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

君子
霜叶
三、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因为 )
2.荷尽已无擎雨盖 ( 举,向上托 )
3.菊残犹有傲霜枝 ( 还,尚且 )
4.夜行》 一、秋之恋
1.《山行》的作者是___唐_____代的___杜__牧___。全诗描 写的是___秋__天___(季节)的景色,从诗句 “______停__车__坐__爱__枫__林__晚__,__霜__叶__红__于__二__月__花_______” 可以看出来。
2.诗中主要写了___寒__山_____、____石__径____、
____白__云____、____枫__林____等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
的感觉。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红于”与“红如”相比较( B )
A.意思相同。
B.意思不同。
(2)诗人停下车来的原因是什么? _因_为__喜__爱__这__深__秋__枫__树__林__的__晚__景__,__所__以__停__车__欣__赏__。___
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3)“_____已__无_____”与“_____犹__有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
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____您____”,在
诗中指____刘__景__文____(人名)。 (2)“橙黄橘绿”说明( A )
(3)从这两句诗可以体会到诗人( B ) A.辛苦劳累。 B.流连忘返,不舍得离去。
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二、秋之美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对__偶______。 (2)作者抓住“_____荷__尽_____”与“____菊__残______”,描绘出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4 古诗三首读记与抄写:读一读,背一背,并正确地抄写。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积累与运用: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挑.促织(tiāo tiǎo)石径.(jìn jìnɡ)霜.叶(suānɡshuānɡ) 菊残.(cán chán)二、辨字组词。
首()刘()君()道()对()军()径()增()桃()经()赠()挑()三、在括号里正确的字上打画“____”。
荷尽(己已)无擎雨盖。
白云(升生)出有人家。
停车(座坐)爱枫林晚。
一年好(景影)君须记。
四、加偏旁换新字,再组词。
支_____ ()子_____ ()风_____ ()何_____ ()五、解释下面词语意思。
擎:__________萧萧:__________ 挑:__________促织:__________篱落:________君:__________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诗人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__________。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哪个季节)__________(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__________的感情。
“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基础+提升)【含答案】

第一课时基础篇1.看拼音,写字词。
hán lěnɡjìnɡshuānɡzènɡsònɡ()石()()雪()júhuācán tiǎo chénɡ()()损()灯()黄2.补写诗句。
(1)一年好景君须记,。
(2),菊残犹有傲霜枝。
(3)萧萧梧叶送寒声,。
(4)停车坐爱枫林晚,。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停车坐.爱枫林晚。
()A.坐下B.因为(2)荷尽已无擎.雨盖。
()A.拿B.举,向上托4.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代的,诗人描写了、、、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的诗句是:,。
(2)《夜书所见》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的感情。
“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
(3)《赠刘景文》中作者抓住、、、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第二课时提升篇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石径.斜(jìn jìnɡ)赠.送(zēnɡzènɡ)菊残.(cái cán)犹.有(yóu yǒu)傲.霜枝(áo ào)橙.黄(chén chénɡ)2.辨别形近字填空。
径经小()()常田()曾()橙澄()子()清()黄()澈犹优()豫()秀()如()良3.辨字组词。
霜()跳()赠()寒()箱()挑()增()塞()4.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
【部编版】三上语文练习《4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版】三上语文练习《4古诗三首》含答案第一篇:【部编版】三上语文练习《4古诗三首》含答案【部编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课时练习含答案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部编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课时练习含答案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部编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课时练习含答案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带答案)

