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 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 自考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文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文学、艺术与心理学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文学和艺术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自考复习题是考生备考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有助于检验知识掌握情况。
本文将结合文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设计一些自考复习题,帮助考生加深对文艺心理学的理解。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文艺心理学的基本假设?A. 文学和艺术对人类心理没有影响B. 文学和艺术可以影响人类心理C. 文学和艺术只能表达人类心理D. 文学和艺术只是人类心理的反映2.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B.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接受与理解C. 作家和艺术家的心理状态D. 艺术作品对观众心理的影响E. 艺术创作与个体心理的关系3. 下列哪个理论主张了文艺作品对个体心理的塑造作用?A. 行为主义理论B. 心理分析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社会认知理论二、填空题1. 文艺心理学借鉴了_________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2. 文艺作品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主要通过_________的方式实现。
3.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文艺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2. 请解释文艺作品对个体心理的塑造作用,并举例说明。
3. 请分析文艺心理学对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意义。
四、论述题请论述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结语通过以上的自考复习题,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文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文学和艺术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认真复习和思考,掌握文艺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为自考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涉及到创作者、作品和接受者三者之间的心理活动。
为了帮助自考生更好地复习文艺心理学,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复习题目和要点:1. 文艺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描述文艺心理学的基本定义。
- 讨论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创作者的心理特征、作品的心理内涵以及接受者的心理反应。
2.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分析创作动机的心理学基础。
- 探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心理根源。
3. 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 讨论文学作品如何反映作者的心理状态。
- 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对读者心理的影响。
4. 文艺欣赏的心理过程:- 描述读者在阅读或观看文艺作品时的心理活动。
- 讨论审美体验的心理机制,包括情感共鸣、想象参与和认知评价。
5.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 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应用。
- 探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影响。
6. 文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分析文艺作品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心理。
- 讨论文艺在社会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例如艺术疗法。
7.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 讨论案例研究、心理测量和实验设计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应用。
8. 文艺心理学的现代发展:- 探讨数字媒体和网络文化对文艺心理学的影响。
-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文艺心理学的跨文化交流和心理学视角。
9. 文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讨论文艺心理学在教育、广告和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 分析文艺心理学在影视制作和游戏设计中的作用。
10. 文艺心理学的伦理问题:- 讨论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挑战。
