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A)(附答案)

合集下载

《法律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法律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法律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

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

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

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

”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不选均无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 、人贵有自知之明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A 、B 、C 、 D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A 、q p ∧B 、q p ∨C 、q p →D 、q p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A 、可同真,可同假B 、不可同真,不可同假C 、不可同真,可同假D 、可同真,不可同假8、以MAP 为大前提,SIM 为小前提的有效三段论推理,其结论是 ( )A 、SAPB 、SEPC 、 SIPD 、SOP9、同时肯定“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与“有的人不会犯错误”这两个命题会违反 ( )A 、同一律B 、矛盾律C 、排中律D 、充足理由律10、如果一个证明的论据还要依靠论题来证明,那么该证明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 、论据虚假B 、预期理由C 、循环论证D 、推不出三、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符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法律逻辑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法律逻辑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法律逻辑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1、"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其中,逻辑常项是,逻辑变项是。

2、若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或者q" 取值为。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SIP 取值为,SOP取值为。

4.论证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B. 对称但非传递C.非对称但传递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B. 主项和量项C.谓项和联项D. 量项和联项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主、谓项都周延B.主、谓项都不周延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PASB.PESC.SIPD.PIS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B.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C.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D.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某甲和某乙都有罪B.某甲和某乙都无罪C.某甲或某乙有罪D.某甲或某乙无罪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某甲必然是凶手B.某甲可能是凶手C.某甲可能不是凶手D.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B.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D.或然性推理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

发给大一新生的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发给大一新生的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有的……不是……,犯罪、故意2、真、假3、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排4、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法律二、(每小题2分,共20分)1、(3)2、(2)3、(1)4、(1)5(1)6、(2)7、(3)8、(3)9、(20 10(3)三、(每小题2分,共30分)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A是A。

“A”表示任何一个思想,它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判断。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

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论证和推理的区别主要是:第一,思维的程序不同;第二,要求的重点不同;第三,逻辑结构的繁简不同。

3、第一,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愈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第二,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是本质的,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第三,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共有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愈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第四,被推论的对象,如果存在与推出的属性相矛盾的情况,则推出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在理行类比推理时,要注意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逻辑的错误。

所谓“机械类比”就是指仅仅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表面相似或偶然相似的情况进行类比,从而导致荒谬的结论。

四、(每小题5分,共15分)1、定义不正确。

违反“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2、定义不正确。

违反“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规则,犯“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3、定义不正确。

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电⼤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电⼤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试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诉讼法是从司法程序⽅⾯为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

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政诉讼法。

这段⽂字对“诉讼法”的概念是如何说明的?( 2)②先从内涵,再从外延⽅⾯2、“公民在法律⾯前⼀律平等”中“公民”这个概念属于…(3 )③集合概念3、“⼯业企业”与“股份制企业”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 3 )③交叉关系4、“宪法是国家的法律”。

此定义的错误在于(1)①定义过宽5、违法⾏为分刑事违法⾏为和民事违法⾏为。

此划分错在(2 )②划分不全⼆、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3、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 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4、划分都由(母项)、(⼦项)和划分的根据(或标准)三部分组成。

5、模态命题是指包含有各种(各种模态词)的命题。

6、模态命题就是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命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定义P222、划分P273、选⾔推理P1024、演绎推理P785、归纳推理P78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划分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7-292、简述定义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2-253、简述三段论的格与式P90-92五、论述题(20分)试述三段论的规则和谬误P86-90试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甲与⼄是同案犯”。

这属于关系判断中何关系…(1)①对称2、如⼀有效三段论的⼤前提为特称判断,则其⼩前提应是……(3)③MAS3、“你有义务作证,因为你知道案情”。

这段话作为三段论,省略了…(4 )④⼤前提4、如⼀有效三段论的⼩前提为否定判断,则其⼤前提应是…(3 )③PAM5、中项在⼤前提和⼩前提中皆作为谓项。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1、若“所有的法官都是懂法律的”为真,则“所有不懂法律的都不是法官”取值为 。

2、在“并非如果张三进入过犯罪现场,他就是罪犯”这一判断中逻辑常项是 。

3、根据 律,若“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为真,则性质判断和 均为假。

4、若q p ∨为假,则)()(q p q p ∧→←取值为5、一个有效的性质三段论的小项在结论中周延,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则此三段论是 第 格 式。

6、“中国的法官是廉洁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廉洁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或关系。

7、与“张三不是杀人犯而是强奸犯”相矛盾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 。

8、“法律不是一天就能读完的,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从逻辑规律的角度看,它犯了错误。

9、“某地一水泵房被盗,竟现场勘察后发现,现场内的4台电机被盗,经周密侦察,侦察人员抓获了3名盗窃分子。

经审查,他们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但都只承认盗了1台,即共3台电机,并当场将赃物交出。

