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的解剖
腹壁切口详解

切开腹膜:递血管钳牵起 腹膜,刀切开,剪刀扩大。 探查腹腔:探查子宫后递 盐水纱垫,以推开肠管和 防止羊水及血液进入腹腔, 并递腹腔拉钩暴露子宫。
图:切开腹膜
切开子宫:递刀在已暴露 的子宫下段正中做切口。 用血管钳刺破羊膜,递血 管钳刺破羊膜。
图:充分暴露子宫 下段
胎儿娩出后协助医生断 脐,递中弯血管钳2把夹 住脐带,组织剪剪断, 新生儿交助手处理。 断脐后递20U缩宫素, 宫体注射。
疝切口
• 皮肤、浅筋膜(camper's筋膜)、深筋膜 (Scarpa筋膜)、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腹横筋膜、腹膜外脂 肪、腹膜(壁层)
横切口(剖宫产)
• 以剖宫产说明:
剖宫产术(Cesarean section)是经腹 壁切开子宫取出已达成活胎儿及其附属物 的手术。
切口分类
典型切口:
直(纵)、横、斜切口 弧形切口(颈部、肋缘下)
非典型切口:
胸腹联合切口 复杂切口 (如Z)
主要腹部切口
直切口:正中切口
旁正中切口 经腹直肌切口 旁腹直肌切口
横切口: 斜切口: 麦氏切口
肋缘下切口 • 弓状线: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约脐以下 4~5cm)处,腹内、外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 伸向腹直肌的前方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使后 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 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又称半环线.
注意哦!手术能恰当的使
母婴转危为安,但存在出血 感染和脏器损伤的危险,故 决定行剖宫产术应慎重。且 死胎、胎儿畸形,不应行剖 宫产术终止妊娠。
横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递 刀切开,干纱布拭血, 直血管钳、中弯血管钳 止血,铺皮肤巾,巾钳 固定。 切开腹直肌前鞘:递刀 切开,剪刀扩大,皮肤 拉钩拉开皮下组织。
兽医外科学课件:腹部手术

②牛第一腰神经传导麻醉的刺入点:
触摸第一腰椎横突后缘,距 背中线5cm处为刺入点。垂 直 进 针 5 ~ 7cm , 当 针 抵 横 突基部骨后缘,略向后移再 推 进 针 0.5cm , 注 射 药 液 15~20ml.
③牛第二腰神经传导麻醉刺入点:
在第二腰椎横突后缘确 定,操作方法同第一腰 神经。
(2) 保定与麻醉
站立保定:腰旁或 椎旁神经传导麻醉, 也可采用局部浸润 麻醉。
侧卧保定:全身麻 醉。
1)、腰旁神经传导麻醉
传导麻醉最后肋间神 经、髂下腹神经与骼腹股 沟神经,要确定3个刺入 点:
1)、腰旁神经传导麻醉
①最后肋间神经的刺入点:
牛:用手触摸第一腰椎横突游 离端前角,垂直皮肤进针。深 达腰椎横突前角的骨面,将针 尖沿前角骨缘,再向前下方刺 人0.5~0.7cm,注射3%盐酸 普鲁卡因液10ml以麻醉最后肋 间神经。然后提针至皮下,再 注入10ml药液,以麻醉最后肋 间神经的浅支。
壁切口外,用生理盐水纱布垫保护 隔离,用两把肠钳闭合闭结点两侧 肠腔,由助手扶持使之与地面呈 45°角紧张固定。术者用手术刀在 闭结点的小肠对肠系膜侧做一个纵 行切口,切口长度以能顺利取出阻 塞物为原则。助手自切口的两侧适 当推挤阻塞物,使阻塞物由切口自 动滑入器皿内,以防术部污染。助 手仍按45 °角位置固定肠管,用 酒精棉球消毒切口缘,转入缝合。
线上作切口。
(5)术 式
切开皮肤,显露腹中线。 用手术剪剪开腹中线,扩大腹中线切口。 缝合
4、中线旁切向(腹白线旁切口)
(1)适应症、麻醉与保 定:与腹中线切口相同。
(2) 术部:切口位于腹 中线旁平行腹中线,有三 种定位法:经腹直肌内侧 缘的腹中线旁切口;经腹 直肌外侧缘的腹中线旁切 口;经腹直肌的腹中线旁 切口。
腹部手术解剖层次

腹部手术解剖层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腹部手术解剖学是外科医生进行腹部手术前必备的知识之一。
在进行腹部手术时,医生需要了解腹部器官的位置、结构和解剖层次,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关于腹部手术解剖层次的相关知识。