- 分析文艺创作和欣赏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通过以上内容的复习,自考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鼓励考生结合实际案例和个人经验,深入思考文艺心理学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自考文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学作品的结构B. 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C. 读者的阅读体验D. 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答案:B2.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A. 弗洛伊德B. 荣格C. 阿德勒D. 霍布斯答案:B3. 文艺创作中的“灵感”通常被认为是哪种心理现象?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潜意识的涌现D. 理性思考的结果答案:C4. 在文艺心理学中,“原型”是指什么?A. 文艺作品中的常见角色B. 文艺作品的普遍主题C. 个体心理中的原始模式D. 社会文化中的共有信念答案:C5. 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个因素?A. 作者的创作意图B. 读者的主观感受C. 作品的艺术技巧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B6.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中,“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代表什么?A. 意识、潜意识和道德判断B. 情感、理性和道德规范C. 潜意识、意识和自我调节D. 个体欲望、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答案:D7.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观点体现了文艺心理学中的哪一方面?A. 艺术创作的模仿论B. 艺术创作的想象论C. 艺术创作的表达论D. 艺术创作的超验论答案:C8. 在文艺心理学中,哪种心理现象被认为是文艺创作的源泉?A. 情感B. 想象C. 记忆D. 认知答案:A9.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影响下的产物?A. 《梦的解析》B. 《尤利西斯》C. 《变形记》D. 《百年孤独》答案:D10.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共鸣”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A. 艺术作品的普遍性B. 观众的个人经历C. 社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D. 艺术家的创作技巧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艺心理学中的“移情”现象及其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移情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情感、欲望或冲突投射到他人或对象上的心理现象。
文艺心理学单选多选题库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已选或已填):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弗洛伊德)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4. 动机簇活动中最复杂和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5.文艺心理学的核心观念是体验,体验的核心是(情感)6.阿恩海姆不仅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第四个层次)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是(社会历史文化学派)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是(阿德勒)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主要是积极意义)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归依体验)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荣格)13.癫狂状态往往是(无意识创造的突发)14.一般来说,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无意识的作用)有关15.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16.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17.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攻击性气质)18.大雁南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的母题是(怀乡)19、奠定现代心理学基础的心理学流派是(实验心理学派)20、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人是(弗洛伊德)21、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审美体验)22、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它独特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中无意识的新大陆及其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的作用。
23、“净化说”(宣泄说)的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提出(“迷狂说”)。
24、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
25、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最根本原因是(节奏)。
26、在马斯洛看来,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
文艺心理学考试答案

文艺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主要来源于:A. 外部世界的直接刺激B. 艺术家的内在心理体验C. 社会环境的影响D. 文化传统的熏陶答案:B2.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是:A. 自我实现的过程B. 潜意识的表达C. 社会规范的反映D. 理性思维的结果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艺术家的创作动机B. 艺术作品的心理效果C. 艺术欣赏的心理机制D. 艺术作品的物理属性答案:D4.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共鸣”现象是指:A.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个人理解B. 观众与艺术家情感的一致性C.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客观评价D.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答案:B5. 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不包括:A. 感知B. 想象C. 逻辑推理D. 情感体验答案:C6. 艺术治疗在文艺心理学中的作用是:A. 提高艺术技能B. 促进心理健康C. 增加艺术欣赏D. 改善社会关系答案:B7.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创作中的“原型”概念主要来源于:A. 个人经历B. 