后经反复调查,也未发现他们之中有人两次从现场盗窃电机。

于是,侦察人员认为,一定还有另外的盗窃分子偷盗了第4台电机。

”这个结论的得出使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

(4分)p 或者q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2.“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否定定义 D.以比喻代定义3.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

A.全称肯定判断B.全称否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D.特称否定判断 4.“大部分人是通情达理的。

”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A.所有的S 是P B.所有的S 不是P C.有的S 是P D.有的S 不是P5.“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间具有( )。

一、填空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16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A.反对关系B.矛盾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6.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法律逻辑学期末应试题

法律逻辑学期末应试题

试题一一、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1,共同犯罪就是几个人共同犯罪。

定义不正确.违反"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2,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

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规则,犯"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3,商品就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二,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和逻辑结构,说明其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指出其违反的逻辑规则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1、所有的律师都是知识分子,所有的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有的教师是律师。

是三段论。

不正确.因违反"中项在前题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或答:违反第二格三段论关于"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判断"的规则。

)2,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凡放火罪都不是贪污罪,所以,凡放火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是三段论。

不正确.因为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或答:违反第一格三段论关于"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的规则。

)3,凡盗窃罪都是侵犯财产罪,凡盗窃罪都是故意犯罪,所以,凡故意犯罪都是侵犯财产罪。

是三段论。

不正确.因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或答:违反第三格三段论关于"结论必须是特称判断"的规则。

)4,如果某甲是强奸犯,则某甲应受法律制裁;现已知某甲不是强奸犯,所以,某甲不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A)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A)

12、在“并非如果张三进入过犯罪现场,他就是罪犯”这一判断中逻辑常项是。

3、根据律,若“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为真,则性质判断和均为假。

4、若qp∨为假,则)()(qpqp∧→←取值为5、一个有效的性质三段论的小项在结论中周延,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则此三段论是第格式。

6、关系或关系。

7、与“张三不是杀人犯而是强奸犯”89当场将赃物交出。

后经反复调查,也未发现他们之中有人两次从现场盗窃电机。

于是,侦察人员认为,一定还有另外的盗窃分子偷盗了第4台电机。

”这个结论的得出使用了穆勒五法中的法。

(4分)p或者q”这两个命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2.“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否定定义D.以比喻代定义3.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A.全称肯定判断B.全称否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D.特称否定判断4.“大部分人是通情达理的。

”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

A.所有的S是PB.所有的S不是PC.有的S是PD.有的S不是P5.“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间具有()。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循环定义D.同语反复9.“所有拾金不昧的人都是有道德的人,所以,老张是拾金不昧的人。

”这个三段论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大项不当周延B.小项不当周延C.两否定的结论D.中项不周延10.“当p→q取值为真时,那么p与q均真,因为当p与q均真时,p→q取值为真”这个证明()。

A.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B.犯了“推不出”的错误C.犯“论据虚假”的错误D.是正确的一、填空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16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多项选择题(每小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

其小前提可以是()。

A .没有反腐倡廉B .搞好党风 C.并非没有反腐倡廉D.没有搞好党风2.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另一前提可以是()A.受贿B.未犯法C.未受贿D .犯法3.项和谓项可以是()关系。

法律逻辑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律逻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法律条文的编纂B. 法律案例的分析C. 法律推理的过程D. 法律制度的构建答案:C2. 在法律逻辑中,演绎推理的典型形式是什么?A. 归纳推理B. 类比推理C. 三段论D. 因果推理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法律逻辑中的推理类型?A. 直接推理B. 间接推理C. 形式推理D. 情感推理答案:D4. 法律逻辑中的“充分条件”指的是什么?A. 必要条件B. 充分必要条件C. 条件满足时结果必然发生D. 条件不满足时结果必然不发生答案:C5. 法律逻辑中,如何判断一个论证的有效性?A. 根据论证的结论是否正确B. 根据论证的前提是否真实C. 根据论证的前提是否充分D. 根据论证的逻辑结构是否严密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答案: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过程,它基于普遍性原则或前提,推导出特定情况下的结论。

如果前提为真,那么结论必然为真。

而归纳推理则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它基于一系列特定的事实或例子,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

归纳推理的结论不是必然的,而是基于概率。

2. 解释什么是法律逻辑中的“反证法”。

答案:反证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它通过假设某个命题的否定是真的,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或不可能的结果,从而证明原命题是真的。

在法律逻辑中,反证法常用于证明某个法律命题或论点的正确性。

3. 什么是法律逻辑中的“条件命题”?答案:条件命题是一种陈述,它描述了两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形式为“如果P,则Q”。

这里的P是前提条件,Q是结论。

条件命题在法律逻辑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理解法律规则和原则之间的逻辑联系。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案例描述:假设有一个案例,其中被告被指控犯有盗窃罪。

证据表明被告在犯罪现场,但被告声称自己是在寻找丢失的宠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