我们需要了解腹部的解剖结构。
腹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如胃、肝、胰腺、肾脏等。
腹部解剖结构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包括表浅层和深层。
在进行腹部手术时,医生需要依次解剖这些层次,以便达到目标器官。
腹部手术的解剖层次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腹膜和腹腔内器官。
首先是皮肤层,这是腹部最外层的层次,主要是保护内部器官不受外界损伤。
下面是皮下组织层,这一层主要包括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起着储存能量和支持器官的作用。
接着是筋膜层,筋膜是连接皮肤和肌肉的结构,起到支持和保护腹部内部器官的作用。
肌肉层是腹部最重要的层次之一,主要包括腹直肌、腹横肌和腹斜肌等,这些肌肉起着维持腹部稳定、保护内部器官和进行呼吸等重要功能。
腹膜是腹部内部的最外层结构,是一种透明的薄膜,它覆盖着腹腔内的器官,如胃、肝、胰腺、肾脏等。
腹膜在腹部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医生需要小心地解剖腹膜,以便接触到目标器官。
第二篇示例:腹部手术解剖学是外科医生在进行腹部手术前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之一。
腹部手术解剖层次包括腹壁、腹腔脏器及腹腔内脏器。
我们先来介绍腹壁的解剖层次。
腹壁主要由皮肤、皮下脂肪、浅筋膜、腹直肌、腹横肌和深筋膜构成。
腹壁是保护腹腔内脏器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外科手术入路的重要标志。
在腹壁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准确切开各种腹壁层次,以达到手术部位并保护腹腔内器官的目的。
我们来看看腹腔脏器的解剖层次。
腹腔脏器包括肝脏、胃、胰腺、肾脏、脾脏、肠道等。
这些脏器的位置和功能各不相同,外科医生在进行腹部手术时需要了解各个脏器的解剖结构、血管走向、神经分布等信息,以避免损伤重要结构并确保手术安全。
腹部的局部解剖

脾 spleen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 胃左动脉 胰十二指肠 上后动脉 脾动脉 splenic artery
胃十二指 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 上前动脉
胃右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后动脉
胃短动脉 胃左动脉
脾动脉
腹腔干
胰背动脉 左支(胰 下动脉) 右支
胰支
胰十二指肠 上后动脉
胰十二指肠 上前动脉
腹主动脉
十二指肠
肠系膜上动脉
复习题
填空:十二指肠分四部
( ( 曲( (
)、( )、( )、( )
)、 ),三个弯 )、
十二指肠分四部(十二指肠上
部 )、(十二指肠降部 )、(十二
指肠水平部 )、(十二指肠升 部 ),三个弯曲(十二指肠上曲 )、
(十二指肠下曲 )、(十二指肠空
肠曲 )
十二指肠的动脉血供主要来自
肝
右后下段(Ⅵ)
Glisson系统
肝裂:
在Glisson系 统或肝门静脉 系统腐蚀铸型 中,肝的叶间 和段间存在的 缺少Glisson 系统分布的裂 隙。
胰 腺 的 毗 邻
网膜孔
胰管是胰的主要排泄管。胰管自胰尾部沿胰的 长轴右行,横贯胰的全长。胰管沿途汇集各小 叶的导管(约100个左右),这些导管几乎呈 垂直方向汇入胰管,引流胰的大部分胰液。约 在胰头颈交界处胰管弯向下后方,然后在胆总 管的左侧与胆总管汇合,最后斜行穿入十二指 肠壁,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副胰管在胰头上部,一般较短小,走行于胰管 的上前方,主要引流胰头上前部的胰液。副胰 管的左端多与胰管汇合,右端多直接开口于十 二指肠小乳头。小乳头位于十二指肠大乳头的 上方(稍偏内侧)约2cm处。胰管末端发生梗 阻时,胰液可转经副胰管进入十二指肠。
腹腔解剖图谱_图文

胆囊动脉
胆囊动脉 起自肝右A,位于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围成). 常有变异.