集体无意识C. 社会文化D. 现实生活答案:B8. 艺术创作中的“自我表达”通常涉及到:A. 艺术家的个人情感B. 艺术家的社会地位C. 艺术家的创作技巧D. 艺术家的经济条件答案:A9.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欣赏的心理效果包括:A. 情感共鸣B. 知识学习C. 技能提升D. 社会交往答案:A10. 艺术创作中的“模仿”是指:A. 完全复制现实B. 艺术家对现实的主观再现C. 艺术家对其他作品的抄袭D. 艺术家对现实的理想化处理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艺心理学中,影响艺术创作的心理因素包括:A. 艺术家的个性B. 艺术家的情感状态C. 艺术家的社会环境D. 艺术家的经济条件答案:ABC2. 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可能包括:A. 情感共鸣B. 认知评价C. 审美判断D. 道德反思答案:ABCD3.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治疗的作用可能包括:A. 缓解压力B. 提高自我认识C. 改善人际关系D. 增强艺术技能答案:ABC4. 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可能涉及:A. 感知B. 想象C. 情感体验D. 逻辑推理答案:ABC5. 艺术欣赏的心理机制可能包括:A. 注意集中B. 情感共鸣C. 认知评价D. 记忆回溯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自考文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主要研究的领域是什么?A. 文学创作技巧B. 艺术欣赏心理C. 文学作品结构D. 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心理过程答案:D2. 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文艺心理学的奠基人?A. 弗洛伊德B. 荣格C. 皮亚杰D. 弗洛姆答案:A3. 文艺心理学中的“移情”指的是什么?A. 读者对作品的情感投入B. 作者对作品的情感表达C. 作品对读者的情感影响D. 读者对作者的情感认同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创作动机B. 创作过程C. 创作技巧D. 创作成果的心理分析答案:C5.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意志过程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文艺创作与欣赏的心理过程。
7. 解释文艺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
答案:“原型”是荣格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类共有的、普遍存在的心理结构和模式。
在文艺作品中,原型往往以象征、主题或人物形象的形式出现,引发读者的共鸣。
8. 论述文艺心理学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答案:文艺心理学对现代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帮助作家更深入地理解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从而更有效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同时,文艺心理学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文本解读方式。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文艺心理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文艺心理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帮助教育者理解学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其次,文艺心理学可以指导教育者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后,文艺心理学还可以作为评价学生艺术作品的心理学依据。
文艺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文艺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文学创作技巧B. 文学作品的结构C. 文艺作品与心理活动的关系D. 文艺作品的历史背景答案:C2.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文艺心理学的代表人物?A. 弗洛伊德B. 荣格C. 马克思D. 弗洛伊德答案:C3.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哪里?A. 社会环境B. 个人经历C. 潜意识D. 文化传统答案:C4. 在文艺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强调了哪两个概念?A. 本我与超我B. 意识与潜意识C. 自我与他我D. 现实与理想答案:B5. 文艺作品中的“悲剧美”通常与哪种心理现象有关?A. 压抑B. 升华C. 投射D. 认同答案:B6. 文艺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荣格C. 阿德勒D. 霍布斯答案:B7. 下列哪项不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逻辑推理答案:D8.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共鸣”现象是如何产生的?A. 艺术作品的技巧B. 观众的个人经历C. 艺术作品与观众心理的契合D. 社会文化的影响答案:C9. 在文艺心理学中,哪种心理防御机制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最为密切?A. 压抑B. 投射C. 升华D. 否认答案:C10.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理论的代表作?A. 《梦的解析》B. 《图腾与禁忌》C. 《超越快乐原则》D. 《悲剧的诞生》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艺心理学中的“集体无意识”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心理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人类共有的、遗传下来的心理结构,它包含了人类祖先经验的残留和普遍性的象征。
在艺术创作中,集体无意识中的象征和图像(如原型)可以激发创作灵感,使作品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和深远的意义。
