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试验方法及步骤

合集下载

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步骤

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步骤

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步骤一、引言水泥是建筑材料中常用的一种,其凝结时间是评估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凝结时间短表示水泥反应迅速,可以更快地达到设计强度;而凝结时间长则可能影响施工进度。

为了准确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

二、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以评估水泥的品质和适用性。

三、试验原理水泥的凝结是指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化产物,从而形成坚固的胶结体。

凝结时间是指水泥浆体开始变稠、凝胶化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时间。

四、试验设备和材料1. 水泥样品2. 平底容器3. 水4. 搅拌器5. 砂浆试验棒6. 秒表五、试验步骤1. 准备水泥样品:将所需水泥样品称取一定质量,并进行筛分,去除颗粒过大的杂质。

2. 配制水泥浆体:将水泥样品逐渐加入平底容器中的水中,并边加边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的砂浆状浆体。

3. 记录时间点:将搅拌好的水泥浆体倒入平底容器中,并用砂浆试验棒均匀压实。

4. 开始计时:在倒入容器后立即开始计时。

5. 观察凝结变化:定时观察水泥浆体的变化,包括变得更加稠密、失去流动性以及开始产生胶结强度。

6. 结束计时:当水泥浆体完全凝固且具有一定强度时,记录此时的时间,即为水泥的凝结时间。

六、试验注意事项1. 在试验过程中,保持室温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 在搅拌水泥浆体时,应均匀搅拌,避免出现大颗粒的团块。

3. 在观察凝结变化时,应仔细观察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和胶结强度的变化。

4. 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试验设备和容器,避免水泥凝固对设备造成损坏。

七、试验结果分析通过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可以评估水泥的品质和适用性。

凝结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凝结时间过短则可能影响水泥强度的发展。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适合的水泥种类和配比。

八、结论本试验通过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可以评估水泥的品质和适用性。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和配比,以满足具体工程的需求。

九、参考文献[1] GB/T 1346-2011 水泥稠度和凝结时间试验方法十、致谢在本次试验中,我们获得了来自多位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水泥含水率试验方法

水泥含水率试验方法

水泥含水率试验方法常用的水泥含水率试验方法有烘干法、溶解重量法和红外干燥法三种,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种试验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1.烘干法烘干法是最常用的测定水泥含水率的方法之一、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水泥样品,称称量为m1,然后将其放入锥形瓶中。

(2)将锥形瓶放入烘箱中,温度一般设置为105℃~110℃,烘干时间一般为2小时。

(3)取出烘干后的水泥样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称量为m2(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连续称量的质量相差不大时,得到的质量差值即为水泥含水率。

注意事项:(1)样品的准备要求:样品应该具有代表性,取样时尽量避免水分的损失。

(2)烘干条件的控制:温度过高会导致水泥的变质,而温度过低则会延长烘干时间。

(3)烘干时间的掌握:烘干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充分去除水分为准。

2.溶解重量法溶解重量法是一种较为快速、简便的测定水泥含水率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水泥样品,称称量为m1,然后将其放入溶剂中(一般使用正己烷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2)用搅拌器充分搅拌水泥样品和溶剂,使其充分混合。

(3)将混合溶液过滤,收集上清液。

(4)将收集到的上清液放入烘箱中烘干,烘干时间一般为2小时。

(5)取出烘干后的溶剂,称称量为m2(6)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连续称量的质量相差不大时,得到的质量差值即为水泥含水率。

注意事项:(1)溶剂的选择:应选择能够溶解水泥样品中的水分,并且不会对水泥本身产生影响的溶剂。

(2)溶解和烘干时间的掌握:溶解和烘干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充分溶解和去除水分为准。

3.红外干燥法红外干燥法是一种基于红外辐射对水分的加热和蒸发特性来测定水泥含水率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水泥样品,放放置在红外干燥仪上。

(2)打开红外干燥仪,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

(3)干燥结束后,取出样品,称称量为m1(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连续称量的质量相差不大时,得到的质量差值即为水泥含水率。

