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4课 变形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 PPT课件 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 PPT课件 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 PPT课件 29张
格里高尔的内心
• 对老板 • 对家庭
• 对自己
• 忠诚(17、20、27段) • 负责、体谅(18段)
• 对亲情渴望
• 麻木、压抑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 PPT课件 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 PPT课件 29张
格 里 高 尔 与 家 人 对 比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 PPT课件 29张
养活全家 关爱家庭
“虫形人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格里高渴望亲情 得到慰藉 善良忠厚

拼命还债 有责任感
高度负责
家人
初有亲情 不予理解 渐生歧视 憎恨厌弃
本质利用 情感淡漠
“人形兽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 PPT课件 29张
• 他小心翼翼地把头部一点点挪向床沿 11
• 他那些细腿在难以置信地更疯狂地挣扎 12
• 于是他开始有节奏地来回晃动自己的整个身子, 想把自己甩出床去 13
• 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就足够了;他 们只需把胳臂伸到他那圆鼓鼓的背后,抬他下床
14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 PPT课件 29张
——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遭压榨、 遭猜忌、猜疑(19段)、遭歧视等。(客观的、外在的 社潜会意原识因里)的自己要逃避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和事。 (主观的、内在的自己原因)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心理 的原因。不能支配、主宰自己的生活(虫的特点行动 极其不便),与动物昆虫没有两样。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 PPT课件 29张

14.2《变形记(节选)》优秀课件(27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4.2《变形记(节选)》优秀课件(27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谢 谢 观 看 得知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前后,家人对他的态度有何变化?
但时间一久,她就再也“受不了了”,甚至痛哭请求父亲:“我们必须设法摆脱他”,并狡猾地辩解这只大甲虫并不是格里高尔,如果是的话,他就应该“自愿跑掉”。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内心活动如何?反映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 ①深层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 ……它只能十分缓慢地移动——11 城市化的程度提升,压缩了人们的生存空间,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加重了人们的身心负担。 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英,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总结】甲虫没有自由行动的能力,行动极其不便,不能支配自己,与能自由活动的人类差别极大。 ①深层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 虽然缺乏社会福利,但在慢节奏的生活中,人亦不易手足无措;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①之前: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小说线索:双线结构交互展开 英,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脆弱:……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流了出来 —— 23
小说线索:双线结构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形: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的亲人态度:惊慌同情---逐步憎恨---把他弄走
人物分析

新教材2020-2021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下册课件-第六单元-14-第2课时变形记(节选)

新教材2020-2021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下册课件-第六单元-14-第2课时变形记(节选)
-18-
第2课时 变形记(节选)
课前篇一起预习
课课内内篇篇一一起起思思考考 课外篇一起提高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三】鉴赏艺术手法 5.小说是怎样运用心理描写手法来塑造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的? 提示:小说运用心理描写手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 去的生活、变为甲壳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 写表现出来的。 ①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 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壳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如:他 突然发现自己变成甲壳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 的焦虑、自责,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 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 绝望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17-
第2课时 变形记(节选)
课前篇一起预习
课课内内篇篇一一起起思思考考 课外篇一起提高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二】赏析人物形象 4.结合格里高尔在家庭和公司的表现,请简要分析格里高尔是怎样 的一个人。 提示:格里高尔是一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 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 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里,他受老板的气,仍能 尽职尽责,变成甲壳虫后还想着去上班、工作。可以说对父母他是 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这些无不展 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别人理解和接受 的心理。格里高尔代表了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是受压迫、受欺 凌的弱者。这些小人物勤勤恳恳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报偿;他们 对社会愤愤不平但又无力反抗,最终形成孤独、苦闷、恐惧、内疚 的变态心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14 促织 变形记(节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14 促织 变形记(节选)