第4课《古诗三首》3,把下列生字书写两遍,注意笔顺。
寒斜橙赠菊残送君①”送”的里面是”关”,最后一捺改为”点”。
②”菊”的里面是”米”,最后一捺改为”点”。
课后练习题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3.《山行》的作者是朝。
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文中代表季节的词语有、。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综合练习1,读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 shíjìngxiéyáng gài jūn zǐ C héng zi膝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1.挑桃( )灯( )子( )起( )花2.残浅( )缺凶( )深( ) ( )色三,划掉不正确的读音。
1,我愿做一名更夫,挑(tiǎo tiāo)着一盏灯,在黑夜里行(hánɡ xínɡ)走,去追逐影子。
2,秋处露秋寒霜(shuānɡ suānɡ)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那黄澄澄(D ēng C hénɡ)的橙(D ēng C hénɡ)子挂满了枝头,漂亮极了!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4.古诗三首一、标准化试题:1.(生字运用)根据拼音或语境写字词。
(1)教师节到了,我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zèng sòng ()给liú()老师。
(2)歪xié()的小jìng()旁,几株C án jú()傲shuāng()挺立。
(3)yuàn zi( ) 墙壁上yìn( )画的图案有guīzé( ) 地pái liè( )着,看上去极其美丽。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石径.(jìn jìng)增.添(zēng zhēng)犹.如(yoūyóu)残.菊(C án C hán )赠.送(zèng zhèng)斜.阳(yúxié)挑.促织(tiǎo tiāo) 橘.绿(jújǘ)橙.黄(C éng C héng)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①挑起帘子②挑担③挑夫④挑拨⑤挑战⑥挑选[tiāo]: [tiǎo]: .4.用“√”画出恰当的字组词。
(寒赛)假比(寒赛) 石(径经) (橙登)子(残钱)缺金(残钱) (增赠)加(增赠)言5.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
6.(1)停牟坐爰机林晩。
( ) A .坐下 B .乘车 C .因为7.(2)荷尽已无撃雨盖。
( ) A .尽头 B .全部 C .完,指凋谢8.(3)萧萧梧叶送寒声。
( ) A .风声。
B .雨声。
C .鸟叫声。
9.(4)停车坐爱枫林晚。
( ) A .乘,搭。
B .因为。
C .坐下。
10.(5)知有儿童挑促织。
挑( ) A .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B .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11.促织( ) A .青蛙。
B .蝈蝈 C .蚂蚱 D .蟋蟀。
12.6.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作业(部编版)(有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作业(部编版)(有答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hánshān(________)cánjú(________)shuānɡyè(________)zènɡsònɡ(________)chénɡsèjìnɡ(________)(________)shí2.辨字组词。
刘君道对军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桃赠挑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_____)银行(_____)步行(______)(2)“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____)到处(_____)处理(_____)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________”字点明深秋季节;“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有人家”使人联想到________。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箱枝。
这两句抓住“_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________”与“_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做霜斗寒的形象。
二、诗歌鉴赏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山行【唐】牡枚远处寒山的石径是斜的,__________________。
停车爱上枫林晚,______________。
(1)古诗的默写。
(2)这是描写秋天的一首诗,诗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含答案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含答案)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这首诗是王之涣所写的。
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景物的壮丽和广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他想要超越自己的视野,登上更高的楼层,从而更好地领略到山河的壮丽风景。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这首诗是孟浩然所写的。
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描述了春天的鸟儿在各个地方鸣叫的景象。
他说夜晚经历了风雨,花朵也随之凋谢。
通过这些描写,他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这首诗是李白所写的。
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思念故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怀乡之情。
他望着明亮的明月,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叹离别之苦。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这些古诗开拓了我们的思维,拓展了我们的想象力,并让我们对语文、文学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学习与欣赏古诗,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古诗的学习,通过模仿、默写、背诵等方式,加深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与理解,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古诗中所蕴含的智慧与美感。
期待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与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石径斜(xié xiá) • √ 挑促织(tiǎo tiāo) √ • 橙黄橘绿(chén chéng) √ •
二、读拼音,写词语。
hán fēng
zèng sòng
jú
huā
寒 风
shí jìng
赠 送
jūn zǐ
菊 花
shuāng yè
石 径
君 子
3 .你所在的地方过重阳节的时候有什么风俗习惯?写
出两个。 吃重阳糕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饮菊花酒
二、百字练笔 用一段话描写《夜书所见》中“儿童挑促织”的 情景。
略。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
GAN SHOU MEI HAO ZI RAN PEI YANG YU WEN SU YANG
2.理解,判断。 (1)挑促织的儿童一定是快乐的,与诗人此时的心情一 样。( × ) (2)挑促织的儿童玩得快乐,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 与思念,与诗人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 )
一、延伸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理解词语,选择。
2.理解后两句,判断。 (1)因为傍晚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 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 ) (2)“霜叶红于二月花”仅仅只是比较两者颜色的深与 浅,与作者表达的情感无关。( × ) (3)“霜叶”与“二月花”相比,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 而且更耐寒,经得起风霜的考验。( √ )
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四、赠友人:相互勉励 1.深入理解“橙黄橘绿时”的含义( C ) A.只是指时节,秋末冬初。 B.用来说明人生到了谢幕的时节了,要看透一切, 放下一切。 C.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 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2.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判断。 (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 × )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 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 (3)诗人将对刘景文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 在对深秋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 )
2.下面是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判断正误。 (1)这两句写了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 ) (2)“寒”字点明了深秋时节,突出了秋天的萧瑟和凄 凉。( × ) (3)“石径”是山里人家的通道,“人家”可以让人联 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 (√ )
二、霜叶胜于红花 1.理解词语,选择。 (1)一个“晚”字说明诗人的山行是( A ) A.从白天边走边赏景,直到傍晚。 B.从傍晚才开始的。 (2)“红于”与“红如”相比较( B )。 A.意思相同 B.意思不同
(1)“九月九日”是指( A )。
A.重阳节
B.佳节
(2)“登高”是指( A )。
A.家乡的节日风俗
(3)“忆”是指( B )。 A.回忆
B.与兄弟之间的登山比赛
B.思念
2.为什么诗人王维“每逢佳节”就会“倍思亲”?
这是因为佳节正是亲人团聚的时候,而王维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异乡,想到自己不能回到亲人的身边,因而会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觉到“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
五、景与情相融 判断。 1.“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 ( √ ) 2.“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 × ) 3.“萧萧梧叶”与题目中的“所见”是不相符的,因为萧萧 的声音只能听而不可“见”。( × )
六、悲与乐相衬 1.选择。 A.所见 (1)知有儿童挑促织( B ) (2)夜深篱落一灯明( A ) B.所想
三、赏秋天:最美季节 1.荷与菊:体会一“尽”一“残”,一“无”一“有”的对
比,作选择。( B )
A.说明自然的规律,花开花会落,生物都有生长的周期。
B.荷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那傲霜挺拔的花
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C.作者的用意在于说明夏天和秋天各有特点。
2.秋天的橙黄橘绿:判断。 (1)“橙黄橘绿”说明了秋天的色彩丰富。( √ ) (2)“橙黄橘绿”主要说明作者对这两样水果的喜爱。 ( × )
霜 叶
三、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因为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 2.荷尽已无擎雨盖( 举,向上托 ) • 3.菊残犹有傲霜枝( 还,尚且 ) • 4.夜书所见( ) 写下 • 5.知有儿童挑促织( 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 •
枫林霜叶红——《山行》
一、寒山蕴含生气
1.比较用字,判断正误。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深处有人家 • • (1)“生”表现出白云的升腾、缭绕和飘浮的动态。( √ ) (2)“深”表现出“石径”及“人家”的深远。( √ ) (3)诗句中只能用“生”,如果用“深”就与诗人要表达的意境不 相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