胆总管 common bile duct
分为4段
1.十二指肠上段 位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切开探查引流术在该段进行.
2.十二指肠后段 位十二指肠上部后面, 行于下腔V前方,肝门V右側. 经网膜孔可探查此段结石.
3.胰腺段 胰头后方.胰头癌常压迫该段, 导致阻塞性黄疸.
腹腔解剖图谱_图文.ppt
成人腹腔主要器官的投影
右季肋区
①右半肝大部分 ②部分胆囊 ③部分右肾 ④结肠右曲
右外側区
①升结肠 ②部分回肠 ③右肾下部
右髂区
①盲肠 ②阑尾 ③回肠末端
腹上区
①右半肝小部分和左半肝大部分 ②胆囊③胃幽门部和部分胃体 ④十二指肠大部分⑤胰的大部分 ⑥两肾(部分)和肾上腺 ⑦胆总管,肝A和门V ⑧腹主A和下腔V
右三角韧带 冠状韧带右端,连于肝右叶 外后面和膈.
左三角韧带 位肝左叶上面和膈之间.变 异较多,常含肝纤维附件(新生儿特 有的肝残留物,可出现血管和胆管等 结构)
下面
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胃的韧带
胃脾韧带 胃大弯左侧到脾门的双层腹膜.上份内有胃短血 管,下份有胃网膜左血管.
胃膈韧带 自胃底后面连至膈的双层腹膜.全胃切除时应将 之切断,才能分离贲门和食管.
脐区
①胃大弯②横结肠③大网膜 ④左右输尿管⑤十二指肠小部分 ⑥部分空回肠⑦腹主A和下腔V
腹下区
①回肠②膀胱(充盈) ③子宫(妊娠)④左右输尿管 ⑤部分乙状结肠
左季肋区
①左半肝小部分 ②胃贲门,胃底,部分胃体 ③胰尾④脾 ⑤结肠左曲 ⑥部分左肾
左外側区
①降结肠 ②部分空肠 ③左肾下部
腹部手术的解剖ppt课件

腹部手术的解剖
一、解剖图
腹部手术的解剖
腹部手术的解剖
二、腹部手术切口
做腹部手术时,先要考虑腹壁切口的位置及其 走行方向。理想的切口,应能充分显露手术野, 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可避免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 简言之,良好的腹部切口应满足三个要求:
易达性 可延长性 安全性
腹部手术的解剖
1、腹壁
腹部手术的解剖
【手术步骤】
皮肤切开位于腹直 肌内外缘之间,距中线 3-4cm.切开皮肤、皮下 组织和腹直肌前鞘后, 用刀柄在腹直肌中间做 一小口直达后鞘。然后 用刀柄和手指顺肌纤维 方向顿性分离,再切断 并结扎。后鞘显露后, 与腹膜一同提起切开。
腹部手术的解剖
1.2.4肋缘下斜切口
肋缘下斜切口为位于右或左侧肋缘下。 优点:显露良好,腹膜缝合较易。对肥胖病人而肋角宽广者尤 为适合。如前次胆道手术采用直切口,再次手术时宜选用肋缘下 斜切口进腹。 缺点:损伤较大,需切断1或2根肋间神经,操作较直切口费时,
腹部手术的解剖
(3) 切开白线,白线为腱 性组织,切开时不应见 到肌肉,否则说明切线 偏斜,应加改正。白线 于近脐部分较宽,近剑 突部分较窄,为避免切 线偏斜,也可先切开下 部白线,再向上切开上 部白线
腹部手术的解剖
(4)用盐水垫或刀柄将 腹膜外脂肪推开,露出 腹膜。如行胆道手术, 应将脂肪层推向左侧, 腹膜切口位于肝圆韧带 的右方;如行胃、脾手 术,应将脂肪层推向右 侧,腹膜切口位于肝圆 韧带的左方。如系腹膜 炎手术,在切开腹膜前 用盐水垫保护好伤口, 防止污染。
