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哪个朝代的人 曹魏奠基人曹操的资料介绍
人物素材:曹操

曹操人物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安徽毫州)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人物素材:(一)经典语录: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翻译: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
翻译:计划的实施,就像转动圆的物体一样的快,那么你的事情就如同摧枯拉朽般的极容易成功。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翻译:神龟虽然长寿,但终有死亡的时候;飞龙尽管能腾云驾雾,神通广大,但最终也要化为乌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翻译:人生命的长短,不只是由天来决定的,您只要能很好地保养身体,做到身心健康,是可以做到延年益寿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翻译:老了的千里马,虽伏在马厩里,但仍想着还可以驰聘千里;有雄心壮志的人,虽然老了,但他高远的志向仍毫无减退。
(二)人物事略1.疑杀华佗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伦。
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2.废除寒食节“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
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
曹操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每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己经非常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3.提倡薄葬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
曹操简介资料

曹操简介资料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曹操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曹操(汉末魏王、曹魏奠基人)—搜狗百科

曹操(汉末魏王、曹魏奠基人)—搜狗百科曹操雕像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
是我国汉、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是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曾任中常侍,受封费亭侯。
父亲曹嵩系腾之养子,官至太尉。
曹操虽出身豪门,但系宦官之后,在时人眼中仍为'寒族'。
这种社会地位激励着曹操积极进取。
青少年时期他酷爱读书,经史典籍广泛涉猎,尤爱读军事著作,且在诗歌、书法、音乐方面天赋独具,几可与名家媲美,武艺也十分高强。
曹操20岁时举为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征拜议郎、济南国相、东郡太守,后再由典军校尉、司空至丞相,进魏公,封魏王。
死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烽火不息、民不聊生的苦难时期。
曹操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
他'除残去秽',整饬吏治,触犯了地方豪强和宦官集团的利益,于是托疾回乡,秋夏读书,冬春射猎,待时而动。
曹操的军事生涯是从讨伐董卓和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的。
曹操变卖家产,招募义军5000人以讨董。
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他收降黄巾军,选其精锐30万人组成'青州军',为日后统一中国北方准备了军事力量。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先声夺人的优势,而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曹操坚持'荐贤任能,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多方延揽人才。
在军事上曹操'自作兵书十余万言',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深得兵法之要。
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战中度过的,指挥作战'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
从39岁至53岁的14年间,他经历50余战,先后消灭了杨奉、韩暹、袁绍、袁术、陶谦、吕布,收降了张绣,征服了乌桓,统一了北方。
赤壁兵败之后,曹操仍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战合肥,逐马超,据关中,平定河西、陇右诸地,巩固了北方统一。
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物

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物东汉末年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
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
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
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
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
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三国志(注)》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
”——《董逃行》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
”——《史通·探赜》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
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资治通鉴》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
”——《容斋随笔》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
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
曹操是什么朝代的人物

曹操是东汉末年人物。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统一了整个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权。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很有建树,开创了“建安体”,诗歌很有风骨。
曹操的个人简介

曹操的个人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汉朝丞相。
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
生平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
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傕、徐州吕布、淮南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作品一览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
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曹操简介

曹操的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
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奠定曹魏政
权的基础、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曹操善诗歌,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
人民的苦难生活;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
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代表作有
《让县自明本志令》、《龟虽寿》、《观沧海》。
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在
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
曹操是哪个朝代的

曹操是哪个朝代的
曹操,名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也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
那么,曹操到底是哪
个朝代的呢?
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是曹魏政权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了历史上
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曹操的主要活动时期是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过渡时期,这
个时期也被称为“三国鼎立”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官僚阶层
的腐败、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豪强的独立。
在这个时期,各地
的地方势力和豪强相继崛起,形成了以魏、蜀、吴三国为代表的
局面。
曹操所处的时间背景比较特殊,他在东汉末年被任命为陈留郡
太守,之后又屡次被选拔为一些军事要职。
公元189年,曹操在
宛城之战中击败董卓,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征战生涯。
在公元220
年的崩溃之前,曹操率军攻占了许多地方,成为了一个占据地盘
较广的诸侯。
曹操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那就是他假传天命,自封为魏王。
在这个时期,追求天命的做法并不罕见,许多人都通过“天命”来
正当自己的统治地位。
而曹操更是因为此举,得到了人们的广泛
认可和支持,使得他的统治地位更为稳固。
总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艺术和政治上都有重要贡献的人物,他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曹操的创造力、
智慧和战略眼光,赢得了历史的高度评价。
他的才华和贡献让我
们铭记于心,更让我们更加尊重中国历史的千姿百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曹操是哪个朝代的人曹魏奠基人曹操的资料介绍
曹操是哪个朝代的人:曹操,字孟德,是汉魏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
人,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曾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公元155 年,曹操诞生与一个属于宦官集团的大官僚家庭,这个家庭的特殊背景对曹操的仕途和思想影响很大。
公元174 年,曹操任洛阳北部尉。
公元177 年,任顿丘县令、议郎。
178 年,受事件影响,被免官,180 年复职。
公元184 年,黄巾起义,曹操任骑都尉,因为战功升为济南相。
188 年任西园新军典军校尉。
189 年,曹操回家起兵加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192 年,曹操任充洲牧,受降青州黄巾军30 万,组成了曹家军的主力,开始了与军阀的兼并战争。
公元196 年,曹操西迎汉帝,迁都许昌,执掌朝政。
实行“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的政治、经济两大策略,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打败杨奉、张扬、袁术、陶谦、袁绍、刘表等豪强,接纳黄巾军余部和张燕的黑山军,平定乌
恒,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在邺城建起了新的大本营。
公元208 年六月,曹操任丞相。
九月,南下,占领荆洲,十一月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会战中失败,退回北方。
公元211 年,出兵关西,击败了马超等人的叛乱。
公元213 年,进魏公,215 年,进攻汉中的张鲁,并逼降张鲁。
216 年,晋魏王。
从209 年到217 年,四下巢湖,遏止了孙权的北犯。
219 年5 月,与刘备在汉中交战不利,放弃汉中,11 月,与孙权联合,在荆洲的襄阳击杀关羽,稳定了西南防线。
公元220 年二月,病故于洛阳,终年66 岁;10 月,儿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曹操执政期间,代表中小地主集团的利益,锐意革新;抑制豪强势力的发展,打击
拥汉反曹派;主张唯才是举,重用有真才实干的文人武士;调整赋税,恢复盐铁官
营;兴修水利,组织军民屯田。
增加粮食,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移风易俗。
是混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