2. 描述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结构,并解释它们在文艺作品中的体现。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一、选择题1.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A. 文学创作B. 文学欣赏C. 艺术创作D. 艺术欣赏2. 以下哪项不属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创作动机B. 艺术风格C. 艺术市场D. 艺术批评3.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主要来源于()A. 个人经验B. 社会环境C. 潜意识D. 集体无意识二、填空题1.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艺术家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释放潜意识中的__________。
3.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中,他提出了__________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共有的无意识心理结构。
三、简答题1. 简述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描述文艺心理学中“创作动机”的概念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3. 举例说明文艺心理学在艺术批评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1. 论述文艺心理学在当代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文艺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3. 探讨文艺心理学对于艺术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艺术作品的描述,分析其可能反映的文艺心理学原理。
- 作品名称:《呐喊》- 作者:爱德华·蒙克- 描述:画面中,一个人物在桥上张开嘴巴,似乎在大声尖叫,背景是扭曲的天空和河流。
2. 以某位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为例,分析其创作过程中文艺心理学的影响因素。
六、综合应用题1. 设计一个文艺心理学的实验,旨在研究观众对不同艺术风格的接受度和反应。
2. 选择一部文学作品,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其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
3. 以一个具体的艺术展览为例,探讨文艺心理学在展览策划和观众互动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21艺术典型(177)所谓典型,就是一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广的概括性、性格丰富而又有机统一的圆整的人物形象。
22意境(181)意境,是由客观景象与主观情趣互渗交融而生成的趋于空灵的艺术天地。
28召唤结构(253)伊赛尔指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种不确定性与空白构成本文的基础结构,即本文的召唤结构。
29期待视野(254)前理解包括前拥有、前观念和前假定,从前理解中产生出期待系统,姚斯称之为“期待视野”。
30共鸣(261)在声学中,共鸣是指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等或相近,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振而视振幅急剧增大、声音骤然加强的现象。
文艺学借用过来,用以指称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常常出现同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同或相似情感的精神感应现象。
25现实主义(333)是艺术中一种偏于反映现实,要求按事物本来的样子描写,力图真实再现现实存在的生活图景的创作倾向。
26理想主义(333)是艺术中一种偏于超越现实、要求按实物应该有的样子描写,力图真诚表现主体向往的生活情景的创作倾向。
37古典主义(339)是一种强调继承传统、贯通古今,要求遵循规范、恪守规则,重视理智的驾驭、追求形式典雅的创作倾向。
38浪漫主义(339)是一种强调个性显现、要求手法变异,反对千人约束而寻求新的突破,注重情感的宣泄而导致形式相对“无序”的创作倾向。
复习思考题第三章艺术创作1简述创作激情的特点(107-108)深刻性。
肤浅的情感仅与感性欲念相关联,不能体现人性的深度,也就缺少必要的文化价值。
别林斯基认为,“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
”高洁性。
这是一类审美化的情感,超越直接的功利欲念。
在柏拉图的“马车”喻中,情欲是一匹不受理智制约的黑马,而代表激情的白马才是车夫的天然盟友。
真挚性。
真挚的情感赋予作品以生命的活力和清水出芙蓉的形态,虚假的情感没有动人的力量且使作品显得矫揉造作。
2创作激情可分为几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怎样?激情种类与风格类型有何关系?(111-116)创作激情可以分为英雄激情、爱恋激情、感伤激情和讽刺激情。
英雄激情是一种要求建功立业,实现某种远大理想,确证主体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地位的强烈感情,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它突出体现了人类心灵超越显示的潜在天赋。
爱恋激情是一种求稳守成的感情,眷恋着一具体对象,渴望与之生活在一起以期获得人生的诗意,达到生存的自由、和谐、圆满,它超越生理需求、超越直接功利。
感伤激情是一种喟叹只现实生活的缺陷,痛惜美好东西的失落的缠绵情感,在它消极的形态里包含着某种积极的追寻。
讽刺激情是一种对丑恶事物或事物的丑陋方面强烈憎恶与高度蔑视的情感,出于憎恶和蔑视,它对对象做清醒而有力的鞭挞和嘲笑。
创作激情与风格形态存在着对应关系:英雄激情对应壮美风格,爱恋激情对应优美风格,感伤激情对应弱美风格,如果喜剧风格也算一种类型的话,讽刺激情正好与之对应。
3为什么说“艺术思维”不只是“形象思维”(123-124)艺术思维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兼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思维类型。
艺术活动中尽管形象与直感成分最浓,但绝不只是运用形象思维,它祈求认识对象却超越科学活动的那种执着,它追寻人生境界又不必如宗教活动那样脱离现实,所以,艺术思维既有知性成分的渗透,又需要借助于灵感和顿悟,是此方能将有限与无限、“是什么”和“应该怎样”等对立倾向有机结合起来。
4艺术思维存在怎样的三维构架?(125-129)艺术思维的三维构架可以如下图表示:情感(缘情)表象(体物)酒神日神浪漫古典理想(言志)艺术思维有三大基元——表象、情感、理想。
表象的运动是艺术思维的躯干,情感赋予艺术思维以生气,理想构成艺术思维的灵魂。
三者作为艺术思维的基元,缺一不可;它们分别结合,便构成艺术思维的三个向度。
其一,表象与情感的结合即严格意义上的形象思维。
一方面,表象引起相关的情感,即刘勰所谓的“情以物迁”,另一方面,主题的情感投注于表象“物以情观”。
表象赋予情感以具体的形态,情感制约着表象的变异。
其二,情感和理想的结合形成酒神精神,奠定了浪漫主义倾向的心理基础。