腹部手术的解剖
【手术步骤】
(1)术者和助手分 别用一手将皮肤向两侧 拉紧,或以术者左手拇、 食指将皮肤向两侧并向 上绷紧。右手持刀,自 剑突开始向下达脐孔上 方,沿正中线切开皮肤 和皮下组织直至白线
局部解剖学腹部

2.大网膜greater omentum
形似围裙覆盖在 空、回肠和横结肠 的前面,左缘与胃 脾韧带相连续。
胃结肠韧带:
自胃大弯和十二指 肠上部至横结肠之间的 大网膜前两层形成胃结 肠韧带。内含胃网膜左、 右血管、胃网膜左、右 淋巴结等。
3.网膜孔和网膜囊
网膜孔:
位于小网膜游离 缘后方,可容1~2指, 经网膜孔可进入胃 后面的网膜囊。
左系膜窦:向下通盆腔 右系膜窦:几乎封闭,窦内有感染不
易扩散。
结肠上区
内容: 一、结肠上区的动脉 二、结肠上区的器官
一、结肠上区的动脉 腹腔干及其分支:
腹腔干的分支:
1. 胃左动脉 2. 肝总动脉 3. 脾动脉
1. 胃左动脉 食管支 胃支
2. 肝总动脉
胃右A 肝固有A 左支
右支 胆囊A 胃十二指肠A
腹膜腔
内容: 一、腹膜腔的概念 二、腹膜形成的结构 三、腹膜间隙
一、腹膜腔的概念
腹膜腔为壁腹膜 和脏腹膜之间的潜 在腔隙,内有少量 ( 100~200ml ) 浆 液 。
男性腹膜腔是密 闭的,女性腹膜腔 间接通外界(经输
卵管腹腔口、输卵
管、子宫、阴道与 外界相通)。
二、腹膜形成的结构
网膜 系膜 韧带 皱襞 陷窝、陷凹
以腹壁下动脉为 标志。脏器经腹壁 下动脉的外侧(深 环)突出者为斜疝。 脏器经腹壁下动脉 的内侧(直疝三角) 突出者为直疝。
斜疝,脏器包在精索的3层被膜内。 直疝,疝囊在精索被膜之外。
睾丸下降与腹膜的关系:
睾丸下降至腹股沟管腹环时,向前 推顶腹膜壁层形成腹膜鞘突。
睾丸降入阴囊以后,包绕睾丸表 面的腹膜鞘突,形成睾丸固有鞘膜, 鞘突的其余部分则闭锁形成鞘韧带。
腹腔解剖图谱

第二、三肝门
第二肝门:
腔静脉沟上部,肝左、中、右V 出肝处.
其肝外标志是沿镰状韧带向后上方的 延长线.
第三肝门:
腔静脉沟下部,肝右后下V和尾状叶 V出肝处.
肝的分叶
按表面形态分 右叶 膈面 左叶 右叶 尾叶 脏面 方叶 左叶
肝的分叶和分段
肝内两套管道系统: 1.肝静脉系统 肝左、中、右V、肝右后V 和尾状叶V 2.Glisson系统 肝门V、肝A和肝管在肝内的 分支和分布基本一致,由血管 周围纤维囊包绕. 1954’Couinaud按肝内管道分: 肝段按Glisson系统划分 肝V走行于肝段间.
下面
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胃的韧带
胃脾韧带 胃大弯左侧到脾门的双层腹膜.上份内有胃短血 管,下份有胃网膜左血管. 胃膈韧带 自胃底后面连至膈的双层腹膜.全胃切除时应将 之切断,才能分离贲门和食管. 肝胃韧带 胃结肠韧带
脾的韧带
脾肾韧带 由脾门连到左肾前面的双层腹膜.内有胰尾 和脾血管.脾切除时要切断此其后层,方可游离脾. 膈脾韧带 由脾肾韧带延伸到膈.短,有时不明显. 脾结肠韧带 位脾前端和结肠左曲间.短. 胃脾韧带
( 结肝 肠为 上界 区)
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分) 左肝下间隙
(小网膜和胃分) 左肝下前间隙
网膜囊 (小腹膜腔)
上壁—肝尾状叶、膈下面的腹膜.