水泥各试验方法

水泥各试验方法

水泥材料试验检测方法一、适用范围及试样准备方法(-)适用范国按我国现行国标(GB175一92)和(GB1344一92)要求,对水泥的技术性质应进行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胶砂强度等试验,这里主要介绍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后三个试验,本方法适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二)水泥试样准备方法1.散装水泥。

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一次运进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超过500t。

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拌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2.袋装水泥。

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运进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超过2oot。

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拌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3.对来源固定,质量稳定、且又掌握其性能的水泥,视运进水泥的情况,可不定期的采集试样进行强度检验。

如有异常情况应作相应项目的检验.4.对已运进的每批水泥,视存放情况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强度和安定性。

存放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使用前必须复验,并按照结果使用。

5.取得的水泥的试样试验应首先充分拌匀,然后通过0。

9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检测方法(一)概述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在标准稠度仪上,当标准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 时的拌和用水量。

确定标准稠度的目的是为了在进行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时,对水泥净浆在标准稠度的条件下测定,使不同的水泥具有可比性。

(二)仪器设备1。

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应符合GB3350.6规定)。

该仪器由铁座和可以自由滑动的金属圆棒构成.松紧螺丝用于调整金属棒的高低。

金属棒上附有指针,在量程0~75mm的标尺上可指示金属棒的下降距离。

水泥剂量滴定试验步骤

水泥剂量滴定试验步骤

水泥剂量滴定实验步调【1 】
1.EDTA配制:称取EDTA37.23克.用40-50的蒸馏水消融,冷却后定容至1000ml.
2.氯化铵溶液配制:称500克氯化铵,加蒸馏水4500ml消融.
3.氢氧化钠配制:称18克氢氧化钠,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1000ml蒸馏水使其全体消融,待冷却后参加2ml三乙醇胺,搅拌平均后储消失玻璃罐中.
4.钙红指导剂配制:将0.2克钙试剂羧酸钠与20克预先在烘箱中烘1小时的硫酸钾混杂,放入研钵中研细,储存于棕色广口瓶中待用.
5.取样1000克,加氯化铵溶液2000ml,搅拌5分钟,静置10分钟.
6.将上部清液转移至300ml的烧杯内搅匀加盖待用.
7.用移液管汲取上面清液10ml,放入200ml的三角瓶内,用量管汲取氢氧化钠50ml,参加三角瓶内,此时测溶液的PH值为12.5-13.
8.参加约0.2克钙红指导剂摇匀,溶液呈玫瑰红色.
9.滴定管中参加EDTA溶液并记载体积V1
10.开端滴定,边滴定边摇匀,细心不雅察溶液的色彩,溶液色彩变
成紫色时,放慢滴定速度,摇匀,直到纯蓝色为终点,记载EDTA的体积V2
11.盘算V2-V1,查尺度曲线表肯定水泥剂量.。

水泥标准稠度试验方法

水泥标准稠度试验方法

水泥标准稠度试验方法水泥标准稠度试验方法是指用来测量水泥浆料的粘稠程度,通常用于水泥混凝土工程和建筑结构中。

本文将会介绍十条关于水泥标准稠度试验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

1. 试验材料及仪器试验材料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清水。

试验仪器包括稠度测量器、量筒和分散剂等。

2. 浆液配制将一定比例的水和水泥混合搅拌,待仔细搅拌至无明显颗粒后,再加入适量的分散剂,在搅拌5min后待用。

3. 稠度测量器稠度测量器通常由密闭筒体和可调节刻度的旋钮组成。

将稠度测量器旋钮调至初始位置,将浆液倒入稠度测量器中,保持筒体密闭,并将旋钮旋转至粘稠程度明显下降时,即为标准稠度值。

4. 试验温度在稠度试验中,试验温度应控制在20±1℃的常温下进行。

如试验环境温度较高或低,应适当调节试验方法和参数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稠度试验前,首先需要清洁试验材料和仪器。

将待测浆料充分搅拌,并保证其没有任何颗粒的存在,否则会影响测试的结果。

6. 测量时间测量时间通常为30s。

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稠度测量器筒体密闭,不允许过度摇晃或振动。

7. 多次测试与平均值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测试结果,建议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多次测试应尽可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以避免测试偏差的产生。

