判断。 8、指出下列证明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我们必须改革。因为只有坚持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9、已知:(1)如果甲和乙是杀人犯,则丙是无罪的; (2)丙有罪,且丁的证词正确; (3)如果丁的证词正确,那么,乙就是杀人犯。 问:谁是杀人犯?并写出推导过程。
C、同语反复 D、循环论证 4、以"如果贪污腐化,就会构成犯罪"为前提,进行正确的充分条件 假言三段论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A、贪污腐化 B、构成犯罪 C、没有贪污腐化 D、未构成犯罪 5、在性质判断中,有周延性可言的词项是()。 A、主项 B、谓项 C、量项 D、联项 四、简答题 1."犯罪分子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这个被告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这 个被告是犯罪分子。"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正当防卫是合法行为,这个行为不是正当防卫,所以,这个行为 不是合法行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这个案件的凶手是甲或是乙,现已查明甲是这个案件的凶手,所 以,乙不是这个案件的凶手。"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 为什么? 4."如果甲是有罪的,则乙也是有罪的;现已认定乙也是有罪的,所 以,甲是有罪的。"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5."只有案发时甲在现场,甲才是凶手;现已认定甲不是凶手,所以, 案发时甲不在现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6."有的抢劫犯不是杀人犯,所以,有的杀人犯不是抢劫犯。" 这一 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