下壁—大网膜2、3层愈着部。
前壁—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2层。 后壁—大网膜后2层、横结肠及其系膜、
覆盖胰、左肾和左肾上腺的腹膜。
左界—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右方—网膜孔
肝的韧带
上面
镰状韧带 连于腹前壁上部、膈和肝上 面的双层腹膜,矢状位.游离缘含肝 圆韧带. 冠状韧带 位肝上面、后面与膈之间,由 上(前)、下(后)两层腹膜构成,其间 的肝后面无腹膜覆盖,为肝裸区. 右三角韧带 冠状韧带右端,连于肝右叶 外后面和膈. 左三角韧带 位肝左叶上面和膈之间.变 异较多,常含肝纤维附件(新生儿特 有的肝残留物,可出现血管和胆管等 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廖玲
一、解剖图
二、腹部手术切口
做腹部手术时,先要考虑腹壁切口的位置及其 走行方向。理想的切口,应能充分显露手术野, 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可避免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 。简言之,良好的腹部切口应满足三个要求: 易达性 可延长性 安全性
1、腹壁
腹壁具有保护和支持腹内脏器、参与呼吸和 躯干运动及产生腹压以利于咳嗽、排便等功能。 腹前壁平整且富有弹性,开腹后容易获得较大范 围的显露,绝大部分手术均通过腹前壁进行。
1.2.2旁正中切口
旁正中切口可根据需要位于左或右侧,上 、中或下腹部。但以右上、左下及右中部 旁正中切口为常用,后者最适用于诊断不 明的急腹症,故又专称为剖腹探查切口。 优点:是操作简便,容易延长,不损伤腹 直肌或肋间神经,血供好,愈合优良。 缺点:显露对侧的脏器稍差。
【手术步骤】
(1)在中腹部中线右侧 2cm处做纵切口,脐 上脐下各占半长。切 口长度为术者手掌宽 度加5cm,在手术过 程中还可按病变位置 和手术范围适当延长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 织,显露腹直肌前鞘 ,并将其切开。
腹壁的上界维胸骨剑突、肋弓下缘、第11肋 和12肋下缘;下界为趾骨联合、腹股沟韧带和髂 嵴;侧界为腋后线,与腹后壁相连。
1、腹壁
腹壁的重要体表标志有剑突、肋弓、腹白线、 脐、髂嵴、趾骨联合和腹股沟韧带。在确定腹部 切口的位置和方向时,必须利用这些标志,才能 表达清楚。
1.1腹壁由浅及深由6层组织构成
临床上采用的多种切口,都各有利弊,显然不 存在一种完美无缺的切口。但以下各项要求,有 助于手术者作出恰当的切口选择。 (1)位置适当:切口应接近病变部位,便于 显露病灶。 (2)长度合理:切口长度应充分,便于手术 操作能顺利进行。切忌做小切口,徒增手术的困 难,并可导致意外的内脏和血管损伤;但也不可 盲目延长切口。 (3)延长方便:切口要便于向两侧延长,以 迎合手术的需要,而不受到解剖关系的限制。
(4)损伤较少:切口对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损 伤应尽量减少。 (5)操作简便:切口的切口与缝合简单而省时 (6)并发症少:术后切口疼痛轻,愈合牢固, 伤口裂开、切口疝等发生率低。
1.2腹壁切口种类
1.2.1正中切口
正中切口是通过腹白线所做的切口,分为上 腹部正中切口和下腹部正中切口。前者自剑突至 脐,后者自脐至耻骨联合。另有全长正中切口, 自剑突至耻骨联合,中间绕过脐而过。上腹部正 中切口可绕过脐在左下方延长,也可切除剑突向 上延长。 优点:通过腹壁的层次少,组织损伤少,出血 少,进腹和关腹快;80%以上的腹部手术均可通 过这种切口来完成。缺点:白线位于腹中部,两 侧血供到此已成较差,故愈合较差,伤口裂开和 切口疝发生的机会较多。
(7)经上腹部正中切口 或旁正中切口做手术时, 如上方显露不良,可切除 剑突。剑突切除后所增加 的显露范围,并非剑突本 身的长度。因膈肌在此处 附着于剑突后面,当剑突 切除后,向上延长的腹膜 切开可继续向膈肌延长, 切开膈肌4-5cm,使膈肌 下解剖结构更为接近。