8. 稠度试验结果的处理及分析测试结果应记录于表格中或保存于电子文档中,以备随时查询和分析。

对于异常结果,应进行重测或检查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9. 试验结果判定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应标准具体要求,将稠度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10. 试验后的清洁和维护稠度试验完成后,应及时清洁试验材料和仪器,并妥善保存。

保持仪器的干燥和清洁,并定期进行精确度的校准和维护。

以上十条关于水泥标准稠度试验方法的详细描述,能够有效指导实践工程中稠度试验的操作过程和技术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泥试验方法及步骤

水泥试验方法及步骤

水泥检测作业指导书Ⅰ执行标准: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5-9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Ⅱ代表批量及取样方法: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 为一批,每一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从分布均匀的不同部位,至少从20袋中抽取(散装至少从三个罐中抽取)大致相同数量,混合后取12kg 样品送试。

Ⅲ送试样品处理:试验前:接到水泥试样后,应立即将水泥(约12 kg)装入内部套有塑料袋的留样桶里,然后封紧袋口、盖严桶盖,贴上编号标签后送至水泥试验室,待24h后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验完毕,剩余水泥应妥善处理,同样封紧袋口、盖严桶盖,放置于水泥样品留样架上,留置三个月,再报质量负责人按要求处理。

Ⅳ水泥室验室要求: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养护池水温度应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试验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养护池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4h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酌减至一天记录二次。

Ⅴ水泥检测方法及步骤:试验前先使仪器设备空转运行,检查是否正常,然后认真填写各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水泥物理性能检测主要包括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几项。

一、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GB 1345—911、仪器:试验筛、负压筛析仪、天平2、样品处理:水泥样品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混凝土实验室检验细则

混凝土实验室检验细则

水泥细度检验细则(负压筛法)一.依据标准:《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1345-2006)二.仪器设备:1.试验筛——45μm方孔筛或80μm方孔筛。

筛网符合GB/T6005R20/3 80μm,GB/T6005R20/3 45μm的要求。

负压筛应附有透明筛盖,筛盖与筛上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2.负压筛析仪——负压可调范围为4000~6000Pa。

3.天平——最大称量值为100g,分度值不大于0.01g。

三.准备工作:将水泥样品充分拌匀,通过0.09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要防止过筛时间混进其他水泥。

四.方法步骤:1.筛析前,应把负压筛放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80μm筛析试验称取试样25g、45μm筛析试验取试样10g(W),精确至0.01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用毛刷柄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全部筛余物(Ks)。

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正常。

五、计算:水泥试样的细度按下式计算:F (%)=100Wg Ks g )水泥试样质量()水泥筛余物质量(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水泥安定性检验细则(标准法)一. 依据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二. 仪器设备:1. 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C/T729的要求。

2. 雷氏夹——由铜质材料制成,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 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17.5mm ±2.5mm 范围内,即2x=17.5mm ±2.5mm ,当去掉砝码后的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3. 沸煮箱——有效容积约为410mm ×240 mm ×310 mm ,篦板的结构应不影响试验结果,篦板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 。

水泥标稠标准试验方法

水泥标稠标准试验方法

水泥标稠标准试验方法
水泥标准稠度试验方法是测试水泥的稠度是否符合标准的一种试验方法。

以下是水泥标稠标准试验方法的基本步骤:
1. 试验前准备:准备好试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水泥、标准稠度测定仪、量水器、搅拌器等。

2. 水泥净浆的拌制:称取一定质量的水泥,倒入搅拌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制成水泥净浆。

3. 标准稠度测定仪的安装:将标准稠度测定仪安装在水平台上,调整仪器水平,使试杆能自由滑动。

4. 测试水泥净浆的稠度: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倒入标准稠度测定仪的试模中,用刮刀刮平表面,然后将试模放在标准稠度测定仪的固定架上,调整试杆,使其自由下落并沉入水泥净浆中,记录试杆下沉的深度。

5. 结果计算:根据试杆下沉的深度,计算水泥的标准稠度。

水泥的标准稠度是指试杆在水泥净浆中自由下落并沉入水泥净浆中,当试杆停止下沉时,其下沉深度与试模高度的比值。

6. 试验结果的评定:根据水泥的标准稠度,评定水泥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如果水泥的标准稠度不符合标准要求,则需要重新进行试验或调整水泥的配合比。

