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作者介绍

合集下载

龟虽寿 (曹操)..

龟虽寿 (曹操)..

1.这首古诗里面有两样了不起的动物,它们是 什么?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它们最终的 宿命是什么? 神龟、腾蛇;寿命长,能乘雾飞行;死亡
2.诗人用神龟和腾蛇这样长寿的能腾云驾雾的 神物终会死去来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生命的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 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 限制,更何况人呢?
5.诗中表现诗人决心统一中国,准备继续奋斗的 句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 诗中能够表明作者人老雄心在,人老志不老的 句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回忆古诗中有关雄心壮志的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龟虽寿》一诗,表现了 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积极奋 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统一全 国的壮志。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
家、诗人。二十岁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 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十数年间, 先后击败了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 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四年后病 死洛阳,死后尊称魏武帝。其诗今存二十首, 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 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今有《曹操集》问世。
诵读诗歌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j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自主学习:解释下面的词语
• • • • •
神龟 腾蛇 老骥 烈士 盈缩
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 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 年老体衰的千里马。
胸怀壮志之人。 即人的寿命的长短。容无关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短歌行》作者曹操简介

《短歌行》作者曹操简介

《短歌行》作者曹操简介引导语:《》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而对于曹操,想必很多人都熟悉,《三国演义》里面的霸主,大奸雄,除了这些,你可知道,曹操其他的生平事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短歌行》作者曹操简介,供大家了解。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汉朝丞相。

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

生平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

曹操诗文详解

曹操诗文详解

曹操诗文详解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qiáo)(今安徽亳(b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

有集三十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一、观沧海《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观沧海东临⑴碣⑵石,以观沧⑶海⑷。

水何⑸澹澹⑹,山岛竦峙⑺。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⑻,洪波⑼涌起。

日月⑽之行,若⑾出其中。

星汉⑿灿烂,若出其里。

幸⒀甚⒁至⒂哉,歌以咏志⒃。

词语注释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

竦,高起。

峙,挺立。

⑻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非常。

⒂至:极点。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

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蒿里行》曹操

《蒿里行》曹操

蒿里行曹操〔两汉〕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译文】关东的诸州郡将领,都起兵讨伐董卓及其党羽这些残暴的人。

本来期望各路将领在孟津会合,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结果各有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权势、财利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战士常年征战,铠甲上生满了虮虱,百姓也因此死伤无数。

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这里不免让人肝肠寸断。

【注释】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

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初期:本来期望。

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

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齐:一致。

踌躇:犹豫不前。

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曹操《蒿里行》赏析

曹操《蒿里行》赏析

曹操《蒿里行》简析作者简介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辞海》1989年版)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

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

谥号魏武帝。

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文亦清峻通脱。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创作背景公元189年(东汉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

曹操作者介绍ppt课件

曹操作者介绍ppt课件

“赤壁之 役,值有 疾病,孤 烧船自退, 横使周瑜 虚获此 名。”
6
曹操在击溃刘备
后,乘势想一举鲸吞
江东,孙权、刘备两
家在鲁肃和诸葛亮等
人的努力下,组成马组成联军抵
抗曹操。曹操自江陵
东下,至赤壁与孙、
刘联军接战不利,暂
驻军于乌林,与对方
隔江对峙。周瑜用诈
1
曹操
• 曹操,字孟德,一名
吉利,小字阿瞒,沛
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人。东汉末年杰出
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书法家,三
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
人。
2
•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 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 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 皇帝,庙号太祖
• 他在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 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 于麾下
4
赤壁之 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开辟玄武池 训练水军。 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 自任汉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 转而南向。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 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 。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刘琮以为 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
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 驻于樊城,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 5
7
8
• 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 雄伟,慷慨悲凉
•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 3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 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 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 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 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 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 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 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3] 黄河流域 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 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 有积极作用。

曹操的诗词全集

曹操的诗词全集

曹操的诗词全集曹操,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的很多诗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曹操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中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此外,他还精于兵法,着《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1曹操的诗词全集《董逃歌词》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

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陌上桑》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

曹操的著名诗句

曹操的著名诗句

曹操的著名诗句一、《观沧海》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衍生注释:- 东临碣石:东行登上碣石山。

临,登上。

碣石,山名,在现在河北昌黎。

- 水何澹澹: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 竦峙:高高地耸立。

竦,高。

峙,挺立。

-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 星汉:银河。

-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三、赏析: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它既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景象,又融入了诗人的宏伟抱负。

开头两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接着描写海水和山岛,展现出大海的雄浑气势。

然后写树木和百草,秋风和洪波,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生机和动态感。

最后通过想象日月星辰的运行出没于大海之中,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志向。

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恢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作者介绍: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一生经历丰富,参与了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文学方面,他的诗歌苍凉雄健,富有气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运用片段:我站在海边,望着那波涛汹涌的海面,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曹操的《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眼前的景象不正是诗中的画面吗?真没想到,千百年前曹操所看到的大海,和今天的大海竟是如此相似,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永恒啊!观点结论:曹操的这首《观沧海》不愧是经典之作,让人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龟虽寿》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衍生注释:-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 竟时:终结的时候。

-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 老骥伏枥: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
•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
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 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
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 他在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 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 后,兵锋转而南向。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 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刘琮以为无法抵挡, 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
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听说刘琮投降,便 率军向江陵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 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 坂将刘备追上,大破其军,随后进占江陵。
分子收于麾下
• 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气雄伟,慷慨悲凉
•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
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 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 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 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 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 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 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3] 黄河流域在曹操 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 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具有积极作用。
“赤壁之役, 值有疾病,孤 烧船自退,横 使周瑜虚获此 名。”
曹操在击溃刘备后,乘势想一举鲸 吞江东,孙权、刘备两家在鲁肃和诸 葛亮等人的努力下,组成联盟,孙权 命都督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的两万 人马组成联军抵抗曹操。曹操自江陵 东下,至赤壁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 暂驻军于乌林,与对方隔江对峙。周 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 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船头钉 上大钉,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 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 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 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 陆路撤回江陵。撤军北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