它的活动表现为内在激情向外涌流和跌宕起伏,由“志”帅“情”呈现,突出体现心灵的意向性活动。
其三,表象与理想的结合形成日山精神,代表造型力量,与古典主义倾向密切联系,使“象”趋向于“志”而有序,突出体现了心灵的观照性活动。
6艺术创作过程一般包含哪三个阶段?(136)艺术创作过程存在三大阶段可以用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来表达,即审美感知、艺术构思和符号传达。
7谈谈你对艺术直觉的理解(139-142)在西方,“直觉”原意“观看”,西方哲学以之指称主体对外部世界或内在心灵的直接认识及其能力。
汉语所谓的“直觉”当是由“直观”、“觉察”和“觉悟”三重意义构成。
艺术直觉,简言之,是一种依据事物的感性外观,瞬时间直截把握其生命情调乃至体验到人的诗意生存境界的能力。
有以下基本特点:首先,艺术直觉集中表现在对有关人类生存境遇的食物的观照中,且始终执着于对象的感性外观。
艺术直觉不仅是一种认知能力,同时还是一种造型能力,对象的形成成为心灵旨趣的载体,并且形式自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其次,艺术直觉渗透着浓郁的情感,赋予对象以生命情调和精神品格。
再次,艺术直觉指归于获得宇宙人生的感悟,呈现诗意的境界。
综上,艺术直觉是介于科学直觉与道德直觉之间的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兼有认知与评价成分,是“感物”与“兴会”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由外而内的观照合由内而外的呈现的有机结合。
与其它相关能力相比,艺术直觉显然有着自身突出的特点,最基本的是其结果展示的直接性;从逻辑的空间结构看,它具有深刻性;从发生的时间维度看,它具有瞬间性;从内在的形成机制看,它具有潜意识性。
完整的艺术直觉应该是心灵三层次的贯通,在审美活动中,它们正好对应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三境层。
8谈谈你对艺术灵感的理解(144-147)所谓灵感,外在地看是一种偶然的、突发的精神亢奋状态,内在地看是一种经过长时间的潜心酝酿、往往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豁然开朗,从而获得创造性成果的心理活动过程。
灵感的偶然性是指灵感往往是期而不至,却可能不期而至,主体不可逆料它何时到来,更谈不上有意识地驾驭它。
恰如谢榛所感叹;“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突发性是指灵感“来不可遏,去不可止”;亢奋性意味着灵感是心灵深处迸发的创造性火花,是对日常自我的辉煌超越。
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灵感的到来需要一定的条件。
首先要有丰富的贮藏,其次要有潜心的追求,再次要有虚静的心境。
在艺术创作中,灵感往往帮助艺术家启动艺术思维,在艺术构思的节骨眼上也常常需要灵感加以疏通思维。
但是一般灵感只作用与艺术构思的关键点上,艺术构思过程还需要其他思维形式的参与。
而且仅从灵感中迸发出来的形象大多是粗糙的雏形,还需要冷静的加工和完善。
第四章艺术作品2谈谈艺术品的层次划分(161)五分法:风格层、媒介层、物象层、认识评价层、哲学意味层。
而风格层、媒介层和物象层都是诉诸人们的视听,诉诸人们的感官感受的,因此可以合并为感性外观层。
3艺术品的三级形式该如何排列?()5试比较典型与意境的异同典型是一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广的概括性、性格丰富而又有机统一的圆整的人物形象。
意境是由客观景象与主观情感互渗交融而生成的趋于空灵的艺术天地。
第五章艺术形态1艺术形态学主要包含哪些层次?(203)艺术形态系统主要呈现四个层次,处于最底层的是艺术体裁,与之毗邻的是艺术种类,再上一层是艺术品种,最顶层是艺术类型。
3为什么说文学是综合艺术首先,综合艺术的媒介具有声音和画面的双重功能。
文学的符号是语言,语言的能指是音响形象,语言的所指虽是概念,但也可以构成形象的画面,影视剧的脚本可以证明这一点。
其次,综合艺术的形象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中双向度展开。
文学仅就外部形式而言,就既诉诸听觉——因而朗读成为必要,又诉诸视觉——句式的排列。
综合艺术可能偏重于再现与表现,或兼而有之。
文学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描摹客观物象与表达内心情感同样重要。
它是反映与超越的统一,既真实记录现实生活又追求理想。
第六章艺术鉴赏1结合阅读现象学、文艺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相关观念,说明艺术欣赏的再创造性质(252-255)艺术欣赏之所以具有创造性,就在于主体与对象的各自特点,以及二者相结合而实现作品“具体化”的过程。
从作品本身看,它有许多未定点或意义空白,存在一种召唤结构,向观赏者的自由提出呼吁,邀请他参与意义的构建。
伊塞尔认为,欣赏的过程其实包含着“完型”(格式塔)倾向,这种完形倾向由于欣赏者自己的独特选择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色彩。
从欣赏主体看,他一般存在相关的某些知识储备和领悟能力,或者说存在一种“前理解”。
从前理解中产生出期待系统,姚斯称之为“期待视野”,当作品与自己的期待视野相一致的时候,接受者往往失去兴趣;当作品超出、校正自己的期待视野时,接收者则兴味盎然。
一方面是艺术本文中存在着“召唤结构”,一方面是接受主体心灵中存在“期待视野”,二者的融合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
具体化实际是一个意义重建的过程,它必然包含着鉴赏者的再创造成分。
在具体化过程中,创作者的视界与欣赏者的视界实现融合。
2共鸣的产生与艺术形式有关吗?请予分析。
(261-263)共鸣指的是用以指称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常常出现同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同或相思情感的精神感应现象。
艺术品的外形式是创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质显现,以文学为例,做睥睨的艺术形式至少在三个方面影响着情感的传达。
一是语音方面,包括音步、音高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家的表情达意。
二是修辞方面,如反问句强化陈述内容。
三是句群方面。
(联系P262)艺术品的内形式作为题材的组织结构,最先存在于创作者的心灵里,一旦欣赏者心中形成类似的结构,于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形成共鸣效应。
一是节奏,艺术品蕴含的情感跌宕起伏的节奏,似乎形成一种强制性的力量,当你欣赏它时心灵往往不由自主地应和。
二是黄金分割,如我国的国歌,歌词和旋律严格按照黄金分割进行创作,听起来令人振奋。
三是内在张力,两种对立的因素相互作用易激起情感共鸣,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第七章艺术的发生与发展5简述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两种对立倾向的各自特点6简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倾向的对立性质7根据艺术发展的内部矛盾解释艺术的发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