以上是水泥标稠标准试验方法的基本步骤,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具体试验方法应根据当地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检测作业指导书Ⅰ执行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5-9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Ⅱ代表批量及取样方法: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 为一批,每一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从分布均匀的不同部位,至少从20袋中抽取(散装至少从三个罐中抽取)大致相同数量,混合后取12kg 样品送试。

Ⅲ送试样品处理:试验前:接到水泥试样后,应立即将水泥(约12 kg)装入内部套有塑料袋的留样桶里,然后封紧袋口、盖严桶盖,贴上编号标签后送至水泥试验室,待24h后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验完毕,剩余水泥应妥善处理,同样封紧袋口、盖严桶盖,放置于水泥样品留样架上,留置三个月,再报质量负责人按要求处理。

Ⅳ水泥室验室要求: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养护池水温度应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试验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养护池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4h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酌减至一天记录二次。

Ⅴ水泥检测方法及步骤:试验前先使仪器设备空转运行,检查是否正常,然后认真填写各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水泥物理性能检测主要包括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几项。

一、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GB 1345—911、仪器:试验筛、负压筛析仪、天平2、样品处理:水泥样品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3、操作程序(负压筛法):(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4、试验结果: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按下式计算:F=R—W×100式中: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R——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W——水泥试样的质量,g。

结果计算至0.1%。

5、为使试验结果可比,应采用试验筛修正系数方法修正计算结果。

试验筛修正系数测定方法:B1 用一种已知80μm标准筛筛余百分数的粉状试样(该试样受环境影响筛余百分数不发生变化)作为标准样。

按本标准操作程序测定标准样在试验筛上的筛余百分数。

B2试验筛修正系数按式(B1)计算:C = F n/ F1 -------(B1)式中:C—试验筛修正系数;F n—标准样给定的筛余百分数,%。

F1—标准样在试验筛上的筛余百分数,%。

修正系数计算至0.01。

注:修正系数C超出0.80—1.20的试验筛不能用作水泥细度检验。

B3 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结果修正按式(B2)计算:F c = C · F------(B2)式中:F c——水泥试样修正后的筛余百分数,%;C——试验筛修正系数;F——水泥试样修正前的筛余百分数,%。

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1、仪器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标准法维卡仪、雷氏夹、沸煮箱、雷氏夹膨胀测定仪、量水器、天平2、试验条件: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1)水泥净浆的拌制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顺时针转动锅至锁紧,再扳动手柄使搅拌锅上升至搅拌工作定位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扳动手柄使搅拌锅向下移,逆时针转搅拌锅至松开位置,取下搅拌锅。

(2)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4、凝结时间的测定(1)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2)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3)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现接触。

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

观察试针停止下沉式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4)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

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 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

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5、安定性的测定(1)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85g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2)雷氏夹试件的成型: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3)沸煮: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升至沸腾。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

(4)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等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准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1、仪器设备:试模、振实台、搅拌机、抗折强度试验机、抗压强度试验机、抗压强度试验机用夹具。

2、胶砂的制备:胶砂的质量配合比应为一分水泥三分标准砂和半分水。

水泥、砂、水和试验用具的温度与室验室相同,称量用天平精度应为±1g。

当用自动滴管加225mL水时,滴管精度应达到±1mL。

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

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的程序进行操作: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顺时针转动锅至锁紧,再扳动手柄使搅拌锅上升至搅拌工作定位位置。

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

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

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

停拌90s,在第1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

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

整个过程240s±1s,然后扳动手柄使搅拌锅向下移,逆时针转搅拌锅至松开位置,取下搅拌锅。

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

3、试件的制备:尺寸应是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

用振实台成型,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

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

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4、试件的养护:(1)脱模前的处理和养护: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胶砂。

立即将作好标记的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

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

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脱模。

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笔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他标记。

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

(2)脱模:脱模应非常小心。

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

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h之间脱模。

已确定为24h 龄期试验(或其他不下水直接做试验)的已脱模试体,应用湿布覆盖至做试验时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