切口的宽度也可 增加50%左右
膈肌在剑突上的附 着被分离后便自动向 后坠落,并牵带附于 其上的腹膜也向后坠 落,从而使伤口变浅 ,有利于操作。
【手术步骤】
(1)沿肋缘下2-3cm, 自剑突下向右外侧与 肋缘平行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显露腹直 肌前鞘和腹外斜肌腱 膜。切口内上端在腹 中线,外下端在腋前 线。
(2)沿切口方向斜行切 开腹直肌前鞘,再向 外侧切开腹外斜肌。
(3)切断腹直肌,妥善 止血。再向切口外侧 切开腹内斜肌肌膜, 顺现为方向分开腹内 斜肌。此时可见第8、 9肋间神经进入腹直肌 ,第8肋间神经必须切 断,第9肋间神经可牵 向外侧,尽量保留。
(2)用几把止血钳提起 腹直肌前鞘的内侧缘 ,以刀柄将腹直肌内 侧缘向外剥离。
1.2.3经腹直肌切口
经腹直肌切口亦可位于左或右侧,上、中 或下腹部。 优点:操作简便,可任意延长,显露一侧 脏器较正中和旁正中切口满意。 缺点:腹直肌鞘和腹直肌在同一矢状面上 被分开,在伤口尚未愈合期间不耐腹压; 且腹直肌纵行剖开后,至少有3根肋间神经 受损,内侧部分的腹直肌必将萎缩,影响 腹壁强度。
(3) 切开白线,白线为腱 性组织,切开时不应 见到肌肉,否则说明 切线偏斜,应加改正 。白线于近脐部分较 宽,近剑突部分较窄 ,为避免切线偏斜, 也可先切开下部白线 ,再向上切开上部白 线
(4)用盐水垫或刀柄将 腹膜外脂肪推开,露 出腹膜。如行胆道手 术,应将脂肪层推向 左侧,腹膜切口位于 肝圆韧带的右方;如 行胃、脾手术,应将 脂肪层推向右侧,腹 膜切口位于肝圆韧带 的左方。如系腹膜炎 手术,在切开腹膜前 用盐水垫保护好伤口 ,防止污染。
(5)术者和助手各 持有齿镊或弯止血钳 一把,在切口中部相 对部位夹起腹膜,再 用刀柄在腹膜上轻叩 几下或以手指推挤, 然后术者和助手先后 放松腹膜并再夹起, 使可能与腹膜夹在一 起的肠管或网膜脱落 。最后在两镊之间切 开腹膜,两边各夹一 把弯止血钳。
(6)提起止血钳, 向上剪开少许腹膜后 ,用左手食指与中指 插入切口中托起腹膜 ,将内脏挡开,在两 指之间继续剪开腹膜 ,扩大腹膜切口。
(4)将腹直肌后鞘和腹 膜提起切开。沿切口 向外侧剪开腹横肌和 腹膜,进入腹腔。
(5)关腹时,先在切口 内侧连续缝合腹直肌 后鞘及腹膜。至切口 外侧将腹横肌和腹膜 一并缝合。
(6)腹直肌前鞘和腹内 斜肌肌膜间断缝合。 腹外斜肌腱膜、皮下 组织和皮肤分层间断 缝合
三、腹部手术皮肤消毒
1、上腹部:上至两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 两侧过腋中线 2、下腹部:上至剑突水平,下至大腿上1/3 两侧过腋中线
【手术步骤】
(1)术者和助手分 别用一手将皮肤向两 侧拉紧,或以术者左 手拇、食指将皮肤向 两侧并向上绷紧。右 手持刀,自剑突开始 向下达脐孔上方,沿 正中线切开皮肤和皮 下组织直至白线
(2)将白线上的脂肪 组织向两侧略加分离 ,使其显露清楚。用 两块小盐水垫遮盖切 口两边的皮肤并肌内外缘之间,距中 线3-4cm.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和腹直肌前 鞘后,用刀柄在腹直 肌中间做一小口直达 后鞘。然后用刀柄和 手指顺肌纤维方向顿 性分离,再切断并结 扎。后鞘显露后,与 腹膜一同提起切开。
1.2.4肋缘下斜切口
肋缘下斜切口为位于右或左侧肋缘下。
优点:显露良好,腹膜缝合较易。对肥胖 病人而肋角宽广者尤为适合。如前次胆道 手术采用直切口,再次手术时宜选用肋缘 下斜切口进腹。 缺点:损伤较大,需切断1或2根肋间神经 ,操作较直切口费时,
四、腹部手术铺巾
1、以切口为中心铺四块无菌巾(顺序:先下 、后上、对侧、近侧或先下、对侧、再上 近侧) 2、患者头端铺一块中单,尾端铺两块中单 3、最后铺腹孔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