作品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 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 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了信心,人们在寻求出 路、锐意改革的同时又陷入了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 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 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以极度夸张甚至怪诞离 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 的主观感受。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 目睹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他在保险公司工作 时,接触了许多因劳动致残而一贫如洗的工人,这使他认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 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 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 人”,第一名称“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 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 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考中者称为贡 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又称“御试”。参加殿试的是 “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一甲
相关常识
科举制度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 (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 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 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 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 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 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 称童生。《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4_2变形记节选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4_2变形记节选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
震带来的伤痛没有____消__逝_____,而是留在了唐山人的心底。
4.熟语积累
(1)深思熟虑:_深__入__细__致__地__思___考__,__考__虑__。__________________ (2)刨根究底:_比__喻__追__究__底__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格里高尔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哪两个方 面?
答: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 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 奈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死亡。
传。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 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在中 国,意识流小说的真正成熟则是以 20 世纪 80 年代王蒙创作的 一系列小说为标志。中国意识流小说与日本意识流小说是在不 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构造,却贯串了迥 异的精神实质。
1.字音识记
倦 怠.(_____d_à_i____)
窘.迫 (___j_iǒ_n_g___j_i_é_____) 澄. 清 (___c_h_é_n_g____)
(____m_ó______) 无辜.(____ɡ_ū______) 咳嗽.(___s_o_u______)
(2)消失·消逝 辨析:“消失”指(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重在失去, 多用于具体事物。“消逝”同“消失”意,重在消失的过程,常 用于抽象的事物。 【即时小练】 ①据海外媒体报道,阿拉斯加雪蟹已经在新西兰首都奥克兰
市___消__失______。
②在唐山,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人们止不住抽噎。地
懒 惰. 折 磨.
2.字形辨认
3.近义词辨析 (1)震耳欲聋·振聋发聩 辨析:“震耳欲聋”指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振 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 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即时小练】 ①中国足协将国足主场从昆明迁到深圳,带给了广东球迷无 限的激情和期待。现场球迷_震__耳__欲__聋____的喇叭声,也是国足主 场的一大“特色”。 ②李源潮强调要“让卖官者身败名裂”,态度坚决,立场鲜 明,足以__振__聋__发__聩___。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变形记》课件(共34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变形记》课件(共34张PPT)
卡夫卡在36岁时,曾战战兢兢地给父亲写了一封达几十页的长信,流露出 对父亲的极端恐惧心理。父亲对卡夫卡的教育手段是“骂、威吓、讽刺、 狞笑”。
《变形记》与《促织》 比较分析
一、创作背景 二、主题意义 三、写作特色
一、创作背景
1、时代背景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 的年代,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 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社会主义、 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人道主义、以及一 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
2、家庭背景
卡夫卡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犹太人。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靠 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货批发商。他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教 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在家庭 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家长式专制统治。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 般的“父亲的阴影”中。
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
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 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在摊
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
《变形记》的结局
• 格里高尔死后,一家人如释重 负。父亲萨姆沙说,“让我们 感谢上帝吧!”母亲竟“带着 忧伤的笑容”。“卧室的门打 开了。萨姆沙穿着制服走出来, 一只手搀着太太,另一只手挽 着女儿。”
欣赏文中精彩段落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 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 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变形记》 课件(共18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变形记》  课件(共18张PPT)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xx月XX日
情节脉络
一、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 慌而又忧郁,父亲发现后,把他赶回了自己的卧室。
二、写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习性,却保留 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关心着怎样还清父亲的债务, 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 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三、写为了生存,家人只好打工挣钱,并且忍受不 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原来一直爱着他的妹妹终于提出 把他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最后,“他 怀着深情的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死了。父亲、母亲、 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
1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变形记(节选)》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生 活和心理变化,以及家人对他的态度和反应。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可以深入探讨现代社会中人 与自然、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于人性、道德、责任等方面的思考。
首先,这篇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想象,将主人公变成 甲虫后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形象地展现出来。例如,在描述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时,作者运用 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探讨格里高尔的人格形象
忠厚、善良、富有责任感的个性. 向往自由、争取自由.
探讨小说的主题
小说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这样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 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是极为陌生和孤独的。人的变形,旨在逃离难以忍受的异 化环境,是孤独和绝望的折射。
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通过心理描写表现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 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

14.2《变形记(节选)》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4.2《变形记(节选)》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任务3:在格 里高尔变形前后, 家里人和公司派 来的人对他的反 应前后不同,请 阅读文章,品味 小说中的人物的 语言和动作描写, 根据要求,填写 表格。
人 得知格里高尔变 看到变形之后的格里高尔
物 形前
握起拳头,露出一脸的敌意
父 轻轻地用拳头敲门 用手捂住眼睛哭了起来
亲 不耐烦地再一次敲门 一边跺着脚,一边挥舞着手杖和报纸,把格里 高尔赶回房间去 急得直拍巴掌
的迹象做根据。
3.填写人物档案资料
姓名
格里高尔·萨姆沙
性别

职业
旅行推销员
家人
爸爸、妈妈、妹妹
睡眠习惯 朝右侧卧
变形 结局
一只大得吓人的大甲虫 被家人唾弃,最后孤独的死去
一、认识作者——“孤独王子”卡夫卡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7.3~1924.6.3),奥地 利小说家,20世纪德语小说家,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 姆斯·乔伊斯等并成为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驱和大师。
信很快就写完了。于是他们三个一起离开公寓,已有好几个月
没有这样的情形了,他们乘电车出城到郊外去。车厢里充满温暖的 阳光,只有他们这几个乘客。他们舒服地靠在椅背上谈起了将来的 前途,仔细一研究,前途也并不太坏,因为他们过去从未真正谈过 彼此的工作,现在一看,工作都蛮不错,而且还很有发展前途。正 当他们这样聊着,萨姆沙先生和太太在逐渐注意到女儿的心情越来 越快活以后,老两口几乎同时突然发现,女儿已经成长为一个身材 丰满的美丽的少女了,他们变得沉默起来,而且不自然地交换了个 互相会意的眼光,他们心里打定主意,快该给她找个好女婿了。仿 佛要证实他们新的梦想和美好的打算似的,在旅途终结时,他们的 女儿第一个跳起来,舒展了几下她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 变形记(节选)
课文探究
1.分析重要句段。 (1)一天清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
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 开篇点题,整则故事都围绕着主人公变形为大甲壳虫这一荒诞的变化
展开,同时制造悬念,引导读者去探求荒诞中的本质。
③这时天色亮了许多。街对面那幢长得没有尽头的灰黑色房屋的一段清晰可见——那 是一座医院——房子正面排列着穿透墙面、间隔有序的窗子。雨还在下,雨点很大,一滴 滴清晰可见地、稀稀落落地掉在地上。
三处都是典型的环境描写。①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同时,天气的阴暗使得 人物心情变得忧郁,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②窗外景色的变化代表了心境的变化,变 形后所面临的世界茫然一片,脱离了格里高尔的把握。③此处的环境描写紧承前文“阴 沉的天气”,重点描写“雨点”,象征着格里高尔无声的“眼泪”。
作者简介
卡夫卡(1883— 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 下的布拉格。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期,又深受尼采、柏格 森哲学的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持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 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 的孤立、绝望的个人。现代主义各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意 识流小说”等都深受卡夫卡作品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审判》《城 堡》《变形记》等。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 变形记(节选)
内容小结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 变形记(节选)
主题归纳
小说描绘了一幅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图画:旅行推销员格里高 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失去了工作能 力,不仅无法供养父母为他们还清债务,而且成了全家人的累赘, 因而受到全家人的冷遇和折磨。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 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 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乃至走向 冷酷。
卡夫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用“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写出人的“变异”,深化了现代主 义文学的主题,揭露了社会现实。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 变形记(节选)
资料链接
《变形记》内容概要 《变形记》分为三部分,用一、二、三标明。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 变成甲虫,惊慌而又忧郁。他的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卧室。第二部分写格 里高尔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着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但仍旧关心怎样 还清父母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 母亲、妹妹对他的态度改变了。第三部分写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越来 越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终于,妹妹提出把哥哥赶走。格里高尔又痛又饿, 陷入绝境,最后死去。父亲、母亲、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Fra bibliotek变形记(节选)
素养目标
1. 学习课文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细节描写的作用。 2. 通过变形前后家人态度和主人公自己内心的变化对比,学会挖掘小说的主题。 3. 认识表现主义文学“荒诞悖谬”的艺术特色及格里高尔变形的象征意义。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 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 变形记(节选)
题目解说
“变形”意思是“形状、格式起变化”,在课文中“变形” 一是指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二是指当时社会上人们心理上的“变形”。课文节选的是小说 的第1 部分。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 变形记(节选)
2.小说通过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格里高尔这一形象,他在变形后都有哪 些心理变化?
① 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壳虫,几乎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异和惶恐。就 像他只是患了头痛脑热一样。整个过程中,他只说了一句:“我发生什么 事啦?” ② 不能上班让他惊慌、忧郁,但他还想为还清父母的债务而苦干。父亲 发现他变成大甲壳虫,毫不留情逼他返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努力尽快 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 变形记(节选)
写作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 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积极寻求出路,一方面又陷于 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 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 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 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描写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 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 变形记(节选)
(3)①于是他把目光转向窗口,阴沉的天气完全使他变得心情忧郁——他听见雨点 打在窗子挡板上的声音呢。
②在这样想的时候,他把目光投向窗户,睁大眼睛,紧盯不放,但可惜窗外晨雾弥漫, 连狭窄的街道对过都被浓雾遮蔽,面对这样的景象,谁也提不起信心和兴致。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 变形记(节选)
(2)他的房间静卧在四面颇为熟悉的墙壁之间,那是一间可惜略微偏 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那是一位戴着毛皮帽子,围着毛皮围巾的女 性,她直挺挺地坐着,两只前臂完全笼在一个厚厚的皮手筒里,正对着看画 的人。
揭示了格里高尔生活环境的压力,居住房间狭小拥挤,繁重的工作之 余没有一个宽敞舒适的休息之地,上班被挤压,下班后还是被挤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